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12003500000020

第20章 怎样让孩子从小喜欢上阅读(2)

现在的书店大多是开架售书,孩子看书,就要给孩子充分时间,让孩子尽情地去翻一翻书架上的书。孩子通过翻书就会喜爱书,尤其喜爱儿童读物,那些大画面的连环画册,会成为他们爱不释手的宝贝。

家长可以在孩子翻书看时,给孩子略微讲一讲故事大概,有的可以读一读书名。对于有的书,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给孩子买,自然也让自己的爸爸妈妈买下来。有时孩子一下子要求爸爸妈妈买好几本。这时,家长要掌握一个准则,那就是碰到孩子特别喜欢的,或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可以买一两本,要控制孩子的过高要求。往往其他的物品也是如此,书本多了就不珍惜了。适当的约束,才会有一股吸引孩子的力量。

但更多的时候,要只带孩子去看书,而不买书。让孩子知道这些书太贵,家长不会给他买回家。那就只有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浏览一遍。其实这往往比让孩子轻易得到书更有效果。

孩子去书店习惯了,不去还真不舒服。时间一长,就熟悉了哪类书在哪,他们会自己寻找最有吸引力的书籍,并且对于每次添加的新书,脑子里也都有了数。 遛遛书店,孩子还能受周围环境的良好影响,多么淘气调皮的孩子,经常去惯了书店,也会变得听话;多么不爱动脑筋的孩子,只要经常去书店,也就习惯于思考。今天问问这本书,明天问问那本书,只要看到书,孩子就会变得更文静。

妙招57.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

书是知识的海洋。一个人倾其一生也不可能读尽所有的书。因此,孩子读书要有所选择。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要爱好兴趣,不同知识层次以及不同的学习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阅读实效。

(1)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选择合适的图书孩子需要那些与他们的年龄、兴趣及能力相适宜的图书,他们也喜欢图书题材的丰富多彩。然而孩子却没有选择适合自己口味好书的能力,帮助孩子选择好书就成了父母的责任。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不同内容的读物,如报纸、杂志甚至街头标语广告、商品包装,等等。通过这些文字读物,孩子会懂得:语言文字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小一些的孩子常常喜欢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很多父母常常对此显得不耐烦。其实,重复性的阅读,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增加儿童的词汇量,加强儿童对故事的深入理解,使儿童掌握有关的表达方法。

在选择图书方面,有关专家这样建议:

3岁以前的婴幼儿,总是喜欢一些简单的图片,或者讲述他们熟悉的事物方面的故事。形体和色彩对儿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3~6岁的学龄前儿童, 总是喜欢配有彩色图画的小故事、科幻故事、诗歌,也十分喜欢关于动物或日常生活方面的童话。那些短小、生动、易背诵的叠句对他们来说,特别有用。

6~9岁的儿童,对于书籍开始有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尽量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当然,父母对孩子挑选书籍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

9岁以上的儿童,喜欢一些幽默小品、民间故事、长诗、古典名著简写本以及侦探故事,等等。

父母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来帮助孩子选择好书。

好书是孩子的精神营养品。因此,父母不仅要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而且有责任帮助孩子选择最适合他们阅读的好书。这样才能使他们沐浴在知识的海洋里健康地成长。

(2)精心为孩子选择“基本书”

提起“半部《论语》治天下”,人们自然会想起宋代三次为相的赵普。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当了宰相后,宋太祖劝他读书,赵普便用起功来。他每天回到家里,就关上门,打开书箱,捧起唯一的一部《论语》钻研。天长日久,果见成效,他处理政事的能力不断提高。赵普甚至对宋太宗这样说: “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赵普死后,家里人打开他的书箱一看,仅一部《论语》而已。可见,赵普是把《论语》

作为“基本书”读的。

那么,怎样理解“基本书”呢?我们知道在自然界,草木有根,才能发芽、开花、结果。你想得到学问和知识,也必须在“根”上下工夫,而所谓“基本书”,就是起着做学问的根基作用的书籍。

