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0位优秀父母的独特家教方法(感动中国的教育)
11976800000014

第14章 陈克正:玩学习,“玩”出三个博士(2)

运用“玩学习”的方式,让女儿掌握读写算记的技术,和女儿一起玩学习,很投入地玩学习。和她们一起,数课文的字数、一般数1000字的一段课文,标数码记号,每100字用铅笔在课文下做一个标记。统计错读、漏读、添读、复读的字数,记录每个人的读的速度和准确性,并与陈克正的速度和准确性进行比较。跟女儿们一起分析错读的原因,研讨提高读速的方法,然后,再读、再分析、再研讨,直至其读速接近或达到陈克正的读速。玩口算卡,先让女儿们在卡纸上作答,算完后,陈克正持表计时,口令开始,记录时间,核对答案正误,记录各人速度和准确度。交换,陈克正持卡作答,女儿持表计时,核对正误,记录速度和准确度,以陈克正的算速为标准,研讨提高口算速度的技术,再口算、再分析、再研讨,直至接近或达到陈克正的口算速度。

这样来玩读、玩口算的过程,与玩球、玩牌的过程差不多。陈克正的女儿们玩得非常高明,玩一般选择周末的晚上,或周日的空闲时间,每次15~30分钟不定。同时,还要配合她们的学习进度来进行,或稍超前一点。可以肯定,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效果也会不同。

专家感言:

玩学习,效果不错。热心于子女学习的家长同志,不妨可以试一试。从事比较单调活动的人容易感到疲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家长的家庭辅导方式比较单调,辅导效果就要差一些。

如果采用玩学习的方式,辅导效果肯定会好些,所以,陈克正提出“玩学习”的思想。陈克正认为,这在家庭辅导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陈克正的看法,为了玩学习,家庭中应适当多备些书。备那么多书,能看完吗,看不完,这不是浪费吗?陈克正以为,这有点像结网捕鱼,网结得大一点,捕的鱼可能多一点。似乎难以准确地说出哪个网眼是需要的,哪个网眼是多余的。

5、读写算记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匙

三博士姐妹是凭什么在过去应试教育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爬上去的呢?三博士姐妹有没有什么学习法宝?三博士姐妹有没有什么学习秘诀?三博士姐妹的爸爸有没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教女方略?答曰:有。陈克正曾郑重其事地告诉其他家长:他有“四把金钥匙”。经过陈克正的指导和训练,陈克正的三个女儿的阅读速度提高了5~10倍,书写的速度提高了3~4倍,运算的速度提高了4~6倍,背记的速度提高了5~10倍。

陈克正用自己创造的这些训练方法,来训练三个女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他小孩用2个小时做完的作业,她们不用1个小时就可以做完,而且,准确度还比其他小孩要高,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特别是二女儿中静政治考试得100分时,更令年过半百的任课老师惊奇不已。

学习方法的改进,大大地提高了女儿们的学习效果,大大强化了陈克正为女儿们的学习有目的地探索新的学习方法的兴趣,陈克正有意识地为女儿们作铺路石,有意识地查找女儿们学习中的障碍,并专门“立项”进行研究。这些,使陈克正对读写算记的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

读写算记的速度和准确度训练可以看作是一项基础素质教育。

也可以看作是一项基础性智力开发。

陈淑华、陈中静、陈中州三姐妹是学习技术学首批的成功试验品,同时,她们三姐妹也是学习技术学可行性的最好证明。

整体认读、整体认算、整体认记,是陈克正教育三个女儿提高读算记的速度和准确度的核心,这也是陈克正的一大创造。汉字是方块字,每个字都是独立的,老师教生字也是一个一个地教。在小学阶段,老师教学生读书,也只是教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朗读,这样读起来必然速度不高。陈克正则通过训练,教女儿们在阅读时进行多字整体认读技术,大大提高了女儿们的阅读速度。

在传统教育中,“2+3=”之类的一大批简单算式都是分别当作一个算式来看待,在课堂里,老师总是把这些算式当作一个算式来“运算”。陈克正在训练女儿进行口算时,却是把“2+3=”之类的一大批算式都当作一个特殊的“字符”来看待,在进行口算训练时,总是把这些特殊的“字符”当作一个“字”来“认”,而不是去“算”。小孩一旦突破了“算算式”的概念,而能进行“认”算式,速度和准确度就大大提高了。

陈克正教女儿们背记英语单词的方法,也是基于“整体”背记,速度和准确度也一样会大大提高。

掌握高速度高准确度的读写算记技术,对中小学生来说,意味着终生减负。读写算记这种基本学习技术的提高,具有长期的减负增效作用。读写算记的高速度和高准确度训练当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别的辅导方法,读写算记的速度和准确度提高3~10倍后,完成同量作业的时间必然减少,这样,既减负又增效。

