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做指挥孩子的家长
11975300000018

第18章 不要因瞎指挥而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2)

身处清华这所全国最高学府,胸怀大志的梁秀自然要顺应开放的潮流。为获取最新的信息,掌握最领先的技术,梁秀也把目标定在 了出国留学上。大二那年,她的英语已过了国家六级,大三一开始,她就着手准备出国留学事宜。她首先参加了金世纪英语培训学校专 为准备出国留学人员举办的托福、GRE培训班,并取得了托福641分、GRE2420分的优异成绩。通过了考托、考G,梁秀开始上网查找资料, 分门别类地了解一些国外大学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和科研水平等,经过深入分析、筛选,最后选定了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因为麻省 理工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堪称世界一流,而数学和计算机也正是梁秀的特长,这样的选择真是恰如其分。这是她申请麻省理工学院最终成 功的重要原因。

按照程序,梁秀的班主任和学校校长分别给麻省理工学院发出了推荐信,梁秀准备了一系列成绩单和各种证明材料、资金担保书等 一并寄出去。鉴于梁秀卓越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麻省理工学院很顺利地接受了她的申请,录取她为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系研究生。

4.限制孩子的兴趣,铸成终生遗憾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要是真爱孩子,那就一定不能做扼杀孩子学习兴趣的蠢事。一个善于科学教育孩子的家长,总是会全力保 护孩子的创造性,让他们在好奇的驱使下学会创造。而一个强迫命令、指挥型的家长,则会限制或扼杀孩子的兴趣,使他们渐渐地走向 了平庸。

让我们先看下面一个故事。

李卫的爸爸是工人,妈妈是售货员。他们都属于“被耽搁的一代”,没有读过多少书。为弥补这个遗憾,他们决心倾其全部精力,死 活也要让儿子尝尝大学滋味乃至弄顶博士帽戴戴。

为此,家长为李卫规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于是,李卫只要一回家,便被关进为他特设的摆满学习资料的“优雅的囚室”(这是李 卫的戏称)。

一天,李卫的爸爸检查儿子的学习表现,却发现李卫根本没有实施爸爸为他制定的学习计划,而是一边看《三毛的故事》,一边在 纸上涂画。

李卫的爸爸震怒了。怪不得这小子最近的学习成绩溜到了前10名以后,原来是把心思用在画“三根毛”上了。莫非你也想长大后像 你老子一样往砖上抹泥呀……父亲越想越气,他上前一把夺过儿子手里的《三毛的故事》,把三毛的三根头发撕了个四分五裂:“你赶 快给我看课本写作业去,今后再不准看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不然让我看见一本撕一本!”

被“肢解”的三毛和无奈的李卫只好“拜拜”,想画画的李卫再不敢随便乱画,一头扎进了摆满课本和作业的“囚室”去暗暗流泪了 。也许,一位未来的画家就这样被扼杀了。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希望孩子努力读书做好功课,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像李卫的父母这样把目光仅盯在分数和升学上,而忽 视孩子兴趣和整体素质的培养,甚至以专制的手段,强行把自己的心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尔德·加德纳近年来用新方法检测发现:人的大脑存在着多种互不相关的智力领域,不能只用一种尺度来衡 量聪明与否。加德纳教授认为人有7种智慧:

语言、数理逻辑、空间关系理解能力、音乐、身体动觉、人际交往智慧和自知之明。每个人的7种智慧发展并不平稳,往往是几个侧 面较为突出。

加德纳教授的新发现给了人们很重要的启示:每人各有智力潜能,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各有千秋。这有待于家长积极创造条件,开发 孩子的智慧领域,激励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从优育人,千万不要以“不务正业”而扼杀了孩子的智力和天赋。

美国的爱迪生12岁的时候,因为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被校长误认为是贪玩而开除出校。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 打击。然而,他的母亲最了解儿子的浓厚兴趣,她不认为儿子的兴趣是不务正业。她专门在地下室里为爱迪生开辟了试验室,支持孩子 的小科学实验,从而使小爱迪生的发明潜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终于发明了白炽灯泡、电报机、留声机等,并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 爱迪生一发不可收拾的创造型智力,对20世纪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位母亲的家教,挽救了一位科学巨星!

不少教育观念陈旧的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强行要求孩子实现某种目标,而不尊重孩子的正当要求,很少或 根本不与孩子交流感情和思想。他们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有意无意地驱赶孩子走自己的理想道路,结果是扼杀了孩子的 个性差异,阻碍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操心受累,劳心受罪,却把孩子培养成了虚根脆干的“豆芽菜”.

古人云:“天下之大,千品万类,六行八道,率各有所长,岂能千人一技乎?”任何人不一定非局限在一品一技上蛮干。做家长的 ,要从育才策略上动脑筋,要培养孩子丰厚的知识基础和广阔的智力范围,这样才能发展他最优势的智慧,让智慧之树繁茂不衰。

5.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

专家认为:父母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一般来讲,孩子的兴趣往往表现在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心上。好奇心是学习与创造兴趣的先 导,有了好奇心,就会萌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兴趣也就在这种欲望中悄然而起。许多孩子智慧的火花就蕴藏在这份好奇和兴趣之中。 父母能否善于发现至关重要。

“飞机祖师”莱特两兄弟孩提时代就对宇宙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看到夜空中高悬的圆月就想用手去摸一摸。于是他们常爬 到树枝上踮起脚尖儿去摸月亮,结果好几次都被重重地摔了下来。当他们的爸爸知道这件事后,非但没有斥责他们,相反却启发鼓励他 们,希望他们将来做一只大鸟,骑上它到天上摘下月亮。父亲的话给了小兄弟俩莫大的鼓舞,他们对太空的探索欲和兴趣更浓了。从此 后一种“腾空摘月”的理想便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他们渴望着早一天制造出这种凌云搏空的“神鸟”,骑着它去摘那又大又圆又 亮的月亮。

