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可决定命运--好的习惯是人生的美酒,成功的钥匙。坏的习惯是人生的毒液,成功的克星。奢侈、过分地追求物质享受和低俗的精神旨趣,即所谓“穷奢极欲”困于金车,则是心理空虚,是一种可恶的堕落;只能在人们的鄙夷、唾弃之下羞度一生。
做人,需要有积极的梦想。不要只顾自身利益,应醉心于一种事业,大公无私,为之奋斗,则可在人们的赞美声中永享精神的快乐!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象传》:“‘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解辞释义】
●劓刖(yì yuè):劓,是古代一种割掉鼻子的刑罚。“刖”是截脚的酷刑。这里只是作为一种象征式的比喻,下面将作综合分析。
●赤绂:与九二爻辞的“朱绂”同义,只是“朱”比“赤”色深。
●乃徐有说:“乃”是副词,表示肯定。《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徐”为动词:慢。“说”通“脱”。即肯定会慢慢地脱离捆缚之境。
【插叙】
想当初姬昌(文王)本是商朝侯国之一周的君王,因其积德行善,受到各路诸侯的敬仰与拥戴。当时,崇是商朝的西大门,崇侯虎对周族的崛起一贯持敌对情绪。于是他趁姬昌带领诸侯国君佩戴“赤绂”(红色蔽膝)于岐山祭祀神祖的机会,向纣王诬告姬昌欲谋反,本来即已敌视文王的暴君便下令将其拘捕关押起来。同时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在商朝都城朝歌沦为人质,邪恶残暴的纣王把他杀死,又烹调成羹汤,赐给姬昌食用。
想想看,姬昌得知此情,能不感到有“劓刖”般的心痛吗?因此,我一直在想:本爻辞很有可能是周文王自感而发,写出了伤心之痛的肺腑之言。即如《象传》作出的分析:
在儿子惨遭杀害,自己未得志而又被纣王残酷戏弄,蒙受超越“劓刖”酷刑一般切肤之痛的情况下,不甘受辱的周文王决心设法慢慢地寻机脱离牢房,再以诚祭神祖,表达敬谢神祖护佑之恩。
当文王遭困害的消息传到其封地西岐之后,其下属终于设法把他救了出去。《象传》则以“以中直也”来反映他中正、正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举动。文王本人,也选择困卦(指明他身处困境);又选定九五之位,既符合其身位,又与其中正当位的心志符合的这一爻辞作出了文字表达,以提示所有人:无论身处多么艰难困苦的境地,只要以赤诚之心誓为正义而战、而奋,福祥总会由天而降的。
【义理启示】
中国多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国人民从不害怕艰险为脱困而奋发图强的精神及福祥结果,都是有力的证明。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曰动悔,有悔,征吉。
《象传》:“‘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解辞释义】
●葛藟(lěi):“葛”是一种葡萄科植物,生长于山地灌丛内或林缘。名为“葛草”,其纤维可供编织。“藟”为动词:缠绕。
●臲(niè wù):摇晃不安的样子。
●困于葛藟于臲:被葛藟缠绕得摇晃而不安定。这显示一种象征性的比喻,转注于人事,乃借喻:人的心情被各种困惑所纠缠,情绪十分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曰动悔:“曰”为助词,用在句首表示语气,别无他义。“动悔”的意思是:欲摆脱困境,就非动不可。但动则难免有悔。
●有悔,征吉:即便“动悔”也得动。怎样动?首先通过自省,找出招困的自身原因,在有志悔改的前提下,谨慎地加以审度,在不违正理的基础上思谋正当脱困之策。持正德循正道奋而有悔前往,即可致路穷始生,苦尽甘来,无往而不吉。
【义理启示】
《象传》说:“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启示人生之所以招致烦恼纠缠,多是出自做人处世行为不当的原因,要以实际行动悔悟悔改,就肯定前途有希望。
48井卦--水风井:修身自省,正心自律
卦辞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凶。
【解辞释义】
●改邑不改井:“邑”为国都,“井”为水井,意思是说宁可改国都,也不改水井。可见古时把井看得多么重要。那时,建设都邑,必先凿井供水以养民,即或把国都改迁于它处,水井也不能改动,因为若没有了井供生活用水,人就无法生存了。
●无丧无得:“丧”指失去;“得”指取得。意思是说井不改,无论于国于民都无损失;也无格外的获得。
●往来井井:“井井”是形容有秩序。如成语“井井有序”“井井有条”。即水井不改迁,人们的生活往来则像过去一样有秩序而不紊乱。往来打水的人们仍然络绎不绝。
