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游客看得痴迷,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古代东方,扇子对男子来说也非常重要。比如日本,朝臣的扇子不同于武士的扇子,茶道的扇子不同于舞台的扇子。和扇在日本不但是纳凉的工具,还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扇与腰带、提袋、木屐一样,是正规和服的一部分。
追根溯源,扇子发源于中国。除了用纸和木头,也用竹、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或棕榈叶、槟榔叶、蒲草等编织。日本的扇子舞是在奈良的平安时期由中国传过去的,起初只有在官家举办筵席时,由指定的权贵子弟表演;后来慢慢传入民间,成为民俗技艺的一种。至于韩国的扇子舞与中国的渊源关系,我就不得而知了。
大卫·休谟
爱丁堡 2008 年夏
既然皇家哩大道是外国游客必经之地,爱丁堡人自然想到要在那里立几尊民族精英塑像,尤其是与这座城市关系密切的人物。毕竟,苏格兰是个弱小的民族,总人口不足500 万,需要张扬个性。我首先看到的是18 世纪的哲学家大卫·休谟,当时我正把镜头对准人行道上两位穿格子呢短裙的老人,突然发现背景里的休谟坐像。
巧合的是,不久以前出版的拙作《数学与人类文明》写到了休谟并收有他的头像,那是在非欧几何学一节。过去的2 000 多年里,欧氏几何一直在数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哲学家们也都认为,欧氏几何是明白的和必然的。但休谟在26 岁出版的《人性论》中却认定,科学是纯粹经验性的,欧氏几何未必是物理的真理。
休谟出生在爱丁堡,3岁即丧父,12 岁进入爱丁堡大学。他勉强遵从家庭的传统学习法律,却贪婪地阅读人文方面的书籍。由于思想探索过于紧张和兴奋,他有过一次精神崩溃。后来,休谟在一家银行工作了一段时间,前往法国隐居了3年,潜心写作《人性论》。这部力作主要探讨了3个概英国,念,即理解、情感和道德。
休谟的文字超脱、均衡、流畅、明晰,读起来令人愉 快,他同时还是很有成就的作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
比如,他在考察因果关系时引入了“信念”的概念。当一个人看到地面湿了,不仅想到雨而且相信曾下过雨;当他看到玻璃杯下坠时,不仅想到它的破碎,还期望并相信它将破碎。坐像休谟敞开胸怀,显得豪放率直,在一般苏格兰人心目中,休谟以无神论者著称。
亚当·斯密
爱丁堡 2008 年夏
爱丁堡素有“北方的雅典”之誉,沿着皇家哩大道再走上几十米,我就见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全身塑像。斯密的主要学术经历是在格拉斯哥,而他却是出生在爱丁堡郊外的一个小渔村。他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因为获得在爱丁堡大学作一系列公开演讲的机会,而引起公众的关注。
斯密人到中年,辞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职位,开始了在欧洲大陆和伦敦的漫游,4年以后回到故乡,在他出生的渔村居住了6 年,潜心写作《国富论》。这部著作的中心思想是:看似混乱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调控机制,它能自动倾向于以最合适的数量生产社会上最需要的产品。斯密与年长他12 岁的休谟是好朋友,两人都终生未婚,休谟死后,斯密被指定为其著作遗产的执行人。
遗憾的是,一路上我没有见到数学家纳皮尔的塑像。纳皮尔是对数的发现者,主要生活在16 世纪,logarithum 一词就是他引进的,他为科学和数学提供了使记号和运算得到极大改进的快速方法。有着“法兰西的牛顿”之誉的拉普拉斯赞叹其“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可以说,纳皮尔是处于现代数学开端的第一个数学家。
纳皮尔在爱丁堡郊外的同一城堡出生和死亡,出世时父亲才16 岁。13 岁那年他进入圣安德鲁斯大学(其时爱丁堡大学尚未创建),不久即离开,到欧洲各国游历。回到爱丁堡后,把主要经历投入到神学研究和写作之中,包括自以为可以让子孙骄傲的著作《清晰地看到圣徒约翰整个显现》,没想到却是靠业余发现的对数流芳百世。
