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内部管理不理想,比如收款人员的素质不高、流程不正规,或者标记货款出了问题,这些都会导致应收账款无法回收。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这过程中的很多环节并不是创业者自身可以把握得了的。即便是将应收账款及时转变为现金,也存在着转化途径的限制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就需要结合公司的自身条件,将这过程中需要重点管理的关键环节梳理出来。
(1)精细划分
一个公司的销售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收账款回收的难易程度。企业中的“20/80原则”处处存在,这个原则指示了80%的效益是由20%的经销商带来的。所以,企业应该将自己的主要资源放在主要客户身上,以保证“金饭碗”的稳定性。
有了这种认知之后,很多创业者就会开始建立经销商的信用管理体系,将曾经与企业合作过的经销商在全盘销售当中所占的比例、重要性、过去的合作情况、付款快慢等综合起来衡量,进行相应的分类,确定在合作中对某个经销商是采取VIP通道还是一般通道。在制定销售政策的时候,创业者还可以让经销商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货款的结算方式,如现金付款、30天到账、60天到账等,不同的结算方式对应不同的折扣。是现金结算、商业承兑汇票还是银行承兑汇票,也要逐条逐款地斟酌清楚,以避免日后因为对合约条款的理解不一致而产生应收账款的纠纷。
在对经销商进行精细分类之后,公司里的各个部门要针对应收账款进行职责范围的划分,确定重点管理部门在收款流程中的协作,比如销售部门主要跟踪重点经销商,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及时和对方对账,获得盖章确认。将这些基本工作做好,以周报、月报的方式来进行指标的核对,公司从上到下对应收账款的情况将一清二楚。
(2)第三方桥梁
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在关键时刻,微小的资金缺口就有可能让企业崩溃。而在资金周转加快的时候,企业也极需要资金,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回收应收账款了。在回收的时候,创业者可以通过第三方桥梁实现这一目的。
目前,一些银行推出了应收账款保理融资的项目,也就是在对双方都进行严格审查之后,企业可以跟银行签订关于应收账款的保理合同,获得一定的保理额度。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将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让给银行,银行给企业提供资金,并且负责管理,催收这笔应收账款,同时进行坏账的担保等业务。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收回账款,保障资金的正常周转。
这种方式类似于质押贷款,区别在于保理融资是有追索权的。一旦供货商无法按期还款,企业就需要全额偿还贷款。这种方式需要按天来计算融资利息,还有一定的手续费,利息要比贷款的利息高一些。根据应收账款回收的难易程度,通常银行可以贷给企业应收账款50%~80%的资金。
(3)逾期账款
应收账款逾期了,创业者就要做好这部分账款变成坏账的心理准备。这意味着你千辛万苦的付出可能会一夜之间打了水漂。在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呢?要知道,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越长,回收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在账款刚刚逾期的时候就要及时处理。
对外,要及时跟对方沟通协调,可以用催款电话、催款邮件、催款信等方式催款,也可以到现场催款。当对方仍然不予支付的时候,还可以发律师函,从基层到高层逐级与对方沟通,严厉督促对方按照合同来办事。
对内,要作好两手准备:一方面要及时将合同、发票、送货单、签收单等资料准备好,以便随时诉诸法律来讨回账款;另一方面要采用激励措施,对可以成功回收逾期账款的内部人员,按照回收账款的百分比来进行奖励。但是要注意,这个方法有利有弊,就看你的使用技巧了。
当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对方只是遇到暂时性的经营困难时,企业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解决这种收款延期的问题。比如在对方有担保的情况下延缓账期、降低部分款项的余额付款,或者以物抵款等,还可以将这几种方式综合进行。总之,要最大限度地保证逾期应收账款的安全,宁可在让步的情况下收回余款,也要避免日后的更大损失。
除了上述的几个环节之外,应收账款的整体规划也是不容忽视的。过多的应收账款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风险,过少的应收账款则很难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创业者需要根据自己公司的整体情况来划定应收账款的范围,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细分。
从理论上看,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被忽视。比如说账款逾期了很久之后还没被发现,又比如说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递交的合同对方没有盖章返回、送货单上只有签字而没有公司盖章等。哪怕一丁点的疏漏都有可能让你的企业陷于不利之地。因此,创业者在制定公司流程的时候一定要秉着严谨的精神,紧抓对岗位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的培训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司出现类似问题。
7.员工不可亏待 → 制定合理薪酬制度
