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幼儿诚实性格概述
一、诚实的内涵
所谓诚实,就是坦诚、正直,说话实事求是,敢于承认事实。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以诚待人。如此,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彼此的信任和真诚是获得对方的智慧和帮助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一个人总是歪曲事实,阳奉阴违,或者疑心重重,处处设防,那么他不仅失去了对别人的信任,同时也失去了别人的对自己的信任。尤其是处于领袖地位的人,只有诚信立本,广开言路,激励领导与成员及成员之间相互坦诚,才能把个人的智慧汇聚成团队的力量,最终取得成功。因此要从小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
幼儿诚实是指自己的言行能与自己内心的思想保持统一,言行一致,不说谎。幼儿的诚实性格主要反映在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上,即敢于承认错误,不欺骗别人。幼儿诚实的主要指向是幼儿的同伴、家长和老师。
二、幼儿说谎的类别与性质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一)无意说谎
这是由幼儿的心理展特点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满足愿望的心理
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绘形绘色地说自己在大海边玩得多么开心。面对这种“美丽的谎言”,教师不能简单责备,而应给予正确引导。可对讲“大海”的孩子说:“老师知道你很想到大海边去玩,可现还没有去过,对吗?”在孩子意识到并点头承认后,再作鼓励:“你讲大海讲得很好,今后你一定会有机会去大海边玩的。”
2.理解性心理错觉
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像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例如,有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你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地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地“说谎”。例如,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也会下象棋。”其实,他只不过是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类活动的真正含义。对于这类认识不足和因理解性心理错觉而产生的“说谎”现象,教师应采用适当方法让幼儿明白事理,帮助他们理解有关概念的真正含义。
3.自信心的萌动
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像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例如,在运动会前挑选小运动员时,教师问:“咱班谁跑得最快?”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跑得最快!”这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教师切不可将此视为“说谎”“吹牛”,对孩子的积极性应当加以保护。当然,不能让幼儿的这种自信心只停留一种幼稚可笑、盲目幻想的低水平上,而应在注意保护、鼓励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引导,让幼儿逐步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所想所说与现实的差距,懂得实现美好的愿望,必须从小好好学习的道理。
(二)有意说谎
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意说谎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取悦家长,虚夸成绩
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而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个幼儿在老师指导大家剪五星的过程中,留下一颗红五星放进口袋里,回家后向妈妈夸耀:“妈妈,我今天得了一颗小红星。”妈妈说:“得了小红星不是贴在《好孩子》专栏里吗?”这孩子又说:“老师叫我拿回来让爸爸妈妈看的。”幼儿的这类说谎,属于有意编造事实骗人,是幼儿说谎现象中错误性质较为严重的一种,多发生在五岁以上的幼儿身上。这类错误的产生,多与成人的教育不当有关。
作为教师,应当注意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交流情况,一旦发现这类说谎现象,必须家园配合,正确把握对幼儿的期望,及时批评教育,绝不可姑息迁就,任其发展。
2.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
幼儿有时也会谎造优越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类说谎在幼儿中是多见的,如见别人有一件好玩具,便谎说自己家中那件更好;见别人的爸爸是一个警察,也谎说自己的爸爸是个“大警察”,还捉住了很多大坏蛋……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常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如有的家长为使孩子“幸福”,过多地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人为滋长了孩子过强的优越感。但不论物质还是精神追求,都是无穷无尽的,一旦某一方面比上不别人,孩子便可能以说谎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面对这类说谎,不应当简单地采用批评的方法,而应采用耐心说服、讲明道理的方法,指出好孩子不能说谎,从而引导孩子切实认识到说谎是无用的、不光彩的。同时注意与家长多交流,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化。
3.开脱责任,逃避惩罚
幼儿的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而滥施惩罚就是造成幼儿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清事由就训斥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动辄打骂;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呵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教师的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这类说谎在表现方式上有三种:一是只承认一部分错误,极力减轻错误的力量。例如,为争夺玩具,路路打了玲玲。当老师来处理时,路路却只承认轻轻推了玲玲一下,而否认打了玲玲。二是全部否认错误,极力表白不是自己的犯错误。例如,扬扬在家,本来是他找玩具时打碎了桌子上的茶具,但却硬说不是自己打碎的。三是嫁祸于人。例如,三个孩子在滑梯上玩,其中一个故意推人,推人者不仅否认是自己所为,还一口咬定是另一个孩子推的。当然,也有嫁祸于物的,如找东西吃打破了杯子,不敢承认,便说是小猫打破的。
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应当诱导和鼓励幼儿大胆承认错误,向对方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而不宜采用批评、责备和惩罚的方法;对于第二种情况,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及时教育孩子,使他认识到说谎是诚实的表现,做错了事应当敢于承认错误,不敢承认错误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一定要杜绝责罚、打骂和歧视的做法;对于第三种情况,也应避免责罚与打骂,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当认真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使之认识错误,改正不良的思想行为。
