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剑与火——俄罗斯反恐大行动
11922900000011

第11章 叶利钦之怒(5)

不过,杜达耶夫之死诱发出了俄车双方和解的新契机。为此,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公开表示:“为了结束车臣战争,我准备在需要的时候,亲自与非法武装领导人谈判。”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卡丹尼科夫也表示:“不管谁出任车臣非法武装领导人,那里的和平进程都要继续下去。”5月3日,正在雅罗斯拉夫尔视察的叶利钦总统也表示:他支持由切尔诺梅尔金组成的俄罗斯车臣委员会、由扎夫加耶夫为代表的车臣政府与非法武装进行谈判。

莫斯科深知,继承杜达耶夫权力的几个非法武装首领及其势力,尽管在车臣独立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十分一致,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他们之间却并非铁板一块:巴萨耶夫、拉杜耶夫之流崇尚恐怖主义,属于好战的鹰派,不进油盐,无可救药;武装力量参谋长马斯哈多夫则属于鸽派,相对温和;而继任总统的扬达尔比耶夫则处于上述二者之间。如此,俄联邦政府要与车臣非法武装力量谈判,只能将马斯哈多夫作为首选,把他请到谈判桌上来。由此,莫斯科开始放出风声,媒体舆论也推波助澜,施加某些影响。扬达尔比耶夫见自己有被冷落的危险,立即温和起来,表示愿意“随时准备与联邦政府进行任何级别的会谈”。同时,他也提出几个谈判的附加条件,例如,俄方参与“谋杀”杜达耶夫的人员不得成为俄联邦的谈判代表;在谈判过程中,俄联邦不可对车臣政治领袖使用诸如“匪帮”、“强盗”、“恐怖分子”之类的字眼;不允许扎夫加耶夫为代表的车臣政府充当第三者,谈判必须由车臣武装力量与莫斯科“一对一”平等进行。莫斯科认真研究了扬达尔比耶夫的谈判条件,认为前两条毫无意义,不过是自欺欺人,而最后一条则是扬达尔比耶夫意在抬高自己的身价。事实上,所谓的附加条件不过是没有条件的条件。谈判大势已定,不成问题,连车臣现任总统扎夫加耶夫也无话可说。

1996年5月23日,叶利钦总统向媒体公布,几天后,他与扬达尔比耶夫将在莫斯科晤面,在适当之时,他还将御驾出行,亲赴车臣。他乐观地指出,坚冰已开始融化,谈判的航道也已经打通。这是俄罗斯的最佳反恐大行动!

5月27日下午,一架“图—134”客机缓缓降落在莫斯科伏努沃机场,扬达尔比耶夫率领车臣代表团应邀前来莫斯科,与俄联邦政府直接谈判。车臣代表团的主要成员除扬达尔比耶夫本人之外,还包括战地指挥官A·扎夫加耶夫、政治顾问X·亚里汉诺夫和他的两名助手。此外,与他们同机到达的还有两名特殊的“人质”——欧安会代表蒂·古尔吉曼和印古什总统奥舍夫。后两人担任俄车谈判见证人和中间人。当然,随机到达的还有扬达尔比耶夫携带的17名保镖,但他们不得离开飞机。扬达尔比耶夫的代表团成员也不愿见任何记者。

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扬达尔比耶夫等人进入克里姆林宫会议室。客套的寒暄之后,本应入座,但是,双方却因座位的不当安排发生了剧烈的争执。根据俄罗斯礼宾部门的安排,叶利钦总统坐在正中位置,左右两侧分别是扬达尔比耶夫为首的车臣代表团与切尔诺梅尔金等人组成的联邦政府代表团,但扬达尔比耶夫则坚持认为自己应当坐在叶利钦对面,以示俄车平等。俄方不允,扬达尔比耶夫提出强烈抗议,并声言立即退出会场。叶利钦火了,一时忘了外交礼节,急匆匆地大喝一声:“把门关上,谁也不许出去!”顿时,整个会场气氛紧张,空气凝聚。经过俄方的反复解释和中间人的谆谆劝解,扬达尔比耶夫才同意入席谈判。

叶利钦总统也逐渐恢复了早先的平静,态度中肯地表示:“我认为,我们在由车臣人、俄罗斯人和其他民族构成的车臣共和国,血流得够多了,仗也该打够了,我们建议签署一个和平条约。”

两个多小时后,俄罗斯总理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和车臣“代总统”泽里姆汗·扬达尔比耶夫终于签署了停止军事行动的协议,时间从6月1日零时开始。协议还要求双方在两周内,必须无条件释放所有被暴力劫持的人员。

签字仪式结束后,叶利钦对扬达尔比耶夫一行说:“下一步,我们就要看实际行动了。如果出现违反协议的事件,我们能够找到在这个文件上签字的每一个人。”扬达尔比耶夫答道:“除了在车臣恢复和平外,我们的莫斯科之行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他表示车臣一方完全可以履行协议,但他不知道俄联邦方面是否会严格执行。

