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028

第28章 上帝之鞭与上帝之城(1) 印欧人的迁徙

“被我的马践踏过的地方,不会再长出新草!”

——阿提拉

“我只祈求了解上帝和灵魂,此外一无所求。”

——奥古斯丁

19世纪末,一些语言学者在研究古印度的梵语时惊奇的发现,梵语中许多词汇的发音规律与欧洲的语言具有同源特征。又经过众多语言学者、历史学家几十年的研究并得出结论:从大西洋沿岸,经地中海、黑海北岸、高加索、伊朗高原直到万里之遥的恒河平原,这些地区的人们拥有共同的祖先——可上溯到距今6000年之前的古印欧人。

些先民最早在黑海北岸,大致相当于今天乌克兰的地方开始了游牧生活,并且是最早驯服野马的民族。之后的几千年时间里,他们一代代逐水草而居,陆续向四周迁徙。这个迁徙过程绵长而无序,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的记载,因为那还处于一个不可能发明文字的年代,待到他们的后裔已经开始掌握文字的时候,已经弄不清楚自己的祖先来自何处了。

小亚细亚的赫梯人、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入侵恒河平原的雅利安人,是印欧人的后代;南下地中海盆地的阿卡亚人、多利亚人、爱奥尼亚人、伊特鲁里亚人,是希腊和罗马人的祖先,也是印欧人的后代;还有一部分印欧人不断的向西迁徙,逐渐散布在欧洲各处,先后形成了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印欧人迁徙的过程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上都很大,气候、水土等自然环境的改变,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般的磨洗,已经使他们的后代在生活习惯上判若两人,甚至连模样都出现了明显的差别。

在峻拔的山脉高原之间,他们是强壮威严的波斯武士;在酷热的恒河平原,他们成为冥思入定的超度者;在温暖的爱琴海之滨,他们是激情洋溢的诗人;在幽暗的温带密林中,他们成为孤独野蛮的猎人。只是因为各自语言上极少一部分都延续了最初的传统,才被后世的语言学者发现了蛛丝马迹。

一路向南,走向温暖地带的印欧人,在北纬30°和40°之间的区域内都较早的发展出文明。而原地不动或只选择东西方向迁徙的印欧人,则在蛮荒的状态下停留了更久的时间,这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南北两侧,体现的非常明显。山南是地中海包裹中的各个半岛,天空里多是明媚的阳光,很少有来自北方的寒冷湿气。而山北却常年被笼罩在西风带之内,大西洋的水汽源源不断的顺着风向吹拂过来,这里缺少阳光和温暖。日耳曼人就在这片阴冷潮湿的土地上顽强生存了几千年,他们依然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统一的国家,有的只是残忍野蛮的“丛林法则”,部落之间激烈的争夺森林中的有限资源。

当日耳曼人还生活在兽皮搭建的简易棚屋之中,忍受着冬季的潮湿阴冷,此时南部的罗马人已经施展工程学上的技能,架设铺水管道,修建豪华浴室,浸泡在温暖的热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