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老板的创业经
11966500000020

第20章 有盈利,走下去(4)

我曾经留心搜集了很多企业的内刊,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用公司的名字来开头的内刊名,比如“××世界”、“××之星”等,让人一看就没好感。并且里面的内容有90%都是赤裸裸的广告,“公司的产品好”、“公司发展得迅速”等,让人一打开就没有翻阅的欲望。另外,在设计和用纸方面也很不专业,大大降低了可阅读性。当然,其中也有很不错的,比如聚美优品的美容杂志《米卡》等。在文案的撰写上要以行业的动态和广告意识为核心,以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方式来做,适当地穿插一些产品的推荐,重点突出公司和客户的互动,用最大的诚意来提高内刊的价值,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

②合理使用内刊。在内刊的使用上,很多创业者会陷入一种心理上的怪圈。有些创业者觉得企业的内刊就等同于公司的产品目录,不管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只要有对方的联系方式,就给对方一本企业内刊。这内刊的成本也就几元而已,这难道不是最好的产品推广吗?他们认为不是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一来,企业就自掉身价了——他们误解了内刊的意义。还有一部分创业者觉得内刊至关重要,甚至是一种神圣的东西,平常很少使用,总想着什么时候要做一本极其精美的内刊,结果反而使内刊变成累赘和摆设。当内刊失去了时效性,它的价值也就随之丧失了。

③正确地对待内刊。使用内刊的标准应该是理性的、目标明确的。既然内刊是企业花了心血培育的产品和品牌的宣传基地,就应该让更多的人获得它;同时,还要在内刊上有效地区分出客户的版块、行业的版块和公司的版块等,避免一味地以公司为基准,让人心生反感。此外,还要有效地将客户细分,把重点客户和潜在客户作为每期必投放的对象。在一些经销大会和专业论坛上也可以适当地投放。而那些行走在一线的、拜访客户的市场人员,其随身携带的企业内刊对客户的吸引程度,要远远高于单调的产品目录。

(3)公司博客(微博)

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兴起,不论是博客、微博、论坛还是网游,公司的推广和宣传都可以借助这些网络渠道来实现广告目的,关键是怎么使用它们。有不少成功的案例都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

对公司来说,博客和微博就是有效地进行网络推广的两个途径。通过博客和微博的宣传,公司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和品牌的网络知名度,从而在常规的销量之外增加额外的网络销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

①及时更新信息。在关于公司网站建设一节中,我就提到过信息的更新问题。博客和微博的宣传不同于传统媒介,其人气是在评论和转发之间慢慢积累和提升起来的。因此,公司需要设立专门的网络推广岗位,负责每日的微博和博客以及其他网络营销渠道的更新维护,并且要保持连贯性,在广告词的撰写上也要有技巧,不能让人产生反感。更新的内容跟社会当前的热议话题越靠近,越能抓住顾客的心理,就越能引起共鸣。

②宣传面的最大化。网络因为其宣传过程的简单化和便捷化,宣传渠道的数量远远超过传统纸质媒介、电视媒介和其他媒介。虽然宣传渠道的增加促进了网络的发展,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某个单一宣传媒介的宣传效果。对公司来说,除了要在几个大型的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等)建立自己的大本营之外,还需要在一些专业的营销网站、产品论坛、招商网站等据点开设企业的根据地,并且一定要保持根据地名称、内容和风格的一致性,这样才能让宣传面尽量扩大化,最大限度地进行同步的传播,增强广告的效果。

6.招牌好才有客人来 → 企业文化

iPhone 和iPad几乎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数码信仰。而开发它们的苹果公司在创业初始就确定了自己的企业文化。苹果是一家很有意思的公司,它的企业文化从员工一直蔓延到消费者身上。他们对员工的要求是执著和专注于自己的设计,牢记苹果是比任何一家公司都更注重设计的公司。它也在这方面带动了消费者对它的拥护。

员工刚进公司的时候,公司就希望他们做一件事:立刻忘掉曾经了解过的技术。因为苹果公司所做的事情与其他公司不同,不论是在产品设计还是运营方式上,只要是苹果的,就会与众不同,他们不希望员工将过去的习惯带进苹果,而是要适应苹果本身。这就是企业文化本身蕴含的最大意义。

