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136

第136章 伊比利亚光复(2) 向南、再向南

1095年,勃艮第伯爵亨利受这种思想激励,率领一队骑士来到伊比利亚,帮助基督教王国同摩尔人作战。卡斯提国王深为感动,将女儿许配之,并大方的将一块刚刚收复,位于半岛西部的土地作为嫁妆,送给亨利。

几十年后,亨利的儿子阿方索一世渴望将这片土地永远独立于卡斯提王国,于是开始向罗马教皇献媚,主动将土地献给教会作为封地,并许诺每年向罗马纳贡。亚历山大三世教皇认可了这个独立请求,并说服了卡斯提国王。

1143年,阿方索宣布王国独立,国名为葡萄牙。

4年后,一些来自英国和尼德兰的骑士帮助其攻占了里斯本,葡萄牙王国遂定都于此地。如果当年亨利伯爵再晚出发几个月,估计就要在乌尔班二世教皇的煽动下,将圣战的方向瞄准东方的耶路撒冷了。300年后引领西方世界大航海狂潮的葡萄牙王国,就这样戏剧性的诞生了。

至此,三个基督教王国,卡斯提居中,阿拉贡与葡萄牙分列左右,组成一副犀利的进攻态势,目标是继续向伊比利亚半岛南端推进。

那瓦拉王国没有随他们南下,因为它身跨比利牛斯山,在情感上是接近伊比利亚还是法兰西,显得犹豫不定。400年后,它成为宗教改革时代里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收复伊比利亚的光辉岁月里,骑士罗德里格表现的异常抢眼,而他的另一个名字——“熙德”,更是家喻户晓,这是穆斯林对他的称呼,他的故事被编撰成一部英雄史诗《熙德之歌》。圣战思想也激发了一些骑士们的信仰,他们在伊比利亚的土地上组建骑士团,成为具有战斗力的持剑修道士。卡拉特拉瓦、阿尔坎塔拉、厄沃拉、圣米歇尔这些骑士团体并肩战斗,不仅保护了基督徒的安全,也不遗余力的在半岛上推广虔诚的信仰。

1212年,在英诺森三世教皇的号召下,各国的志愿者来到伊比利亚,与三个基督教王国联军在托罗萨一举击溃了穆斯林的北非援军,半岛局势开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随后卡斯提收复了南部的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阿拉贡收复巴伦西亚,葡萄牙也在大西洋沿岸向南推进,并在1252年确定了同唯一邻国的边界线,这条边界至今没有任何改变,这一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葡萄牙的横空出世,将伊比利亚半岛余下的版图,彻底雕刻成一幅牛头的形象。

在基督徒巨大的压力面前,穆斯林撤往南部,仅剩一个格拉纳达王国,靠向基督教国家交纳贡赋的方式,偏安于半岛南端一块狭长的沿海山区里。每年的朝贡软化了北方基督徒君王的收复野心,在接下来的近200年中,伊比利亚半岛相安无事。

阿拉贡王国毗邻地中海,随着国力的增强,以往那些左右欧洲局势的皇帝、教皇和国王们开始见识到西班牙基督徒强健的身影了。在13世纪中叶,腓特烈二世的后代与罗马教廷和法国军队激战之际,阿拉贡国王彼得三世迎娶了南意大利摄政王曼弗雷德的女儿为妻。1268年,最后的皇权拥有者康拉丁清楚死期已至,可是整个王朝已经后继无人,于是表示将自己的权利转让给彼得三世。之后霍亨斯陶芬王朝终结,代之行使权力的法国人因过于高压的统治,而激起西西里人的愤怒。

1282年复活节,法国士兵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并杀害了一位怀孕妇女,西西里人民以暴动回敬这些外邦人,这就是著名的“西西里晚祷”事件。随后西西里人向彼得三世发出邀请,甘愿成为其臣民,阿拉贡人当然不愿放弃这份厚礼。教皇马丁四世决定延续教廷靠拢法国的政策,宣布绝罚彼得和西西里人民,不过阿拉贡人的势力已经蔓延到了地中海核心区域,绝罚的代价是值得的。

至此,西西里这座岛屿,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800年中,先后被拜占庭、穆斯林、诺曼、德意志、法国所统治,如今又换成了阿拉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