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企业怎么管
11848300000006

第6章 合理计划促进企业发展(2)

4加强危机培训。也就是有什么危险你能够预先知道,这种培训在于提高预防的判断力。中国人很喜欢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你觉得以后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就要考虑到,一些突发的事情、偶发的事情还是要加以注意的。很多事情最好不要在问题发生以后才来解决,而是在问题还没有发生或者刚刚要发生的时候就解决比较保险。西方人的习惯是,一切要有资料,弄清楚了才会采取行动。如果我们也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在等资料的时候,时机就错过了。我们不管有没有资料,看到了就处理,这样在争取时效方面比西方人强,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落后。我们常常讲先下手为强,如果要等资料,不敢下手,根本没办法做事。当然对突发或偶发事件,我们不应该轻视,哪怕一句话,都要小心,以免产生不好的后果。举个例子,假设一个顾客去一家商店买东西,而顾客要买的东西店里没有,店员应该如何应对。说没有,那顾客的感觉是,这个店太差了,什么东西都没有,还好意思开在这里。所以店员不能说“没有”,而要说“昨天刚刚卖完”,或者说“今天上午才把最后一个卖出去了”。这就是一种很机警的反应。

5要善用时差,靠时差来赚钱。我每天早上起来要看新闻,看今天华尔街股票到底是涨还是跌,就可以想到国内的情况怎么样,这叫做时序的比较法。24小时当中,总有人不睡觉,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清醒的人做了什么事情,我们清醒的时候参考一下,就可以掌握到未来的情势。

6养成客观的态度,以第三者的立场来考虑。人不可能完全客观,假定有一个人说“我这个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非常客观”,那我们听了以后,心里一定认为这个人主观到认为自己很客观,那根本是非常主观。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客观。所谓客观,就是拿第三者的立场来考虑,不要一相情愿。中国人常常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经常看不清楚自己的处境,弄不清楚自己的困难,这个时候如果能够离开自己,以第三者的立场看,他很快就会了解。

7由企业内部寻找未来的市场。有很多人总觉得市场要到外面去找,实际上企业内部就隐藏着很多未来的市场。有很多从业人员不会设计,可是他们看到我们的产品以后有很多意见,如果我们说他们不懂,就错失机会。如果听听他们的看法,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再通过专业的设计人才,说不定可以开发出很好的产品。与其到外面去找--当然这是必要的--不如在里面也稍微找一下。因为这些在现场的人,对我们的产品已经相当熟悉,熟能生巧,自然能想出新点子来。

8养成大小兼顾的态度。有人只看到大的没有看到小的,有人只看到小的没有看到大的,那都不太好。我们中国人讲一叶知秋,就是要能够从最初发生的微小状况来判断,你就可以知道整个大局是怎样演变的。我们看电影,老觉得谍报人员很活跃,到处跑来跑去。那是假的,真正的谍报人员一定要隐藏自己,怎么敢让你看出他们是谍报人员?他们会暗中分析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的一些资料,看里面的微妙变化,从蛛丝马迹里面找到大的趋势。

9要注意微小的变化来培养高度的警觉。任何大事发生之前,都会有细微的征兆,比如地震之前,动物都会有特殊的反应。详细观察动物有无特殊的反应,可以作为判断地震的依据。

10不断地自我培训。人要自我培训,如果碰到一件事情没有什么把握,想来想去不了解,那么就会作预测,预测完要把成果写下来,事后要追踪,以后就知道当时预测的偏差在哪里,怎样把它扭转过来,这样就可以累积判断的经验。

我们都很喜欢了解未来,一般人凭直觉了解未来,直觉是经验的累积,预测力和计划力互为表里。一个人有很好的计划力,预测力一定很强。我们要预测什么呢?

预测趋势。今后事态怎么演变,有什么趋势,如果能够掌握的话,对我们非常有利。

预测循环。预测事情将来发生的几率有多大。

预测影响。某件事情有没有可能发生,发生以后可能牵连什么事情,有哪些影响?

