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别具一格的“知识产业”将领导世界经济的新浪潮。这是由于知识产业不仅自身有着高速增长的特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带动能力,甚至将促进整个经济运行的知识化。例如,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传统银行业的发展,网络银行的逐步普及使金融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完整意义上的知识产业不仅指我们通常了解的芯片、软件、网络等核心产业,而且咨询、广告、设计、传媒、出版、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中知识化程度较高的部类也将跻身于其中,从而使第三产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另外,研发、教育等曾经作为公共投资领域的某些部门,由于需求激增,也会呈现出知识产业的特点。特别是教育产业,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专家认为它将成为知识产业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包括正规教育,而且涵盖家庭和社会教育。
在这样一个知识价值得以不断体现的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一方面,随着知识密集型生产方式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对有高度熟练技能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并且实践表明,这些员工的工资也确实在上升。另一方面,拥有先进技术的员工在今天的企业中将得到更好的报酬和发展机会。基于对知识价值的承认,社会的分配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业绩报酬制的采用和优先购股权的实施第一次使高技术研发人员有机会将知识转化为资本,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知识社会中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和变幻莫测,因此无论对于国家、企业或个人,都必须努力最大限度地获取和使用知识,以提高在当今社会中的竞争力,创新能力成为组织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最基本源泉。特别是作为市场财富主要创造者的广大企业,由于创新能力存在于智力资本中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交叉的区域,其获得需要是知识共享与持续实践机制的联合作用,因此对企业结构和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如今国际上很多企业的内部正在发生三种“革命”,即协作、非集中化和智力基础设施的开发,而这些都是基于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一种以“激活知识价值”的企业文化正在逐步兴起,内外部知识管理日益受到关注。
(2)无所不在的知识管理通常我们谈及“知识管理”概念时,往往针对企业或其他盈利机构。事实上,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将使未来社会中各种组织与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变化。作为知识经济先驱的美国,其社会正在经历着一次大规模的变革和更新:企业、金融机构和大学进行自我改造;甚至政治家和决策者们也开始努力了解新的技术和经济现实。
不可否认,知识管理活动的最主要实施者是以盈利为核心目的的企业,这是由于知识管理活动将直接为其带来效益。尽管知识管理的实施往往以拥有相应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前提,但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并不在于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而是要着力于组织的调整和管理方式的探索,通过消除组织交流障碍、营造知识共享环境、实施扁平化组织结构以激励员工的创造性、建立广泛的外部网络等方式,将信息技术转变为真正有力的竞争工具。
未来的社会将对个人发展提出挑战,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每一个人有意识地实施自我终身教育。在工作中学习、边学边干已成为对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由于工作中和社会中的知识往往是零散而容易被忽视的,因此个人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实施知识管理:在坚持学习的前提下,一方面,每个人要不断积累,努力将获取的知识系统化和编码化;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都各有长短,因此需要有意识地与他人交流,在分享和使用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创新。
由于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抓住关键机会,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受到经济竞争法则的惩罚。美国的新经济与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形成鲜明对比,为各国政府决策者敲响了警钟。如何认识政府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职能?如何实行更为科学的经济和政治决策?如何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如何提高政府自身的运作效率?这些命题对世界各国的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的中国,在引导企业进行改革的同时,更面临着自身管理的改革。中国政府的改革方向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建立合理的政企关系,将为企业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通过知识管理的实施来提高自身的运作效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正在进入知识社会。中国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同时经历这场深刻变革,这必然会引发很多新的经济现象和很多新的研究课题。基于知识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创业与创新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而这两种新生事物在壮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无不涉及到新兴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管理必然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决定企业、个人乃至国家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3)知识管理催生新管理理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非常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正如彼得·德鲁克所强调指出的,“因为知识社会是一个组织的社会,其中心器官是管理。仅仅管理就能使今日的所有知识成为有效”
从根本上讲,管理的创新就是不断认清新技术对管理的挑战,并不断丰富管理学自身。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致力于增加产量,所以生产环节成为管理的重点。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成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关注知识的生产、开发以及对掌握知识的人的培训。这种经营管理重心的转移,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诸多变化,例如从序列化生产过程向并行工程等方式转变,以各职能部门同时运转并通力协作;从命令链向网络化转变,以便通过与他人的联系而直接接触知识资源;从命令和控制向集中和协调转变,使动态的以任务为中心的团队成为组织活力的源泉等。
在以上各种新思想和新理论中,最为令人关注的两个概念是企业重塑和学习型组织。
企业重塑是企业为了适应新经济下竞争的要求而进行的整体性改造,其基本出发点是:搞好企业组织的设计和管理可以提供最关键的竞争优势。企业重塑可以被认为是知识经济下关于企业组织的新思维,它基于六条原则,对企业自上而下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做出新的定义:第一,企业组织是最为关键的竞争优势;第二,员工参与是最有效的控制;第三,全公司的员工都能够显着地增加价值;第四,横向流程是建立高效企业组织的关键;第五,应该围绕产品以及顾客设计企业组织;第六,有效领导是企业组织高效运作的关键。