作为成人,尤其是教师,更应当认识到,上述情况中不论是哪一种,其说谎的实质都是幼儿在恐惧心理支配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其错误和责任应更多地归咎于成人而不是幼儿。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处理这类错误的要领在于首先反自己给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只严厉地指责孩子。
4.成人说谎,殃及幼儿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骗人”。父母和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如果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起码为他们的说谎骗人壮了胆。
例如:在老师带领幼儿布置室内环境时,看到孩子们很积极,老师高兴地说:“下一节我们搞评小红花活动,看哪些小朋友最能干!”可是,老师只是一时高兴说说而已,下一节却在室外组织起了游戏活动。这使很多孩子认为老师在“骗人”。老师的行为是无意的,但的确又是在“骗人”,这不能不影响到孩子。
幼儿说谎现象,形形色色,原因种种,性质也各不相同。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分析和评判幼儿说谎现象的能力。除上面谈及的有关分析评判能力外,对于幼儿是否在说谎,首先要认真分析当时的背景,如幼儿年龄、一贯表现、能力水平、说话动机等。其次要分析幼儿谈吐表情、话语内容与实际是否相互矛盾等。有时不妨让幼儿实践一下自己所说的,如把所夸耀拥有的东西带到幼儿园来让大家看看,把夸耀能干的事表演一下等。只有判断准确,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三、幼儿说谎的原因
由于幼儿的心理特点不同于成人,分析幼儿造成说谎的原因,正确对待儿童的说谎行为是开展幼儿诚信教育的前提。总结起来,幼儿说谎的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一)幼儿自身的原因
1.认知能力的发展未成熟。孩子年龄小、个子小,他所观察、体会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样。因此,他说的话有时就会显得很夸张,例如:“我家里有一个像房子一样大的球”。
2.为了引起注意。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3.为了达到某种愿望而说谎。有时,幼儿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
4.为了逃避某些事。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就会说“我肚子疼”。
(二)家长的原因
(1)父母的教育不当。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2)容易受家长的暗示。家长不能用暗示性的提问口气问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玻璃球吞进肚子里去了?”这种暗示性的提问,很多孩子会回答“是的”。如果你耐心些问孩子“玻璃球哪里去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滚到桌底下去了”。
(3)常训斥、打骂孩子。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孩子或打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会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三)其他原因
幼儿在接触其他的社会成员或者事情的时候,不免会看到、听到一些不诚实的表现,例如,言而无信,口是心非等非积极的道德品质,幼儿有时会模仿和学习。
)第二节 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策略
一、根据年龄特点,培养诚实性格。
教师在进行诚实教育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逐步加深,一经发现幼儿说谎的行为要及时教育。
(一)小、中班培养目标及内容
小、中班重在教育幼儿分清自己的、别人的或幼儿园的东西,不经别人允许不去拿,学会自我控制,不说谎话。如发现有的幼儿拿了别人的东西又撒谎说是自己的,教师要在不损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他分辨是非,学会自我欲望的控制。让他明白: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人同意,使用完毕后要归还致谢,这才是个好孩子。
(二)大班培养目标及内容
大班则重在教育“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小明不小心打破了自然角的花瓶,说不是自己干的,教师应充分分析他的心理,用诚挚的语言去说服教育,让他看到事情本身的破坏性、严重性。花瓶是用来插花的,打碎了它,小朋友就再也不能用它来插美丽的花了;花瓶碎片会割破小朋友的手和脚,带来许多麻烦。让他明白:做错了事不承认是不诚实的表现,不是好孩子所为,最后和他一起打扫碎片。这样处理就会事半功倍,既教育了小明,又教育了其他孩子。
二、正确处理幼儿的诚实和撒谎行为
如何处理孩子的诚实行为关系到幼儿诚实性格的养成。当孩子承认了错误之后,父母或教师不是好言诱导,而是对孩子的过失大加责难,使孩子惊恐万状,惶惶不安,误认为今后还是不承认错误的好;还有的父母和老师在孩子承认了错误之后,无动于衷,认为是“小菜一碟”,何足挂齿,不教育不引导。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前者可能掐灭幼儿心灵深处十分稚嫩的诚实之苗,使有些幼儿渐渐形成隐瞒事实真相;后者则可能使孩子逐渐分不出是非,美丑,善恶,失去行为准则。那么,在孩子承认错误或撒谎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作为呢?
(一)在幼儿承认错误后要及时强化
我们认为,诚实的行为是可贵的,尤其是幼儿有了过失,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终于说了实话,这就是可贵。因为不说也许谁也不知道,说了反而可能受到责备。因此承认过失需要勇气。故幼儿有不诚实行为发生时,成人一定不能不分清红皂白大声训斥,否则,幼儿就会因为害怕或逃避责任而不敢承认错误甚至说谎。对于幼儿身上闪现出来的诚实的火花,父母或教师必须及时予以强化。强化的方法有下面两种:
1.表扬:父母或教师首先要肯定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的行为,告诉幼儿这是一种诚实的品质。同时告诉他,父母和教师看到孩子这样诚实,是多么的高兴。希望他(她)今后继续发扬,形成诚实的优良品质。
2.告诫:在表扬过后,耐心地帮助幼儿分析造成过失的原因,告诉幼儿,他该次过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或造成什么危害,产生什么恶果。在幼儿产生了负疚感之后,再告诉他,父母或教师会原谅他们的过失的,说明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希望他今后做事小心,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改正自已的错误,做个品行好,行为好的好少儿。
(二)查明撒谎原因,引导幼儿承认错误
作为家长和教师,知道孩子撒谎之后,不要一味责难,而要耐心地同其谈心,解开其思想疙瘩,消除其顾虑,增强孩子对父母或教师的信赖感和安全感,使其紧张心理趋于平缓之后,引导其承认错误。孩子承认错误之后,父母或教师要耐心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认识撒谎是不对的。父母或教师可以心平气和地询问孩子为什么要撒谎,然后将其原来想法同现实情况加以分析,让孩子认识到原先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有的父母为了孩子承认错误,采用诱哄的方法,等孩子承认错误之后,立即翻面,严厉斥责或棍棒相加。这种方法将会彻底失去孩子的信任。父母的这种不诚实的行为,给孩子的反效果,负效应更是不可低估的。具体而言,处理幼儿说谎行为,可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