●汔至亦未井:“汔”为动词:尽;竭尽。“至”指到达极点。“(yù)”指井上汲水的绳索。这句的意思是说:竭尽全力抓住汲水的绳索,提出尚未到达井口。
●羸(léi)其瓶,凶:羸:本义指瘦弱,消瘦困顿,此处转注寓意为力气不足。未待“瓶”(汲水用的瓦制容器)提上来,它竟然破碎,掉下井底。打水人也险些随之摔进井里。
【义理启示】
大家自然会知道,井卦说的是井,但并非为说井而说井。其实,本卦说的不是井,而说的是人,是以井借喻,启示人们要知道该怎样修养自己,充实自己,更新自己,以巧妙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与力量,助人为乐,益养群生(发现、培养、接纳、推举人才;为国家,为社会,为团体,为事业,创造能量)。
井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穷。象征君子的胸怀广阔,智力雄厚,如井水能养育万般生物,大志、大德、大智、大能,有益于容纳百才,促成大业兴旺。但若、瓶、辘其一缺损或用之不当,均致井名存实亡,功能废失,象征为人处世,在任何一个重要环节不慎失误,都可能导致失败,如同井水益养的源流困止,人的志、德、智、能,徒劳受阻,不起作用,益事难成,甚或如同之脱、瓶之毁,为事变成为凶。
若将“”和“瓶”喻为客观人才及大业,君子自身不仅比喻为井水,又相当于摇辘吊瓶者,发挥应有的提升之力,人生的重要意义在于损小己而益大业、益贤士,其价值意义可就大了。
若将“”和“瓶”比喻成自我,那么,提升你向上的摇辘人即为客观人众或所见(xiàn)的“大人”。即当力争其帮助求事以成。人生不靠助力,前进之路也难见光辉灿灿之美景,甚至遭遇障碍,或可成凶。
人生必须助人,又得靠人助。井卦内涵的主旨即在于此。人,应力争使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能类似于井一般的重要。
《象传》:“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劳民:依靠民众的力量。劝:劝说;开导。相:相辅;互相帮助。
即君子为人处世须依靠众人的辅佐;又要劝导大家互相帮助。
爻辞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传》:“‘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解辞释义】
●初六:在井卦六爻的最下位,象征为井底。
●井泥不食:已经干涸而废弃了的井底下,全是泥污,已无水可食;并且污泥瘀积日久而生毒,所以“不食”。(即便剩下一点废水,也别再食用了。不:禁止。)
●旧井无禽:“旧井”指的是已经废而无用的旧井。“禽”不是指活的禽兽,指的是在古时每个井辘轳的轴上都刻有一种禽兽图形,使木刻发涩,对(井绳)有着防滑作用。
旧井已长期变废,日晒雨淋,木腐皮脱,辘轳上的禽形也就不见了。
●时舍也:舍,古时做“捨”:舍弃;除去;消失。即随着时间的延长,辘轳轴上的木刻图形也便消失了。
【义理启示】
井卦提的是井,但说的不是井;而是以井为假借,指明做人处世的道理。本爻辞义即是明确指出: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人类的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以及生活领域、文化领域、科学领域、政治军事领域,乃至人伦关系、礼仪道德,一切一切都在不断地更新,守“旧”,已不再适时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种事业,包括每一个人,如果继续守旧,即不会再有出路;人生的质量、事业的发展、国家的兴旺,均会遭受影响,即如“旧井无禽”一般。所以必须牢记“井泥不食”的道理。
然而,人是有思想的,在万般动物中只有人是唯一依靠精神和理智支配行为的生命体。所以,您千万别因为我用“别守旧”来解释本初六爻辞,便误认为我是主张抛弃一切旧事物。正相反,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要想发展迈步向前,对待旧有的一切,该抛弃的即抛弃,不该抛弃的即守存,甚至该珍惜的必须加强珍惜度。
弃旧、更新、珍古,三概念对立统一构成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不必说得太多、太广、太远,单就今日所谈的《易经》而言,她已被全世界的文化精英们共认是一部“万有概念的宝库”,是一部“未来学的教科书”,是“科学之母”,是“全息思维观念的源泉”。现代科学的一切新原理、新学说、新思想、新成果的产生,理论发起无不与之吻合。
我认为:《易经》这中国最为古老的哲学宝典,将成为全世界未来科学革命的全息整体思维动力元亨无止境的能源。
面对她,有谁敢从口中吐出一个“弃”字吗?
