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素质的打造
11883400000018

第18章 素质的巅峰(1)

追求目标,痴心不改

多年以前,在波士顿一个条件很差的公寓里,两个没有任何教育背景、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见面了,他们决心要对这个社会上根深蒂固的黑奴制度发起挑战。然而,他们的想法无异于以卵击石。在世俗的眼光中,这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行为是那么的愚蠢可笑。要知道,他们所面对的是多么强大的敌人。不论是学者、政客、教会人士还是有权有势者,也不论他们各自的信条或政见有多么大的分歧,他们都一致拥护黑奴制度。这种制度已牢牢地根植于我们国家最深层的政治土壤中,而且还与所有其他的社会机制和既得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偏见和狭隘,这两个年轻人又凭借什么来与之抗衡呢?尽管前进的路途中充满了艰难险阻、尽管目标是如此地遥不可及,但是,神圣而崇高的信仰之火却让两个年轻人的灵魂熊熊燃烧,他们对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无比虔诚、无比执著。本杰明·伦迪是这两个年轻人中的一个,他很早就在俄亥俄州创办了《普遍自由精神报》。他是一个有着非凡毅力的年轻人,他每个月都要跋涉20英里,从印刷所把所有的报纸驮回家。他还不辞辛苦地徒步跋涉400英里到田纳西州作宣传,只是为了增加报纸的征订户数。

他在威廉姆·加里森的帮助下更加积极地开展工作,地点就设在巴尔的摩。在当时,这个城市的主要街道上到处都是关押奴隶的围栏,那些被装在运奴船上的不幸者凄凉地离开了家乡和亲人,被送往南方的港口;奴隶拍卖市场上的情景更是令人心碎、惨不忍睹,而且经常会发生暴力捕捉奴隶的事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所有这一切都给加里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由于家庭生活窘困,加里森的母亲没有钱供他上学,但是,早在幼年时期,母亲就教导他要反对专制和压迫。为了争取这些可怜的不幸者的自由,这个年轻人决定进行不屈的斗争,甚至准备在必要的时候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加里森在他们的第一期报纸中大声疾呼,应该立即解放奴隶,废除奴隶制度,致使侮辱和谩骂排山倒海般地向他压过来,他的观点遭到了整个社会的反对和谴责。此后,他被逮捕并投入了监狱。这个消息触动了他在北方的一位高尚而正直的朋友约翰·惠蒂埃,但是由于他本人的经济状况不佳,无法为加里森交罚金,于是惠蒂埃转而写信给亨利·克莱,请求他为加里森交罚金,以便把他解救出来。加里森重见天日时已经是49天以后了。

温德尔·菲利普斯是这样评价加里森的:“他因为自己所持的观点而被监禁时仅仅24岁。他对整个国家的罪恶提出挑战时还正当青春年华。”

加里森长年累月地在波士顿孤军奋战,因为在那个城市,加里森既没有朋友的支持,也得不到任何有影响的社会势力的帮助。在身无分文情况下,他在一间狭小的阁楼上开始了《解放者》的创办。看一看这个饥寒交迫的年轻人在第一期报纸上的铮铮宣言吧:“我将像真理一样严厉无情,像正义一样不屈不挠。我既不会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也不会为自己寻找托辞,我将坚守阵地,不退却半步。我相信,终有一天,世界将听到我的声音并理解我。我的情感发自肺腑。”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年轻人啊!他与那个时代最根深蒂固的偏见作战只凭着单个人的努力,孤军作战。

波士顿市长奥蒂斯收到了南卡罗莱纳州的霍恩·海恩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有人给他送来了一份《解放者》,并要求他核查一下出版者的名字。奥蒂斯回信说,他发现这份不起眼的报纸是一个穷苦的年轻人在“一个光线昏暗的洞里印刷的,他唯一的助手是一个黑人男孩,各种各样的肤色的人都支持他的观点,他们都微不足道,不足挂齿。”

然而,这个吃饭、睡觉和印刷都在那个“光线昏暗的洞里”的穷苦年轻人却用他的努力、思想和文字,使得整个世界都开始思考他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

但是,这样的危险分子在当时的许多人看来是必须被镇压的。南卡罗莱纳州的警戒机构悬赏1500美元,要求对所有被发现传播《解放者》的人予以逮捕和定罪。有一个州或两个州的行政长官对此报的编辑者也悬赏捉拿。乔治亚州的立法机构明文告示,以5000美元的巨额奖赏捉拿加里森的人。为加里森所从事的事业呐喊助威的人几乎没有,因此,加里森和他的助手到处受到人们的攻击和指责。

由于支持加里森的事业,保护加里森的印刷机,一个名叫洛弗乔尔的牧师在伊利诺斯被一群暴民所杀,而在被誉为“美国自由传统的摇篮”的马萨诸塞州,愤怒地要求严惩这位“废奴主义者”的却是聚焦在一起的所有的实业巨头、权威人物和文化名流。在黑压压的人群中,只有一个大有前途的年轻律师温德尔·菲利普斯要求走上高高的讲台发表演说,他所发表的这篇演说在法纳尔厅是闻所未闻的。

