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纸金
11810200000055

第55章 繁荣不再 (5)

费雪一步一步地经历着这一切,但格林希尔,一个典型的并购交易人并没有这样。他和费雪经常发生冲突,意见不合,1993年,迫于费雪和公司管理委员会的压力离开了公司。格林希尔的总裁职位由约翰·麦克接任,麦克驱动力很强,主管固定收益部,父母是黎巴嫩移民;他曾靠橄榄球奖学金在杜克大学读书,1972年加入摩根士丹利,做债券交易员。费雪还聘来约瑟夫·佩雷拉,让他离开与沃瑟斯坦创办的并购顾问公司,主管摩根士丹利重要的并购业务。

这样一来,格林希尔便引起了桑迪·韦尔的注意。桑迪此时又打造出了一个经纪王国,先是收购美邦证券,继而从美国运通手上收购希尔森–赫顿,然后又收购旅行者保险公司。桑迪正在设法挤入投资银行业务的高端排名,他想:格林希尔是摩根士丹利享有盛名的人物,还有谁能比他更适合为自己完成这样的任务呢?于是,他开出了深受挫折的格林希尔无法拒绝的条件,格林希尔便迅速逃离摩根士丹利大营,在美邦–希尔森证券搭起军帐,做起了首席执行官。他对已在那里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尊重,将他们推到一边,一时间疯狂地招兵买马,提供高额签约奖金和给予保证的年度奖金,吸引大牌投资银行家加入他这尚无任何军功的地方。美邦–希尔森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奖金池中所有的钱,都转而流向了新来者的腰包,老员工怨气冲天。公司士气日趋低落,业务发展缓慢,授权格林希尔掌管的一番事业归于失败,于是他在1996年黯然离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第二年,他又收购所罗门兄弟,填补了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空缺。

1995年,摩根士丹利在高科技领域大显身手,主承销网景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这是第一家试图将互联网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公司。此次发行触发了高科技股首次公开募股的盛大牛市。这是摩根士丹利专门做高科技股发行的投资银行家弗兰克·夸特龙上门兜售发行业务和不断推动的结果;不久,他离开摩根士丹利加入德意志银行,后来又到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夸特龙变成高调出镜的人物,据说在高科技泡沫期间,一年要赚1.5亿美元,因为他能够吸引来新的发行业务,比如思科公司和亚马逊网上书店的股票发行。

但费雪和麦克两人都是做销售和交易出身,似乎都在追求别的东西。投行和并购业务固然好,但总有人能做好这些事,摩根士丹利已发展了一大批这样的人。吸引费雪和麦克的是交易业务,这是历史上与摩根士丹利的贵族血统相抵触的东西,还有就是资产管理业务。交易业务做好了,可能会有巨大赢利,不过,毫无疑问也有风险。资产管理也可能会赢利丰厚,但不能管理养老基金的钱,养老基金讨价还价的能力很强,在费率谈判上很难缠,而且,如果它们对近两三个季度的业绩不满意,往往会把账户转走。从另一方面看,管理共同基金有时能赚不少钱,对公司来说,所涉风险也相当小。如果共同基金表现不好,投资者可能会撤走投资,但也可能不动。

不管怎样,他们还能向新的投资者营销基金,取代那些已感到失望的投资者,并且每个投资者都收取全额费用。1996年,费雪和麦克决定进入“汇聚资产”的业务领域,办法是以570亿美元的价钱,收购规模排名第11位的美国共同基金管理公司范卡彭美国资本。人们认为这桩收购交易旨在为摩根士丹利分销投资产品而获得客户,但真正原因是为了破天荒地第一次涉猎零售(共同基金)领域。这个举动严重背离了老牌摩根士丹利的风格——它本是一家精英投资银行,只向成熟又成功的大型客户提供批发服务。摩根士丹利一些资格很老的人认为,零售业务需要人数众多的廉价销售队伍,那些销售员会为了一次几百美元的订单,冷不防地打电话,设法赢得蓝领投资者。这根本不对他们的胃口。

