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财富骤增——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超速发展
11979900000016

第16章 企业超速发展的基本规律(1)

每一家超速发展的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们在特定的国度、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开展企业经营活动,因而其发展就必然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尽管如此,只要认真剖析中外超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仍不难发现,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规律。总结概括出这些规律,对于其他渴望能够超速发展的广大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律之一:拥有超级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灵魂

正如本篇第二章所指出的那样,超级企业家是超速发展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一家企业能否超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看其是否拥有一名超级企业家。中外无数事实表明,任何一家超速发展的企业,其中必然站立着一位巨人,一位超级企业家。

有关超级企业家的特别品质和对企业发展的特别作用,在本篇的第二章第二节中已作了具体分析。这里,我们再通过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超级发展的企业必不可少一位超级企业家。

江苏春兰集团公司是我国一家超速发展的企业,而这家企业就有一位超级企业家陶建幸。

1985年10月,年仅32岁的陶建幸离开市机械局机关,出任泰州制冷机厂厂长。32岁,太年轻了!当时厂里许多老资格的干部、工人好心地劝他:虚心一点,先学几年,然后再甩开来干。他作出一个决策:“让开大道,占领两厢。”按照他这个决策,厂里一下子要砍掉30多个产品品种,集中力量生产小制冷量的窗式空调和大制冷量的柜式空调。这可非同小可,厂内厂外风波骤起。尽管陶建幸一再解释:别人都在上的,我让;别人还未重视的,我上,要在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比高低!但在厂里的一些干部中,仍有人坚持保留原来的产品结构。他们为了“平稳一点走路”,不惜上访、告状……这一年,往日言语不多的陶建幸的“牛脾气”发作了。他下定决心:除非把他这个厂长搬掉,否则就要坚决干到底。

经过激烈的争议,陶建幸的决策被公认了。于是,他们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起步,集中力量生产高质量的“春兰”空调。引进设备要钱,国家没有投资,他们便找外商合资。1988年12月,泰州市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正式挂牌开张,名称就是春兰制冷设备公司。100万美元划到了“春兰”的帐号上。他们用其中的50万美元引进了高速冲床和机械涨管机,加上自力更生配套的设备,使工厂的劳动生产率一下子提高了80倍。不久,又投资近2000万元人民币,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装配线和测试线。

甩掉大路货产品包袱后诞生了“春兰”公司,世界先进技术的运用又给“春兰”腾飞插上翅膀。我国柜式分离空调,直到80年代末仍然大部分采用水冷式,一台空调一天要用水20吨,无水不行,硬水也不行。“春兰”公司引进国外风冷式新技术,仅用半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超薄型柜式风冷空调。接着又根据国际潮流,将家用窗式空调由三相电源改为两相电源,从而翻开了我国空调史上新的一页。

“春兰”产品一炮打响。1990年,企业产值突破了亿元大关,1991年又跃上了3.28亿元的新台阶。人还是过去的人,地方还是过去的地方,效益则几十倍地增长。当年陶建幸那个大刀阔斧的决策,如今已被春兰人公认为“超前决策”。而陶建幸的新决策却又“超前”了。

他在继续向着世界第一流水平攀登,并决心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如今,一座具有国际90年代一流水平的第二分厂已拔地而起,总装车间占地近2万平方米。在这座目前国内最大的空调车间里,先进的关键设备分别来自日本、美国及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春兰”在香港开办了第一家海外企业——海康发展有限公司,并将触角伸向中东、北美、南亚、西欧。

与春兰集团公司一样,深圳政华集团也有一位灵魂人物——集团总裁吴志剑。吴志剑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参军时当过警卫员,写过剧本。1985年2月开始下海,先后办养鸡场、混凝土预制板厂、文化俱乐部、电子管厂、食品厂,均相继失败。1985年秋来到深圳,开始仅承包了小商店,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办起内贸、外贸、印刷厂、出租小汽车公司。到1995年已经形成拥有下属公司几十家,总资产28亿元的政华集团公司。