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的人,都很重视“基本书”,这类书一经确定下来,往往成为他们终身研读的对象,须臾不离左右,终使事业和学问有成。

例如汉代的荀悦,他口才极好。这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呢?是从《战国策》中学来的。他认为:“天下要物,只有一部《战国策》。”因此父母死后守孝,也把它带在身边,随时研读。可见,荀悦是把《战国策》作为基本书来读的。

元代学者袁桷在《清容居士集》自序中说: “莽而广种,不如狭垦之为实也。夫人泛而杂学,不如一技之为精也。”据史料记载,袁桷少年时代也曾有过滥于读书,用力不专,收效甚微的毛病。他总结了自己治学的经历,提出了读书宜“狭垦”的主张。就是说,读书盲目地贪多求广,无目的的泛而杂学,不如在具备必要的“广种”知识的基础上,早一点选择适合自己“狭垦”的图书,深“耕”细“作”,才能获得丰收的“果实”,避免“广种薄收”

之弊。

那么,像上述几人的读书方法,知识面会不会太窄呢?这问题清人李光地回答得好:“太公只一卷《丹书》,箕子只一卷《洪范》,朱子读一部《大学》,难道别的道理文字他们都不晓?”事实证明,这些人的知识都非常丰富,并干出一番伟业。这是为什么呢?

李光地用“领兵”和“交友”作比喻说: “领兵必有几百亲兵死士,交友必有一二意气胆肝,此外便皆可得用。何也?我所亲者,又有所亲,因类相感,无不通彻。”这就是说,任何一门学问,都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只要其中一种学问你掌握了,那么再去旁及其他学问,便可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从而知识面不但不会窄,反而会更宽些。

值得注意的是,有了“基本书”,别的书就可以不必读了吗?

否!书是读得越多越好的。这里只是说,如果为了求得广博的知识,一开始就“乱点鸳鸯谱”、 “多多益善”,无重点的什么书都翻翻看看,那必然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收效甚微。

也许有的家长会提出疑问,现在的儿童书籍浩如烟海,如何确定“基本书”啊?我们说, “基本书”的确定,是要慎重的,并不是任何一本书都可以进入“基本书”行列的。怎样确定自己的“基本书”

呢?在这里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要根据实际需要,尤其是家长所打算将来让孩子往哪方面发展来确定。

二是选择那些公认的又符合孩子阅读习惯的好书。

三是“基本书”的数量,不宜过多,最好1至2种。

四是“基本书”既已确定,不要轻易更换,朝令夕改是大忌。

(3)有明确目的地选择读物下面我们看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位特别喜欢读书的美国少年,在火车上以卖报为生,火车一到站,他就钻进附近的图书馆看书,从第一个书架开始,一本接着一本地阅读。他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个图书馆里的书全部看完。直到有一天,一个常到图书馆看书的绅士告诉他,那样读书浪费的是时间和精力,经济有效的读书方法,应该是确定好目标,然后有选择地读书。从此,少年朝着目标,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发明家。这位少年就是爱迪生。

现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知识的增长、更新、淘汰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在我们的社会,书籍、报刊、资料的数量按指数增长,因此我们的阅读选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再也不能像传统的习惯那样去阅读、学习了。

以科学杂志和学术文章为例,现在我们的发行量是50年前的一倍,比150年前更是增加了1000倍!然而,我们今天的很多人的阅读速度,却还是100年前的水平,每分钟只有一二百个词。这显然是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对知识、信息的高速发展变化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我们要不使自己在信息的海洋里被知识淹没,就要变化。

人的读书生涯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漫无目的地学习,就好比大海捞针,耗尽终生,也是徒劳无功。为了获得有益的知识,父母要鼓励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把知识划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这样化无限为有限,就能很好地实现增长知识的目的。同时,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选择阅读,把广博和精深很好地统一起来,做到广而不散,深而不窄。

博览群书本身并不是过错。如果一个人利用空闲时间多看几种书籍,接触各种事物,是一件好事。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他非常喜欢看小说,有着很高的文艺和哲学修养,谁能说相对论里面没有哲学因素的作用呢?另一位诺贝尔获奖者、物理学家格拉索也很喜爱文学和历史书籍,他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开阔的思路。

