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11975600000014

第14章 一切为了学习(3)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聪明的、有天赋的孩子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应该门门功课皆优。在中小学,还有一个传统的做法,那就是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当班干部。似乎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定同时具有组织和领导才能,而且也只有他们才能管理好班级。

这种“全或无”的想法背后潜存着一种假定:人的智力是综合性的,一个高智力的孩子应该各个方面都有天赋,应该是“全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见到这种情况:有些孩子在某一领域表现得非常优异,可以用“极具天赋”来形容,但在另一领域却表现平平,有的甚至毫无学习能力。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力。

一是语言智慧: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二是数理——逻辑思维智慧:数量逻辑、运算和抽象思考的能力。

三是视觉空间智慧:以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考,利用图像表达思维的能力。

四是音乐智慧:对音乐节奏、旋律、音准等的鉴别力,对音乐进行欣赏、创作和表达的能力。

五是身体运动智慧:运用躯体操作物体的能力。

六是人际沟通智慧:察言观色、善解人意,与人保持良好关系的能力。

七是个人内省智慧:清楚自己的优缺点,能敏锐地觉察自身的感受、情绪等,能利用对自己的了解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指定生活目标。

八是认识自然的智慧:对自然界保持浓厚的兴趣,并能敏锐地对自然现象进行归类、理解和解释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同时具备以上多种或全部智慧的“全才”极为罕见,普遍的情况是只有某一特定领域中的天才。

然而,很多学校和家庭都习惯采用一种很“狭隘”的智力观点,他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智力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没有考虑到孩子能力发展的不平稳属正常现象。他们在评判一个人是否聪明、有天赋的时候,容易采取“全或无”的绝对标准:要么这个孩子是聪明的,在各个方面都应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天赋能力;否则,这个孩子属于没有天赋之列。无疑,这种“全或无”的智力观,无论是对孩子个体的发展,还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都是有害的。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偏科问题呢?

(1)发扬光大孩子的强项孩子的智慧潜能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大多数孩子从小就会表现出较明显的能力偏向和兴趣爱好倾向。家长应该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表现机会,以便孩子的智慧潜能能表现出来。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环境的活动中的表现,常常可以发现孩子对某个领域是否特别感兴趣,是否表现出某方面卓越的能力等,也能初步明了孩子的智力强项和弱项。

在确定了孩子的智力强项以后,家长就应该为孩子的智慧潜能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

父母可以为孩子才能的发挥和发展提供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通过赞扬、鼓励等方式肯定孩子的特殊才能;可以围绕孩子的智力强项组织家庭活动;为孩子的潜能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

父母可以让孩子所在的学校和老师意识到自己孩子的才能。在孩子步入新的学校时,家长应该将自己对孩子的观察情况向学校反映,让学校老师能很快意识到孩子的智慧强项,同时,家长可以和学校配合,共同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才能的课程和教育。

尽力为孩子提供开发潜能的学习机会。孩子所在的学校如果难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可以为孩子在社会上寻找额外的学习机会,如让孩子参加特殊才能培训班;鼓励孩子参加比赛,展示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天赋。

(2)承认智力弱项,坚持全面发展

在承认孩子的智力具有特殊性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忽视孩子的弱项和缺点,更不能放弃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培养。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父母应重视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如果不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全面发展,最终可能连中学毕业文凭都难拿到!

此外,全面发展更是社会的要求。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都需要人们运用多种智能方能顺利达到。一个出色的数学家不仅需要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要能与人合作完成任务,能自如地与人交流思想观点,还得有相当的自知能力,清楚自身的特点,能作出正确的人生规划。

既然人的才能领域有强有弱,如何能做到“全面发展”?有效的做法是使孩子自觉地将智力强项的思维特点“迁移”到智力弱项领域中。因此,家长和老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一些在某个特殊领域确实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应该考虑到他们的特殊需要。可以让他们完成不同于其他同学的作业,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到作业具有一定的“智力挑战”性。

父母不应放任孩子偏科,而应坚持教育孩子全面发展。

8.改变对学习和作业不负责任的态度

不少孩子对学习和做作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此,父母应该态度坚决,严加督促,而不能让孩子因贪玩而形成马虎的习惯。

于宁宁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个子长得也高,俨然像个小大人。但是,他做作业却从来是有始无终。