吴志剑具有科学的观察力、判断力与宏观把握能力,这一切构成他特有的高屋建瓴的商业眼光。吴志剑特别善于从纷纭复杂的信息中分析出短期内与将来的市场变化,并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1985年底初到深圳时,吴志剑就是靠家电发家的,到了1987年,家电与电子产品热销,全国的势头一片大好。而此时的吴志剑却出人意料地转向了!吴志剑的理由是:改革开放虽然给广大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明显提高,可家电毕竟是高档消费品,买得起的人只是少数,再加上家电不是短程消费品,购买势头不久将减退。而且当时经营家电者鱼龙混杂,容易受骗,况且自己的成本不能与对手相比。正是充分地估量了自己的实力与当时的形势,吴志剑预先实行多种经营。他从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以及世界、中国、深圳特区的经济形势出发,提出了向深层发展的经营方向。不久,他办起了深圳政大食品加工厂、深圳德泰华真皮精制有限公司,在家乡湖南常德办起了常德真皮加工厂,在广东湛江与人合资办了名为“水晶宫”的大酒楼。又成立了“政华常德分公司”,负责组织内地农副产品出口,开发内地资源及进一步引进外资与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这样的大规模行动使得政华集团的经营实力也上了档次。

但是,吴志剑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捕捉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国内80年代中期兴起的家电和电子工业面临着严重的原料短缺问题,其中敷铜板的需求量尤其巨大,而同期国际上的敷铜板还供不应求。在经过仔细而周密的市场调查与分析之后,吴志剑的脑海中形成了国际形势——国情需要——市场需要——发展需要的鲜明逻辑,毅然投资兴办敷铜板生产厂。一位从上海请来的敷铜板专家看着崭新的敷铜板厂发出了深切的感慨:“从60年代起,我就呼吁中国要有自己的一流的大型敷铜板厂,千呼万唤了20年,直到今天才实现了我这一宿愿。吴总裁,你有胆识,有眼光,中国实在需要你这样有志气的实业家。”吴志剑仍然没有就此止步,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以后,他又投身房地产等多种行业,迅速扩大了政华公司的实力,他要向成为世界100位着名企业家的目标奋斗。每一步都靠自己出众的超前意识、卓越的心理素质、敏锐的洞察力走过来的吴志剑,我们相信他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梦想。

二、规律之二:采用一项或若干项重大的创新措施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这变化中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哲学和文学术语,而是对人类社会生生不息、不辍运转的鲜明写照。

“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也不是一句无聊的文字游戏,而是对人类不停创造、改变世界的革新精神的揭示。

美国有一些经营状况非常好但鲜为人知的公司,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一般在50%~90%。霍尔曼·西蒙研究了500家这样的公司,得出了9个共同特征,其中第5个特征是“极富革新精神”。西门子公司平均每100名员工约有10项专利,在建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费希尔公司平均每100名员工拥有234项专利,可以想象这些公司的总经理是如何地具有创新意识。世界级富豪保罗·盖蒂的经营之道有8条原则,其中第四条是:“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以改良产品及服务,求得增加生产、销售和降低成本”。第6条是:“一定要不断寻找新的或未开发的市场”。可见,创新在保罗·盖蒂的经营之道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纵观世界着名企业超速发展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一般都采用了一项或若干项重大的创新措施,或是技术创新,或是制度创新,或是营销方式创新。正是这些创新措施实现了企业的超速发展。下面再举若干例子予以证明。

创立于1959年的日本京陶公司起初毫不起眼,但最近该公司在日本一家权威经济杂志主办的5次“日本人最佩服的企业”活动中4次榜上有名。其中,该公司创始人贺津稻盛在管理上的创新功不可没。他为了鼓励员工不断创新,时常提醒员工不要被传统的思维方式所限制,要时时注意创新。为了培养团队精神,他要求年轻未婚的员工住集体宿舍,每天早上还要求员工整齐列队,进行早点名和训话,以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正是这种不同于其它企业的管理方法使京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是世界上十大汽车公司之一,但早在70年代初期,由于旧的管理框框的限制和僵硬的工作方式的禁锢,加上石油价格高涨,整个公司曾经陷入困境。企业家维托雷·吉德拉受命于危难之际,1979年担任了从菲亚特集团分离出去的汽车公司的总经理,马上开始了大胆的改革。使得菲亚特汽车公司很快摆脱了困境,汽车销售量一举跃居欧洲第一位,维托雷·吉德拉本人也成为欧洲汽车市场的霸主。维托雷·吉德拉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①大胆砍去了亏损的海外机构,使公司卸下了沉重的包袱。维托雷·吉德拉看到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亏损,而且影响资金周转,毫不犹豫地将在北美汽车股票的36%出售给西班牙的一家公司,同时裁减员工人数,从15万减至10万人。