第二天,当所有媒体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车臣代表团扬达尔比耶夫一行在莫斯科的活动时,叶利钦却突然在车臣神秘现身了。

叶利钦总统登机赴车臣前,俄联邦安全局提示他,车臣反政府武装已知道他将于今日到达车臣,准备暴力袭击,制造流血事件,俄安全局建议叶利钦总统取消这次出访。但为了车臣和平,叶利钦总统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前往,只同意对行动路线和时间做某些必要的调整。

上午11时,叶利钦总统假道北奥塞梯共和国莫兹多克的军用机场,登上一架直升机,由7架直升机护航,超低空飞行,直奔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叶利钦平安到达车臣后,在那里驻留了7个小时,视察了工厂、村庄,检阅了俄军205摩托化步兵旅,并与车臣共和国领导人、教师、工人、农民进行了座谈。在此期间,他下达了两道命令和一个指示,同意车臣在俄罗斯内享有特殊地位,并承诺向车臣紧急财政拨款,以解决居民退休金和各项补贴问题。他还承诺,俄罗斯在车臣服役6个月以上的义务兵和伤员可以复员退伍,另外,所有在热点地区服役一年以上的俄罗斯军人,都可以退役回家。

叶利钦郑重宣布,本年9月底前,俄联邦军队将撤回车臣战争爆发前的驻地。他呼吁为逃避战乱离开车臣的居民及早返回家园,为建设车臣做贡献。

下午17时45分,叶利钦的专机返回莫斯科。

呆在莫斯科市郊一所豪华别墅里的扬达尔比耶夫一行人,对叶利钦总统的车臣之行一无所知,他们看到了当晚电视新闻节目,才知道此事。这一天,他们仿佛成了俄罗斯联邦政府的人质。

1996年6月4日,俄联邦车臣委员会的代表与车臣非法武装代表在印古什首府纳兹兰举行会谈,具体落实在莫斯科达成的协议。双方你来我往,讨价还价,互不相让,会谈一时成胶着状态。而后,双方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经过几天的艰苦努力,总算在交换战俘和被扣人员方面取得了一致,签订了协议。但是,在诸如撤军、议会选举、反政府武装放下武器等关键问题上,双方却各执一端,分歧严重。俄方建议在6月16日举行议会选举,非法武装方面则坚持选举必须待撤军完全结束后进行。经过几轮拉锯式的交锋和反反复复的妥协,双方终于在6月9日达成如下协议:非法武装放下武器;俄军在6月30日前撤出车臣;议会选举在撤军后进行。双方郑重承诺,今后,将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一切问题。

谈判、协议、交火,再谈判,再协议……人们对车臣问题已经麻木了,不抱任何希望了。更何况控制着非法武装军权的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几乎同时表示拒绝接受协议的条款,他们表示,将“继续对联邦军队采取战斗行动,直到取得最后胜利”。巴萨耶夫还公开发表声明,称“谁也没有赋予扬达尔比耶夫同俄罗斯谈判的权力”。

但是,即便是一纸脆弱的协议,也给渴望和平的人们带来一线微弱可怜的希望,尤其对叶利钦而言,则是在俄罗斯总统竞选中抢占了先机。

1996年7月9日,叶利钦在总统竞选中获胜,连任俄罗斯联邦总统,任期到2000年6月。然而,这一看似与车臣无关的事件,却宣判了车臣脆弱和平的终结。

车臣的火药桶又一次被点燃了,爆炸了。

7月8日,俄罗斯驻车臣联合武装力量司令季霍米罗夫根据俄车莫斯科协议,向车臣反政府武装发出最后通牒,限令对方在7月9日18时前必须交出所有被绑架、扣押的俄罗斯军人和车臣政府官方代表,遭到车臣非法武装的断然拒绝。

7月10日,俄军向车臣非法武装盘踞的10个据点进行猛烈炮击,转瞬之间,距格罗兹尼西南35公里的格黑村等几个村庄被夷为平地。事前,俄军通告村民提前撤出村庄,但村民无视俄军警告,拒不按时撤离,伤亡惨重。

从7月11日开始,车臣非法武装亦在车臣全境向俄军开火袭击,进行报复,俄军一装甲车被非法武装分子的反坦克雷击中,俄军驻北高加索内务部队副司令尼古拉斯上将当场阵亡。这是车臣战争爆发以来俄军阵亡的军衔最高的军官。

8月4日,车臣元首扎夫加耶夫为熄灭战火,向公众宣布,俄罗斯军队将于9月1日前全部撤出车臣,仅保留两个旅的治安部队。

8月5日,俄联邦与车臣反政府武装就交换部分战俘问题达成协议。但是,两天之后,协议又被撕毁,更大规模的冲突如风暴再起。

8月6日,车臣非法武装调集所有人马,向首府格罗兹尼发动猛烈进攻,规模之大,前所未有。非法武装部队兵多将广,如蝗虫般蜂拥而来,火力强劲猛烈,丝毫不逊色于俄罗斯正规军。很快,他们就以强大的攻势压住了俄联邦守军,将俄军分割在政府大楼、火车站、银行等几幢孤立的建筑中,同时,还在格罗兹尼郊外设置伏兵,阻挡从其他地方迅速赶来的俄军援兵。

