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必须以肯定语气表达,使它能带给孩子一个观念:“这条禁令是真的,不是说着玩儿的。”如果父母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最 好是不采取任何行动,先想清楚了该采取什么态度再说。在树立管理的时候,犹豫不决的结果会招来无穷的争辩。犹豫而笨拙地执行管 理,等于是向孩子挑战,请他跟我们发动一场谁也赢不了的意志战争。说明管理的时候,最好是慎思熟虑,采取能将愤怒减少到最低, 还能保留自尊的态度。管理所传达的真义应该是父母管教孩子的“权能”,而不是“侮辱”.管理所要应付的是一个特定的事件,而不是 包括一切在内的成长历史。我们必须把一扫帚就想要扫光一切问题的企图压制下去。
八岁大的安妮跟母亲到百货公司去。母亲在买东西的时候,安妮就在卖玩具的柜台四周打转儿,并且选了三种玩具。等到母亲回来 了,安妮很自信地问:“我可以把哪一件玩具拿回家?”母亲刚刚花了很多钱,买下了一件连自己也不能肯定是不是真想要的衣服。她 听了女儿的话,支支吾吾地说:“还要买玩具?你的玩具已经多得你不知道要玩哪一件了。你看见什么都想要!你应该学着控制自己一 点儿了。”
接着,母亲明白了自己生气的缘故,试着安抚女儿,用冰淇淋哄她。可是,不开心的表情已经停留在安妮的脸上了。
孩子在要求什么我们不能答应的事物的时候,我们至少该让他在希望上得到满足。因此,安妮的母亲可以这么说:
“你肯定希望拿一件玩具回家去。”
“你一定巴不得把整个儿童玩具的柜台搬回家,可是今天没有买玩具的预算。不过,我还有一点儿钱,你可以买一只气球,或一包 泡泡糖。你喜欢要哪种:是气球,还是泡泡糖?”
可能安妮会选泡泡糖,母亲再加上一句话:“安妮,拿你的泡泡糖。”整个意外事件可能就此结束了。也许安妮会哭,但是不管安 妮哭不哭,做母亲的都该坚持自己的决定,只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她可以再做女儿的“镜子”,表现她了解女儿对玩具的渴望--但是限 制必须坚持到底:“我知道你想要这些玩具。但是,女儿,今天不能买玩具。”用来表达特定限制的语言并不一定,不过在大多数的情 况下,如果按照下列四个步骤来说,相当有效:
首先,父母承认孩子应该有他的愿望,用简单的句子说明:“你希望今晚去看电影。”
其次,以明晰的口气,说明一个特定的限制条款:“可是我们家的规定是:在上学期间,晚上不许去看电影。”
再次,指定这个愿望至少可以部分实行的路线:“你可以在星期六或放假的日子去看。”
最后,在管理可能会引起愤怒的时候,帮助孩子表现对管理的不满:
“很明显地,你一定不满意这个规定。”
“你希望没有这个规定。”
“你希望这个规定说:’每天晚上都是看电影的时候。‘”
“等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一定要把这条规定取消。”
表达管理的语言并不一定要按照这四个步骤的顺序来说。
有时候,按照这四个步骤的顺序来说,反而行不通,必须变通一下,把限制说在前面,然后才可以反映感情。例如,母亲看到孩子 向小妹妹扔石子儿,就应该说:“不准向小妹扔石子儿!向树扔!”这样做可以先制止可能的危险,同时给孩子指引出一条发泄情感的 路--向树扔石头。然后,母亲才该注意感情问题,采用不至于损伤情感的方法,把孩子的感情反映出来:“你生气和爱你小妹妹一样厉 害。”
“你可能是在生妹妹的气。不管你心里多么恨,你也不能伤害她。”
管理必须用不攻击孩子自尊心的语言来说。以简单明了而不涉及个人的语言表明管理范围,可以提高孩子的警戒心。
“上学期间,晚上没有电影看。”所引起的愤怒要少于“你明知道在上学期间,晚上是不能专看电影的”.