企业重塑涉及到组织结构的调整、业务流程再造、企业文化建设等很多方面。首先,为了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下的竞争,使各部门可以自由获取作为基础资源的知识和信息,企业需要改变已经运行了相当长时间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将原有的以权力分层、以职能分部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彻底打破,转变为按业务流程划分部门的水平结构,通过横向或平行关系创造高速度、低成本、硬质量和善于创新的企业组织。同时,企业的经营策略将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致力于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更快捷、全面地满足顾客需求。另外,企业还将最大限度地创造能够激发员工潜力的企业氛围,鼓励员工去完成更复杂的任务、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和控制、主动协调自身与他人的关系,并提出有价值而大胆的建议。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是知识经济引发的又一企业管理变革。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至多是信息的加工厂;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可以成为知识创造和知识利用的主体,因此学习正在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例如,惠普公司之所以被公认为产品革新和员工发展的领先者,主要是由于它强调学习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坚信“学习最快的企业将最为成功。能够持续变革是关键所在。而深深根植于变革观念之中的就是这种学习型企业组织结构观念”
(4)让知识流动创造更多价值工业社会中的重要资源是资本,而知识社会中的主要资源是知识。知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成为企业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处在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急剧增长的知识和信息,必须努力通过开发、交流和利用知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
在知识管理中,如果从企业对知识的管理范围看,它涉及到知识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在实施内部知识管理过程中,应鼓励员工在交流和共享的氛围中应用知识。外部知识管理要求本组织与其他组织或部门之间建立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使自身积累更多知识并获得更大收益。
从知识管理的形式来看,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目前对于显性知识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已经很多。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必须学会使用最新的信息和知识处理工具,把握世界范围的新知识、新信息和新动向,利用全人类的知识宝库加快自身发展。
由于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不能明确地观察到,因此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就成为知识管理中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一般而言,企业中那些掌握着独特关键技术的员工为了维护其特殊地位,不会轻易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与他人共享。企业对于这些员工头脑中的思想不能强行索取,因此必须有效地调整管理机制,形成激励员工彼此合作创新、共享知识的氛围,才有可能使员工的隐性知识显形化并流动起来,转化为企业的强大竞争力。
从知识管理所涉及到的管理过程来看,可以将知识管理分成知识积累管理、知识交流管理、知识更新管理和知识应用管理。知识积累是基础,知识交流是生成新知识的必要手段,知识更新是创新的源泉,知识应用是知识管理的目的和价值的实现方式。由于知识发展迅速,知识数量急剧扩大,迅速更新,个人和组织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探索、更新,才能拥有最新、最有用的知识。
另外,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几乎全部建立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正是由于以往处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先人们的存在,由于他们在知识积累和传播上所作的不懈努力,才使我们得以拥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更明确的目标更快地迈进。在感谢和珍视祖先所遗留的宝贵财富的同时,处于“历史中的现在”的我们,是否也感受到一份续写“知识历史”的责任?可以说,在知识价值得以不断实现的今天,在这样一个创造的时代,个人和组织都应该感受到一种冲动,一种将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经验明朗化的冲动。有意识地将这些尚未被挖掘的隐含知识,通过编码化的形式转化为可公开交流和共享的、可更快转化为价值的信息,是这一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有机会与责任。
(5)激发知识工作者的潜能,分享知识成果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知识的开发、更新和应用都需要人来完成。员工在企业中重要性的体现,并不在于他们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具有不断创新和创造新的知识的能力,他们可以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支配和应用创新知识。员工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是一种特殊资源,企业应该针对其在知识开发中的独特性,实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人才资源管理。
为了实现对人才资源的有效管理,国外企业通常采取各种方法促使关键员工将知识自觉奉献给企业,并且使他们感到奉献出自己所具有的知识要比让知识永远滞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好得多。很多企业还不惜代价,不仅为一流人才提供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且还在企业的产权分配方面加以考虑,通过“优先购股权”等方式将企业关键人员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绑在一起,共担风险、分享收益。由于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投入要素,而且是一种更重要的投入要素,根据“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知识的投入者自然应该拥有其相应的资产权,这样才能使具有创新才能的员工将企业看成是自己的企业,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精力。
某些企业,特别是知识型企业为了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新欲望,还允许他们在内部进行个人创新,将员工自主创新视为企业内部最具有创新成效的活动和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催化剂。甚至在员工的知识创新遭到失败时,企业也给予宽容,从而促使员工从失败中更新和完善知识。近年来,由于欧美各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更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要使员工能够较好地学习、应用新知识,就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对员工的培养和知识资源的开发是企业人才管理的当务之急,企业除了充分挖掘本企业资源外,还应该注意对“外脑”的使用--企业外专家、学者也应该是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的对象。
在传统的工业企业管理模式中,过多地依靠了管理、监控、指示、命令等刻板的管理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员工个性和创造性发挥。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知识更丰富,获取、处理、以及应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更强,因此,在激励员工自觉参与知识管理和创新时应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而不应使其处于规章制度约束之下被动地工作,以至造成员工知识创新激情的消失。
二、知识管理的步骤
有效的知识管理是分步骤进行的,各步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一般可以分解以下几个步骤:
1确立目标,分解知识
确立目标或设想的知识是指在知识管理中洞察、确立目标的活动。其中一部分我们很熟悉并且很明确,在工作中能有意识地应用它。不过,这种知识大部分我们并不了解,也无法表述,只能在潜意识中运用它。我们运用这种知识来确定如何设立我们的目标和价值标准(有关“为什么”的知识)。
在确立管理目标之后,根据需要对知识进行分解,从而有效地发展不同类知识的作用。一般而言,对知识可以分解以下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