为了分散俄军兵力,当晚,车臣非法武装又对车臣另一重镇阿尔贡发动进攻。俄军首尾难顾,十分狼狈。格罗兹尼的战斗尤为激烈,短短几个小时,俄军就阵亡29人,伤者逾百。

最初,莫斯科认为格罗兹尼发生的袭击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恐怖事件,但8月7日早晨,他们得知车臣合法政权总统扎夫加耶夫及其副手尼古拉·科什曼已仓皇出逃,扬达尔比耶夫已基本控制了格罗兹尼,叶利钦总统这才如梦初醒,急忙下令调集重兵,出动大量装甲车和武装直升机,对攻打格罗兹尼的非法武装实施地面和空中立体打击,以解救被围困的俄军。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两天,双方伤亡惨重。俄军阵亡竟高达247人,伤1020人,失踪142人。

8月9日,车臣反政府武装占领了格罗兹尼市内的车臣政府大楼,控制了格罗兹尼的主要街区,扣押了政府首脑扎夫加耶夫的代表、车臣议会上院主席奥斯马耶夫和车臣安全委员会秘书察卡耶夫等高级官员,烧毁了俄联邦驻车臣代表处的大楼。

格罗兹尼的失陷是对俄罗斯的沉重打击。这一天,对于叶利钦总统和俄罗斯而言,是最悲惨、最痛苦的一天,是阴风愁云惨淡的一天。这一天,本是举行新一届总统就职仪式的大好日子,但即将宣誓就任新一届总统的叶利钦却心情沉重,百般沮丧,整个莫斯科也愁云压城,气氛凝重,新总统就职仪式只能顺延到第二天。

8月10日,叶利钦就职典礼之后,立即采取紧急补救措施,着手解决迫在眉睫的车臣问题。经过认真的策划考虑,他以俄罗斯元首的身份,宣布立即免去俄罗斯驻车臣特别事务代表洛博夫的职务,改由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亚历山大·列别德担任;委托俄罗斯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和俄联邦总检察长,追究导致格罗兹尼失守的有关官员的责任。叶利钦警告车臣反政府武装不要自鸣得意,飞扬跋扈,同时开始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坐下来与车臣非法武装进行和平谈判。

8月11日,列别德以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和总统车臣事务代表的身份,奉命飞赴车臣,开始新一轮谈判。

1950年4月20日,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列别德出生在俄罗斯南部罗斯托夫地区一个哥萨克军人家庭(父亲曾是苏联红军中的一名士官)。1969年,列别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苏军梁赞空降兵指挥学校(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亦毕业于该校)。1975年,列别德进苏军空降兵服役,6年后去阿富汗,在空降兵345团担任营长,而团长正是格拉乔夫。1982年,列别德在战斗中负伤,伤愈后被推荐进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85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106空降师第137团任副团长,几个月后升任团长,授中校军衔。此后,列别德在苏军中先后担任副师长、师长,转战于阿富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地,1990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苏军中最年轻的将军之一。同年,他作为军队代表,被选为苏共第28次代表大会代表,不久,空降兵司令格拉乔夫举荐他出任自己的副手——空降兵副司令。

1991年“8·19”事件中,紧急状态委员会派列别德任前线指挥官,速往“白宫”去逮捕民主派领袖叶利钦。但是,这位“很有政治头脑的军人”却临阵倒戈,旗帜鲜明地站到民主派叶利钦一边,紧急状态委员会被强行解散,重要成员全被逮捕,苏联局势急转直下。列别德与格拉乔夫一起,成为叶利钦的直接恩人和最信任的人。

苏联解体后,时任俄罗斯第14集团军司令的列别德被派驻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当时,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要求从摩尔多瓦独立出去,列别德在处理这一棘手事件中,出语惊人,行为果敢,保卫了俄罗斯在国外公民的利益,捍卫了俄罗斯国家形象,同时也显示出列别德的能力与魄力,很快,在他的肩章上,就多了一颗五角星,年纪轻轻的列别德被晋升为中将。

列别德绝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一介武夫,他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清醒的政治洞察力。他是一位前途无量的政治家,当然,这一点他还没有机会表现出来,尚不为世人所认识。

车臣战争爆发后,列别德清楚地知道叶利钦总统和他的老上司、国防部长格拉乔夫都是主战派,但他却不断发表反战言论。他认为,俄罗斯通过战争解决车臣问题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这是公开批评叶利钦总统的车臣政策;战争爆发后,俄军屡遭败绩,这是军事指挥上的严重错误——这是公开批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事实上,在列别德的眼中,格拉乔夫尽管有恩于他,却实在是一名庸才,一无是处,而叶利钦虽然声名远扬,身为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元首,实际上也不怎么样。如此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将军,岂能留用?很快,叶利钦总统就将列别德革除军职,贬为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