每家企业都会有自己的团队,大部分企业都有完善的、适合本公司员工的薪酬制度。但也有很多创业公司因为没有制定适合自己的薪酬制度而影响到整支团队的发展,这样一来,接下来想要奠定公司的发展基础就很困难了。一个好的薪酬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员工的自由度,促进员工能力和技术的发挥,提升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团队意识。
对于企业的创建者来说,如何设计员工的薪酬制度是在企业刚刚建立的时候就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第一,员工是有不同层级的,对于这些不同层级的员工要如何采取有所区别的激励制度?第二,要有不同的薪酬制度可供选择,比如说员工绩效、员工持股、期权制度等。哪种制度最适合你的公司,是你应该判断、作出选择的。第三,随着公司的发展,原本的薪酬制度是否还适合,是否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等等。
初创型的公司在招募员工和设计薪酬制度上,企业规模、经济实力和商业模型是决定性因素。其中商业模型(简单来说,就是一家公司如何制造、运输和销售产品与服务的过程)的结构是重中之重,创业者必须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初创的公司,一种是在合资或者合作的情况下,有母公司的新子公司,其有一定的财力作为后盾,同时制度也是现成的,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情况。还有一种就是完全白手起家创业的。刚开始公司规模可能很小,产品也很单一,谈不上有财力,但是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奋斗,目标是将家庭作坊式的公司发展成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基于这种情况,初始阶段的薪酬管理主要是以公平为主,没有制度可言。但是在公司稍有发展之后,如何让公司在竞争的压力之下可以经得起风浪,制定薪酬制度就是关键的一环了。
在公司内部,岗位通常可以分为技术密集型岗位、服务型岗位和一般经营岗位。对于技术密集型岗位,公司会对员工有比较强的依赖性,因此为了招到优秀的人才,在薪酬的设计上就必须考虑到员工的长远发展,保持员工的相对稳定性。对此,薪酬制度的组合方式应该灵活一些,如最直接的高薪和高福利、直接给员工股份等。在创业初始阶段,期权制度并不是很适用,多数员工会将期权看成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行为,除非公司的企业规模和市场基础都达到一定的程度。
而对于一般经营性的、服务性的部门和岗位,公司应该采用岗位层级的等级式工薪制度。这项制度越早建立越好。根据公司岗位的需要和员工的实际能力,公司有目的地给员工定员、定岗、定级、定薪,那么员工在进入企业的时候就会有明确的个人定位,也能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岗位的变化和薪水的增减也必须挂钩。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公司采取的是岗位技能薪金制,在薪酬的设计上,既须考虑员工岗位或者职务的责任轻重、劳动强度大小和劳动环境好坏,又要同时兼顾不同的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和员工本身所具备的经验、技能水平。总的来说,在设计薪酬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岗位的设置
岗位设置的重点是精简实用,尤其是关键岗位。所谓关键岗位,就是公司正常运转所不可或缺的岗位和特殊的岗位,比如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岗位。创业者要在注重实用性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公司特点的薪酬制度。
(2)人才的聘用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司和公司之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人的竞争。在人才的聘用上要注重潜能方面,人才的能力太强或者太差都有可能造成企业的损失。潜能也是设计薪酬的根据之一,择优录取,择苗子录取,通过薪酬的吸引力来招募人才,这样才能让公司发展更上一层楼,公司不能一味地压榨员工的剩余劳动价值。
(3)市场调查
人力资源市场是创业者必须了解的关键,它可以帮助你在投入人才资金之前作出准确的预估。公司在调查人力资源市场的价格时,要寻找同行、同规模、管理模式相似的公司作为参考,最好是以市场上的竞争伙伴作为参考企业。这样,公司才能掌握最准确的信息,进而为人才确定最合理的价位。
(4)薪酬分配的特殊性
创业者在设计薪酬制度的时候,不要一味地照搬其他公司的制度,而是要符合本公司的特点,要尽量避免走入“人有我有,人无我也一定要有”的怪圈。随着公司的发展,薪酬制度也会不断完善。在公司的初始阶段采用岗位工资加奖励工资作为主要分配形式,将员工持股的方式作为辅助的分配方式,这样可以让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司和员工成为统一体,同甘共苦,员工才能将公司的发展结合个人的发展作为目标,进而推动公司前进。
(5)其他因素
创业者在制定薪酬制度的时候,还要综合考虑到国家的整体行业情况、地区的经济状况、政府的政策导向、人才的需求情况、公司发展目标计划和其他与薪酬相关的员工福利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薪酬制度的参考依据。
除薪酬制度之外,创业者还要制定激励制度。公司的薪酬制度和福利制度是两个不同的制度,初创的公司尤其要将其区分清楚,否则会导致工薪制度和激励制度的混乱,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公司要想对那些给公司作出卓越贡献的员工给予激励,就不能仅仅依靠给他在原岗位上加薪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而应该采用一次性的奖励或者升职加薪的方法。
8.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 → 税务知识
企业在还处于生存阶段的时候就要纳税,这可能会让创业者觉得十分为难,但这又是每个公民和每家公司应尽的义务,是不可避免、必须做的事情。因此,当我们要付出这部分的税务资金的时候,怎样才能够做到既稳妥又顺利呢?