苏格兰博物馆
爱丁堡 2008 年夏
下午4点,我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必须有所取舍了,正巧南北方向各有一家博物馆,步行均需5分钟左右。我指着地图请教路边的两位黄包车师傅哪家博物馆更值得参观。随后的一幕令我吃惊,那两位师傅明知我不会乘坐他们的黄包车,仍然就我的问题认真辩论起来。最后,我采纳了其中一位的建议,去北边的苏格兰博物馆。
苏格兰博物馆建成于20 世纪末,表面采用金色砂岩,三角形的入口大厅高7层,酷似“鸟笼”。由于设计独具匠心,阳光几乎能够洒落到每个角落。博物馆介绍了苏格兰的历史和文化,从早期人类、苏格兰王国、工业时代、变革的苏格兰到如今的民族独立运动等。六楼的露台上有一个咖啡座,从那里可以俯瞰爱丁堡全城。博物馆内令我印象深刻的有瓦特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 虽说瓦特是苏格兰人,但这两样发明主要归功于英格兰人。最初的纺纱机结构笨拙,高达4米,占地约十来个平方米。值得骄傲的还有高尔夫球,15 世纪便在苏格兰盛行,17 世纪才传入英格兰和北美。而在整个苏格兰历史上,最悲情的人物要数16 世纪的玛丽女王,博物馆里有她的逼真卧像。玛丽美貌绝伦,喜欢诗歌和音乐。出生6 天,父王詹姆斯五世即去世,她成了苏格兰女王。5岁时她被送到母亲的祖国法国,在亨利二世的宫中长大,后嫁给亨利二世的儿子弗兰西斯,成为法国王后。不料18 岁即守寡,玛丽回到苏格兰,依然被年轻她9岁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视为天敌。她的卧像双手合十,正在祈祷上苍。
世界的尽头
爱丁堡 2008 年夏
从苏格兰博物馆出来,我沿着皇家哩大道继续西行,看到一些有趣的胡同和房屋,停下来拍了几张照片。这是一家咖啡馆,店名非常有趣,“世界的尽头”。这个名字让我放慢脚步,我注意到每扇窗户和门房之间都有一盆鲜花,有一位红衣少女临窗就座。忽然之间,我想到那位依靠写作成为亿万富婆的罗琳女士,她就住在爱丁堡。
1994 年圣诞节前夕,身无分文的罗琳携带着一岁的幼女,离开了令她伤心不已的葡萄牙,移居爱丁堡。当时,她只是为了离妹妹的家近一些,没想到一直住到现在。起初,罗琳因为失业靠领国家救济金度日,她患上了抑郁症,企图自杀。直到有一天,罗琳开始写作《哈利·波特》。据说她是在爱丁堡老城区的几家咖啡馆里完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这是她的处女作。我环顾四周,就数这家店名最富有诗意,询问店主,果然是罗琳当年的写作地之一。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出版是在1997 年,之后,罗琳又推出6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其实,这种写法并非她首创,19 世纪的柯南·道尔也曾采用,他成功地塑造了侦探福尔摩斯。巧合的是,柯南·道尔也出生在爱丁堡,后来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这所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的大学就在苏格兰博物馆附近,但我已经没有时间参观了。
1887 年,身为眼科医生的柯南·道尔以爱丁堡大学一位喜欢推理的老师为原型,创作了第一部探案小说《血字的研究》。之后,在纽约和伦敦产生了崇拜福尔摩斯的宗教性狂热。柯南·道尔感到厌倦,遂于1893 年让主人公死去,没想到“福迷”很生气,常去他家干砸玻璃窗之类的事,不得已柯南·道尔只好妙手回春让其复活。
荷里路德宫
爱丁堡 2008 年夏
皇家哩大道的最东端是荷里路德宫(Holyrood )和荷里路德公园,前者是英女王来苏格兰时的住所,游客参观需购票,后者全天候对平民和游客免费开放。荷里路德宫的前身是荷里路德修道院,1128 年,苏格兰国王大卫一世在附近的森林里狩猎,从一只狂暴野鹿的攻击中奇迹般地死里逃生,因此建造了修道院来感谢神迹。
1498 年,詹姆斯五世将此扩建成荷里路德宫,最有名的主人当数他的女儿玛丽。如前文介绍,玛丽是当时最美丽的女人。她被控谋杀第二任丈夫,情人也死于狱中,在一次叛变中她失去王位后逃往英格兰。被囚18 年后,仍因“图谋”英格兰王位而被伊丽莎白一世处死,年仅44 岁。据说在狱中,玛丽以绣花、养狗、玩鸟自娱。
