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好的总裁
11849200000031

第31章 总裁立不败之地(2)

中山先生指出,某些发大财的公司,“在组织之初,各股东都是做了很大的牺牲,投了很大的资本”,好像先拿出个人的平等自由,来成全公司的平等自由:然后公司发达了,股东才能够多分红利。同理,员工也应该把自己所有的平等自由,贡献给公司,让公司得以全权处理,然后公司才有成功的希望。等到公司经营成功,员工当然可以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每一朵梅花,都守分地散布在梅树上,把自己的自由平等,奉献出来。梅树长得好,花开得多,看起来每一朵梅花都十分可爱,分享了自由平等的乐趣。

梅花要做整体看,才显得艳丽动人。梅树照顾每一朵梅花,梅花也不带英雄性,只是如君子般地各尽其力,这正是中国式管理“集团中有个人的特性”的梅花气息。

满树梅花,如果每一朵都显得零落而没有精神,岂非惨不忍睹?每一朵梅花,都竭尽己力,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作风,却又彼此兼顾,让整体得以表现出优美的形象,这才是我们所切望的“在团队中表现自我”,亦即“在整体中完成自我”。

总裁重视“每一成员,都应该尽力把工作做好”,然然鼓励彼此之间的和谐与互助,大家都以整体的目标为重。主要的汇集力量,在于最高领导者的“大公无私”,亦即通常所说的“公正”。心存公正,然后分层负责,各司专职而又互相协助与支持,全体成员向上看,必能上行下效,蔚然成为良好的风气。梅花不能一朵一朵分开看,却要做整体观看,这是总裁必须具备的修养。

总裁的心态,直接对干部产生影响。认为干部根本不可能团结,大家便活像一盘散沙,各做各的,互不支持,也不愿意合作。若是认为干部彼此分工,却非合作不可。大家便会放弃本位主义,随时将心比心,站在整体的立场,彼此力求密切配合,达成合作的效果。

正确领导的三大原则

总裁的正确领导,包括下述三大原则,缺一不可。

1。 分工是为了合作

总裁要树立“分工是为了合作”的信念。分工是不得已的,因为它带来许多不合人性的缺失,使得工作单调乏味,容易产生疲倦,而且彼此不便联系。总裁自己必须了解“如果不能合作,分工就变得毫无意义”的道理,并且进一步把这种讯息传播开来。让每一成员,都充分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因而培养合作的态度,时刻自勉:为合作而分工,最好不要本位主义,盲目分工而不能合作。

要贯彻这种信念,总裁自身便不能够表现自己的英雄性。因为总裁喜欢英雄性,就会不自觉地鼓励自己的下属做英雄,以致英雄斗英雄,当然不容易合作。

换句话说,总裁应该鼓励集团性,使大家了解“我自己要成功,也要让同仁有成功的机会”。惟有各部分都成功,我这一部分的成功,才能够获得确切的保障。

凡事勿忘推己及人,一切要在团体中成就,这是“梅花要做整体看”的精神。总裁绝对不可以压抑有能力的人,但是一定要明白地表示“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表现得让大家都有面子,才能够使大家心悦诚服。”能力除了专业性以外,还应该兼顾普遍性。做事的能力,加上做人的技巧,便是真实有能力。

2。 各司其职之外更能互补

总裁要养成“各司其职之外更能互补”的习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专业分工,为分工合作必不可少的原则。然而,仅仅专业分工,很容易形成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不合作行为。各人自扫门前雪,原本不错,只是不能不管他人瓦上霜,因为他人瓦上霜压下来,同样会妨害到自己。

打棒球分内、外野。球掉下来,好像在内野,这时候外野手最好坚守“不在

其位,不谋其政”的分工原则,不可以跑到内野去接球。若是外野手热心过度,虽然眼见球落内野,仍然不分彼此,跑过去接,由于双方的眼睛都注视着球,不一定能够看到对方。万一和内野手撞在一起,不论是把内野手撞倒或者被内野手撞倒,造成人倒球落地的漏接事件,大家必然痛骂外野手多管闲事,妨碍内野手的正常作业。但是,内野手若是不小心跌倒了,外野手就要全力以赴,把球接在手中,否则也要挨骂:一点不关心,打球不专心。明明是内野的事,如果做不好,外野也应该互补,以求整体的立于不败之地。

满树梅花都凋零,惟有一朵独秀,看起来令人伤感。朵朵正常,并不特别表现突出,这一树梅花,最为尊贵。

3。 一定要尽力把工作做好

西风东渐以来,许多人总认为一切都是“非此即彼”的,很难做到“兼顾”的地步。似乎不当英雄,便是狗熊。其实不当英雄,照样可以不做狗熊。让大家有面子,自己也可以爱面子,更可以有面子。排除本位主义,仍然应该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任何人不可以因为不存心出锋头,便不尽力工作。

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不必计较他人的妒忌和打击。这种看法,其实并不周全。我们最好更进一步,做到一方面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一方面却能够设法不引起他人的妒忌,不招惹的他人的打击。只要稍微用心,不难了解他人的妒忌和打击,实际上也是我们自己所引起的。中国人常常说有本事,很少说有能力,其差别即在于此。只知道尽力把工作做好,不过足有能力的表现,进一步做到不引起他人的妒忌和打击,才算有本事。