冉臣原本在某家电子制造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他工作了五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工作经验之后,决定自立门户当老板。据冉臣的了解,目前个人可以选择的创业方式主要有四种:作为个体户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成立独资企业、成立合资企业、成立有限公司。通过比较之后,冉臣发现,在别的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创业者所必须承担的税收会变成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体户的税负,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人独资企业的税负,从2000年开始停止征收企业所得税,其投资所得按照个体商户的经营所得来征收个人所得税;合资企业的税负和个人独资企业一样;有限责任公司的税负,按照企业的利润来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按照纳税所得额、企业规模和行业的不同分为三种档次,通常来说,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冉臣给自己的公司作了税务分析。假设冉臣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x,当x≤5000元时,前三种企业的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有限责任公司的税率为20%。当5000元≤x≤300 000元时,前三种企业适用的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为6750;有限责任公司适用的税率为25%。从这可以看出,第一种情况,前三种企业方式的税率小于有限责任公司,因此税金缴纳得比较少。第二种情况,前三种企业的税率就开始高于有限责任公司了。
因为存在着速算扣除数,所以必须在这中间找到一个临界点。用公式来计算,这个临界点就处在“x×30%-4250=x×20%”,x=42 500元。这也就意味着,当企业应纳税的所得额x<42 500元时,选择前三类企业形式的税务负担较轻;当x>42 500元时,选择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税务负担较轻。算到这里,冉臣就豁然开朗了:若他公司的年利润小于这个数字,那么选择个体商户、个人独资或者合资企业形式来创业,要比选择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来得划算;若年利润约等于这个数字,那么选择何种企业形式都没差别;若年利润大于这个数字,那么选择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比较划算。
从冉臣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创业前算好自己的税负事宜,对创业中的成本节省是有很大帮助的。创业者有必要了解税务的相关知识,为创业作好充分的计划,这样就不会在创业之后手忙脚乱,发现自己选错了企业方式。以下我们整合了一些税务方面的基础知识,创业者对此要好好把握。
(1)税收的种类
①增值税。从事商业经营的个体户通常按照其销售额4%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从事工业生产的,征收税率为6%。
②消费税。从事薯类白酒、鞭炮生产的个体户应当按其销售额缴纳15%的消费税。
③营业税。从事服务业的个体户应当按照其营业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
④城市维护建设税。这种税是按照个体户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附征的,实行1%~7%的地区差别税率。
⑤个人所得税。其中生产、经营所得应当按照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股息、红利、财产租赁所得的税率为20%。
⑥房产税。其中按照房产余值计税的,税率为12%;按照房租收入计税的,税率为12%。
⑦城镇土地使用税。这种税是向使用城镇土地者征收的,实行有地区差别的幅度税额标准。
⑧屠宰税。此税是向屠宰户或者收购猪、牛、羊等应税牲畜者征收的,使用定额税率或者比例税率。
(2)部分行业可免税
持有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下岗证的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可享受免征税或者少征税的政策。
这些行业包括:家庭清洁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婴幼儿看护和教育服务,残疾儿童教育训练和寄托服务,养老服务,病人看护,幼儿、学生接送服务(不包括出租车接送),避孕节育、优生优教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