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超速发展模式之七
一、席卷全球的连锁潮
(一)连锁店主导发达国家
零售业连锁经营是一种并不新鲜、并不年轻的经营方式,然而却是当今世界最富有活力、发展最快的一种经营方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连锁经营开始逐步在发达国家的零售经营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销售额一般要占到零售总额的1/3以上。时至今日己形成了世界范围的连锁经营潮流。据分析在20世纪结束之前,全世界营业额最大的公司不会是汔车制造公司、石油公司或电脑公司,而可能是一家采取连锁经营的零售公司。整个80年代美国WaI-Mart公司的销售额以高于35%的速度增长,1980年其销售额只有8.2亿美元,1988年已达206亿美元,1993年达到了670亿美元,1994年的销售额达840亿美元,估计1995年会达到1000亿美元。照此速度发展,再过三五年,该公司完全可能成为《幸福》杂志排行榜上的世界最大企业。在一个市场饱和、经济增长率连2%也难以维持的世界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首先看看连锁店如何主导美国零售业。
1975年美国有29万个连锁商业网点,较之1954年增加了74.3%。1977年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共拥有连锁网点4.3万个,实现销售额1344亿美元,占零售总额7099亿美元的17.3%;当年全美共有商业企业157万家,其中有4.3万家采取了连销经营方式,仅占2.8%,但所拥有的商业网点达33万个,占全美商业网点数的17.9%,销售额占零售总额的48%.到1988年,全美有商业网点190万个,其中采取各种连锁方式经营的网点已达150万个,而正规连锁店有40万个网点,占20%多;特许连锁店70万个,占30%多;自愿连锁店40万个,占20%多;独立的商店仅占20%的比例。从市场占有率看,正规连锁占到零售总额的38%,特许连锁占37%,仅两者合计就已在美国零售业中做到了四分天下有其三,如果再加上自愿连锁的市场占有率,完全可以说美国零售业是连锁经营的一统天下了。据美国《连锁店时代》杂志1994年8月的资料显示,1993年全美最大的100家零售企业共有连锁网点10万个,平均每家零售企业有连锁网点1000个,共创造销售额5830亿美元,而1985年仅为3250亿美元。
再看看连锁店如何主导日本和英国的零售业。
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连锁经营在日本得到了迅速发展。1972年“日本连锁加盟协会”成立,连锁店销售额已占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的第一位。1978年日本有正规连锁企业93家,网点3371个,销售额6.3万亿日元,与1971年相比,网点增加83%,销售额增加了3倍。1967年,日本零售业的前10位企业均采取正规连锁经营方式,共有网点107个,销售额共计约570亿日元。到1985年共有网点927个,销售额共约6935亿日元。到1989年销售额已达1.47万亿日元。1987年分布在各行业的连锁系统在商业零售业有201家,占32.5%;餐饮业共291家,占47%;服务业有127家,占20.5%。自由连锁在日本有独到发展。据“日本自由连锁协会”统计,1974年有107个自由连锁组织,包括近2.7万家商店;1975年达116家;1985年达到587家。总的来看,60年代平均每年增加18家自由连锁组织。70年代平均每年增加40家。日本的大荣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40亿美元;伊藤忠洋货堂每天接待顾客30万人次,1989年销售额达216.8亿美元;最大的百货商店三越1989年销售额达349.5亿美元。80年代未期,日本有近8000家连锁加盟企业,共有11.6万个网点,销售额达5.1兆日元。
六七十年代以来,英国连锁店发展很快,整个零售商业结构是以连锁商店为主。1977年,独家零售商店有职工293万人,连锁店职工有151.2万人,但连锁商店的销售额要占到零售业总额的2/3。到1984年,拥有10家以上分支商店的大型连锁企业有1200家,其营业额占整个零售业的69%,比1971年增加2.3倍。英国最大的连锁商店马狮公司在全英设有260家商店,每周接待顾客1400万人次,占有英国62%的服装零售额,占裤袜销售额的1/4,占内衣、睡衣、胸罩销售额的1/3,占围裙销售额的50%,占食品销售额的37%。由此可见,连销商店在英国零售业中的地位。
在其他国家,如德国,连锁商业也比较发达。总部设在慕尼黑的卡尔斯达脱百货公司(KARSTADT)是德国最大的商业集团,在全国有162家分店;消费合作社拥有的连锁商店有1173家,销售额达49亿德国马克;“阿尔迪”是德国最大的以经营食品为主的连锁商店,其销售额占到原西德全部居民在饮食方面年开支的12%以上,80年代中期年销售额超过170亿德国马克。荷兰最大的连锁企业阿候德(AHOLD)在全荷兰有612家店铺。挪威的商品零售基本上由4家连锁企业完全控制。法国春天百货集团在全法有20余家百货商店,设有120家大众商店,还拥有连锁的Prix-Sunic杂货店。连锁经营在每一个发达国家都是最活跃的零售业经营方式。