一年以后,费雪和麦克一头扎进批发零售并重的文化深渊,决定把公司并入添惠。添惠发现是1993年从西尔斯百货剥离之后上市的零售经纪券商和巨型信用卡公司,上市后一直由珀赛尔领导,他是一个隐士般的人物,出身于美国中西部,先前在麦肯锡做咨询。费雪和麦克是在添惠发现首次公开募股时认识珀赛尔的,当时摩根士丹利担任副主承销商,他们两位很喜欢珀赛尔。后来,两人提议公司合并,珀赛尔非常欢喜,有机会进入像摩根士丹利这样享有盛名的公司,实在是太好了。费雪说,这宗交易的意图,是在金融服务整合浪潮到来之前抢得先机,他和麦克都认为这种浪潮就要到来了:“如果你相信整合是无可避免的。”他说,“那么先挑选伙伴就很有意义。”

这次合并震动了整个华尔街。在媒体上,这次交易被描述成强强联合的平等合并,但是人人皆知根本不存在平等合并的华尔街,这次交易却被看成是把摩根士丹利卖给了一个二流券商添惠证券,该券商以菲利普·珀赛尔为首席执行官,控制合并后的公司。费雪将在交易完成之后退休(华尔街认为,届时摩根士丹利其他很多经营原则也将丧失,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新公司的二号人物将是约翰·麦克,他致力于实现合并,也相信自己的朋友珀赛尔会善待自己。看上去,麦克相信,这意味着再过几年,首席执行官的位子就会传给他,不过这种想法从未有文件记录。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240亿美元市值,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证券公司。有了9 000名零售经纪人,公司将拥有全美国第三大零售经纪人销售队伍,排名前两位的是美林证券和美邦–希尔森证券。公司还将成为美国第六大共同基金管理企业,管理1 200亿美元资产,同时也是最大的信用卡公司,拥有3 600万客户。以前的摩根士丹利现在附属于规模庞大的零售兼批发的金融集团企业,这会涉及全新的管理要求。

拥有4万名雇员的新公司曾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叫做摩根士丹利添惠发现,1998年更名为摩根士丹利添惠。2001年年底,为了提升品牌认知度,利于营销,公司名称中的添惠字样被拿掉,公司又变成了摩根士丹利。然而,新公司并未付出多少努力,来让两部分融为一体;在很大程度上,它们还是各自独立,珀赛尔管理添惠的业务,麦克管理摩根士丹利的业务。新公司的股价表现很不错,从合并之日起至2000年中期,大约涨了两倍——涨幅比主要竞争对手美林证券和高盛大得多——随后股价便开始反映科技股崩盘和安然事件之后经济衰退的现实。

然而,约翰·麦克很急躁,希望早点接替珀赛尔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2000年年底,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珀赛尔。珀赛尔拒绝为麦克的继任设定任何时间表,于是经过几番激烈的讨论之后,麦克决定辞职,2001年1月离开了公司。2002年,他加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担任联席首席执行官(另一位是德国出生的奥斯瓦尔德·格鲁贝尔,他终身受雇于瑞士信贷),帮助这家公司扭转一些遭遇困境的美国运营机构的局面,然后提议与美洲银行或德意志银行合并(实际上就是将公司售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贷董事会对这个合并提议深感震惊,很快便予以拒绝。2004年,麦克的雇用合同到期,董事会没有与他续签合同。

理查德·费雪身患前列腺癌,2004年12月病情加重去世,在2005年1月举行的葬礼上,很多资深的摩根士丹利人前来吊唁。他们多数人已离开公司,好几位后来在帕克·吉尔伯特的公寓聚会,对当时菲利普·珀赛尔管理摩根士丹利的方式发泄不满。参加聚会的几位被称为“八人帮”,他们决定发动公开的宣传活动,让珀赛尔失去信誉,要把他弄下台。他们声称对公司股价很不满意(股价已在回升之中,但此时上涨速度比不上高盛和美林证券),真正的缘由却是因为老摩根士丹利已经大为改观,它在新公司管理层中的代表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对珀赛尔深恶痛绝。