减负,是中小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家长和教师都非常关注这个话题。陈克正认为,减少学生的作业量,这是一种减负方法,但这并非是惟一的减负方法,还有更好的减负方法,那就是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读写算记的速度和准确度。这样,可以不减少作业量,学生原来需要2个小时完成的作业,现在只需1个小时来完成,这也是一种减负的方法,而且是一种更好的减负方法。今天减少学生三道题五道题的作业量,只是今天减了负,不能解决明天的减负问题,如果读写算记的速度和准确度提高了,能解决今天的减负问题,还能解决明天的减负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终生减负。

陈克正以为,作业多了,影响了学生的休息,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当然应当提倡减负;学生作业少了,晚上课余时间多了,如果不加以引导,放任自流,也不是减负的本来目的。学生作业量多少是合理负担,超过多少是不合理负担,很难进行科学界定。

造成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教师布置的作业过多吗?陈克正以为,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小学生的读写算记的速度和准确度不高。可以这样说,不少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学习效率过低造成的,而不是学校老师布置作业过多。相同作业量,甲生学习基础好,读写算记的速度快,只用1小时就完成了,乙生基础差,读写算记的速度慢,用了3小时才完成,这个作业量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呢?家长反对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要给孩子运动的时间,作业量应当有可选择性,应当允许孩子对作业进行挑选。陈克正还主张,采用特殊的训练方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孩子的读写算记的速度和准确度,大大缩短他们用在读写算记方面的无效学习时间。

陈克正在训练三个女儿时就意识到,自己所偶然悟出的有关高速度高准确度的读写算记的训练,具有巨大的隐性价值,虽然那时自己还不能断言在自己家会出现三个女博士,但是陈克正当时就非常自信,自己的这套方法,必有一天会被世人所认识。

6、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很多家长来电话询问陈克正,说自己的孩子从智商来看还可以,就是喜欢玩而不喜欢读书,对读书没有一点兴趣,你说我该怎么办?

看来,如何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这也是家长们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难题。

这样的难题,陈克正有太多的感受。陈克正在学校搞了二十几年教学,也深深地觉得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学校的生源紧张,生源质量大大下降,很多学生都不怎么喜欢读书,可以说,少数学生对读书完全没有兴趣。1996~1999年,陈克正担任过班主任,对一些完全没有读书兴趣的学生,陈克正也试图进行一番教育,想使之转变过来,但几乎没有什么成效。此后,陈克正悟到,读书的兴趣,要从小进行培养。也可能正如教育家们所说的那样,各种能力的培养,有一个“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教育效果就差多了,甚至没有效果。

陈克正的三个女儿都比较喜欢读书,在陈克正所进行的家庭教育中,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很遗憾,陈克正的确没有这样的本事:将一个不怎么喜欢读书的孩子,一下教育成非常喜欢读书的孩子。

但是,在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这个问题上,陈克正还是多少有些成功的经验。

陈克正认为,一个人的兴趣也是如此,一个人总会对某一些事情发生兴趣,这是必然的,但对哪一个具体的事情发生兴趣,则是偶然的。比如,一个孩子总会对这事或那事发生兴趣,这是必然的,但是孩子是对书发生兴趣,还是对打球发生兴趣,这多少有些偶然性。

说是偶然的,并不意味着只能听其自然,不能进行控制,相反,正因为如此,父母应该有意识地促使事件向预定的方向发展。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在你认为孩子对书还一无所知的时候,你就让他多多接触书,让孩子对书产生兴趣,陈克正以为这是一个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办法。

陈克正以为,“先入为主”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也是一样起作用的。如果有意识地让孩子先爱上书,使其兴趣在书不在其他。或许,日后想要孩子不爱书,都成为不可能的事了。相反,如果无意间使孩子爱上了游戏机,日后想要孩子不爱游戏机而爱书,就又成为不可能的事。

专家感言: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教育孩子爱书,或许也有一个最佳时机。家长应有意识地抢占“先机”,这样才能有主动权。

陈克正曾举例说:

在中央电视台《新世纪科学论谈》节目第二期中,袁隆平院士回答了一位女士的问题:你是解放前上的中学,你是怎样决定学农的?袁院士很爽朗地回答说,在中学时学校组织学生到江夏某地方参观了一个农场,那个农场里满地里都是红的、绿的花果,使我大为兴奋,于是对农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1951年就考取了西南农学院。

当时学校的这次参观,不经意间种下了一粒大农学家的“种子”,这是当时任何人所无法料及的。

袁隆平产生了好奇心,对学农发生了兴趣。

陈克正的三个女儿,都喜欢读书,也有些是出于偶然,出于好奇心。

在小淑华三四岁时,陈克正在书店偶然见到一本彩色的幼儿读物,陈克正也觉得有些新奇,那时的书店,书架上多半摆的是红宝书,马列着作,很少有幼儿读物,更是难见到彩色的幼儿读物。陈克正也是出于好奇心,就买了一本,4角钱,那时舍得花4角钱为一个没上学的小孩子买那么高级的书的家长是不多的,特别是在陈克正的家乡文化教育那样落后的地方。小淑华见到这样的稀奇之物,自然高兴得不得了,陈克正又将书中的内容,一字一句地念给她听,她听得非常出神。后来,陈克正又为她买了两本,一共3本,1元2角钱,陈克正当时觉得,自己算是最舍得为小孩买书的了,可能,小淑华也是她的同龄的小孩中极少拥有3册彩色图书的小孩子。这样,她对书产生兴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7、让孩子早一点经历风雨