(二)零售业进入全球竞争时代
过去大多数的零售企业都是地区性的,或仅限于在国内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零售企业很担心能否迎合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品味,故对开拓国际市场很少涉足。进入90年代后,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零售企业日益强大,日益垂涎国际市场,并且不断进行开拓海外市场的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跨国零售企业将会有强劲增长,而那些习惯和国内对手竞争的本土零售企业,前景则变得暗淡。零售业的全球竞争时代已经来临。扎根于英国的零售业顾问公司“管理视野”行政总裁瓦伦斯指出:“如果阁下想为90年代的零售业定出五六个最重要的目标,国际化几乎名列榜首。”据零售业市场研究公司“公司情报”所发表的报告称,在90年代开始的最初4年,欧洲零售集团总共发动了610次拓展海外市场行动,而整个80年代,才发动了611次类似行动。研究报告发现,美国公司也不甘人后。1991年只有15家美国零售集团在欧洲设有分公司。时至今日,数目已上升到近50家。目前,美国连锁业者尚无国际分店的,超过半数正策划国际性扩张;已有国际性分店的业者中,竟有93%计划将继续扩增其国际分店。
导致零售业出现全球竞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
(1)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进程推动了零售业的国际化。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定后美国零售企业立刻挥师北征加拿大,南伐墨西哥。1994年4月结束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进一步放宽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条件,1995年元月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自由化进程。进出口贸易的关税下降,就有利于零售企业跨国采购,运送货物。在投资方面,各国都普遍放宽了条件,为零售企业跨国开店提供了机会。总之,世界经济向自由化演进的趋势是有利于零售企业跨国投资,开拓国外市场的。
(2)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零售企业的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信息技术使计算机的广域连网方便可行,通讯技术的进步可以使零售企业租用卫星通讯线路,通过国际线路对分布在各国的企业发布指令,收集情况,分析资料。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各种管理信息系统、销售时点系统(MLS、POS)均可方便地在不同国家的分支机构间进行联网,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等的传递,有关商情可以在几秒钟内在连销店总部与其跨国分店之间传播。在交通运输方面,各种运输技术的进步,如大型集装箱运输、海陆空联运等均使货物的跨国运输便宜、便捷。正是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连销店总部对其分店的及时控制、及时指导和及时支持。
(3)“全球化生活方式”的出现,以及不同地区消费者需求与行为趋同的现象,为零售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可能性。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使地球变得像一个村庄,不同国家的人民在生活方式、消费行为、需求偏好方面会互相学习、互相尝试。就像一个村庄中的左邻右舍在生活方式与消费需求方面相近一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频繁的跨国人际交往活动中,在报纸、电视、广播、书籍、影视、音乐等传媒的示范与传播中,在生活方式与消费需求上出现了相似的一面,如饮食注重保健,各国时装流行类似,普遍注重健身活动等。
全球化生活方式与消费趋同的原因还在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工作方式趋向节奏紧张,因而形成了对快餐业的普遍需求;随着收入的提高,在衣、食、住、行方面追求更高品质的商品与服务。这种生活方式与需求相同的趋势为零售企业在不同国家提供同样优质水平的服务与商品,充分发挥其在国内零售业中所积累的知识与优势提供了机会。
4.国内零售市场日趋饱和、竞争日趋激烈形成了零售企业跨国扩张的巨大压力。在美国,麦当劳的扩张已到了极限,再开新的网点会导致不同麦当劳店之间的自相残杀。公司要想扩展,只能到那些还没有麦当劳的市场上去。类似的情况在肯德基炸鸡店、在Kmart、Wal-Mart均已出现。所以,在国内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为了成长,零售企业迈开了跨国远征的步子。