“该上床了。”要比“你年纪还小,不可以这么晚睡觉。去,上床去”.容易被孩子接受。
“到了关电视的时候了。”要比“你今天看电视已经看够了,把电视机关上。”好得多。
“不准你们互相喊叫”,要比“你最好住嘴,别对他喊叫。”容易得到心甘情愿的服从。
要使孩子能自愿地接受对件东西所定的管理,最好是指明这一件东西的用途:“这把椅子是用来坐的,不是给你站的。”要比“别 站在椅子上,下来!”好。“积木是拿来拼着玩儿的,不是给你扔的。”要比“不准扔积木”或“孩子啊,你不能扔积木,太危险!” 好得多。
8.以注意和肯定帮助孩子守规矩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注意与肯定,是最有用的奖励之一。但不幸的是,很少父母能聪明地使用注意力。家长对孩子的注意形态分为 三种:积极注意、消极注意和毫不注意。在教育孩子守规矩时,家长常运用的是后两种,而忽视了最有效的第一种。这是教育孩子守规 矩的一个误区。
当孩子在守规矩的时候,父母给孩子注意与肯定,这时孩子们得到的,就是积极注意。积极注意的意思,是发现孩子表现好的时候 ,这时的焦点,是正面行为。积极注意可以是赞美或鼓励的话、亲密的表示、拥抱等。在孩子的口袋里放一张字条,写上和蔼可亲的话 ,也很有用。积极注意能增加良好行为。
孩子不守规矩时,父母注意他,也就是在给他消极注意。消极注意通常出现在父母心情不好的时候,而且继之而来的是威胁、质问 和说教。消极注意不是处罚,而是奖励,它无法处罚偏差行为,反倒会使偏差行为增加。
引起父母注意最容易的方法是什么?安静坐好?或是不守规矩?如果孩子无法用正面的方式获得注意,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引起你的 注意。别注意孩子的偏差行为,要注意的是守规矩的行为。
消极注意教孩子如何操控、如果为所欲为。孩子学会找麻烦,学会怎样打断你、控制你。消极注意教孩子如何揶揄嘲弄、如何纠缠 不休、如何惹别人生气。消极注意教孩子要激怒人,让人七窍生烟、火冒三丈。孩子行为合适的时候,父母不予理会;不守规矩的时候 ,父母马上注意,于是孩子学到以上的负面行为。
因此,父母千万别坐等偏差行为出现,别视好行为为理所当然。我们经常这样对青少年,期望他们出现守规矩的行为,却忽视他们 的努力。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并且去寻找他们这样的行为。父母越注意,就会发现越多好的行为,以后也会得到更多好 的行为。
孩子不守规矩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发现,但是,父母要扭转这种情况,转而发现孩子守规矩的行为。这不容易,需要练习。
许多家庭中,父母两人都有工作,有些父母还做两份工作。但是,你最重要的工作,是为人父母。下班回家后,先给孩子30分钟。 不要变成那种一周和女儿相处的惟一一个小时,是在校长办公室或警察局。把孩子写入记事本里。每天单独和孩子约会。出去散散步, 听听孩子生活中发生哪些事。把电视关掉一小时,好好聊聊天。
漠视偏差行为,也就是不去注意这个偏差行为,因为注意力本身对孩子也是一种奖励,因此漠视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处罚。漠视能 削弱偏差行为。
如果孩子是为了引起你注意才不守规矩,你就要漠视他的行为。漠视孩子不当的要求,也就是在削弱这种要求,最后你就能够消除 这种偏差行为。
有些父母觉得这种观念难以置信。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守规矩就一定要接受处罚。这种观念并不正确。漠视引人注意的需求,是 最好的治疗方法。如果你总是漠视孩子不当的要求,你也就是在教孩子,这种偏差行为并无法获得注意。发脾气需要有观众观赏,观众 消失了,发脾气也就没意思了。别忘了要导正孩子的行为,教孩子什么才是获得注意的适当方法。“我不要听你发牢骚,请口气温和地 问我。”
父母的漠视并不表示对出现的问题完全不理会。漠视的意思,是忽略孩子对父母消极注意的要求。许多偏差行为是父母应该漠视的 ,有些则是应该被处罚的。决定何时漠视、何时处罚,并不容易,也没有一定的规则,这要依据时机和判断力。如果孩子是为了引起父 母注意才不守规矩,你就要漠视;如果他两三分钟后还不停止,父母就要提醒孩子:“你这样吵吵闹闹我是不会理你的。等父母停了我 们再好好谈。”说完后再等一两分钟。如果孩子还是不肯停,就告诉他,再不停的话就要处罚:“别吵了,不然你就要去暂停。”
如果父母生气了,或让孩子激怒了,那你就输了。如果一定要处罚,就要心平气和地处罚。
生气就表示你的孩子已经成功获得他想要的消极注意。如果你感觉到自己怒火中烧,那就暂时走开,冷静下来。如果你屈服,也就 是用注意力奖励了孩子,这样一来,你也奖励了他的偏差行为。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要给孩子积极注意。别认为孩子本来就要守规矩。孩子用强求、发牢骚等方式要求你注意时,要置之不理。注 意这些要求,将鼓励孩子用不守规矩的方式来引起你注意。以上观念知易行难,但这么做是值得的。要下定决心:为了孩子的一生,值 得父母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