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书看多了,她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其他书刊,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她心动神往,不能自己!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冰心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冰心只写了几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巴金:少年背书,终身受益巴金不仅学过怎样写“散文”,而且他从小就读过不少的“散文”.他回忆:
小时候老师曾告诉他文章应当怎样写,如何从第一段讲到结束,其实这样的事情是很少有的。这是在老师特别高兴、有极大的耐心开导学生的时候。老师平日讲得少,而且讲得简单,他唯一的办法是叫学生多读书,多背书。巴金背得较熟的几部书中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一本两百多篇散文的选集:从周代到明代,有“传”、有“记”、有“序”、有“书”、有“表”、有“铭”、有“赋”、有“论”、还有“祭文”,里面一部分巴金背得出却讲不清楚;有一部分巴金不但懂而且喜欢,像《桃花源记》、《祭十二郎文》、《赤壁赋》、《报刘一丈书》,等等。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但是当时也只能说是似懂非懂,可是巴金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脑子里面了。虽然他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的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他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可以使他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自己的思路连下来的。这样一来,他就觉得写文章比从前容易些了, 只要他的确有话说。倘使他连先生出的题目都不懂,或者他实在无话可说,那又另当别论。还有一点,巴金写的那些作文全是短文章,因为老师爱出大题目,而他又只懂得那么一点点东西,连知识也说不上,哪里还有资格谈古论今! 后来弄得老师也没有办法,只好批“通顺”二字敷衍了事。
但是巴金仍然感谢他那两位强迫他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他真正的“启蒙先生”.他后来写了20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
(3)博览群书造就了马克思的不朽巨著德国的卡尔·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马克思一生勤奋学习,写出了《资本论》。他具有渊博的学识、超人的智力,正如“汹涌巨流,其源必广;万丈高楼,其基必深”.
马克思在一生中,阅读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哲学、法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量书籍。
马克思说:“我在制订经济学原理时,计算的错误大大地阻碍了我。在失望之余,只好重新坐下来把代数迅速地温习一遍,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演算。”
除了研究社会科学,他还对化学、物理学、农学、解剖学、生物学、实用经济学、实用工艺学、农业化学等学科做过学习和研究。
马克思还经常读歌德、莱辛、莎士比亚、荷马、海涅、巴尔扎克、狄更斯、但丁和塞万提斯等人的作品。对有些优秀的作品,他终生都倾注着热情;对有些精彩的部分,他能够熟练地背诵出来。马克思把这些作家当成他的语文教师。
在写作时,他不但要求作品内容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而且还要求在形式上具有完美的艺术性。受文学的影响,他把《资本论》也写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马克思非常重视外语学习,他以顽强的毅力,学会了许多国家的语言,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德、英、法三国语言进行写作。
为了能阅读更多的书,马克思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后,几乎天天去大英博物院图书馆读书,一读便是25年。由于他每天都坐在阅览室的D行2号座前读书,时间一长,在他的椅子下放脚的地方磨出了一个小坑,留下了清晰的脚印。他还在地毯上走出了一条小路。
在图书馆,他查阅了大量书报、杂志。在写作《资本论》
时,他在1500多种图书上做了笔记或摘录。
马克思读书数量、种类之多,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大惑不解,忍不住问他:“博士先生,一个人可以同时研究50种科学吗?我们的教授通常只能攻读一种专业!”
(4)刻苦读书让高尔基成为文坛巨匠俄国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从小喜欢读书。不论生活怎样艰苦,他都能自始至终横下一条心,刻苦读书学习。
高尔基在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工时,白天他擦铜器、刷地板、劈木柴,累得筋疲力尽。晚上,他躲开店老板的监视,偷偷地用罐头盒做了一盏小油灯,趁老板没留意时,悄悄地收集一点烛盘里的残油。在夜深人静时,高尔基便躲到板棚的一个角落,借着微弱的灯光读书学习。他读起书来很专心,把所有的疲劳都忘掉了。
一天夜里,老板起来上厕所,忽然发现板棚里有一丝光亮。他很奇怪,走近一看,原来是高尔基在读书。老板追问从哪弄来的灯油和书。高尔基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吓坏了,他真怕老板会一气之下把书给撕了。
从那以后,店老板更加严密地监视高尔基,他再也没有机会弄到灯油,但他又实在想读书,他想等明月高悬时,也许能够借助月光来读书。
终于等到月圆的晚上,高尔基把藏在炉灶下的书拿出来走到窗前。月光透过窗子照在书上。可不管高尔基怎样努力,也无法看清那些密密麻麻的铅字。他从架子上拿下一个铜镜,想利用光的折射来看书,但还是无济于事,仍然无法看清楚。最后,高尔基只好壮着胆子爬到神台上,在神像前的长明灯下读书。
高尔基不但喜欢读书,更加爱护书。一次,房子着火了,火势越烧越大,别人都抢救值钱的东西,可他却什么也不要,只抢救自己的书。
高尔基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横下一条心读书学习。他凭着无比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坚持读书和创作,写出了长篇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等,成为俄国伟大的文学家。
妙招63.让孩子养成每天阅读10分钟的习惯
为了让孩子持之以恒地阅读,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孩子养成每天都自觉阅读的习惯。
然而,任何一个好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让孩子坚持每天阅读也是如此,由于孩子生来具有的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性格,需要家长们针对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摸索出一条既有益于激发孩子兴趣又符合孩子生理特点,既能强化孩子阅读的自觉性又可以形成好习惯的阅读方法。
在这里,我们向广大家长特别介绍一种特别有效的训练孩子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的好方法,这就是让孩子每天坚持阅读10分钟。
我国有一位获得重大科学发明奖的青年科学家,在谈到阅读经验时,他道出了一个秘密,他说他今天的成功来源于孩提时代每天坚持的10分钟阅读。据他回忆,在小学读书期间,他并不喜欢看书。后来在母亲的要求下,他渐渐对阅读课外图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母亲最先要求他每天只阅读10分钟时间,读完以后才允许去做其他的事情。
这样每天坚持10分钟,他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一天不看点什么,再干什么都不舒服。于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在一种自觉、不间断地阅读中,从头至尾看过了一遍。书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的故事,也深深地在他的脑海里扎下了根。