促使大家同心协力

注入生生不息的树状组织精神

总裁要促使大家同心协力,必须在组织上注入生生不息的树状精神。让每一成员,都在上级主管的支持之下,放手去做。毕竟中国人最喜欢听的一句话,并不是“你好好听我的,我不会叫你吃亏”,而是“你放心去做,我一定支持你。”前者迟早形成“奴才集团”,后者才是真正的同心协力,可以灵活地随机应变,因时制宜。

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代所重视的,乃是聚集群众、纠合众力、有效地打组织战。

三人成众,有计划地协调众人的活动,就叫做组织。然而,有组织并不能确保具备打组织战的能力。即使勉强可以打,也未必能够有效地打出漂亮的胜仗。

我们常见的金字塔组织,重视科层结构。主要的用意,在防止人类私心、偏见、冷酷、以及反复无常等等主观判断的不良影响,不得已才严谨地层层节制,希望大家小心谨慎,尽量不要出差错。这种防弊重于兴利的做法,使得成员谨慎有余,而应变力不足。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良将,其用兵可以率然比之。”原来常山有一条蛇,名叫“率然”,以灵敏着称。“率然”的意思,是“立刻”或“刹那间”。有人袭击蛇头,这条蛇立刻折起尾巴,予以反搏:袭击蛇尾,蛇头马上反噬而来;袭击蛇的身躯,那么蛇的头尾一起折返过来。

科层结构很难首尾呼应,无法像常山之蛇那样灵活地因应外来的袭击。因为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相当形式化,一切运作都依赖有计划性的程序和规范,采取集权管制,对于不熟悉的情况,当然很难快速地有所反应。

这种机械性组织,通常都把直线和幕僚人员划分得十分清楚,彼此的职权分明,不容逾越。划分部门时,以效率为主要诉求,按职能、制造过程或管理程序来区分。控制幅度狭窄,而工作专业化的程度相当高。在企业内外环境稳定的时期,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迄今大多数组织,如果具有庞大的结构、重复的工作,以及稳定的环境,仍然采用科层组织,因为它便于集权控制,能够有效地运用组织人力与技术。对于权力拥有者的维持权力控制,更是有利。

提起常山之蛇,就会联想到组织初期,工作较不标准化、沟通较不正式化,一个管理者足以掌握整个组织的活动,随时做出重要的决定,以便快速地因应变动的环境。那时候的组织结构,属于简单型的,垂直分化少,复杂性低,而且权力集中,一呼十诺,彼此紧密相应。

组织逐渐扩大之后,即使下属非常信任总裁,把所有权力都集中在他的身上,继续维持简单型的组织结构。大家心里愈来愈害怕,这位独揽大权的总裁,固然是一位强人,但他毕竟不是种。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度的,一旦照顾不过宋,或者被某些人所蒙蔽,那该怎么办?于是垂直分化加上水平分化,部门和层级增加了,结构高度复杂化,似乎不可避免地又变成机械的科层结构。

不同于机械化的有机组织

当然,有人在科层组织的结构上动脑筋,把共同功能的人员集合在同一部门,因而垂直分化为制造、营销、会计、人事、研究发展等功能结构,减少人力、物力的重复。同时背景相似的人员,在一起沟通、协调,也比较容易,对于增进工作满足感,颇有助益。

这种功能结构,适合于单一产品的组织。因为产品不同,产品部门或生产部

门的人员,势必学习新的技能以资因应,其他部门人员也将为产品多样化而带来困扰。

于是有人主张,在功能结构之外,还可以依据产品的的类别来区分,称为产品性结构。每一成员,各有其所属产品单位。每一产品单位都是一个独立的责任单位,主管负起全部责任。拥有自己的营销,可以单独应变。

产品性结构就整个组织而言,不同产品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十分困难。每一产品单位各有自己的生产、营销等功能,人力重复,也是一种浪费。

这样看起来,常山之蛇永远是一条小蛇,才会那么灵活呼应。一旦成为巨蟒,恐怕就会行动迟缓,反应不灵不活,好像一条机器蛇,只能表现有计划性的动作了。

组织学者,终于想出一种不同于机械结构的有机结构,不明确划分直线与幕僚,不清楚理清职权线。区分部门时,不以效率为主要诉求,却强调弹性创新,拿产品、顾客、通路,或者地理区域等目的来划分。工作专业化的程度降低,力求工作扩大化,以符合人性的需求。控制幅度加大,并且采分权制,来快速因应环境的变化。

这种有机的专案结构,为了某些特殊需要,集结不同的专业人才,不拘形式地共谋生存与发展,组织富有弹性,而且适应力很强。工作完成,专案随即解散。若是出现新的需求,再重组新的专案。