预测竞争力。掌握了趋势以后,要看看它的循环期有多长,影响力有多大,再预测一下对我们的竞争到底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预测之后要变成具体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计划

中国人很喜欢说一句话--“到时候再讲”。粗听起来好像我们不重视作计划,反正什么事情都是“到时候再讲”,一切随意而为,高兴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谋定而后动”。“谋定而后动”是说中国人很重视计划;“到时候再讲”是说,虽然有计划,只不过外界的环境在变,我们内在的心思也在变,到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有计划,执行的时候会随机应变,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的特性。

我们都知道任何工作虽然看起来千变万化,好像每种工作都不一样,你做的工作跟我做的工作不一样,我以前做的工作跟现在做的工作不一样,但是实际上所有工作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它一定包括主题,如生产、销售、会计、总务、企划、仓储、文书等。任何一种主题都有主要目的,比如我现在要生产一种零件,这是我的主题。每天要生产1000个零件,这是我所期待的一个目标。有了目标以后,我还要决定先后的次序,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程序。有了次序以后,要好好考虑工作的内容。做完了以后,把结果记载下来,到底生产了多少,品质好不好。最后进行评估,把我所做的结果跟我预期的目标作比较,算出我的目标的达成率。这个过程,所有工作都是一样的。

再简易的工作也要有计划。一个善于工作的人一定善于作计划,同时还要善于执行。会执行但不会作计划,还是有欠缺的。只会作计划,不会执行,等于空口说白话。《礼记》上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任何事情预先有计划就会成功,没有计划就会失败。

计划就是行动之前,好好研究一下,对未来我们要采取什么行动,作一个全盘性的决定。计划的好坏取决于什么?如果光是讲成功率的话不太可靠。成功率固然很重要,但还要看我们适合目标的程度。换句话说,有能力达到目标,不一定好。比如让能力很强的人做很容易做的工作,虽然百分之百成功,这个计划也不见得是好的。中国人说“尽人事,听天命”,“尽人事”是说你有多大的力量就要达到多大的目标,而“听天命”是说你付出全力以后,到底成功到什么地步就要顺其自然了。

目标好像一只船的目的地,它是固定的,所以目标不会变动。可计划就好像航线一样,再平静的水面也不能笔直地走,因为也许有暗礁,我们不能因为暗礁就把船掉头,既不能停止不前,也不能拿炸药把暗礁炸掉,这时绕行一下就好了。所以计划是有弹性的,只要你抓住目标了,执行的时候,出了偏差就要不断调整,直至最后实现目标。

我们到底要为哪些事情作计划?有些人说任何工作都要作计划,这个答案不对。严格地讲,我们要替三方面作计划:

1要替自己作计划,替自己的人生目标作计划。有的人可以信赖,我们就要信赖他。有些人不能信赖,我们就提高警觉。我们要能够选取我们需要的意见,然后培养我们的判断力、创造力,要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就要作些计划,想想我们怎样来培训自己的判断力,怎样发现哪些人是可以信赖的,怎样搜集对我们有利的意见。

2我们要为主管交代给我们的事情作计划,这个计划是大家常做的。我们接到主管的一个指令,就要开始想怎样才能做得好,这时候我们要作计划。作计划的时候要理解企业的方针,要明白主管的原则,还要清楚自己的职责,这样才有办法把计划做好。

3要为自己的能力作计划。比如说你要培养一些能力,就要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的人把重要的做了,次要的漏掉一点,目标实现率还是很高的。有的人把不重要的做了,留下重要的没有做,那目标实现率自然就低了。一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们还要会分配时间。我常常问年轻人,某件事情做得怎么样。对方经常回答“我没有时间”。这个人就不懂得分配时间。一个人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不会把时间合理分配。

经常从这几方面作计划,就会得到不断的成长。对企业来讲,计划有很多种,我们有目标计划,决定我们整个企业的目标,决定每一个部门的目标;有政策计划,怎样实现企业目标或部门目标;有业务计划,根据目标,根据政策来决定怎样实施业务;有程序计划,把要实施的步骤,处理的手续,经过的程序,通通列举出来;有时间计划,要把时间准确分配;有组织计划,找哪些人,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地方进行,等等。有了这些计划,就可以把一件事情有条不紊地实施。

根据时间的长短,计划可以分成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建议一切先从短期计划做起。

短期计划一般以一周或者以一个月为单位,当然要看工作的性质。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工作范围才有办法作计划,要利用手边的资料,不要好高骛远去找那些找不到的资料。有人忽略了手边的资料,其实手边的资料拿来先用,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要听取同事们的意见,别人跟我们做相同的事情也好,不同的事情也好,总有一些宝贵的看法值得我们参考。

当主管指派我们工作时,我们要列举必要的工作,排定适当的次序,这样就不会把不重要的做了,却把重要的留在后面。要分配妥当的时间,然后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这样一来就可以有一个短期计划。做完了不要忘记检查一下这个计划适用不适用,有没有什么遗漏或缺失,再修正一下。有了短期的计划,再照这个计划去做,做了以后再检讨,就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提高自己的效率。

