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是哪种动物1
11966000000001

第1章 何谓个性心理学(1)

个性心理学和占卜的区别

现在,有谁敢说自己毫无压力呢。

据说,90%以上的压力是因为人际关系导致的。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在解读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中,有一部分知识就属于个性心理学。

迄今为止的占卜都是以自身的运势、恋爱运和工作运等为中心的。这时,人们感兴趣的往往只是自身的情况,很少在意别人。虽然现在占卜已经十分普及,但在普通人中,能够用出生日期完美划分十二星座的,就只有那些学习过星座知识的人了。

星座占卜不只是单独出书,也可以说是月刊、周刊以及日报的必备内容。然而,大部分人一般都只看与自己的星座有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在普通占卜中,人们常常更关注和自己相关的内容,这和将重点放在人际关系上的个性心理学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

我在全国各地都举办过个性心理学的演讲和研讨会。听过我演讲的学生从注意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开始,逐渐把关注重点转移到观察他人身上。这是因为,只有通过他人了解“真正的自己”,他们才有可能重新审视内心深处的自己,并且将“他人”的言行举止看作对自我认识的一个验证。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明白,迄今为止我们所感受到的人际方面的压力,其实大都是由于个性不同造成的。因此,我们需要保持一种笑着观察他人的从容心态。

在个性心理学中,我们可以将周围的人代入12种动物的60大类型中进行分析,以便于感知周围环境发生的大变化。很多学员甚至已经无法想象没有个性心理学的生活。迄今为止,我们接受过各种各样的占卜和心理咨询,却感觉这些并没有改善人际关系,其实,只有通过“放开”才能正视他人。

同时,在阅读众多读者来信的过程中,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动物形象不仅使个性心理学更通俗易懂,还能起到揭示人生目标的目的,这是所有人能够比较容易地接受个性心理学的原因。

在所有听讲的学生中,一名学生研究“四柱推命”等正规占卜长达15年之久,并且拥有教师资格。当他对我说出“这15年里,我也许一直都在绕远”的时候,我意识到个性心理学以后的重大职责,整个人也都绷紧了。

虽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了解所有的个性心理学,但是只要这个幸福之轮逐渐扩大,我认为它就完成了使命。你的周围应该也有需要这个信息的人。让更多人了解个性心理学,也许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创造没有压力的社会。

右脑和分类

请对着画有地球、月亮、太阳的图(见图1-1)看5秒,然后合上书,说出它们各有几个,写在纸上也可以。

图1-1 地球、月亮、太阳(1)

写完之后再看图1-2,感觉如何?这时,你应该瞬间就能明白地球、月亮、太阳各有10个,其中满月和娥眉月各有5个。

图1-2 地球、月亮、太阳(2)

看图1-1的时候,你的左脑在活跃地工作着,数着1、2、3、4……但是,由于只有5秒的时间限定,你可能数不完。这就是左脑的极限。

我们周围的人际关系也好似图1-1一样,各自分散,没有按个性分类好。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公共场合,安排座位时,都不会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才会在不明个性差别的情况下,累积太多的压力。

现在,一位取得了认证讲师资格的在职小学老师着眼于个性心理学的强大之处,采用个性分别指导法,按照学生不同的个性安排座位,将个性心理学积极地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这一成果也显现在家访中,家长们纷纷说“这位老师真了解小孩”“老师比我还要了解我的孩子”,等等。这位老师因使用个性分别指导法获得了众多好评。在如今千篇一律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渐渐导入个性分别指导法,这样,制约性强的公立学校和以自由独立为教育方针的私立学校之间的差别也会越来越大吧。

在日本,国立附属小学好像也在着力于研究如何发展孩子的个性。然而,我很担心,这些不同的态度能不能改变日本的未来。

通过比较图1-1、图1-2,还可以发现,使用分类方法能让我们看到之前没能看到的东西。

另外,活用右脑可以看到只用左脑无法看见的“直觉”世界。这就是下页《关于“学”这个字》所写的左脑和右脑的平衡。

人为何而活

请看令人怀念的阿弥陀签①(见图1-3)。上面有A、B、C三个选项。哪一项是彩头呢?答案是C。那么,你是如何中彩的呢?是不是先看了答案然后做的呢?