很多创业者在初始阶段唯一的感觉就是“好忙”,最想说的话就是“让我歇会儿”,跟他谈企业文化,他会一脸不耐烦地挥手:“这才哪儿跟哪儿啊,等公司成熟了自然就有企业文化。”实际上这是认知上的误区,企业文化建设跟我们为人修养一样,不是到了某个阶段就会自动形成的,而是需要从根源上确立,再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完善。

若你从创业一开始就想到了企业文化建设,那说明你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举凡现在成果非凡的企业,都是在创业初期就制定了一定阶段的目标、长远目标和企业愿景。坚定的目标加上明确的愿景,就是支撑和引导企业一步步成长的基石和方向标。在成长的过程中,将这些目标和愿景逐步提炼,明确企业本身的是非判断原则和价值取向,这些就是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建设所要做的事。

你可能要问了,目标是什么,目标不就是赚钱吗?这么想就错了。目标是你的企业前进的方向,顺着这个方向树立愿景,让你的员工有工作动力,这才是有指引性的发展目标。企业的目标,或者小到一个店铺的目标,只能由你来提出。认可你的员工会主动跟随你,而不认可的员工不会靠近你。若你的目标过于不靠谱,那你就注定是孤家寡人了(这也是看你是否适合创业的试金石)。有明确的目标和愿景、形成初始的企业文化,这些是你寻找合伙人、招揽员工的基本前提。创业初期,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定位、描绘企业发展的愿景,是你的必做功课,也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基础。

当你的发展目标和愿景都得到别人认可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跟员工讨论企业的是非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这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这个名词看起来有点深奥,我们可以用例子来说明。比如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树立的“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又比如黑龙江省比优特商贸的“诚实、敬业、勤学”的企业观。前者旨在打破中国民营汽车企业无法造汽车的局限,后者将面积狭小的商店柜台变成了在全国拥有数十家门店的连锁企业。企业目标和企业价值观,显现了创业者本人的价值取向。一个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正是把企业带往未来的根本。

企业核心价值观清晰之后,我们需要的就是创新精神了。创新精神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需要打破传统,打破传统就意味着要打破按部就班的程序,抛开条条框框。在创业初期,有太多的“清规戒律”并非是好事。刚创办的企业可以将创新作为重点,而不是将制定制度当成重点。但这个度要拿捏好,创新不是放任,在创新中找到适合企业成长的路线才是重点。创业初期,创新的目的是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公司未来的良好发展服务。

在确定了企业核心价值观之后,接下来,明确几个应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就可以了。通俗来说,就是旗帜鲜明地列出你的公司(或者合资公司)赞成什么、绝对反对什么、提倡什么、轻视什么,这些或许是大原则,又或许是一两句话的事儿,但对企业运营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别小看了这轻轻浅浅的几句话,这几句话是企业做事的原则。当然,这些原则越精准越好,越精准越有内涵,越精准也越容易被记住。比如你的公司要求员工“对每个人诚实,对每件事诚实”。这样一来,一定阶段内你可以让员工根据这条原则来进行自查、自评和自省。第一次违背这条原则,改正之;第二次违背,批评教育之;第三次违背,那就炒鱿鱼。当然,你要求员工做到这一点,首先自己要保证做得到。如果可以做到不需要那些死板的制度,员工也会主动做事、对工作负责,那么,没有强制制度,你的公司依然可以照常运营,活力四射。

企业文化伴随着创业者和企业一起成长。乐观向上、价值导向正确的企业文化才可以保证企业健康成长,歪曲的病态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夭折。等到企业成熟之后再考虑企业文化的事,那时候可能为时已晚。尤其是以赚钱为第一要务的功利性比较强的企业,在创业初期如果没有企业价值观的限制,为了发展公司而不择手段,员工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养成不良的工作习惯,或投机取巧,或坑蒙拐骗。当这些习惯形成之后,再想建设诚实互助、良心盈利的企业文化就很难了。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道理放在创业上也一样适用。一家公司在创业初期已经走了歪路,或者不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后来的发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即便侥幸成功了,也难以长时间地持续这种幸运。那些被称为“暴发户”的企业不就是这样的吗?

与你的合伙人、你的员工讨论什么是你们企业的主张、什么是你们企业所摒弃的、什么是你们企业所要打击的,然后用简单易懂、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精确表达出来,所有的企业人员按照这个大原则严格执行,定期反省自己,严格处理违规者。这就是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