遗憾的是,即便是在夏季,荷里路德宫的参观时间也只到下午5点一刻。显然我来迟了,只好在纪念品商店里浏览。这是荷里路德宫的入口,一扇陈旧的大木门,左右两边各画着一只动物。左边分明是一匹马,却长着鹿的尖角,右边是一头老虎的身体,却有着狮子的脑袋。或许,它们就像中国的麒麟一样只是一种吉祥的动物。
据我所知,大不列颠群岛没有兽中之王——老虎。这让我想起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议会民主制,首相行使行政权,同时也是内阁领袖。君主只是一个象征,无权否决立法,世袭的上议院也被剥夺绝大部分权力,其主要职能是修订立法。如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看起来十分安详,与16 世纪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大不一样,后者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终日寝食不安,时刻担心有人暗害她。
亚瑟王的宝座
爱丁堡 2008 年夏
荷里路德宫的南面有一座状如狮子的死火山,平顶的山头也被称为亚瑟王的宝座(Arthur’s Seat ),这是当年苏格兰最强势的国王大卫一世狩猎过的广袤森林的一部分,这座山属于荷里路德公园。许多市民或开着汽车或骑车或跑步来此。在与市区如此接近的地方,有这么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去处,爱丁堡人真是有福了。
说到亚瑟王,有关他的国籍和生卒年份问题,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他是凯尔特人,还有的认为他是威尔士人,而15 世纪的英国作家托马斯·马洛里则认为亚瑟王是罗马人。在他的著作《亚瑟王之死》(约1470 年)里,罗马人亚瑟在英国立下赫赫战功,并且在公元5~6世纪打败了日耳曼部落。
好莱坞拍摄的电影《亚瑟王》(2004 年)主要依据的是马洛里的著作。按照这部影片的描述,正是因为亚瑟的上台,才让英国推翻罗马帝国的统治,最后赢得了革命性的胜利。忽然间,我发现山脚下有好几条小路可以通往山腰甚或顶峰,从那里当然可以更清楚地看见荷里路德宫和整座城市。
可惜我没时间了,6点钟爱丁堡图书馆有我的老友、客居苏格兰的爱尔兰诗人特里的一场朗诵会。这是彼得告诉我的,但他没通知特里我的到来。结果我的出现让他吃了一惊,朗诵会非常成功,也颇具特色,因为一位日本书法家的加入。特里的诗译成日语后书写在条幅上,挂满了馆内的一个大厅,大概只有我认得其中的几个汉字。当晚我和特里、他的摄影师女友一道,乘火车返回了格拉斯哥。
告别苏格兰
格拉斯哥 2008 年夏
3天的行程结束了,我就要告别苏格兰,虽然这次没去高地和西海岸,但已经很满足。8月的头一个早晨,我与彼得在地铁车站行吻面礼话别,一个人去了格拉斯哥中央火车站。路上我终于记起一件事,走进一家小超市,在冷藏柜台前一睹方形的苏格兰香肠。
离开剑桥时我请教一些朋友,如何用一个单词描述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区别。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有的答是友谊,有的答是天气,有的答是裙子,还有的答是蚊子(据说苏格兰乡下的蚊子很凶)。见到彼得后,我又把问题抛了出来,他的回答是:香肠。
在候车大厅的时刻牌前,我看见许多乘客脸上呈现焦虑的表情,他们大多是去爱丁堡上班的市民,而我却是去另一个方向。火车开动了,外面下着雨,不一会儿经过克莱德河,我发现河上有好几座桥梁,其中一座还是索拉桥。与泰晤士河和剑河不一样,克莱德河流入的是大西洋。玻璃窗上,水珠迅速漂成一条条平行线。
进入郊外以后,铁道两侧越来越空旷,渐渐地变成了草地,牧场和溪流远比房屋要多。远山云雾缥缈,只有几只白羊或几头奶牛仍在低头吃草,而灰色的草垛散落在田野里。可是一会儿,云雾又突然散开了。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幕情景交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