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十分调皮、淘气,在与其他小伙伴们交往时,常常被拒绝,朋友因此很少。孩子不会交朋友还有一个原因,是体谅他人之 心没有培养起来。
没有体谅之心的孩子,会时不时地对小朋友用一下坏心眼,或者是攻击一下小朋友等等。比如,故意推倒小朋友在沙坑里做的小山 包;把小朋友的手工制品弄坏;别的孩子正玩得好好的,他硬要捣乱等等。
可以说,有这种行为的孩子,恰恰正是孩子渴望与人交往的表现,只是性格淘了些、行为有些出格罢了。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一方 面要考虑孩子是否不被爸爸妈妈疼爱,因此情绪处于不安定状态。因为当父母和孩子间的感情联结不够充分时,孩子的情绪不是不安定 ,就是已经变得僵化了。情绪不安定的孩子,将会失去与他人之间的祥和、稳定的关系;情绪僵化的孩子,大都很少有笑容,而且沉默 寡言,即使让他参加小朋友们的游戏,也不会表现出多少快乐,并且,这样的孩子本身也不会主动找朋友玩耍。
作为父母,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
第一,周围的大人们都应怀着体谅的心情,来温和地对待这个孩子,要加强关爱抚慰。对孩子的淘气行为不加斥责,理解孩子寂寞 的心。开始时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抵抗情绪来,但随着次数的增多,他会变得主动地要求关爱抚慰,伴随着这一切,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将 逐渐减少。在家庭教育中,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对孩子的爱抚不能充分实现;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信奉“管束主义”的指挥型家 长,把接受孩子身体上的撒娇当做“娇惯”,从而严加拒绝。
所以,希望父母们能够理解孩子,对过去缺乏爱抚的孩子给予足够的补偿,在孩子的心中培养体谅。其实,交友能力是孩子与生俱 来的一种能力,只要我们不去用早期教育和过多的技能学习、学习强化班等束缚孩子,并容许他们淘气,注意对他们多加爱抚,让他们 自由自在地与小朋友玩耍,就能够使孩子的交友能力自然地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爱说会说,为他们将来进行交往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
提高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是帮助他们架起与他人沟通的桥梁。
第三,父母不要指责孩子太老实、没出息。尤其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说孩子不大方、见不得人等。这种责备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使他们更加退缩不前,应想方设法增加其自信心。
第四,家长应当调整自己平时的言行,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父母出去串门时,尽可能把孩子带上,这样可以使孩子有机会接触各 种各样的人,有机会学习一些社交礼仪和规矩,体会到与更多人交往的乐趣。
第五,父母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些交往的机会。例如,可以把别人的孩子请到家里来一起玩,或让他和别的孩子一起出去玩。刚开 始时,最好先把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请到家里来。因为内向的孩子在和外向的孩子在一起时,胆子较小经常会静静地在一旁观看,不积 极参加游戏。因此,应当等自己的孩子在和内向的孩子的交往中,逐渐产生了愉快体验之后,再扩大交往范围,鼓励他和外向的孩子一 起玩。
第六,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参加集体活动是提高交往活动的重要途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仅可以结识许多的小伙 伴,还可以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了解自己,学会用集体交往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言行,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谅解他人、乐于助人 ,学会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第七,父母要帮助孩子改正不良品质。帮助孩子改正那些不利于团结的个性品质,如骄傲、吝啬、自私等,培养孩子无私、诚实、 向上、勇敢的品格,只有这样的孩子,在小伙伴中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最后,父母不能处处摆出“家长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应该让孩子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 政”.家庭中涉及孩子的问题,更应想到孩子,听听他们的意见。其次,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 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家中有客来,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不要一味地将孩子赶走。
总之,孩子的交往技能,如团体合作、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等,需要家长在潜移默化而不是命令指挥、粗暴干涉中传授给孩子。教 孩子学会关怀别人,这正是培养孩子与他人积极相处的社交能力的根本。
父母要及时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变化,如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第一次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热情邀请同学来自己家做客,大方向 一个陌生人微笑致意,购物时学着讨价还价,同情弱者,帮助他人等。所有这一切,家长要随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持续不断地鼓 励他。如此坚持下去,家长们一定可以看到孩子的巨大进步。
5.孩子回避交友,父母应给予引导帮助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在与人交往时会产生恐惧心理,因而回避与他人交往,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发展下去,不 仅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障碍,更主要的是未来将无法在社会中生存。这种情况下,家长要高度重视,并正确引导孩子克服心理因素, 学会与朋友分享快乐。
请看下面一则故事:
某重点中学的初中生王晓云,品学兼优。但她的性格内向,和同学们的交往很少。
一段时间,文静温柔的王晓云好像和同学们更加疏远了,而且神色总是很紧张。大家都疑惑不解:她究竟怎么了?
王晓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她感到和其他人在一起,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压力,心好像要跳出来似的。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 压力,几乎断绝了与外人的交往,但是心里还是感到很压抑、很紧张。王晓云觉得身心疲惫,人日渐憔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到底是 什么原因使王晓云变成这样呢?