所以,我们在井卦“初六”理念的启迪下,应当认真正确地思考:该如何以弃旧、更新的观念支配自我所思、所想、所行,使人生的质量得以美好地优化。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传》:“‘井谷射鲋’,无与也。”
【解辞释义】
●井谷:《汉书·沟洫志》:“井下相通行水为井渠。”其实,“渠”指的仅是人工开凿的水道。开凿于地下使井与井水相通者,称“井渠”。而“谷”指的是两个山谷之间所夹的天然水道。《后汉书·刘盆子传》:“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这天然的水道通于地下沟流至井,成为井水之源,便是“井谷”。
●射鲋:“鲋”指一种小鱼。《尔雅翼》里说:“鲋,鰿(jì)也,今作鲫。”鲋或鰿,指的就是鲫鱼。可以想象,在井谷道内,怎么可能有大鱼呢?“射”指射取,引申为捕捞。在井谷里,也只有小鱼可捕捞。
●瓮敝漏:“瓮”是一种腹大的陶制容器,用来盛装捕捞的小鱼。“敝漏”指破漏。即盛小鱼的瓮,破漏了。全辞的字面意思是说捕捞井谷里的小鱼,可是(或说结果)瓮破了,小鱼全漏没了。
这又有何象征意义呢?
初六爻讲的是井泥不食。而本爻辞又进一层:井谷里捕捞的小鲫鱼,也因瓮敝漏而无所食了。可谓二爻前后呼应,这又说明什么呢?
●无与也:“与”为动词,指帮助。
试想:由于“旧井无禽”(井的辘轳轴损旧,连木刻的表皮都脱落了),“汔至亦未井”而“羸其瓶”,今又更须出力“井谷射鲋”,没有人帮助,“瓮敝漏”,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的必然结果吗?
【义理启示】
这结果再次深刻地表明:人生于世,没人帮助是难以成功立业的。
人生不靠助力,前进之路即难见光辉灿烂的美景。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解辞释义】
●井渫(xiè)不食:“渫”为动词:淘去污泥。即井底的污泥即使被淘出,有人也还是不食其井水。认为污泥瘀久,水也成毒。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守候在小人身旁,受邪恶之熏陶及影响,已为匪君子(小人)也。此类人,坚决不可与之亲近。
●为我心恻:“恻”为形容词:忧伤。即对于上述观点,我心中感觉忧伤。因为人非圣贤,岂能无过?孔子曰:“过则勿惮改。”井底污泥已“渫”,其水自清,污毒随之而净。水清已复原,拒而不食,怎能对得起施发善德出力而为的淘井人?近小人者已与之脱离,今已归正而守德,素质大变以行正道而有益于社会,令其才智不得发挥,这岂不是“我”之罪而令人惋惜?
