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046

第46章 奥托南下意大利(2) 德意志走上舞台

除了罗马城,整个意大利也难见消停。一百年前伦巴底灭亡,一个教皇国应运而生,而在这个奇特王国的周边,那些封建领主和贵族们在查理曼帝国分裂后,重新获得了自主的能力和空间。

中法兰克王国一向就是一个虚弱的躯壳,谁的拳头大,就可以称王称霸,做的好的,还可以得到教皇的授权,名正言顺的成为意大利之王。这一时期里,历代教皇无不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朝不保夕,小心翼翼将皇冠戴在一个又一个野心家的脑袋上。犹如墙头草的罗马教皇是很希望能够有一个像查理曼那样虔诚而强大的帝王出现的,这样的话,教会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起码在自己的任内,不必总是提心吊胆。

896年,教皇福尔摩苏斯被意大利两派强硬贵族逼迫的焦头烂额,真是不知道该将王冠戴在哪一方的脑袋上,戴不好,可能会使自己的脑袋搬家。情急之下,教皇想到了一百多年前的前辈,将法兰克王国有权有势的宫相丕平请到意大利来“勤王”的教皇史蒂芬二世。看来现在很有必要将眼光跳出亚平宁半岛,再搬救兵来解救罗马教会的危局。不过放眼过去,查理曼帝国解体后的各个派系也基本都是惨淡经营,谁还有心思管得了这份闲事呢?

经过一番打量,福尔摩苏斯觉得东法兰克国王阿尔努夫是个可用之人,于是修书一封,以耶稣的名义请其出兵,帮助教会剿灭基督的敌人。教皇选对了方向,与其说阿尔努夫无法回避这样的请求,莫不如说是无法拒绝这样的诱惑。总之,他来了,并且不辞辛劳的翻越了阿尔卑斯山。那些意大利的小领主、小贵族哪里是其对手,阿尔努夫的军队顺利的攻入罗马,教皇在困境中突围了。当然,作为回报,那个现在看起来无处安放的王冠,自然要戴在这个北方人的脑袋上了。

可惜好景不长,没享受到几天地中海的温暖阳光,还有福尔摩苏斯感激的话语,阿尔努夫一命呜呼了。更可惜的是,他的儿子,也就是继任者才7岁,根本无法代父行使意大利国王的职权,更别提履行这份与教会的合作了。跟随阿尔努夫来到罗马的东法兰克人陆续回到了北方,罗马的一切又恢复老样子,福尔摩苏斯几乎成了意大利的公敌。他也没有长命,而且尸体还被从坟墓中挖了出来,并在一个主教会议上接受了审判,罪名是“为北方野蛮人加冕”,法庭上福尔摩苏斯的尸体绝对“有权保持沉默”。

阿尔努夫的那个7岁继任的儿子,被称作“儿童路易”,这是因为他懵懂的做了11年国王后,刚步入青年,就夭折了,而且没有留下子女。从查理.马特开始的加洛林世系,经过843年的分家后,在东法兰克只延续了不到70年就绝嗣了。查理曼的后裔本来在东法兰克就难以服众,国王一死,众诸侯们通过会议和选举的形式,成功排除了法兰克人的势力,这个时刻起,东法兰克的称谓也随之作古。

公元911年,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被选举为国王,德意志的历史从这一天开始了,而且君主选举制而非世袭制的观念,也从这一刻开始确立起来。

几乎与此同时,在西法兰克境内也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从9世纪中期开始,诺曼人不断侵扰法兰西的太平洋沿岸地区,这些高大威猛的北欧人驾驶着灵活的海盗船,沿塞纳河逆流而上,一度令巴黎岌岌可危,使“秃头查理”的子孙们大伤脑筋。912年,法王“天真汉”查理三世实在没辙,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诺曼人首领罗洛,还大方的将塞纳河口以南的一大片土地割让给诺曼人居住。罗洛除了许诺为岳父大人防卫海滨以表诚意外,还主动接受了天主教的信仰和洗礼。从这一天开始,这片土地开始被称作“诺曼底”。

一百多年后,诺曼和法兰克的后裔——“征服者威廉”登陆不列颠,开创了英格兰的诺曼王朝。直至今天,英国王储威廉的身体里,依然有这位征服者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