于宁宁完成作业的最后情景经常是这样的。

匆匆忙忙地、飞快地将作业写完,不管对错,将铅笔往桌上一扔,像脱离魔鬼一样,迅速地离开书桌,跑向电视机前或奔向门外。

书桌上,满摊着他的作业本、练习册、课本以及铅笔、橡皮。

通常是宁宁的妈妈,先将书桌整理清楚,将他的课本、铅笔盒等一一放入书包,然后再认真地将他的作业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用铅笔将错误的地方勾画出来(通常总会有错误,而且不会太少),再将孩子叫回来改正。

对于妈妈指出的错误,于宁宁想都不想,也不问为什么错了,拿过来就改。时常,改过的作业还是错的。当他再被叫来改错时,他就会不耐烦,大声嚷着问:“你说应该怎么做?”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不能说于宁宁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写完”作业并不意味着作业的完成。事实上,作业的检查是作业完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项工作却由家长来承担了。

孩子的任务似乎只是写作业,并不需要对作业的质量负责。

整理书包是谁的工作呢?在这里也成了父母的。

那么,孩子在学校时,这些工作由谁做呢?当然只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为什么在家里就要由家长来承担呢?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在谁呢?

孩子的责任感和责任能力是通过锻炼形成的。锻炼则意味着由孩子自己去承担活动,并明晰活动的目的、步骤以及要求等等。

这种锻炼机会最初应当由家长来提供,并提出恰当的要求,加以正确的引导。

但是,许多父母剥夺了孩子成为一名完全学生的某些义务和权利。

大多数父母是用以下方式逐渐使孩子放弃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

①指责孩子检查作业不认真,整理书包不整齐。于是,替孩子完成这类工作。

②出于关心,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时间,主动代替孩子做这些工作。

第一种做法,使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家长不是能干吗?干脆由你们去做。逐渐,孩子将这些工作不再纳入自己的范围。

第二种做法,没有把孩子当做学习的主人,没有使他意识到这些工作是他分内的事儿。

无论哪种做法,最终结果是一致的。即造成孩子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的缺失,丧生了自主活动的信心和能力。

家长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究其根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且只对可测量的、能够标识孩子学习成绩的那些方面进行要求。

②想为孩子提供一切“有利”条件,保证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上。

③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是各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④没有意识到知识学习只是孩子成长中很小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知识,学会从事其他活动的能力。

如我们的例子中所列举的那位家长,最终只能事与愿违:孩子对学习越来越不上心,作业越来越马虎,家长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孩子越来越不听家长的话。

父母针对孩子的毛病,可以按以下步骤去做:

①提议孩子与家长一起检查作业。

②就某些作业问题让孩子说明是否正确,以及他自己的理由。

③逐渐表现出对孩子的教学内容不太熟悉的样子。

④对孩子作业中的错误,不要表达自己的修正意见,建议孩子自己重新思考。

⑤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检查作业。

至于整理书包,家长大可不必耽心他会丢三落四。即使他可能忘了装一本书,或忘了装橡皮,也不会太影响他的学习。而且,即使暂时影响了学习,通过这样的教训,从此他会细心,认真检查自己的每一样东西,对自己的事认真负责起来。

对孩子学习上的事情,家长绝不应越俎代庖。

9.指导孩子将潦草的字迹纠正得工整清晰

写字潦草不仅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心态问题。如果父母对此不及时加以纠正,孩子将来就可能形成做什么事都不认真的不良习惯。

每次写作文、交作业,老师总要批评韩强的字迹太潦草,还因此扣了分,可韩强感到自己已经很认真了,满肚子委屈。

对于孩子的字迹潦草,韩强的妈妈也很着急。

老师是这样帮助韩强分析的:“字迹潦草不潦草主要看别人能不能看清你的字,如果写出来的字令人难以辨认,你就应该注意了。也许你主观上是认真的,可能写字的速度太快了,字迹就相对显得比较潦草。”

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应该花太多的宝贵的时间练习机械的技巧,其中包括书写。由于生活和社会的命运似乎不依赖于书写,他们给书写设定了一个更实用的标准——达到可辨认的程度。但有些孩子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其实,手写文字仍然是现代社会不可替代的交流工具,如果字迹潦草,令人难以辨认,势必影响工作效率和交流效果,甚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所以还是应该教孩子书写工整。

