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背囊:让你一生必读的小故事大智慧
11905500000009

第9章 理想篇——志不强者智不达(1)

从捡一枚硬币做起

文/佚名

美国西部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地方,许多人都跑到那里打工,梦想到那里捞一把,挣更多的钱。其中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约翰,一个是斯蒂芬,他们在路上偶然相遇了,说起去打工的事情,两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来到美国西部,就开始不断地寻找机会。

有一天,二人同行时,有一枚硬币躺在地上,约翰看也不看就抬着头过去了,而斯蒂芬却毫不犹豫地把那枚硬币

不肯从小事做起的人注定不能成功。因为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只是一味地盯着大钱,而大钱总是在明天啊!小钱都抓不住,怎么能抓住大钱呢?捡了起来。约翰看着斯蒂芬不由得露出了鄙夷的神情,他想:真没出息,一枚硬币也要捡,哪像干大事业的人!而斯蒂芬却想:看着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怎么能成就事业呢?

两个人又同时走进一家小公司。工作很累,工资也低,约翰不屑一顾地走了,而斯蒂芬却高兴地留了下来,努力地工作着。约翰走了一家又一家的公司,他在不断努力地寻找着机会。两年后的一天,两人在街上相遇了,斯蒂芬由于努力地工作,已经干出了一番事业,自己成了老板,而约翰却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

约翰感到非常不理解:斯蒂芬是一个连硬币都捡的人,这么没出息,怎么可能做出一番事业了呢?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愿

文/佚名

米勒是法国著名画家,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生来是一个农民,我愿意到死也是一个农民,我要描绘我所感受到的东西。”可见他对那些生活十分艰难的农民有着多么深厚、真挚的感情。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海岸边的一个小山村里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本分、地道的农民,全家就靠父亲辛勤耕种得来的收入维持生活,他们的生活是非常清贫的。米勒从小就在泥土中滚爬,经常跟着父亲下地劳动。

投进大自然的怀抱,经常同大自然中那些不加修饰的美景对话,小米勒感到十分快活。辽阔的蓝天,充满生机的绿色田野,山坡上开放的野花,如白云一样的羊群,还有紧张劳动的人们,无一不给米勒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使他对土地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他热爱土地,热爱这块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播种、耕耘、收获的人们,这成了他一生绘画的永恒主题。

米勒从小就对绘画有一种特殊的爱好,看到什么他都想画下来。他很希望能进学校学习绘画,可是家里哪有钱供他上学呢?他要帮助父亲让一家人过得好一些,不得不下地去劳动,在劳动休息的时候,他就在田间地头用手指或树枝在地上画呀、画呀。有时画得入了迷,就忘掉了一切,直到父亲招呼他,他才恋恋不舍地站起来,重新干农活。

劳动是很累的,一天活干下来,年幼的米勒好想多休息一会儿,但他不顾疲劳,一回到家里就抓紧一切时间作画。因为没有钱用来买纸笔和颜料,他就捡来枯树枝烧成木炭条,用炭条在石头上、墙上、木板上作画。米勒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作画时能不用模特而准确生动地将形象描绘出来。

父亲见米勒这样爱好绘画,而且明显地显示出绘画方面的才能,就商量着送他去学绘画。父亲咬紧牙,加倍地苦干,以便给儿子挣出上学的钱来。

通过不懈的努力,艰苦的自学,出身于农民家庭的米勒终于成了一个大画家。很多时候,青年人觉得实现自己的理想“条件不足”,其实是“动力不足”。有了真正的爱好,就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足以冲破层层障碍!终于有一天,米勒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瑟堡的学校学习绘画,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

可是好景不长,父亲由于过分操劳,得病去世了,这对米勒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他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了学校。

回到家里,他一边务农,帮助家里减轻生活负担,一边坚持不懈地作画。把他所看到的,所要表达的感情都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所创作的《拾穗者》《播种》《牧羊女》《死神与樵夫》《扶犁的人》等等,都表现出他对农民深深的爱,歌颂了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艰辛,散发出一种清新的泥土气息。

矮身材不等于就低人一等

文/佚名

曾长期担任菲律宾外长的罗慕洛穿上鞋时身高只有1.63米。原先,他与其他人一样,为自己的身材而自惭形秽。年轻时,也穿过高跟鞋,但这种方法总令他不舒服——精神上的不舒服。他感到自欺欺人,于是便把它扔了。后来,在他的一生中,他的许多成就却与他的“矮”有关,也就是说,矮倒促使他成功。

