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拳戏天下
1181100000201

第201章

当然,这样的一个过程并不是单线的,这个过程之中季默会因为这个佛经的修炼和领悟,领悟到佛经之中的那些精髓的同时也会触类旁通的了解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对于武学,比如对于人生理念,比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这个却也正是蟒想要让季默通过这个而达到的目的。

蟒的这一篇经文乃是摘抄的《杂阿含经》之中的一篇,这是从季默最先前所处于的世界之中的《杂阿含经》里头的第一章,对于整个经书起的是开篇的功能。《阿含经》又叫《杂阿含经》乃是佛学之中传说记载佛门的一些琐碎的经书,乃是大佛们的日常言行,寻常时候对于和弟子之间的对话什么的,其中对于衣食住行等等点滴的感悟,包罗万象。而这第一篇能够起到统领的作用的话,那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一篇经书呢?

而这么一篇乃是在这个世界之中,这个空间之中的千佛宗的四大绝学中的开篇总纲,但是并不是修炼法门,而是所有修习《阿含经》的弟子都需要通读背诵,领悟之后才能学习的东西。可以说,蟒让季默学习这样的一篇经文不是没有道理的。

“好吧。”季默点了点头,对于两个空间之间的武学的连接点方面,他自己绝对是没有模拟器来的通透,蟒的意思至少如今是代表了一个方向,虽然是说还没有得到这个明确的新鲜的人拳奥义,不过,修拳习武先修心,怎么看也不是一个什么很脑残的点子,所以,季默点头答应了。

他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心绪的纷乱,和一个强迫的心里对于以后发展的重要性。练字就练字!

。。。。。。

“若有比丘不知众者。谓不知此刹利众.此梵志众.此居士众.此沙门众。我于彼众应如是去.如是住.如是坐.如是语.如是默。”

“谓问经人复有二种。有一心听经。有不一心听经。若一心听经者胜。不一心听经者为不如也。谓一心听经人复有二种。有闻持法。有闻不持法。若闻持法者胜。闻不持法者为不如也。谓闻持法人复有二种。有闻法观义。有闻法不观义。若闻法观义者胜。闻法不观义者为不如也。”

“有不知法.不知义.不向法次法.不随顺法.不如法行。若知法.知义.向法次法.随顺于法.如法行者胜。不知法.不知义.不向法次法.不随顺法.不如法行者为不如也。”

“不为天.不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若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

。。。。。。

季默端正的坐在椅子上,背笔直,胸开阔,肩平稳,手沉稳,腕用力,带动着指尖的毛笔在宣纸上缓缓的划动。季默这样坐在椅子上写字已经近三日了,在模拟器之中的三天时间在外边看来不过也就是一丁点,不过季默保持这个姿势写字确实是有了三天。

三天之中季默从刚开始的自己最拿手的字体,写到最不拿手的字体,再写到如今的单纯的字体,已经逐渐的从开始纷繁扰乱的思绪之中平静了,毛笔在手腕指尖的带动之下,节奏韵律都开始变得统一起来,字体也不再有任何前人的或者是别人的痕迹,而只是最为单纯的字,一笔一划,一字一字。

抄过一遍之后,那些经书之中的内容就进入到了季默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季默就任由它们逗留,写着写着竟然闭上了眼睛,不再看着模拟器幻化出来的一本经书了,而是把这些内容收入到了心里,然后再从心里写了出来,那种感觉就仿佛一个池塘之中潺潺的水流,在水把池塘注满之后,就非常自然的从池塘之中溢出来,也无惊天动地,只有细水长流。不过这样细水长流的连绵不绝,却让季默感受到了从来没有的一种安定和实在,就仿佛包容在一个宽阔和温暖的怀抱之中,让人感觉到不再彷徨犹豫,而是很享受的做着,想着,看着,听着,亦如是,一如是。

写着写着,季默的嘴唇缓缓的向上拉起了一个漂亮的弧线,内心殷实而饱满,仿佛世间再无纷繁杂乱,一笔一划之间不再是比划,而是一种满足的情绪,一种自然的流露。

自然而为!

