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超速发展模式之四
一、选择最佳企业制度,充分释放企业发展能量
企业制度创新能够强有力地影响现有经济体系的运动过程,使之发生震荡,以致引导经济走上持续增长之路;改变大多数经营者的机会成本和相对价格,从而使各个利益群体或集团的相对力量发生变化,导致产权安排、社会结构、国家体制、意识形态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细微方面相应地变动。
(一)企业制度创新
推动经济发展适合生产力发展和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制度可以营造企业员工互为激励的氛围,有利于企业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企业制度使技术进步最大化,管理措施最优化,市场拓展多元化,最终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纵览西方近200年的经济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过去200年中西方世界包括西欧、北美、澳洲和日本已步入了一个历史上少有的经济持续增长的时代,并最终摆脱了贫困而达到相对富裕。究其原因,人们会将其归为技术进步引起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是问题的另一面是,为什么在西方会长期存在技术进步呢?更为重要的是,为什么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了那么持久而稳定的联系呢?而值得我们痛心疾首的反思是,在西方脱离封建主义进入近代资本主义时期时,中国的科学和发明曾领先于世界,遗憾的是领先的科技并未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生产力,近代中国没有从贫困走向富裕。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首要前提是,为技术进步和管理方面的创新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罗森堡·小伯泽尔在其《西方致富之路》一文中写道:“西方经济的根本特点是对技术和组织管理形式的多样性所持的开放态度”,这种宽松的体系使“进行试验所必要的资源与权力广泛分散,几乎没有政治和宗教对试验的限制,以及赏罚结合的刺激,即对将试验成果广泛利用到经济上的成功给予丰厚的报偿,而且对试验失败则予以严厉的处罚。”这在产权经济学中的意义是,国家充分界定产权,并保护产权不受侵犯,使创新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大致相等,从而刺激创新与进步。因此,我们说,恰恰是先行于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创新为前者的持续涌现和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了体制保障。
(二)企业制度创新
促进社会变革企业制度创新作为生产关系变革的主要内容,不仅为描述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提供素材,而且还深深地影响着企业内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影响着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
企业制度创新一个最直观的社会后果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原始企业创新使人类脱离狩猎采集的游猎生活而定居下来,出现了原始的村落企业组织形式;近代企业制度的创新导致了工厂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蒸汽机、电力的使用,促进了农村城市化,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生活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促使股份制等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并得到推广,从而推进和保证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改观和提高更是日新月异,并渐次进入了信息社会。
新的企业制度的建立改变了生产关系并使之与其相适应。以个人为纽带的农业生产组织的出现产生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拥有“暴力的潜能”的国家随之出现;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近代生产力发展,产生并促成了工厂的建立并导致产业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的生产关系,使资产阶级建立了有利于自己利益的产权结构;近百余年的股份制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范围内作了适当的调整。
企业制度创新对意识形态也有深刻的影响。企业制度创新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必将影响人们对价值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恰恰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企业制度的创新使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冲突,推陈出新,促进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总之,企业制度创新是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是不同社会制度下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
企业制度的创新,可以释放企业的发展能量,具体为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制度创新为集中资本提供有效形式
公司与现代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相联系。比起其他企业组织形式来,它具有许多优点,如责任的有限性、筹资的便利性、资本的稳定性、所有权的可转移性、寿命的持续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性等。公司的这种自由组合,不受地区、行业、所有制的限制,经营灵活,开放性强,风险分散的优点,决定了公司能够适应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而提出的资本集中的要求,能有效地实现资本的联合与集中,为大规模的经济活动集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在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体制下,从根本上排斥商品经济,公有制形式和企业组织形式单一化,即只有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企业不具有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地位,而只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只是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而设立的单纯生产组织。纵向的行政命令严格控制、制约着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企业分属相应的条条和块块的行政机构管理,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之中。在这种体制下,经济的自然联系往往被割裂,纵向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阻滞,取代了平等主体之间的横向联系,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受到抑制,真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公司企业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商品经济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温床,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在商品经济的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各种公司组织形式(如无限公司、有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等)相应地也都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市场经济相联系的特有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与原有的产品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性公司”得以产生,“行政性公司”的产生是以实现对企业的高度集中管理为根本目的,以学习资本主义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加强经济核算、试图在产品经济体制下实现以经济组织和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发展专业化协作、扩大企业规模为主观愿望。