他们满腔愤慨,珀赛尔未能兑现他们所有人认为他与麦克达成的谅解,迫使麦克辞职了。他们也不满摩根士丹利丧失了它们以前所习惯的声誉和精英地位,不满于看到曾经优雅的公司令人不快地由共同基金销售员管理着。他们愿意掏出大笔的钱,获得法律和公关建议,以便发动攻势。

然而,珀赛尔从董事会中得到了很多支持——其中多数董事是中西部企业家或以前西尔斯百货的同事——而最初的合并协议也表明,若要更换首席执行官,必须有75%的董事投票赞成才能通过(对于麦克来说,这本应是一个显露珀赛尔内心真实想法的信号)。因此,珀赛尔似乎是无法撼动的,但“八人帮”倒珀赛尔的运动以所谓的“活动分子”机构投资者为先锋,它们对股价的相对表现非常失望。在历时数月的沸沸扬扬的争论和不利宣传之后,珀赛尔在董事会里的几位朋友告诉他,为了公司的最高利益,他必须得退休。2005年6月,珀赛尔宣布退休,同时声称接替他的人“绝不应该是麦克”(也不应该是“八人帮”中的任何一人)。珀赛尔试图让手下的一位联席总裁接替他,但麦克最终还是被召回,于2005年7月30日作为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执掌了公司大权。在华尔街赶走首席执行官的诸多政变中,这是最奇特的一次。珀赛尔地位非常稳固,有董事会的支持,又有75%投票赞成的规定给予保护。

作为首席执行官,他的表现也并不像预想的那样糟糕——在高科技股崩盘、“9·11”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干扰、安然和世通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破产之后,所有华尔街公司股票都严重下跌了。2000~2002年期,股市连续3年收益率为负数(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摩根士丹利在此期间的零售业务对公司赢利产生了负面影响。2003年,摩根士丹利股票开始回升,其他竞争对手也是如此,但摩根士丹利和美林证券两家公司的股票回升幅度严重滞后于高盛。这让“八人帮”实在有些气恼,因为他们把高盛看做真正的对手,而事实上,由于摩根士丹利零售业务规模庞大,美林证券才是真正的对手。珀赛尔因为没有把信用卡业务剥离出去,受到了批评,麦克后来做到了这一点,但那种业务数年来却一直是可爱的盛产现金的奶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很多资金。“八人帮”要弄走珀赛尔的理由其实并不充足,但老摩根士丹利人与对冲基金和所谓“活动分子投资者”的联系非常密切,让倒珀赛尔的一方可以接近很多愿意听信他们抱怨的投资者,而“八人帮”也凭借自己典型的稳健而自信的老摩根士丹利风格,很会为换掉珀赛尔制造口实。

摩根士丹利董事会,也感受到了倒珀赛尔的活动在热烈地进行着,同时他们又不得不忙于应付很多细节问题,既要符合2002年通过的《萨班斯法案》所规定的涉及公司治理的新条款,又要谨慎行事,避免股东诉讼,还要努力提升自身很低的公司治理评级(非营利性公司治理监督机构会提供此类评级,给摩根士丹利董事会的评级为D)。受到几个月的围攻之后,董事会一定是认为,要摆脱这些争议的纠缠,最好还是鼓动珀赛尔在担任首席执行官24年之后体面地退休。在华尔街,极少有人担任公众公司首席执行官这么长时间,甚至连这一半也少之又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掌握公司大权3年之后,约翰·麦克并未让摩根士丹利股票的表现,相对于美林证券或高盛,有多么大的改变(摩根士丹利稍领先于美林证券,但美林证券刚刚被迫更换了首席执行官,摩根士丹利大大落后于高盛)。

桑迪·韦尔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