季默不仅是写字而写字了,他闭起了眼睛,一边体会着那佛经之中的内容,思想,境界,一边理解,一边再下笔写字,并且他在佛学的思想之中逐渐的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然后再从字面上直接的反应出来。

都说:“看字如人”,从一个人写的字的风格上就能够看出这个人的性格,是好是坏,是忠是奸,不过这不过是寻常人的说法,如今季默笔下的字已经脱离了常人书写的风骨,而直接透露出了其内心的种种想法。

这都不是季默的刻意为之,而是逐渐的书写过程之中,他内心的思绪平静之后,逐渐的沉浸到浩瀚的佛学之中之后的自然流露,只不过,季默脑袋之中没有像那些和尚一样有固定的条框和理解方法,对于《阿含经》的理解他甚至是引入了众多的方法,比如历史比较,学术比较,哲学高度,文理解释等等。

这些天马行空一般的方法在季默毫无心机的情况下,让他用的圆润无比。季默也在这些方法加入之后对于这一篇一千多字的佛经理解得更多。理解得更加深入,也就感悟的更加多,在不知不觉之中对于自己所有的“无我之境”也有了更多的理解,也是更加的清楚了,真正的无我之境是怎么样的,是如何的运作,是怎么样的需要一个稳定的心绪作为后盾。

。。。。。。

渐渐的,季默笔下的字体开始流露出来了道法自然,竟然从佛法的浩瀚无边的禅意之中写出了道法自然,更写出来了法家的严谨端正,就仿佛是一潭深水之中突然的跃出了一尾红鲤,生动却又无限的自然生动,一点刻意做作都没有。季默自己也晋入到了无比玄奇的境界之中,脸色红润,眉目之间流动着神光,嘴角微微的上翘,就像是得到了什么美好的事物,内心欢喜。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季默脑袋之中的《阿含经》突然的一变,竟然出现了刚才季默自己比较抗拒的《多心经》,而且是自己无端的出现的,并且一改了开始的时候对于《多心经》的抗拒和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

其实那些烦乱和先入为主的看法不过都是佛经蕴含的道理外面漂浮着的灰尘而已,只不过在开始的时候,季默的心绪已经乱了,所以他根本无法在蟒的话语中体会到这其中的道理,所以蟒就给了他其他的经书,让他达到平静心绪的目的。等到季默从《阿含经》之中体会到了佛学的浩瀚慈悲,从而变得心情平和,心境静谧之后,就仿佛是一阵清风吹过了布满灰尘的玻璃,自然就露出了光华的本质。在这个时候回头再回头看看《多心经》当然就是去其表面,看到了其中的本质,这样《多心经》所蕴含的真实含义就出现了,流入到了季默的脑海之中,变得无比的清晰,深刻,甚至是比起刚开始的时候自己用多种方法所理解的那一篇《阿含经》还来的深刻。

此经虽仅二百六十字,却是诸部般若的核心,是摄取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文约义深,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真理,无论是成佛成圣都一样。季默虽然是没有这些方面的觉悟,不过把这一段二百多字的心经作为体会佛学的法门,作为平定心绪的办法之后,也是逐渐的体会到了其中的不凡,作为心经,讲解的就是怎么通过大智慧达到生命和苦厄的彼岸。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可分为七部分:一、总纲分,二、色空分,三、本体分,四、妙用分,五、果德分,六、证知分,七、秘密分。作此七分,层次清楚,纲举目张,易于理解。而且在平易的文字之中的蕴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

这些文字开始变成绕梁而生的佛音,在他的心里一度不断的激荡激荡,季默手中的笔停了下来,不过闭上的眼睛还是没有睁开,脸上流光飞影,说不出来的神采飞扬,他身上的衣衫也在这样的流光的回荡之中鼓胀了起来,就仿佛他穿的不是衣服,而是一个充着气的气球。

“呼”

空间之中,季默鼻息之中出现了一声清晰可闻的呼声,就在这一声之中,他身上膨胀的衣衫逐渐收缩了下来,好像是气球逐渐的放气,最后变到最初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