②发展机器人,改革生产线,大胆摒弃旧的管理方式,改善劳资关系和生产方法。

③大量采用新技术,利用计算机和机器人来设计和制造汽车,使汽车的部分性能得到了充分改进,更趋于科学、合理。

④改革财务制度,将过去影响积极性的代销方法,改为经销人在售出汽车之前就要向工厂付款的做法,使经销人员增加了紧迫感。

⑤改变零部件的供应体系,使下属厂家从1200家减少到800多家。

一个个沉重的包袱被维托雷·吉德拉义无反顾地甩掉了,一片片新的天地展现在维托雷·吉德拉的面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着敢于创新的魄力和善于创新的智慧,维托雷·吉德拉成就了菲亚特集团,也成就了自己。

香港诚德电讯集团的董事长梁理文从一名美军军官成为商海枭雄,靠的就是适时地推出新产品。最初他以9000美元开始进出口贸易获得成功,后来又研究了市场上的各种假发,推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假发,创办了假发厂,年仅28岁的他便拥有资产700万美元。此后,他又别出心裁地在电子表还未被别的商家看好之时,选择电子表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挣了900万港元。不久以后,梁理文再次转向,趁无线电话市场初兴、有利可图的大好时机投身无线电话市场,通过美国电话电讯公司占领了美国无线电话52%的市场份额。就是这样,每每在关键时刻的创新使得梁理文的事业如日中天。

着名的宁红集团是一个以保健茶为核心的现代化集团,该集团创业初期曾面临负债780万元的困境,正是由于总经理涂翌利率领集团精干力量开发新产品,使得宁红集团走出了一条新路。1991年春节刚过,宁红的几十名精兵强将奔赴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去进行市场调查。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国内的“回归大自然”之风已经悄然兴起,生活富足的城市居民渴求身体健康,而市场上的保健品虽然花样繁多,但优劣难分,而且保健茶处于萌芽期,市场品种稀少,保健功能也处于摸索阶段,国内的市场潜力巨大。正是在这样全面而细致的市场调查基础上,涂翌利成立了“宁红保健茶开发中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推出了大量保健茶的新品种,在国内同行企业中获得了领先优势。

北京有一家烟酒店在采取了诸多促销办法均无效以后,推出了别具特色的“八哥招客术”:

让一只美丽的八哥站在横木棒上,嘴里不停地叫着“卖火柴,一角一盒”。顾客拿出一枚一角的硬币,八哥便用嘴衔着飞到柜台里放下硬币,随后用嘴叼一盒火柴送到顾客手中,这种方法极大地吸引了顾客。店主后来又如法炮制,推出“八哥卖口香糖”的奇招,仍然大见成效,获利甚丰。这是一种值得总经理们学习的创新销售法。

日本有一家生产味精的工厂,销售量一直徘徊不前。后来有一位妇女给厂家提了一个建议:

在味精瓶的内盖上多钻一个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建议使原来的4个孔增加到5个孔,不知不觉使顾客每次用味精的数量增加了25%,味精厂的销售量也随之增加。

创新在这里不仅是企业兴旺的促发因素,更是维持企业长盛不衰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还将是推动企业走向未来辉煌的关键因素。

三、规律之三: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在本篇的第四章,已经专门探索了知识在企业超速发展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企业超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可以说,任何一家超速发展的企业都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对它的武装和应用。有关这一问题,由于第四章已作了专门的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着重从尊重人才的角度再作一些补充。

凡超速发展的企业,无一不尊重人才。

美国不少公司知道,许多最好的革新主张是新来的人和年轻的雇员提出来的。

在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不重视人才,必然是死路一条。如果公司能够在竞争中一马当先,找到别人还没发现的明日之星,他们就将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微软公司的高级研究人员内森·米尔沃尔德在1993年5月的一次讲话中深有体会地说:“技术中最主要的原材料是人。招募精明强干的人永远重要,而发现具有真正能力的人是很艰难的。”从刚刚起步的最小的公司到最大的巨型公司,物色高技术人才的战略大体是相同的:从很早便开始观察学生的前景,并建立持久的关系。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的弗兰克·约翰逊说:“有一位在我们这里工作的博士还在中学时就已经被看上了。”贝尔实验室现任监督员12年前还在中学时就引起了公司的注意,认为他在物理学方面很有发展前途。他靠着贝尔实验室的奖学金,在班杜大学修完电子工程学的课程,毕业后来到公司工作。由于他在专业上发展迅速,贝尔实验室又送他回斑杜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现在他帮助监督该公司新型计算机芯片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