假定主管没有指派工作,我们可以自己设定目标,既然有时间,为什么不自己设定目标做一些工作呢?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可以增加工作经验。我们随时可以作计划,而且可以做得很好。什么事情,脑筋一闪就是一个腹案,这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很有信心,别人也觉得这个人很可靠。计划有几个原则:第一,目标要清楚,不能模模糊糊的。目标是我们要走的方向,方向不能模糊。计划可以变动,目标必须明确。

第二,要简单明了,计划书中如果写了很多专业术语,人们看不懂,执行时就没有办法配合。尽量采用标准的格式,不要自己去创造不同的格式,否则会增加麻烦,而且会造成浪费。

第三,计划要有些弹性才能够应对未来的变化,同时要保持分工的平衡,换句话说,我做多少,你做多少,大家同步进行,将来配合起来比较方便。计划要注意经济性,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成本,不能过分地浪费。

第四,计划书要简洁。根据上个原则,我们推论说,计划如果作得太多也是浪费。我常常建议很多主管,告诉下属,写计划书不要超过两千个字,或者不要超过两页纸,不然的话,他写了几十页,你很认真地看,看完之后才知道都是一派胡言,完全是浪费时间。

第五,计划要根据预测,如果不预测,而是根据现状来做,最后一定不符合未来的变化,因此也行不通。预测有一个优先的原则,在进行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前,计划是摆在第一位的,所谓“谋定而后动”。

第六,计划要有效率,否则计划怎么执行?作完计划以后就要评估它的正确性、可行性,换句话说看它可能产生多大的效益。

作任何计划的时候,首先要想到一个问题,你怎样才能跑得掉。想好这个问题,才可以作计划,不要把自己与计划捆绑在一起。一般人听到这种话,会觉得这个人好像不负责任,其实不是这样。有些人不作计划则已,一作计划就把自己套牢,而且套得死死的,动弹不得,这是很尴尬的事情。计划到底有多大的可行性,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后遗症,可能遭遇到哪些困难,能否解决,这些都要事先去想,想清楚以后你就不会逃不掉。要想逃得掉不是怕自己难堪,而是怕对不起职责,人家给我们机会,结果作了半天计划,只是把自己套牢,根本行不通,而且把时间都耽误掉了,不是很可笑吗?

中国人的情况经常是,作计划的是一批人,具体执行的是另一批人,计划的时候没有想到行不行得通,完全是理想化,我写的你就要去做,我管你能不能行得通。而执行的人一看计划,这里也不对,那里也不对,我怎么执行?马马虎虎算了。这样就没有任何效果。如果换一种做法,今天让你来作这个计划,等计划通过以后,就让你自己去执行。执行不好,你也无法推卸责任,只能怪你自己。如果作计划的人明白,计划写完,不是套牢别人,是套牢自己的,那他就会小心。这种做法会促使每个作计划的人提高警觉,不要一味理想化,要想想实际的状况到底怎么样,这样作出来的计划比较可行。作计划有六个步骤,我们要认真按步骤进行,否则猛然间想到一个计划,就把它写得很清楚、很完整,万一大家不同意就是浪费。

第一步,设定目的。整个企业或者企业内各个部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是我们作计划的依据。比如,业务部门的销售额要达到多少,我们根据这个目的来作计划。

第二步,决定前提。我们要充分了解企业内外的环境,把可能动用的条件,或者勉强可以动用的条件,或者根本不能动用的条件,都找出来,这样才能够有一个比较正确的预测。预测如果能够根据我们自己了解的状况,而且能把各个方面数据化,那就比较正确。

第三步,根据我们的推理与思考,来拟订一些可行的备案。不要一开始就认准一个固定的答案,我们不妨多想一下各种可能性,多做几个备案。这些备案有一定的可行性,彼此可以互相代替,用哪个都可以实现目标。我们要注意一点,有些情况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别人提出来以后,我们就要虚心地请教,也许我们没有想到的才是最好的。

第四步,有了可行的备案之后,要逐个评价。评价尽量用科学的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也可以根据经验来逐一加以分析和比较。经过这样的分析、比较以后,大概心里有数了,我们就选定一个方案,中国人把它叫做定案。

第五步,定案以后大家再从头看一看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需要更改的。

第六步,如果没有补充的,就把它作成一个详细计划,需要哪些人,利用多少时间,利用多少材料,需要多少经费,通通列好,将来实施的时候,就有了依据。

可见计划并不简单,不是说计划就计划的。特别是中国人比较现实,我们所作的计划往往会迁就老板的想法。我发现,很多人作计划的时候,不是想什么是最好的,而是想怎样做老板才开心。这是中国人比较现实的表现,但是也有好处,我们比较踏实,我们作出来的计划往往可行性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