正是儿时萌生的天方夜谭般的神话奇想和浓厚的兴趣,引导着他们走上了一条航空科学的道路。

1903年,在两兄弟的刻苦钻研下,闻名于世的首架飞机研制成功,他们真的驾驶着自己制造的飞机翱翔于万里碧空。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兴趣是一种动力。它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果儿童对某件事物有了兴趣,他就 会展开丰富的联想,并持之以恒地去接触它、探求它。他不仅会热情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去,还会最大限度地发掘创造之潜能,出色地 完成它。再之,兴趣作为一种动力还为未来活动做好了准备。比如儿童时期对绘画发生浓厚的兴趣,就很有可能是他后来成为画家的准 备;上面提到的莱特兄弟那浓厚的对太空的痴迷,不正是他们后来成为“飞机祖师”的早期准备吗?因此,善于发现孩子独特的兴趣爱 好,对于他们智慧的引导和开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现在,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是莱特兄弟的父母,我们会怎样对孩子说?可能我们会说:“真荒唐,月亮在空中,怎么可能摸 得着!?”可能我们会说:“傻孩子,摔疼了吧,人在地球上怎么可能飞到月亮上去呢?”可能我们还会认为孩子太顽皮,无法无天,重 重地一顿鞭苔,从此绝了孩子奇怪的念头。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岂不扼杀了伟大的天才?尽管我们是无意的。然而不得不承认,我们常常以太多的无意扼杀了孩子们太多的 创造欲。因此,每个父母在不得不叹服莱特父母之伟大,也应当深刻反省自己:自己是伯乐吗?

心理学家的科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比智力更重要。研究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分成智力组与兴趣组。智力组学生的平均智商 为120,但对语文阅读与写作不感兴趣;兴趣组学生平均智商为107,但对阅读与写作有着强烈的兴趣。学期结束时,兴趣组的总成绩比智 力组好得多。由此可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

着名的文学家歌德说:兴趣比智力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一个人对某一专业或事物产生兴趣时,他才能迸发出耀眼的 创造火花。

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浓厚的兴趣。我国古代孔子有一句话一直流传至今:“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使一个人乐此不疲。

巴甫洛夫年过花甲时还要做狗的解剖实验,有一次一连做了8个小时。助手都累得中途晕倒了,而巴甫洛夫做完后依然兴致勃勃,毫 无倦意,这不能不说是兴趣的作用。

兴趣的作用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当他对某一个电视节目感兴趣时,看到很晚,都不困倦,有时需要家长催促才能上床休息 。

可见,家长能不能发现并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键。

6.协调好父母的意愿与孩子的兴趣的关系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他们感知和了解这个世界首先是从兴趣开始的。一切新鲜的事物都会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心和 不同的想法,也许在家长看来可能是不正确的,并且很容易和家长的想法产生冲突,这时,家长就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协调和处理,这对 孩子的一生都有巨大的帮助。

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管理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

作为家长,现实的面对孩子成长和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如何协调好孩子的兴趣与大人意愿之间的关系,成了目前家庭生活中的主要 问题之一。那么怎样才能协调好呢?孩子与大人是否有一方必须做出妥协呢?对此,教育专家提示家长应当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和解决。

首先,家长要实事求是地看待现实生活环境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的影响。

从总体而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教育普及程度不高,速度不快。并有明显的差距。虽然21世纪的今天,科技在各行业 得到迅速的应用普及,电脑步入了寻常百姓家,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家长即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孩子能接受深层次的现代教育,忧的 是孩子把大人旧时的岁月当成说教,不以为然,无形中两代人间出现了代沟。的确,年轻人没经历过以前的生活,没有体会,家长在引 导教育孩子的过程绝对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孩子,对没有成年的儿童来说,更不能主观武断地训斥孩子来接受家长的观点,在教育 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应把自己置身于接受教育的位置,并不断用新知识补充、调整自己才是可行的。因此,教育引导孩子的兴趣必须 现实、客观。

其次,父母应当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起表率作用。营造好的生活环境。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的,正因为是独生才会引出有关教育孩子的一系列问题,对孩子的引导与管理应首先从家长抓起。有些家 长对自己的孩子过于溺爱放纵,使得独生子女在当今的生活中常给人一种独字当头的感觉,而得不到应有的正确引导教育。这样一来孩 子的成长过程就会畸形,所以,家长要把握住自身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再次,父母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得当,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就会得到很好协调,否则反之。因此孩子表现出的不同举动直接体现了家长的素质。

如果上述这三个问题家长没有处理好,问题便都会出现。

所以,今天的父母,如果把培养孩子的兴趣放在首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就应当自觉坚持引导教育,而不是指挥命令,强迫服 从。

教育、引导孩子是个科学的问题,家长要以现实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发展,在调整,更新旧传统观念的同时补充自己,以求实的心态 去引导管教孩子,要以孩子的心态去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在心理上与孩子沟通。

要想消除孩子的“独”,就要让孩子多体会大家庭中的集体生活,多接触社会,安排好家庭生活,对影视媒体等表现的独生子女事例 汲取有益的成份,予以引导、启发。

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谈心、加强沟通,抵消其内心的不信任感,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处处起好表率作用,为孩子营造出学习与 生活的良好环境,确保孩子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