图1-3 阿弥陀签

通常来说,阿弥陀签的答案部分都会被遮起来,但是在这里,我认为大部分的人都是先看了答案然后画线的。如果没有看到答案,也就是说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会怎么做呢?这就只能猜了。猜“是A吗”,然后画线过去,结果发现不是A。猜“是B吗”,画线过去,然后发现答案也不是B。最后才说,“什么嘛,原来是C啊”。

这在我们的世界叫作“反复试验”。人人都说,人生中的烦恼非常多,但如果能够不烦恼,那该是多好的事啊!所以,这个阿弥陀签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就不会迷惘。

那么,你的目标是什么呢?你为何而活呢?我想一定会有很多种答案。然而,对于这个为何而活的问题,个人是没有重新思考的机会的。不知自己活着的目的,相当于在没有设计图的情况下,就要开始建造一栋房子,这样不可能建成坚固的房子。

在这里,请再思考一次,你到底为何而活。

幸福和“倖福”

“你为何而活?”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最大公约数的角度看,我认为包含在“为了获得幸福”这个大命题中。然而,人们的幸福观不尽相同,比如,结婚生子、住上豪宅、做自己想做的事,等等,要一一细说是说不完的,可是,这些都可以包含在“为了获得幸福”这个命题中。

个性心理研究所有一种研究方法,就是将看到的字进行分解,然后让大家一起验证。例如,将“幸”这个字分解的话,我们发现它包括土地和金钱。也就是说,直到20世纪,只要持有土地(不动产)和钱(动产)就是幸福。人们就是为了买房、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到今天的。

但是,即使80%以上的日本人拥有了“中流意识”,但现状是,他们离本来早应该到手的幸福还很远。伴随着终身雇佣制的崩坏,父辈们至今还处于失业的阴影中;家人分裂四散,离婚在这个社会也变得理所当然。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在面向公司经营者的“经营者研讨会”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座各位谁没有压力?结果,没有人举手。我接着又问:现在有哪位觉得自己幸福?大家也只是低头不语。从社会人的角度来看,这些人都是伟大的经营者,是做了多年老板、拥有土地和金钱的成功人士。

但是,越是做到人上人,就越是没法举手。也就是说,土地和金钱都不是幸福的指标。这也让我深切感受到21世纪幸福观的巨大变化。因此,现在我们写“幸福”这个词时,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在“幸”字旁边加上一个“亻”。将其写成“倖福”,令“亻”这个字眼不与土地和金钱分离(见图1-4)。

图1-4 个性心理学提案的幸福

之前有一位从巴西回来的朋友对我说,他经常被问到“日本明明是东洋思想的国家,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自杀”的问题。这个问题令他非常苦恼,他不知该如何回答。确实,在日本,一年中,有一万人因交通事故而死,有两万人因癌症而死,却有三万人因自杀而死。

可以说,如今到了我们重新审视“为何而活”和“何谓幸福”的时候了。

所谓“放开”

有一种方法能帮助人们消除压力。只要知道了这种方法,就能减轻今后人生中50%的压力,这种方法就是“放开”。丈夫、恋人、父母、孩子、上司、部下……正是因为我们无法放开他们,所以才无法减压。

一般来说,我们对“放开”这个词的印象并不是很好。这个词听起来不但有些排外,还带有消极的意思。但是,个性心理学面向21世纪提出的“放开”(见图1-5),则代表着“明确地认同”。这种“明确地认同”也就相当于接受,但是,做到“明确地认同”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人们总抱持着一种想得到所有人认同的心情,这也可以称为自尊心。但麻烦的是,人们大都还抱持着一种不想认同他人的心情。请仔细留意“认”的繁体字“認”,它有“忍耐语言”的意思。例如,“那家伙说的一句话,简直像一把刀子刺在心上”,这就是“認”,所以难以认同他人也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图1-5 所谓放开

那么,要如何才能认同他人呢?那就只能“放开”了。通过明确地认同他人,我们可以摆脱压力和纠葛,接受他人。比如说,我们知道樱花在4月份开。也就是说,我们对此有着明确的认同。这样的话,我们就算看到樱花在11月份没有开,也不会怀有“为什么没开花”的疑问,同时也不会怀有奇怪的期待。而且,如果我是樱花,就算看到梅花2月份盛开,开得非常美丽,也不会羡慕它,因为知道自己会在4月份开。这样就不会妨碍别人或者嫉妒别人了。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通过“明确地认同、接受”,可以减少压力。但是,以前的我们很难做到明确地认同。因为,在我们接受的教育中,并没有教我们谁是樱花谁是梅花。世界上也没有哪种教育把这点列入教学计划之内,所以才会发生纠纷甚至战争。

大家都认为“别人和自己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但是,真奇怪,大家“个性”都不同,怎么可能一样呢。

个性并不遗传——杉树父母和松树孩子

我在保育院、幼儿园等和学校相关以及支援育儿的地方也做过很多场演讲。在这些场合,我经常会提到“杉树父母和松树孩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个性并不遗传”。即便都是父母生的孩子,成长环境相同,兄弟姐妹间也有着不同的“个性”。

读过这个故事以后,请不要再强迫孩子们养成符合父母心意的某种个性了。现在我们更追求顺其自然地培养孩子个性的教育方法。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地方,住着一对杉树夫妇。

因为都是杉树,所以无论是在价值观还是行动方式上,他们都相同,关系好得像朋友一样。有一天,杉树夫人怀上了他们期待已久的孩子。一想到将要出生的孩子,夫妻俩就满心欢喜,他们每天都向神灵祈祷“只要他健康健全就够了”。

