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纸金
11810200000014

第14章 金融界的“新人”(4)

现在回来再说高盛,温伯格个人打在公司身上的印记是非常鲜明的。他是公司老板,以特有的方式表现着独断专行,萨克斯兄弟们被放在了一边,不过问公司的大事。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温伯格的各种活动给予支持,这不能有半点马虎。1950年时,萨克斯家族中只有沃尔特和霍华德仍是合伙人。在公司里,13名合伙人中有9人(以及多数尚未成为合伙人的哈佛人)并不是犹太人,多数是温伯格招纳来的。1945年前的艰难岁月里,高盛赚到的钱微乎其微,此后,尽管温伯格个人声誉不断高涨,公司也没挣多少钱。据吉姆·温伯格说,“1929~1949年的20年间,关于高盛公司,好消息是它赚了800万美元,坏消息则是它亏了1 400万美元。”他又补充说:“最令人惊叹的是,萨克斯家族自始至终咬牙坚持着,给公司提供资金,使公司业务不至于中断。他们对我父亲和其他合伙人给予了很大的信任,目睹着公司度过那些充满凄风苦雨的艰难岁月。”

经历过高盛交易公司的惨败,温伯格对交易和投机心存戒惧,也害怕由于犯下这样或那样的莽撞错误,使自己和公司名誉扫地。他矢志不渝的目标,就是成为社会上权势集团中心的一分子,并以重要情形下能提供良好建议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古斯·列维作为一名很有天资的交易员,1945年成为合伙人,是高盛公司的摇钱树。温伯格和古斯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工作勤勉、胸怀大志、教育程度不高的犹太人,在华尔街出道时都毫无背景,财力也极为有限,但在应付市场和与人打交道方面,又都是天赋异禀。他们俩都对高盛怀有奉献精神,对于公司给予他们的机会十分感激,也因归属于这样一个古老又受人尊敬的公司而感恩不尽。

但是,他们俩也有一些根本的不同。古斯是个天生的冒险家,就是想发财致富,不满足于仅仅能安身立命,他致力于通过做交易和帮助他人投资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意味着他必须待在最热闹喧嚣的地方,但这并不常常成为社会上权势集团中心所关注的地方,再者,有温伯格在,他无论如何也接近不了权势集团中心。最终,温伯格还是看出古斯想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古斯给公司创造了很多收入,比任何别的人都要多得多,如果温伯格选定其他合伙人,古斯必然会离开公司。温伯格选择了他,并恰到好处地将自己运用了30余年的权威,给予了他相当大一部分。温伯格的鼎盛时期已过,该告退了。放眼望去,古斯·列维最出类拔萃,温伯格在心里祝他一切顺利,不过,也担忧公司将来可能保不住自己的优质客户,也不能像自己在时那样在商界和政坛发挥重要作用。

虽说温伯格拥有众多客户,但在1967年,高盛领导权开始交接的时候,公司离华尔街承销商排名表最顶端还远得很,温伯格本人也并未跻身于业内较为富有的老板之列。身为一个回避“做交易”的人,他甚至谈不上是什么有钱人。然而,在他职业生涯60周年纪念日那天,全美最受欢迎的报纸给他取了个生动的绰号:华尔街先生,意即资本市场行业内最为知名、最受尊敬的人物。这对他来说,一定是意义非凡。回首他最初出道的时候,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成就。西德尼·温伯格已成为自己所处时代“新人”的典范。

即便如此,“突出一族”的承销商仍然统治着华尔街,虽然它们也难免处在压力之下。

摩根士丹利创建于1935年,创始人是先前摩根的合伙人亨利·摩根和哈罗德·士丹利,还有来自德雷克塞公司的佩里·霍尔及其他人,公司创立的初衷是处理摩根银行优质客户的证券业务。公司一开门,就占有了24%的承销市场份额。在20世纪60年代,摩根士丹利的投资银行业务在业界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它的客户包括美国规模最大、极负盛名的工业公司,它会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客户,向它们提供优质服务,给予它们很多支持。摩根士丹利那时还有一样名声在外,就是只雇用既有钱,又有头脑的出身名门的人,但实际上,它的竞争力远不止这一点。它积极招募哈佛商学院的聪明毕业生,他们并没有什么高贵血统,也没有什么财力,多数人在公司的表现都非常优秀。摩根士丹利很珍惜自己承销商高排名的声望,同时又不无骄傲地捍卫这样的地位。与其他公司不同,它总会傲慢地拒绝在自己的交易中安排副主承销商,或者在他人领衔的交易中担任副主承销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公司规模还很小——很多合伙人坐在像狄更斯小说描写的一个大房间里,面对一些与房间相协调的深赤褐色卷盖式大办公桌,因此,需要交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做到。

第一波士顿也是一家实力强大的公司,客户群很大,主要集中在匹兹堡,公司还在华盛顿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首都拥有深广的人脉。1932年,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设立第一波士顿公司,作为自己的投资银行子公司,《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颁行之后,又将它分拆出去,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投行子公司拼凑在一起的一个集团。1946年,第一波士顿与梅隆银行先前的投行子公司合并,从富有的梅隆家族及其相关企业中,吸引来了资本和客户。

德威证券成立于1920年,创始人克莱伦斯·狄龙,在20世纪20年代股票牛市中是一位非常活跃的财务创业家,赚到了巨额财富。20世纪60年代,狄龙已到了80余岁的耄耋之年,在公司事务上不再活跃。狄龙原先选定的接班人是詹姆斯·福雷斯托,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美国海军部长,可是战争一结束就去世了。克莱伦斯·狄龙的儿子道格拉斯·狄龙曾任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财政部长,在政府任职之后没有再回到德威证券。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德威证券作为一家重要投资银行的地位便开始衰落了。

接下来是库恩洛布,它是“突出一族”中唯一的一家犹太人公司,它之所以地位如此显赫,应归功于先前高级合伙人雅各布·谢夫的领袖才能,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领导公司率先将铁路股票发售给欧洲的投资者。

的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段时期,与之前数十年相比,要求投资银行具有强得多的竞争力。在这一时期,不仅有新的产业在发展,新的投资者群体也在形成之中。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部(管理大量的私人财富)、保险公司、州和公司养老基金、各式投资公司之类,均在换下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过来的要退休的基金经理,代之以更年轻的人,他们更为乐观,是更以业绩为导向的金融专业人士。这些新的投资经理热情洋溢地参与所有呈现于眼前的新机会,开始在一些方面给证券市场带来重大改变。同时,还出现了大批年轻而收入达中产的各种专业人士,他们仿佛突然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似的,通过购买个股或基金,纷纷投入20世纪60年代的投资热潮之中,热情之高涨,好比赶潮流,学跳眼下夜总会最时髦的“摇摆舞”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