矮子起初总被人轻视,后来,有了表现,别人就觉得出乎意料,不由得佩服起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缺陷的人取得成功令人惊叹,以致平常的事一经他手,就似乎成了破石惊天之举。1935年,大多数的美国人尚不晓得罗慕洛为何许人也。那时,他应邀到圣母大学接受荣誉学位,并且发表演讲。那天,高大的罗斯福总统也是演讲人,事后,他笑吟吟地怪罗慕洛“抢了美国总统的风头”。更值得回味的是,1945年,联合国创立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罗慕洛以无足轻重的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身份,应邀发表演说。讲台差不多和他一般高。等大家静下来,罗慕洛庄严地说出一句:“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做最后的战场吧。”这时,全场登时寂然,接着爆发出一阵掌声。最后,他以“维护尊严、言辞和思想比枪炮更有力量……唯一牢不可破的防线是互助互谅的防线”结束演讲时,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后来,他分析道:如果大个子说这番话,听众可能客客气气地鼓一下掌,但菲律宾那时离独立还有一年,自己又是矮子,由他来说,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那天起,小小的菲律宾在联合国中就被各国当做资格十足的国家了。

由这件事,罗慕洛认为矮子比高个子有着天赋的优势。

艺术之路没有捷径

文/佚名

舒同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在疆场上驰骋过的我军高级干部,他又是一位全国著名的书法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首次书法展在北京举行时,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前往参观。

这位早在井冈山时期就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的舒同,其书法功力深厚,笔画遒劲,法度严谨,独具风格,被人们称道为“舒体”。1936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筹办时,有关同志请毛泽东题写校名。当时毛泽东正在撰写《实践论》,就推荐舒同写。“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校名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便是出自舒同之手。舒同担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时,单是1959年,便和毛泽东六次在一起研究工作和探讨书法艺术。有一次,毛泽东游览济南大明湖时对舒同说,“乾隆的字到处有,但有筋没骨,我不怎么喜欢。”然而,他却常常向别人称赞舒同的书法好。

这位蜚声书坛的红军书法家,是江西省东乡县人。他的父亲以做农活兼营理发维持全家生活。当时虽然家境寒微,他父亲为了使儿子成才,还是硬撑着把他送进乡间的一所私塾。舒同回忆说,“我进私塾那年只有6岁,是家里人节衣缩食维持我就学的。从那时起我开始学习书法,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刻苦训练,为舒同炉火纯青的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功底。由于家境贫寒,无钱买纸笔,他从河里拣来红粉石磨成红墨汁,把野黄瓜砸碎泡成黄墨水,从染布房要来废染料当黑墨汁,把嫩竹制成“毛笔”,用芭蕉叶当纸,便练将起来。他先是用清水写,干了再用黄水写,最后用黑染料写,如果能搞到一张马粪纸,就更是当做宝贝了。他12岁时,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了。他14岁时,家乡的一位拔贡先生做60大寿,特邀舒同为他庆寿书匾。当时舒同手执大笔,一挥而就斗大的字:“如松柏茂”。拔贡先生看后赞誉不止,说他的字刚健雄厚,大气磅礴,有开阔豪放的气概。

舒同说:“无冥冥之志,何有昭昭之功。艺术之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会有所收获。”在任何领域都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从此,他的书法在家乡引起了人们的瞩目。每当逢年过节,到他家请他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舒同16岁就读于江西省第三师范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请他用宣纸写字,然后装裱起来作为艺术品欣赏。他当时的墨迹有些一直保存至今。可以说,这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的艺术基石,完全是在小学和中学时奠定的,靠的就是勤学苦练和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概括地说,他从小立志开始走上成才之路,到中学时代进一步有意识地朝着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懈努力,因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自己所热爱的书法艺术的更高境界。

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使他在以后的年月中,不管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在公务繁忙的领导岗位上,甚至被关在“牛棚”里,始终坚持研究书法,而今,舒同的书法已经享誉国内,“舒体字”深得人们喜爱。

做事情要讲究方法

文/佚名

有一个年轻人到山上工作,每天到森林去砍树,非常努力地工作。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是非常努力地砍树,一直干到天黑才肯罢休。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功,趁着年轻多拼一些。可是来了半个多月,他竟然没有一次能够赢过那些老前辈,明明他们都在休息,为什么还会输给他们呢?

年轻人百思不解,以为自己不够努力,下定决心明天要更卖力才行。结果,隔天的成绩反而比前几天还差!

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前辈叫这个年轻人过去喝杯茶。年轻人心想:“成绩那么差!哪来的时间休息啊?”便大声回答:“谢谢!我没有时间,谢谢!

一个人要生活得很自在,又要过得好,不仅需要努力,也是需要一点儿方法和技巧的。提升你的技巧、能力,注意工作的方法,你才会有时间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并且把事情干得又快又好!老前辈笑着摇头说:“傻小子!一直砍树,都不磨刀,成绩不好,迟早会被淘汰的,那是蛮干啊!”

原来,老前辈利用泡茶、聊天、休息的时候,也一边在磨刀,难怪他们很快地就能够把树砍倒。

老前辈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道:“年轻人要努力,但是别忘了要记得省力,千万可别用蛮力啊!哈……”

老前辈用着他刚磨好发亮的刀斧,你呢?