如看看小说,逛逛公园也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它和理解力、记忆力同样重要。”

读书要有目标,有计划,就要制订正确的阅读计划,这是获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保证。但是阅读计划,阅读范围的选择和确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知海书林,哪些宜背诵,哪些宜精读,哪些又宜粗读,哪些又不宜读呢?如果是教科书及其参考书,应该以老师指导为主,或向有经验者咨询意见,如果是课外读物,则可以以行家推荐的名著名篇为主。

(4)谨慎地帮助孩子挑选课外书如果孩子看课外读物只选择故事书、卡通画,并且发展到毫无节制,不分时间、地点、场合,不但在家里看,而把课外读物带到学校去看,导致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马虎、潦草,甚至有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作业,影响了学习,成绩下降,特别是数学成绩下降更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和孩子坐下来,认认真真地谈一次话,耐心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给孩子讲不加节制地看课外读物的危害性,讲课外读物与课本的关系,使孩子明白学好课本知识的重要性。

二是对孩子的课外读物进行了清理,把一些与正课学习无直接关系的小画书,卡通读物等书籍暂时放起来,等到节假日再拿出来让孩子看,使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功课,完成作业。

三是对一些助于孩子学习的优秀读物,利用时间进行辅导,引导孩子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使课外读物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助手。

四是加强对孩子的家庭学习辅导,耐心给孩子补课,把孩子耽误的课程赶回来,同时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五是以后再给孩子买课外读物要有选择性,不能孩子要什么书就买什么书,家长一定要从内容健康,适合孩子且有利于孩子思想学习,有助于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的角度去考虑,纯娱乐性的读物要适当控制。

通过这一举措,孩子会逐步改掉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看课外读物的习惯,孩子年幼无知,可塑性极大,既容易学一些好东西,也容易学一些坏毛病,父母要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不良嗜好,要正确引导,及时纠正,使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进步。

孩子加强课外阅读不但重要,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正确引导是孩子抓好课外阅读的前提。因为好的书刊能反映社会人生,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造就美好心灵。而坏的书刊是以贻害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容忽视。一些孩子由于受家长限制,不敢求助家长,于是自己不加选择去阅读课外书,结果是好坏东西一起吸收,这不能不视为一些家长的严重失职。对此,家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认真过问,热情鼓励,正确引导孩子抓好课外阅读。

(5)尽可能地选择原著,选择经典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地引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亨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道进哪一所高等院校才好。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恩格斯在信中还说:

“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的著作,同时要不断地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恩格斯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工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恩格斯强调读原著,也就是指名著,而非一般的书籍。那么,名著有没有标准呢?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认为,评定名著应有六条标准:

一是阅读者最多。它们不是一两年内的畅销书,而是长销不衰的畅销书。一部名著不需马上成为畅销书,需要日积月累地增加读者的数量。

二是通俗易懂,而不是引证据典,晦涩难读。它们不是专家为专业人员写的专著,无论是有关哲学、科学,还是历史,诗歌方面的名著,探讨的都是人类的普遍性问题,而不是学术问题。

三是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名著绝不会因为思想的改变或者学说与见解的杂乱而过时。名著的作者是在持之以恒地探求幸福和公正、美德及真理,乃至永恒性和变化本身。

四是隽永耐读。如果你能正确地阅读,就会受益颇深,即使经过反复阅读,也不会穷尽其内容。

五是最有影响力,有关研究名著的书籍在不断涌现。

六是探讨的是人类生活中长期未获解决的问题。

不读经典原著,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经典原著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经典原著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只有这样,每读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名著,才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才会使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6)选择科幻,开拓孩子的想象力魔幻小说与科幻小说一直是孩子喜欢的读物。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是大诗人雪莱的夫人创作的。这本写于1818年的科幻小说,开创了科学幻想的先河。以后,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科幻作品和科幻作家。《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这些都是经典的科幻小说。它们教育了几代的人,科学幻想作品,是孩子阅读计划中永远不能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