管教子女,父母都觉得有一个特别的难处,那就是一旦失败了就失败了,特别是独生子女,管教孩子不能像做其他事一样,做得不成功,就再来一回。很显然,在管教小孩这个问题上,并无一个放之四海而皆佳的成功模式,但他人的管理方法是可以借鉴的,陈克正的一些管教子女的方法,也都是“借”来的。有些管教孩子的方法,陈克正的确还是从动物那里学来的。

众所周知,狐狸是一种生性狡猾的动物,名声很臭,尽干一些缺德的事,但据一些科学小品所载,它的教子的艺术,倒是可以值得一学的。一般的动物,都是非常“护”其幼崽的,特别是雌性动物对其幼崽,更是呵护有加,人是高级动物,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对小孩更是百般呵护,有的甚至呵护到了不该呵护的地步,而狐狸不是这样,狐狸爸爸妈妈在其幼崽长到一定时候,就不再让它留在窝里,把幼崽“拱”到窝外去。

陈克正以为,这也是一种教子方法,也是一种教子艺术。

当幼崽还没有产生自谋生活的意识时,将其拱到窝外去,表面看来是有点“残忍”,其实,比别的动物稍早一点让自己的幼崽经经风雨,是大有好处的,早一点学习一些捕食的本领,早一点学习一些逃避危险的本领,肯定对自己幼崽未来的生存有益。

做父母的,特别是做妈妈的,对待子女都是一副菩萨心肠,宁愿自己受苦,不愿孩子受苦,自己的孩子受苦,自己的心里就如刀割。不记得是谁说过一句话,说中国母亲恨不得把自己的小孩一直抱大成人,但是欧美的母亲不是这样,小孩到了18岁,就要让他自谋生计,家里经济条件再好,也要小孩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欧美父母的这种做法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有些过分,陈克正却认为,中国父母的一些做法在欧美人看来也同样有些过分,他们会认为,对小孩的过分呵护,会妨碍孩子未来的发展。

但是,学习又是一个很苦的差事,竞争性又强,不吃苦不努力吧,不会有好成绩,将来考不上一所好中学、好大学,就难得找到一份好工作,一辈子都不如人,这也是为父母者要考虑的事。想争个好成绩吧,就得吃苦,大一点吃点苦头,那还不算什么,小学、初中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上学比成人上班还早,睡觉比成人还晚,这份苦又不能代孩子受,心中矛盾得很。

1994年上半年,陈克正的大女儿在读硕士,二女儿在武汉读大学,老三在读高三。下半年,老三考取了桂林工学院,家中一下子空了巢,她妈妈的心里时常总觉得缺少了什么,非常不好受,常对陈克正说:“你就像只老狐狸,把仔都拱到外面去了。”真的,看见三个女儿读书的那种拼命的样子,陈克正总觉得是自己在“逼”她们。三个女儿,个个都勤奋,上学读书,特别用功,起得早,睡得晚。妻子看见女儿们的拼命样子,背后总是要劝陈克正莫逼得太狠了。

那些日子,有时陈克正也在想,这样做值不值呢?

世俗的看法不错呀,女孩子长大了,有个工作,成个家,过日子,不都是如此么?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女儿,哪能和那大家闺秀比呢?

有时,陈克正又不这样想。生儿育女,第一希望她们成人,第二,还是希望她们能成才!要成才,总是要吃苦的。想着想着,想起一篇科学小品文中描述的狐狸将幼崽往窝外拱的情景,于是,在妻子劝陈克正莫逼得太厉害时,陈克正就相机进言,讲述狐狸教子的趣事,同时戏言,如果怕孩子摔跤,把孩子老抱在手上,那孩子能长得大吗?你我不都是苦大的么。

孩子现在不吃苦,将来还要吃更多的苦。这是陈克正的真实想法。

陈克正出此言,一则是想借此缓解妻子的思想忧虑,二则是暗示自己望子成才的一些想法。妻子也比较认同。

陈克正回想起自己的读书历程来,也觉得读书是苦,而且是个太长的苦。但是,也还有乐趣,有时候,还觉得真的离不开书。

要是读书真的是苦不堪言,那就不会有手不释卷的人了。很可能是,自己因为对书特有兴趣,所以对“斗地主”的兴趣、对麻将的兴趣、对跳舞的兴趣,全“萎缩”了。

家教名家名言

亲子沟通有利于增进父母和孩子的亲和力,使父母和孩子建立更深厚的感情,对教育孩子大有裨益。不过父母要适当把握分寸,因为没有把握好分寸,就会使自己在孩子的眼里失去尊严,有损于自己教育孩子的严肃性。

--〔意大利〕蒙台梭利

教育子女,表面上看,就是管孩子,似乎没什么可言。其实管孩子是一门学问,管孩子也是一门艺术。每个人,各有各的管法,管理的方法不同,实际效果也不一样。

--陈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