孩子的字迹潦草,父母就要引导,使其爱写字,写工整,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让孩子喜欢写字

孩子的字迹潦草,很大程度上在于孩子不喜欢写字,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写字,一部分是因为生理发育未达成熟,以致眼手协调不良。如有可能,不妨和孩子多玩“沙地写字”、“海滩作画”的游戏,让孩子在广阔的沙地中,快乐地写下他刚刚学会的“国”字或其他的什么带框框的字。这可比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画地勾勒要有成效。因为孩子多半不喜欢字有框框,认为那样框住了他们的写字空间。等他们把那些字写得有模有样了,就培养了孩子对汉字框架结构的美感,克服了他们对汉字框架限制书写的厌恶感,逐渐地,孩子就喜欢上写字了。

(2)用故事来教育孩子

父母可以通过故事告诉孩子写字能陶冶人的情操,赢得“书法大师”的荣耀,让孩子有机会从饶有风趣的故事中“顿悟”写字的潜藏功能,如此绝对比逼他就范来得有效。

(3)字不一定漂亮,但要工整清楚

对孩子的书写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态度不端正的,首先应告诉孩子写作业和书写工整漂亮的目的,让孩子知道,作业不单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仅仅保证正确是远远不够的,作业还有愉悦身心和赢得好感的作用。在讲道理的时候尽可能多举一些实例,避免简单的说教。父母可在一段时间内,对孩子每天的作业书写情况加以点评,对孩子在书写上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不断激励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作业的书写。

(4)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

如果孩子的书写姿势有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纠正,这样既可以保证孩子的视力,也可以保证脊柱的弯曲度。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简单的儿歌来记忆书写的正确姿势,并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比如:书写要求“三个一”,即眼睛离桌面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另外可以给孩子缝制一个“一尺带”(用彩带按一定尺寸缝起的环形带子),在书写时,带子的一端套在孩子的脖子上,另一端套在写字手的腕部,在写字时要让一尺带绷直,使头部与书本保持一尺的距离。

孩子的书写能力也可加通过训练提高。每天可让孩子专门练写几个字,每个字书写遍数不求多,少则五个,多则一行。写的时候要求孩子先看,了解字的框架结构,还可让孩子说说每一笔画的位置、笔顺的先后。父母及时发现错误,立即予以纠正,在做完这些准备后再开始动笔书写。经过这一过程,孩子对所要书写的字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写起来自然胸有成竹。根据孩子书写的情况父母可以提一些建议,如:落笔时用劲的大小,书写的准备程度,要尽量避免涂改等。

父母应把教孩子工整写字当做一种塑造孩子做事认真的性格和习惯来抓。

10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

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父母不可忽视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

林凌,男,天津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林凌的父亲反映:林凌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经常“亮红灯”。林凌的父母都认为孩子的主要问题是“贪玩”,因为他们发现林凌特别喜欢“动”,背课文的时候喜欢摇头晃脑;讲话的时候也喜欢不停地做手势;热衷于搞“活动”,如手工艺、小制作、做游戏等。

对于孩子在学业方面的失败,家长和老师惯用的归因无非是两点:孩子的智力和努力。然而,我们身边确实不乏无论智力和努力都至少能达到中等水平的失败者。如何解释他们的失败?实际上,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表现除了受智力、努力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采取了正确的、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影响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孩子都可能是聪明的,但每个孩子学习的方式可能截然不同。

在学校,会有这样的情形:在回忆某一学习内容的时候,有的孩子主要回忆老师当时是怎么说的;有的孩子则能清晰地回忆出老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所作板书的位置;有些孩子可能对老师当时说过的话和写过的板书都记忆不清,但却能回忆出老师当时的行为和动作。他们各自借助不同的回忆来触发灵感,帮助回忆。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每个孩子占优势的学习“通道”和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人类有三种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第一种是听觉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听”来学习。

第二种是视觉学习方式:主要通过“看”来学习。这类学习者需要通过看才能更好地接收信息。

第三种是运动或者触觉学习方式:主要通过身体运动或者触摸来学习。

每个孩子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通道和学习方式,有些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视觉学习,有些人是听觉,而有些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