实践已经对传统的产品经济体制、对“行政性公司”作出了否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我国发展商品经济的现实起点是:生产力方面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生产关系方面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现实经济生活中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同一种所有制的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差别和矛盾。为了适应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多样化的所有制形式和多元化的经济利益的状况,发展我国的商品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家对产品、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集中控制、统一分配的旧格局,企业的财权有所扩大,使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占有分散化、多元化。
由于企业的生产规模、资本的流向等受着市场条件变动及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所以,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随之会产生的一个矛盾是:资本的占有与资本的使用不平衡。这一矛盾要求开通各种融资渠道,以调剂资本的余缺,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同样也要求集中资本,并使资本能够重新组合,而这种要求与所有主体多元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资本占有的多元化、分散化形成矛盾。
与此相应,公司增加了企业资本的来源。公司能为各方面、各层次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场所,能够不受部门、地区、所有制的限制,尤其是还可以吸收在个人手中的零星资金,从而使资本来源多元化。在西方国家,随着公司的发展,许多公司发行小面额股票,扩大了股票的发行面,使社会上零星的闲散资金也成为公司的资本来源。随着公司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发展,这种办法同样也能在公司中采用,从而把一部分消费性资金转化为生产建设性资本。
此外,一般说来,资本投入企业,多数是作为长期性资本投放于机器设备及有关设施等固定资产之中。因此,投资额以企业收益的形式回收,需要很长的时间。另一方面,投资者则往往要求能够保证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收回投资,要求有相对短期内回收投资的保证。企业资本的固定化和回收周期的长期化与投资者所要求的投资短期回收保证形成尖锐的矛盾。我国原有的那种单一的所有制形态的企业,也无法解决这一矛盾,而公司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在股份公司中,资本证券化,投资者尽管有一定的风险,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在资本市场出卖公司的有价证券,从而收回自己的投资。与此同时,投放于公司的资本及其功能形态——机器设备及其他设施仍然可以继续发挥效用,不直接和证券买卖发生关系。对于公司来说,证券的买卖只是在众多的所有者中变换了一部分所有者。
2.企业制度创新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产品开发
首先,公司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公司在工业领域并不等于是多厂企业,只要具备公司的基本特征,单厂企业也可以是公司。不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工业公司多为多厂企业。在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下,条块分割严重,限制着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组受阻,即使是在“行政性公司”中,也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企业往往由于所经营的产品等的限制,而不必要利用某种资源,或由于资金、规模、技术、设备等因素的约束,而不可能利用某种资源,从而使得许多宝贵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据有关资料介绍,有人曾对北京的16个工厂作过调查,其中有8个工厂生产氧气,放掉氮气,另8个工厂则生产氮气,放掉氧气。
真正的公司能够冲破条块分割,不受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的限制,实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组。它在集中资金方面有着其他企业组织形式所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公司往往资金实力雄厚,且往往由多个工厂所组成。因而,公司一是有能力采用已有的对有关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技术,或有能力对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进行开发;二是公司有能力扩大经营的范围,开展多样化经营,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三是公司可以把从原料生产到成品加工的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生产单位联合起来,也可以围绕着能源、“三废”、以及其他资源的综合利用,把在生产上联系比较密切的生产单位组织起来,统一调度。这样,可以把原来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协作变为公司内部的协作,缩短“协作链”,使得生产的连续化程度提高,对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协作更为方便;可以减少原料、半成品等的往返运输,节约能源;可以使企业中热能和其他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合理,可以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的综合利用;还可以利用“三废”,使“三废”也成为企业的生产资源,变废为宝,减少污染,保护自然环境。
其次,公司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在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下,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究其原因,企业不成其为企业,仅为单纯生产单位,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得听命于行政机关的指令,上级行政机关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又往往脱离实际,不重视产品的更新换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不必要也不可能去主动关心产品的更新换代。
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企业主动地关心自己的产品的更新换代,能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动趋势,及时地开发新产品,成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现代产品往往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这种状况使得科学研究与生产活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比起其他企业组织形式,公司的资本力量更强大。它既有可能在竞争的条件下从外部的科研部门用重金买下科研成果,有可能用一定的资金委托外部的科研机构进行有关课题的研究,又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并有能力保证这种科研机构具有必要的科技人员、资金、试验和测试手段。这一切,都为新产品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为公司在竞争中取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企业制度的创新有利于减少风险分散并减少
经营风险是公司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公司的一个明显的优点。
首先,公司在集中资本方面的优势,使得公司较易在竞争中取胜。
决定竞争的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资本实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资本实力的强与弱,对其他因素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科技的竞争、经营管理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这些竞争都需要有一定资本实力。公司在集中资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的资本实力往往比其他组织形式的企业要强大得多。所以在竞争中取胜的往往是公司。仅从这一点,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公司会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
其次,公司有利于进行多样化经营。
人们在企业经营、竞争的实践中发现,进行多样化经营,能够分散经营的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其主要原因,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来说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用比较专门的术语来说就是:多样化经营符合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理,它能使企业在经营的内容上形成“可选择并联耦合系统”,从而提高了企业经营的可靠性。多样化经营使得企业在某种产品、某个部门的经营中的损失,有可能从另一些产品、另外几个部门的经营的成功中得到弥补。通过横合并、纵合并和混合合并,进行各种形式的多样化经营,已成为当今西方国家公司发展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