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130

第130章 拜占庭的覆灭与第三罗马(2) 大洲交界处的孤城

亚欧大陆虽为一整体,但在其南端交界处却被两道狭窄的海峡间隔开,北面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南面的达达尼尔海峡,中间是一块面积不大的马尔马拉海。

这里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薛西斯、亚历山大无不通过这条捷径而征伐于两大洲之间。君士坦丁独具慧眼,将罗马帝国迁都于此,从此这条坦途成为富甲天下的都城,拜占庭帝国也有能力在罗马解体后得以延续千年。

从君士坦丁到拜占庭的历代皇帝,不断的修缮、巩固君士坦丁堡的城防,使其成为一座永远都无法被攻陷的城市。除了1204年被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在正规的战争中从未失陷过,波斯人、阿拉伯人、斯拉夫人的坚船利剑都只能对它望尘莫及。事实证明,在冷兵器时代,任何武器在理论上根本无法摧毁君士坦丁堡那坚固的城墙。

现在,一个新的对手又站在了这座都城的城墙下,奥斯曼土耳其将跨越之,向欧洲挺进。拜占庭的首都扼守着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人清楚,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撼动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于是将目光瞄准了南面的达达尼尔海峡。这里被一座叫做加利波里的要塞据守着,穿过这里同样可以进入欧洲。

1341年,土耳其人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年仅9岁的约翰五世成为拜占庭帝国皇帝,但是其母亲却与一位大臣因摄政权的归属而争执起来。情急之下,这位大臣想出了一个贻害无穷的计策:开放达达尼尔海峡,请土耳其人过来帮助自己夺权。结果,奥斯曼的后代终于踏上了欧洲的土地,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想再回到亚洲。加利波里要塞不攻自破,拜占庭引狼入室的昏招,最终导致自己身处腹背受敌的窘境。

20年后,土耳其军队攻克了君士坦丁堡身后最重要的堡垒——亚德里亚堡,并将其更名为埃迪尔内。1000年前,同样是被东罗马帝国主动招引来的西哥特人曾在此地重创罗马军团,皇帝也殒命于此役,从此地中海局势大乱。而如今,新的蛮族自东方而来,兵不血刃的渡过那道天堑,在他们面前,已是一条坦途直通巴尔干半岛。如果再顺利的话,完全可以沿着多瑙河逆流而上,直抵德意志南部。

西欧感到了恐慌,还身处阿维农的教皇乌尔班五世呼吁组建十字军,抵御新的东方挑战,但是应者了了。几年后,乌尔班率教廷回到了罗马,而另一个心急如焚的人士也从东方向罗马赶来,他就是已经长大的拜占庭皇帝约翰五世。这位皇帝已经深刻的预感到,单凭拜占庭的实力,已经难以抵挡土耳其人咄咄逼人的攻势。为了筹集军费,他甚至以三万金币的价格将皇冠上的珠宝抵押给了威尼斯商人,可见捉襟见肘之窘迫。约翰五世没有征得君士坦丁堡牧首的意见,便前往罗马觐见教皇,他的目的很明确,为了帝国之安危,改变信仰也在所不惜。

1369年10月21日,约翰跪在乌尔班的面前,亲吻他的双脚,宣布自己从此皈依天主教!

可惜的是,约翰五世以皇帝之尊,恳请基督徒兄弟拔刀相助,但是却拜错了对象,更拜错了时间。虽然教皇满口豪言壮语,但实际上他连罗马城内的事态都摆不平,没出几个月就跑回阿维农去了。这个时刻,英、法还在激战,无人愿聆听教皇的呼吁去东方浪费钱财生命,十字军的理想也成为陈年旧历,对于约翰皇帝来说,所有的漂亮承诺都变成了空头支票。当他悻悻的准备返程时,却被威尼斯人扣押,理由是欠债未还。当最后付清了赎金,皇帝返回君士坦丁堡时,已经为这次西方之行耗费了两年时间,结局却是一无所获。

而此刻的拜占庭帝国,仅存君士坦丁堡一座孤城和爱琴海上的一些岛屿。心灰意冷的约翰五世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向土耳其人求和,承认为其附属,纳贡称臣,并将儿子送往土耳其的宫廷中作为人质。自奥斯曼逝世以来,仅几十年的光景,土耳其人即让曾经不可一世的巨人向其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