站在讲台上的温德尔·菲利普斯一边指着那些挂在墙上的肖像一边说:“当我听说绅士们确定把在奥尔顿杀害了洛弗乔尔的凶手的名字与奥蒂斯、汉考克及亚当斯这些熠熠闪烁的名字相提并论时,我想这些画上原本紧闭的双唇一定会发出愤怒的声音,给予那些懦弱胆小的美国人,那些对死者进行造谣诽谤的无耻小人以最严厉的谴责。在我们所生活的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清教徒和先驱者的鲜血无处不在。根据那个逝去的灵魂的所作所为,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每一片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枚青翠的树叶、每一只鸣叫的昆虫,甚至连树木中流淌的汁液,都满载着对他的记忆。”

整个国家都为一些火热的心灵所激动、所振奋。漫长而激烈的冲突一直存在北方的先驱者和南方的种植园主之间,即使在遥远的加里福尼亚,两种势力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对立。这种冲突随着内战的爆发也达到了最激烈的程度。在战争结束之后,历经35年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加里森以国家贵宾的身份受到了林肯总统的接见,他又看到了在萨姆特要塞上空迎风招展的星条旗。为他的到来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词的是一个被解放的奴隶,而这个奴隶的两个女儿,这两个如今再也不是奴隶的姑娘,为加里森戴上了她们亲手编制的一个美丽的花冠,以此来表示对他的无限感激。加里森的功绩将永垂青史,他点燃了明亮他人心灵的火炬,并且这火炬代代相传,最终照彻人心。

空想注定一事无成

你要在心里,确定希望拥有的具体数字,空泛地说“我需要很多很多钱”,那是没有用的,你必须确定你追求的成功的具体评价标准。

拿破仑·希尔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同样是做房地产生意,汤姆计划贷款120万美元,而约翰则向银行贷款119万美元。

最后银行贷款给约翰,而拒绝了汤姆的贷款请求。因为银行主任认为约翰的预算具体化且考虑很周到,说明约翰办事仔细认真,成功的希望较大。

由此可见,要设定一个具体的可行的目标。

试着每星期花一个小时,检视自己的目标计划,评估自我表现,为下一步动作做计划书。

你花在检视自我人生目标的时间越多,你的目标就越能够与你的人生结合,但是千万不要以纸上谈兵取代实际行动。

当阻碍的乌云已除去时,成长就会在新产生的水平线上展现出一幅较宽广的图像,这时候正是扩展目标的最佳时机。

对所有人而言,无论你的目标或计划如何,我们都无法准确地预测我们最终的成长率会是多少。

但中,我们的思想则提供我们产生目标的基础。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有目标,可以无限延伸的目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论追求什么目标,计划最重要,一定要为奋斗之大旗预做准备:

要分析、勾画前景蓝图、安排优先顺序、拟订策略。

要去研究渴望成功的领域,也要借助他人的专业知识,透过阅读书报杂志,以及访晤可能了解如何达成类似目标的先进人士,而设计出前进的路线。

要知道以前的人针对类似目标曾做过哪些事?是否奏效?现在其他人针对类似目标在做些什么?有无展望?还有哪些事从来没有人尝试?为什么?到哪里可以找到前进的第一个据点,得以循此登上更高层级?

很多人以为,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勤奋的确非常重要,把事情做得漂亮,要比勤劳苦干更重要。

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发明杠杆与滑轮;他因陶醉于杠杆原理,而讲出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便能移动整个地球。”

当时的统治者西洛,有一天出题向这个吹牛的家伙挑战,如果无法通过考验,就要他从此闭嘴。

题目是这样的:

西里裘斯港的水手想把一艘大船弄上岸,西洛王命令阿基米德担当这个任务。

据说,这位聪明的数学家巧妙的安排了一系列的滑轮与齿轮,借力使力,终于成功的把大船推上岸。

以阿基米德来说,把事情做得漂亮,其重要性丝毫不逊于完成一件科学实验。

哲学家笛卡儿曾说:“光有好头脑不够,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发挥脑力。”

再难的工作,准备时如果能多用点脑筋,实际进行时就会顺利许多。我们为一切新工作预做准备时,有必要先弄清楚,我们所需的杠杆作用之“滑轮”与“齿轮”在哪里?我们的立足点又在哪里?我们必须想清楚,如何把事情做得漂亮,早日达成目标。

我们要充分利用既有的条件——包括自己的所能、所用。所知。

知识本身就是杠杆;如果拥有所需要的正确知识,即使仅是稍做准备,也可能成果丰硕。勇敢地跳出去当我们窥见梦想即将成真的曙光,且着手准备促其实现时,可能会觉得这些伟大的梦想令人震慑。

然而,首先只须集中力量做一些必须的小事,好让自己朝正确的方向移动,如果有此体认,便可建立信心,掌握局面。

这里套用某位禅师的话来说:“要走远路,先察近处;要成大业,先慎小事。”另一位禅师说:“研磨宝石,历多时才见其减损;栽植树木,积日久始见其茁壮。”

这两句话正说明:

从小处着手,为成功做准备,终可在大处回收成果,实在相当神奇。

跨出去,别犹豫!