●可用汲:污泥已被清除的井水可以汲出食用。已改过自新,“近朱而赤”者,可以为用,使之得以有行正道而发扬才智的机会。
●王明,并受其福:“王”指君王,可转注引申为地位在上的执政领导者,再引申为贤德之士。“明”指贤明、高明。“并”为副词,表示范围:一同;一齐。即贤明的君子能够容纳、推举有过而自新的弃恶从善的有用人才发挥作用,这是国家之福、社会之福、团体之福、贤者之福,象征比喻“井渫”之一利,遍及万家;贤者用才的中正道德,可使天下“并受其福”。
【义理启示】
请结合现实,随机自悟;其具可供广泛发挥的义理空间。
六四:井甃,无咎。
《象传》:“‘井甃无咎’,修井也。”
【解辞释义】
●甃(zhòu):作为名词,指的是用砖砌成的井壁。作为动词,可理解为用砖来砌井壁。
●井甃无咎:用砖把井壁砌结实,修理好,别让它出毛病。
【义理启示】
为君者,对待修正错误的事,包括收容和采纳以及推举脱离小人队伍而事正业行为的人,要慎重地观察,考察清楚,把握准确,以防失误。
九五:井冽,寒泉食。
《象传》:“寒泉之食,中正也。”
【解辞释义】
●冽:形容词,寒冷。唐·韩愈《感春》:“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井冽:井水的特点是冬温,夏寒。既然井水寒凉,说明是夏天。并且九三已把井淘净了;六四又把井修好了;今至九五“井冽”,是时在夏季井水已复正常,完全可令人无虑了。
●寒泉食:井水清净犹同寒泉流水,夏天食之又合时节,正如九五爻位即中又正,则象征君子处事,审时度势,坚守中正的道德,除小人,助自新者修养从正,令万众适时得食寒泉之水,比喻以正德中庸之道润益民生,使所有民众都如夏食寒泉之水一般地来相亲相合,共助大业得成。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传》:“元吉在上,大成也。”
【解辞释义】
●井收勿幕:“收”为动词:收回;收复。“井收”意思是用辘轳把(汲水的绳索)收回(提上来)。“幕”为动词:覆盖。“勿”是说:别把井口盖上。
为什么不让把井口覆盖起来呢?这道理很简单--井不止是为哪一个人所建的。卦辞里曾说“往来井井”,汲水的人太多,可谓不分昼夜,如果把井覆盖起来,岂不等于剥夺了往来汲水人的饮水权利吗?若从正当的角度而言,甚至可以说“井口”不是属于井本身的,它是属于汲水大众的。
此言,可转注理解为--君子者认为自己的“胸腹”“脑海”好比一眼井;内含的道德意识及智慧、才华、知识,即是这眼井里的水,不应把它掩蔽起来,而应敞开“井口”供人汲取所用。如同井以水滋养百生一般,用自身的才智、能力及高贵的善德,益民而促成大业,断不可蓄己能而图私利。
●有孚元吉:君子,特别是如同上六处极尊之位的人士,能怀如此高尚之志,为益万民以度人生,岂能不被万民诚服随之同心同德、同志同道,共谋天下大吉而一齐奋斗呢?《象传》由此结论:“元吉在上,大成也。”指出:君子的高尚人格及行为道德与尊贵意识比什么都重要,是求大成的保障。
【义理启示】
前苏联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感想集》里有句话:“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燃烧,意味着精神抖擞,奋发图强,大业有为。腐朽,表明为思想陈腐,生活堕落,年华虚度。燃烧,象征光辉灿烂,色彩耀眼,美名远扬。腐朽,象征思想陈腐,行为堕落,臭名昭彰。尤其各阶层的当权者们都该考虑:何去何从--是为图谋私利?是为强业富民?名欲何求?这正是本爻辞向当权者出的考题。普通人也该作答。
49革卦--泽火革:遥应时势,成功在握
卦辞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解辞释义】
●革:原指去毛的兽皮;泛称皮革。为什么称“革”?因为将兽皮去毛,是为了供人利用。而为有效利用,则须有一番加工制革的过程。不仅是去毛,而且要让去掉毛的肥厚、松软的兽皮,变得薄匀、细腻、光滑、柔软、结实,任人借以制作成各遂己用的物品。从兽身上剥下来,到制成可用物品,是一个完全改变、变革的过程。所以,从古代起汉文里的“革”字除当皮革解释之外,又顺理成章地做“改革”“变革”(改变社会制度,或改变事物的本质)来理解。
革卦的主旨就是讲改革。改革就是为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