有人问孙子:“军队的运用,可以使其如同率然一样的灵敏吗?”孙子说:“当然可以”。他举例说明:吴人与越人原本互相仇视,但是当其同舟共渡时,突然遇到狂风暴雨来袭,动荡将覆,这时吴人、越人,必然忘记生平的仇恨而协力合作,彼此互相救援,好像人的左右手交互施应,同样灵敏。

有机弹性结构,借着解决特定的问题,把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一个合作系统,不但减少彼此之间的冲突,而且同舟共济,易于促进结构内的同心协力。

专案组织能不能像常山之蛇那样率然呼应呢?孙子认为“人物”和“意志”才是战力组合的要素,专案结构集结了那些人?这些人的意志如何?真正能够决定这一专案的合作与应变。

其实,科层结构同样可以脱离机械性而转化为有机性,只要把它颠倒过来,加以不规则的发展,便能够从“倒金字塔”转变为活生生的“树状组织”。

孙子说:“凡指挥大部队作战,能像指挥小部队作战那么简单的,是因为具有已定的阵形和明显的旌旗,人可各自为战,虽战百万之兵,如战一夫也。”

树状组织精神的要点

树状组织最主要的精神,在每一位成员,都在上级主管的支持之下,放手去做。正如孙子所说的“人可各自为战”,却不会在紧密相应的阵形中,迷失了自己。

管理学者在组织中“专业知识”与“权威统制”两个变数之间不断调整,希望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在合乎人性需求的权威统治下,发挥自己的潜力。我们认为任何形态的组织,必须达成“治众如治寡”的目的,才是真正的同心协力。组织要像常山之蛇那么灵活有效,至少应该注意下述三点,以收充分发挥组织力之效。

1。任何组织,都不要强调哪一部门最重要

什么业务挂帅、生产第一、开发领先,或者财务导向,统统不正确。不但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心。都要认定“每一部门同等重要”,彼此休戚相关。整个组织的运用,有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无论身、臂、指哪一部分,都不能发生任何差错,才能够灵活有效。从此再进一步,认定“组织内每一个人都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站在这种平等的立场来评估其是否克尽职责,并且分出优劣,大家才会心服。

2。视组织的性质和规模,随时机动调整,以因时制宜

中国人喜欢常常调整组织,看似“因人设事”,实际上是因应此时此地的情况,不得不如此措施。这种“人治”气氛相当浓厚的作风,并没有错。不过总裁的公正与否,是成败的关键。总裁的行为公正,大家自然有信心。如果用人一切依照制度,组织的灵活性势必大受影响,两者权衡轻重,总裁究竟要何去何从,应该善自抉择。

3。采取民主集权制,以迎合时代潮流

在“人”方面,主管的产生,尽量尊重成员的意见,虽然不一定经过选举或推举,总要诚恳征询大家的看法。在“法”方面,对于各种规章,尽量放手让成员去创制或复议。但是,主管既经决定,下级必须服从,使其有效贯彻命令。法规既经订定,大家都要遵守,不可阳奉阴违或故意违犯。上级如有过失,可循正当途径提出申诉,在未判定之前,仍应服从。大家养成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的习惯,使组织成为一个有机体,彼此紧密相应,灵活制宜。

关怀导向以得人心

得人心者昌

总裁必须将“工作导向”改变为“关怀导向”,因为中华文化重视通情达理,而且中国人普遍感情丰富。凡事如果能够以情为先,然后才由情入理,往往可以收到更大的效果。我们常说“得人心者昌”,而得人心最简便有效的途径,即在关心。所以总裁采取关怀导向,得众人之心,才能够领导有方。

近百年来,中国人自信心低落,盲目地轻视自己的文化。实际上,站在科技的立场,向西方学习当然可以获得很多好处。然而,在哲学和文化方面,中国人自有其独特的见解,也不容忽视。吴森先生留美多年,便坦诚说明“愈研究西方文化,愈发现中国文化的伟大处和可爱处。”其实,这也是若干真正了解东西方文化的人士,共同拥有的见解。

吴先生深入比较中西文化,发现“好奇”(Wonder)和“关心”(Concern)正是西方和中国文化差异的根源。西方人对自然好奇,产生了科学来征服自然。中国人重视关怀,成为世界上最讲究人情、最了解人性的民族。

西方管理和中国管理都愈来愈强调“爱”,然而西方人的爱,“探究”和“好裔”的成分多于“关心”和“照顾”。中国人的爱,则显然比较侧重于“关怀”和“照顾”。因为中国人重视交互主义,善于彼此关注和珍重。

蒋梦麟先生在美国时常常发现:“如果有人拿东西给美国人看,他们多半会说:这很有趣呀!’碰到同样情形时,我们中国人的反应却多半是:‘这有什么用处?’这真是中国俗语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心理状态不同,所表现的兴趣也就不同了。”蒋先生认为“我们中国人对一种东西的用途,比对这种东西的本身更感兴趣。”

西方人喜欢探究,爱好新奇,所以对东西本身觉得很有兴趣。中国人把一切事物的观察都拿对人的关系做基础,居于对人的关心和照顾,来看这些事物有没有艺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换句话说,看它们是否富于诗意,是否切合实用?中国人对于管理的研讨,大多数也以应用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