就这样,每天10分钟的读书习惯,激发了他浓厚的求知兴趣,通过自觉阅读的好习惯的养成,他后来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后又赴美留学深造,毕业后回国从事科学研究,现在已成长成为一名出色的青年科学家。
10分钟的时间,似乎微不足道,它稍纵即逝,但是,如果要是能坚持利用好10分钟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造就一个未来的人才。
一是为孩子提供适合阅读的环境,为孩子精选好供每天10分钟阅读的合适图书。所选图书既要有知识性,又要有趣味性,符合自己孩子的年龄、性格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二是在家庭中订立读书制度,对孩子的阅读有奖有罚。并要求孩子,不阅读10分钟其他事情暂时都不能做。
三是要求孩子对每天在10分钟时间里所阅读的内容进行讲述。
四是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10分钟阅读时间可让孩子自己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自由支配,并要合理满足孩子对阅读内容、阅读之后的其他活动等正当要求。
只要坚持下去,用不了多久,家长们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一有时间会主动去找书看。这说明,孩子们阅读的好习惯已经渐渐形成了,这是提高学习成绩一个可喜的开端。
妙招64.和孩子共同讨论书中的有关问题
一些孩子读书时往往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抓不住要点。家长要帮助孩子真正做到读有所学、读有所得,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这样做,会大大调动孩子的读书热情,帮助孩子深刻领悟书中的内容,启发孩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巩固。可见,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既有益于孩子们提高阅读兴趣和效率,又有助于孩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同时对帮助孩子在提高学习成绩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和孩子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也需要家长加以训练和引导。
(1)和孩子一起认真准备所要讨论的主题讨论即是和孩子进行思维上的沟通和交流,也是培养孩子在阅读中思考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方式。
为了使讨论能够有效地进行,父母要与孩子首先确定好所要讨论的主题,以便孩子做好必要的准备。
(2)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问题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家长一定要积极鼓励让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把自己对书中人物、事件的理解、无所顾忌地说出来,同时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讨论就是各自亮出不同的观点,针对书中某些观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即使自己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最好不要照本宣科地照搬原书的段落,也不要机械地套用原话,最好能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来表达。
(3)在讨论中和孩子交流学习心得在讨论中,家长听孩子说当然很重要,自己也要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讨论中,要教会孩子进行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想,要清晰、准确、完整地叙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分清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先要说明的,什么是后要总结的,掌握好表达的逻辑顺序。
(4)在讨论中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在讨论过程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养成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要求孩子正确把握全篇的思想脉络,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实事求是地分析。
妙招65.举办一次有意义的家庭阅读比赛作为家长,和孩子开展阅读竞赛,是在家庭教育中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的一种别出心裁的、很有特色的家教活动。
家庭阅读竞赛的突出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阅读图书的潜能。通过开展阅读竞赛可以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以达到促进孩子自觉阅读的目的。通过开展阅读竞赛,可以积极调动孩子喜欢阅读的主观能力性。帮助孩子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激发和调动孩子阅读的潜能。此外还可以在家庭中营造一种促进孩子喜欢阅读的氛围。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韦佳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不仅阅读了许多童话故事,而且还对科幻和历史方面的图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主要受到父母的影响。
韦佳的爸爸是一位科考工作者,妈妈则是教历史的中学老师。
家中的书柜里摆满了父母喜欢的也是韦佳常看的书籍。
由于他们常读同一本书,有时候韦佳就与父母相互提问和共同讨论书中的一些问题。有一天,韦佳的爸爸突发“奇想”:
举办一个家庭图书阅读竞赛。此想法一提出,就受到了韦佳的赞成,韦佳的妈妈也觉得是个好主意。于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阅读竞赛,就在某个星期天开始了。通过一个小时的紧张比赛,韦佳以回答准确、判断正确、反映问题明确,而获得总分第一名。事后,在谈到阅读竞赛的好处时,韦佳兴奋地说,阅读竞赛有益思考,用竞赛的形式来调动阅读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能让自己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举办家庭举办阅读竞赛,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确立主题在准备家庭阅读竞赛时,应当首先和孩子一起共同商定一个竞赛的范围和主题,在商定的主题范围内进行比赛,而不能漫无边际地没有范围和主题的空谈。这可以让家庭每个成员都可以充分发挥其阅读的积极性。
(2)互相出题和问答经过限定时间和主题的阅读准备之后,家长和孩子可就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来考测对方,有问有答,轮流出题,以答题正确为1个积分,多者为胜。这样可以让孩子与父母在竞赛中比学赶帮。
(3)质量兼顾阅读竞赛,不仅要比阅读的数量,更要比阅读的质量;不仅要看谁记住的阅读内容最多、最广,还要看谁对阅读内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思考。当家庭成员在竞赛中对某一问题的答案存在争议而书中又没有现成答案时,不妨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理由充实者为胜方。
(4)持之以恒由于每个家庭的条件不同,开展阅读竞赛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但不管采取怎样的形式,为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都应当将阅读竞赛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地进行,这样对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会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