准备非常重要;无论如何,第一步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但紧接着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动!

小心不要罹患只准备不行动的“分析瘫痪症”,我们可能花了大量时间准备旅行,结果却根本没上路。

应该仔细研究达成愿望的最好办法,并分析自身处境、长处,个人所必须面对的挑战,所可能遭遇的障碍,以及实现梦想所须具备的全部条件。

谨慎的人会严谨分析大目标,而得到许多较小且较容易达成的单元目标,然后,再累积小成就以取得大成功。

如果经过反复分析,仍然患得患失,不敢付诸行动,就患了所谓“分析瘫痪症”。

分析和准备本身都不是目的,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我们是藉其完成人生目标,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一味的准备,迟迟不展开追求目标的实际行动。

对美式足球与篮球选手而言,柔软体操、跑步、重量训练、伸展运动很重要;如要他们整天光做这些,而不下场打球,势必无法继续下去。

同样,如果光是制订策略,却不见行动,是件相当没意思的事。

世上有两类人:

一种人旁观事情发生,另一种人促使事情发生。

这个世界上,观众已大多,我们需要更多演员,更多实际参与、推动、实行、贡献、开创的人。《入世智慧的艺术》说:“智愚差别在于采取行动的时机——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准备过头与准备不足几乎一样糟糕。要妥善准备,要抓住财富!除非我们采取行动,设法促使事情发生,否则我们的生命会被逐步侵蚀。”

莫被动等待财富来敲门;要走出户外,采取行动,自己主动去敲财富之门,财富就是这样找到的。

莫耶士就读于北德州州立大学时,硬着头皮写信给总统候选人詹森,自愿加入助选团,为詹森争取德州选票。

莫耶士勇敢跨出这么一步,使他成为公众人物。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了美国总统的新闻秘书,然后当上某电视新闻网的评论员,成为也许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广播人。

莫耶士多年来始终拥有展现才华的机会,这一切皆启始于一封自我推荐信;即他主动跨出的第一步,也就是“行动”两个字。

希尔个人有不少类似经验,双亲培养他从小主动开创的精神,要求他如果发现有必须的促成某种变革,或者有必要让某些事发生,就应该采取主动。

如果看见不对的事,就要明白说出来;如果有办法矫正错误,就要先加以矫正,再继续大胆提出来,勇敢地进行尝试。

轮子若轧轧作响,自会有人来添油;若不敢冒险,就什么也得不到。

假如不提出要求,谁会给你呢?要掌握机遇,促成某些事情发生。现在不做,更待何时?自己不做,要谁来做?

我们在世的时间有限,不见得足够完成一切想做的好事情。不该一直漂浮不定、彷徨迟疑、延迟耽搁,也不该迟迟不采取行动,必须把握有限的光阴,善加利用。

我们的一生中,有许多重要的人际或社会关系,皆因我们鼓起勇气,采取主动而得以建立。

别质疑自己“凭什么做这件事?”轻易为自己找到脱逃的借口。

假如我们对某项工作已有所准备,就该去做。也许本来有其他人可以做得比较好,在我们率先行动之前,他们或许连尝试的念头都未曾有过,或者他们愿意助我们一臂之力。

还有另一种可能则是:

由于付诸行动,使我们的准备更加周全,能力也获得增强,到了最后,变成最称职的人。

一旦我们拟妥工作计划,就要展开行动,落实行动,落实计划。《入世智慧的艺术》一书告诉我们:“资质平庸的人若能勤奋,其成就会超过资赋优异而不知努力的人。奋斗可以创造出价值。”

未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要主动展开行动,努力奋斗!这么做绝对值得。随机应变如果要漂亮行动,必须事先有所准备。但是,有许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准备及策略规划工作,往往要等我们上路,才能进行。

就如“精灵炸弹”或“热导飞弹”,可以视实际目标而调整方向;我们都需要类似的弹性,好让自己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得以视实际状况而改变计划或调整焦点。

有人说,坏的计划比没有计划更糟糕。这句话若要成立,须满足两个前提:

首先,实施这个计划,必会导致我们有所改变;其次,我们必须具备调运能力,而可随时修正、改进这个计划。

我们着手做事,不论对错,都会得到回馈;而这些回馈的信息,大多是我们追求成功最初阶段时,所无法获得的资讯,必须实际行动之后才产生的新资讯;不仅充实我们既有的策略,补足若干先前未曾发现的细节内容,或者可以指引我们调整大小方向。

公元一世纪有句欧洲格言:“不容许修改的计划是坏计划。”的确如此!

人生中有件事相当无奈;每个人在展开新历程之时,皆无法确切了解,自己究竟走向何方,无法完全清楚,究竟该如何达成目标。

我们边走边学,假如愿意调整方向,则这些新学到的东西会颇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