从小,王晓云的父母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并且不喜欢她与其他小朋友来往。于是,王晓云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少,性格也越来越 孤僻,以至最后见到生人就紧张,甚至恐惧。一天晚上,她上完自习,独自一个人回家,发现在一个小巷子里,几个男青年正围着一个 女孩纠缠。父母的叮嘱顿时变成了她亲眼目睹的事实。她吓得魂不守舍,拼命地跑回家,几天后仍噩梦不断,直到很长一段时间,这种 恐怖的感觉才慢慢消失。恐怖的意识虽然消失了,但恐怖的痕迹还是存在。每当王晓云看见异性,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在惶恐、矛盾 、徘徊中,她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
自闭倾向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在于有些孩子本身可能具有腼腆、内向、害差的性格,这些特点不利于孩子与他 人交往。客观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独生子女本来就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出现了“不合群”的性格,如果父母不注意的话,不 仅同意,还鼓励甚至赞扬自己的孩子不与外界接触,不与同学交往,就像王晓云的母亲那样进行消极的“叮嘱”,使孩子在还未接触社会 之前,就已经对社会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这是非常不利于独生子女成长的。另外,孩子在交往中的屡次受挫,也会使他逐渐回避与人交 往。
那么,父母应当怎样纠正孩子的自闭行为,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呢?
(1)消除孩子对社会的恐惧心理,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
家长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与外界的接触会越来越多;孩子是社会中的人,只有在与人不断交往、不断适应社会的过 程中,才能不断成熟。父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总把孩子收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会对社会产生惧怕心理,无力承受 外界的压力,极易形成自闭倾向。家长应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孩子在接触社会过程中,会遇到在家里根本没有想到过的事情,通过对 这些事情的解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2)接纳孩子的朋友与朋友交往
本来是孩子独立人生的开始,但如果父母仍固执地想让孩子按自己规定的轨迹走,就可能妨碍了孩子成长的进程。
孩子们在与人交往中,他们需要在朋友那里得到的首先的是安全感。有时孩子觉得朋友可贵的地方,父母不见得会看得到。父母不 一定非要喜欢孩子的朋友,但也不能总是抱怨,否则会伤害了他的感情,使他变得无所适从,导致他将自己封闭起来。而明智的家长, 可以在孩子谈到他的朋友的时候注意倾听,弄清孩子为什么喜欢自己的朋友,可以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与孩子分享交朋友的快 乐。
(3)教孩子正确看待交往中的挫折
孩子在交往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但由于孩子的性格不同,对挫折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孩子生性敏感,自尊心强,当他们遭到别 人的拒绝时会很伤心,从而对与他人交往产生一种恐惧,逐渐变得退缩。家长应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经常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朋 友交往的情况。当出现问题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从而使孩子积极地与他人进行交往。
(4)主动与人交往,让孩子在心灵上不再孤寂
封闭的家教方式是对儿童天性的扼杀。不可否认,孩子在心灵上的封闭与父母的管教确实有关。作为家长,不妨抽出时间来,带孩子去 感受大自然。这样,不仅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让他们把心中的不快与压抑释放出来,使他们逐渐变得豁达、开朗,主动与人接 触交往。
6.父母不要过分地限制孩子与异性交往
家长对待孩子的异性交往常常持否定态度,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的异性交往,就是“早恋”,因此,严厉禁止,严厉制裁,其实家长 这样想法并不完全正确,异性朋友对孩子成长也有帮助,应当区分情况善加引导,而不要过分限制和干涉。
随着年龄的增加与交往的增多,孩子会变得爱交朋友了,并且不只同一样性别的孩子来往,也会同异性交往。会经常约异性同学到 家里学习、上街玩和郊游等。有些父母对此颇为担忧,怕孩子跟异性同学交往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孩子们要广交朋友,因为“喜欢与人相处”、“渴望被人疼爱”是人的本性。
从生理发育的科学规律认识,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性意识开始觉醒。青春期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与异性交往中满足对异性的好奇心 和释放性心理能量。善于与异性交往的青少年往往是开朗、活泼的,心理不受压抑。
正常的男女同学间的交往,有利于男女同学的相互了解,消除男女之间的神秘感,还可以得到智力上互渗,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 补和活动中互激。但这时的孩子不一定都能正确区分开友情和爱情。友情(也叫友谊)是以友爱为出发点,有共同目标的朋友之间的深 切感情;爱情是以性爱为基础,以结婚为目的的活动。爱情是两性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需要通过理智、道德、意志来实现,需 要负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这时,父母就要做耐心细致的教育,讲道理,积极引导,而不能一概禁止或是放任不管。
心理学家把青年交友,包括交异性朋友的好处总结为8条:
一是带来稳定感;二是度过快乐的时光;三是获得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经验;四是发展宽容大度和理解力;五是得到掌握社交技能的 机会;六是得到批评他人和受他人批评的机会;七是为将来提供求爱的经验;八是培养诚实的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