生活在非洲的红鹳鸟

文/佚名

在非洲的马卡迪卡迪,除了暴烈扭曲的阳光、清澈刺骨的死湖之水,还有一种叫做红鹳的鸟,在这里栖息、繁衍、迁徙。

为了生存,为了找到赖以生存的食物和水,在大鹳的带领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迁徙拉开了序幕。由于小鹳们尚

贝多芬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我们仅有的最大的悲哀源自于人类的性情和畏缩。我们要拿出红鹳的气度来,照耀我们卑微的自身,照耀我们的人生旅程。未丰满的羽翼还不能飞翔,大鹳们便以缓慢的低旋指挥着这支庞大的队伍向千里迢迢的目的地步步推进!

长颈扇羽的红鹳群,细脚伶仃的红鹳群,浩荡悲壮的红鹳群。

在51个日日夜夜的迁徙途中,它们有饿死的;有被阳光炙烤而死的;有因精疲力竭而累死的;还有的因脚踝上结了一层层森绿幽蓝的球状晶体,而一步步拖累而死的!但它们无一不支撑到自己生命终结的最后一刻!一批倒下了,一批继续向前……这是一种何等壮烈的行为!而真正能够抵达目的地的仅占整个鹳群的三分之一!

红鹳群!——覆辙于生死场地的一只巨足,爬行于临界线上的一艘灵船,沙漠中独放着的白色的花蕾呵,匆忙的足音足以令险恶的马卡迪卡迪不寒而栗!

一个倒霉的窃贼

文/佚名

严冬的一个傍晚,佛蒙特乡间的一间杂货店的店主正忙着闭店。他站在橱窗外的雪地里上着窗板,透过玻璃窗他看见游手好闲的塞思还在店内转悠着。只见他匆忙地从货架上抓起一磅鲜奶油,迅速地藏在礼帽里,见此情景,店主马上闪出个念头:应该好好教训他一顿。他不仅惩罚这个窃贼,同时也想戏弄他一下开开心。

“我说塞思。”店主走进来,把门关上,一边用双手拍打着肩膀,一边跺着脚上的雪。塞思扶着门,因头上顶着的帽子下面藏着那块奶油,所以他急着尽快走出去。

“我说塞思,坐一会儿吧,”店主和蔼地说,“我看,这么冷的夜晚,该喝点什么热乎的东西暖暖身子。”

塞思感到进退两难。一方面他偷了奶油想急于走开,另一方面他还真想喝点什么热乎的东西。当店主抓着塞思双肩把他按到火炉旁边的一个座位上时,他也就不再踌躇了。塞思坐在角落里,他身边堆放着箱子和木桶。如果店主坐在他的对面,那么就是想走也走不出去了。果然,店主偏偏选中那个位置落了座。

“塞思,咱们喝点热乎的吧,”店主说,“不然这么冷的天没等你到家就会冻僵的。”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炉门,向里面塞劈柴,直到塞不进去时才停下来。

塞思感觉到奶油开始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淌,他已经没有心思再喝什么热乎的东西了,他站起来坚决要走。

“不喝点热东西是绝不能让你走的,塞思。来,我给你讲个故事。”说着,塞思被一直跟他过不去的店主按回了原来的座位上。

“嗨,这里太热。”塞思再次起身要走。

“坐下。坐下,急什么。”店主又把他按回到椅子上。

“我要回去喂牛、劈柴呀,不走怎么成呢?”窃贼心急如焚地说。

“何必非走不可呢?塞思,坐下呢!管它牛不牛的,反正死不了。我看你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店主佯装不知地笑着问道。

塞思无可奈何地坐在那里。他知道,下一步该是店主拿出两只玻璃杯,倒上热气腾腾的饮料,要不是头发上打过发蜡和被奶油粘住的话,头发肯定会竖起来的。

“塞思,我给你拿块烤面包来,你自己涂奶油吃吧。”店主用诚恳的语调说话,试图使可怜的塞思不敢相信店主怀疑他偷了东西。“再吃点这圣诞鹅肉,怎么样?跟你说,这可是少有的佳肴。塞思,这可不是用猪油或普通的奶油烤出来的,来,塞思,尝尝奶油——我的意思是尝尝饮料。”

可怜的塞思吸着烟,头顶上的奶油不停地溶化而往下淌着,他几乎张不开嘴了:也无法说话了,好像生来就是个哑巴似的。礼帽里的奶油一股股地从头上淌下来,湿透了紧紧缠在脖子上的手帕。

成心捉弄人的店主随便谈笑着,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他不住地往炉里塞劈柴。塞思背靠柜台直挺挺地坐着,膝盖几乎要碰到烧得通红的火炉。

“今晚可真够冷了。”店主漫不经心地说。过了一会儿,他好像感到惊讶地说,“哎呀,塞思,你怎么出这么多的汗,就好像刚从游泳池里爬上来似的!你干吗不把帽子摘下来?噢,我替你摘下来。”

“不必了!”可怜的塞思不是滋味地说,他一分钟也不能再忍受了。“不行,我得马上走;请让我出去,我不舒服。”

当你打算做一件违背道德的事情的时候,事先一定要想清楚可能由此带来的一切不良后果和对自己造成的严重影响。奶油那黏黏的液体顺着他的面颊、脖子往下淌着;浸湿了他的衣服,一直淌到他的两只靴子里。他从头到脚洗了个奶油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