(三)跨国连锁风正劲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日零售企业就开始了跨国连锁经营的步伐。美国南地公司(SouthlandCorporation)首创了7-Eleven方便店,目前在全世界有1.3万余家分店。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连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到了新的水平。采用货仓式销售的Price/Costco在国外有43家分店,其中37家在加拿大,并计划再在美加边境开10~15家;在墨西哥有5家分店;1993年与韩国一家百货公司签定了特许协议合作开办两家分店;1993年10月在英国开了第一家分店,1994年6月开了第二家,这两家均是与英国的大超级市场商Littlewood合作开的;公司计划在西欧再开4家分店,在法国的分店将与法国“巨型市场”的领导者Carrefour合作;在1996年前该公司还计划在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出分店;在更长远的规划中该公司准备打进台湾、日本和意大利市场。美国折扣店大连锁商Kmaert宣布将在东欧、远东地区开店,其在新加坡的分店己开张。美国最大的零售商Wal-Mart1993年在加拿大收购了100家零售店铺,并在墨西哥开设了40家销售店,初步建立了连销网络,之后又在香港成立了合作企业,为其在日本、香港的分店供货,并准备开拓中国市场。该公司将在南美地区新建超级购物中心和Sam’sClub货仓式销售分店。自从1991年Sam’sClub开出第一家美国之外的分店以来,Wal-Mart的海外连锁扩张计划日具野心,计划在阿根廷建店和在巴西开店,从而成为在这两个国家有分店的第一个美国零售商,还计划在智利开店。1996年8月12日,Wal-Mart在中国第一家分店在深圳开业。随着Wal-Mart的远征,Sam’sClub将与Price/Costco在墨西哥、加拿大继续展开在仓储式销售方面的竞争。在美国零售企业大力开拓跨国连锁业务的同时,别国企业也在美国建立起了连锁网络。英国最大规模的食品零售集团桑斯伯里发动了第二次进军美国的行动,收购了一家以华盛顿为基地的超级市场连锁企业的五成股权。这次收购连同1987年兼并新英格兰的零售连锁店肖威斯,令其在美国市场上的排名上升到第11位。1994年2月,荷兰AHOLD公司收购了拥有5.85亿美元销售额的55个分店的红色食品店连锁企业,加上该公司在美已拥有的“巨大”食品店等连锁体系,使公司199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75亿美元,成为全美第六大超市连锁商,而1992年排名仅为全美第九大超市连锁商。但该公司并不满足,该公司董事长宣布将通过兼并和内部成长在5年内扩大两倍的规模,公司将选择美国东部地区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左右的连销店作为兼并对象。AHOLD在荷兰有612家分店,平均面积均小于1000平方米;在美国有536个网点,平均面积为2140平方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零售企业也纷纷进军海外,SOCO、JASCO、西武百货店、西友、八佰伴均已在香港建立了分店,现在上海、天津也设立了分店。日本连锁企业的跨国经营始于70年代,最早的代表是八佰伴。1971年9月24日八佰伴在巴西圣保罗市的第一个分店正式开始,从此踏上了跨国经营的征程。到1991年5月底,八佰伴集团的海外分店已分布8个国家,达24个,营业面积305182平方米。在日本国内的直属连锁店55个,特许连锁店37个,但总的国内营业面积只有167573平方米,海外营业面积是本土营业面积的1.8倍。据估计,该集团在海外的销售额1991年已达1665亿日元,国内销售额为2076亿日元,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44%。
除日本外,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和泰国零售公司现已登陆西方市场。
席卷全球的连锁潮值得我们思索与研究,席卷全球的连锁潮对中国零售业意味着什么,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二、连销经营的内涵与特点
(一)连锁店的内涵与本质
目前连锁店已成为中国商界、政府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各式各样的连锁店也大量出现,我们有必要对连锁店的含义来一个透彻分析。
连锁店的英文为“Chain”,一般翻译为公司连锁、直营连锁或正规连锁。直营连锁是港台地区的译法,另两者是日本译法。
美国零售管理教科书一般这样定义公司连锁:公司连锁可被定义为使用集中化的采购与决策方式,由单一所有者共同拥有的多个零售分店。美国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出版的《最新企业管理大辞典》把连锁商店定义为:连锁商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有权与管理权集中的零售机构所组成的,通常是大规模的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