待到分娩那一天,一个白白胖胖的可爱的男孩子出生了。

然而,由于个性并不遗传,这个新生孩子的个性并不随自己的父母,而是像松树……在吃奶阶段,婴儿的个性并不明显,但是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他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杉树夫妇一直相信“杉树就该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但是自己的孩子竟然树干弯曲,连枝杈也是横着生长的(见图1-6)。

图1-6 父母的个性不会遗传给孩子

杉树夫妇认为这样下去不行,他们商量了好几次,终于作了一个决定。

实施决定的那晚,杉树夫妇用绳子和透明胶带捆住沉睡着的松树孩子,使用巨大的裁剪枝叶的剪刀把孩子的枝杈全都剪了下来。

在沉睡中被袭击的松树孩子大吃一惊:“爸爸,妈妈,好痛啊!我做了什么坏事,你们为什么伤害我?我不可以保持自己的样子吗?我就不该出生是吗?”

松树孩子浑身是血,拼命地向父母哭诉。

但是,杉树夫妇完全不理会孩子的哭诉。

他们说着“这就是亲情”“你长大了就会明白”,完全不把孩子的挣扎和痛苦放在眼里。

被剪去枝杈的松树孩子,其成长的嫩芽和自身个性的嫩芽都被剪掉了,渐渐萎缩成了一棵很小的树。

这之后还有一个续篇。松树孩子再次迎来了成长期,他和朋友们一同长大,渐渐地又形成了个性。但是,松树孩子却成不了杉树,其枝叶比之前长得还要大还要茂盛。看到孩子这个样子,杉树父母十分沮丧,“这孩子看样子不行了”“这家伙怎么说都不改”。于是,他们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最初的医生正好是松树医生。他并不明白松树孩子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他对杉树父母说:“您的孩子非常正常。我不觉得他奇怪,倒觉得他是在健康地成长。”杉树父母心想“这真是个庸医”,于是换了一家医院。

这一家医院的医生是桃树医生。因为他既不是杉树也不是松树,所以只能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杉树夫妇觉得“这个医生的脑子也有问题”,然后又换了一家医院。

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杉树医生,并对其感激不尽。“总算找到能理解我们想法的真正的医生了!这样,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他们非常开心。这之后,杉树父母给松树孩子选择的学校是“杉树学校”,选择的补习班也是“杉树补习班”……松树孩子在家被剪枝,在学校也被剪枝,在补习班还被剪枝,除此之外还在医院持续地被剪枝。

那么,这个松树孩子最终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人吗?他肯定会成为一个拒绝他人、无法相信任何人、暴戾任性的大人。然后,这个恶魔般的连锁反应还会不断地循环。

这个故事是实际发生的故事,不只发生在正在阅读本书的你的周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样的悲剧都在重复上演着。

你对自己看重的孩子有什么期望呢?如果想让他“倖福”的话,就请学习一件事情:不要将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强加给他,要温和地守护他的成长。

这里有一段育儿格言,请把这段格言铭记于心。

1.婴儿时,让他在你的怀里,用你的体温温暖他;

2.幼儿时,从怀中放下他,但要牵着他的手;

3.少年时,松开手,但不要移开目光;

4.青年时,移开目光,但不要放下心中的关怀。

出现在意识中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我们以前的分类法,一般是把人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种。或者说,关于人的分类法,我们只需看一眼护照就会明白,上面清楚地标明了每个人的国籍和性别。

其次,还有血型分类法。然而,即便是利用血型分类,分出的类别也只有四种而已。二战后作为女性周刊的内容,血型判断性格的方法开始流行,曾经一度成为热潮。它如此深入人心,大概是因为它只有四种分类、比较简单易懂吧。不过,在世界上,通过血型判断性格然后看二人是否相性①的国家只有日本而已。据说,80%的法国人都是O型血,于是大家讨论的就是O型性格好还是不好。在英国,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血型,而且,医学界也确认了血型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医生并不相信通过血型判断出的性格。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血型会发生改变呢?据说突然的环境变化或者经受了戏剧性的身心压力后,血型有可能会改变。所以,在病人上救护车时——就算病人自己说自己是“A型血”,也会再次被采血化验。人们若是在小学的时候被验血,然后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等长大后如果再测一次的话,也有可能会和之前的血型不同。

请看图1-7。请将图中的物体当作冰山,波浪线当作海面。我们经常使用“冰山一角”这个词,它说的是,露出海面的部分不过是冰山全部体积的1/7。而在心理学中,这个典故经常被当例子来讲,也就是说,海面下的6/7都是潜意识层。大家都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但是如果重新审视自己的话,会不会因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自己而不安呢?因此,说不定在显意识层面,你所能意识到的“自己”只有露出海面的那1/7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