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情真挚,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信任他们的主动行动,真诚地期待他们的进步。教师真挚的情感是点燃儿童写作激情的导火线。心理学家曾列过这样一个公式:感情的全部表达=7%言词+38%声调+55%的面都表情。教师出于爱心而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态度、温和诚恳的语调、生动形象的语言,就会形成好课堂气氛,培植学生良好的写作心境。
(2)写作要求适度。学生对写作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过高要求,这一定会影响课堂的良好气氛。要注意不提过高的要求,如硬要学生写300字的习作;不出无话可写的题目,如《祖国新气象》之类;不用严厉训斥的批语。学生初学写作,想啥写啥,吃喝玩耍,捏泥人、玩娃娃、做游戏,只要他们生活所及,都可以提倡写。只要内容实在,句子通顺,书写清楚,表达有顺序,就应该给高分,不要苛求鲜明、生动、形象。
(3)欣赏学生的写作。凡是写作者大概没有一个从心底里愿意只限于个人欣赏,写作是寂寞的、孤独的,而作品需要共鸣。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网络传媒都是一个个呼应的窗口,站在那上面,便会有人听到你的声音。读者的多寡和反应多少会影响到写作者的心境。写作是一种心境,接受审阅也是一种心境。同时,在写作教学利用多种形式来欣赏学生的习作,是一种好办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种欣赏可以随时进行,可以听故事习作,讲童话习作等。形式多样的写作课,显示教学的趣味性,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作时,老师适当地帮助、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更能激发学生创作的动力,具体可以:第一,把学生的习作在班上读一读,或在班内的“学习园地”内展示,可以让其他学生得到启发,更重要的是在于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第二,把好的习作向报刊、杂志投稿。这样做,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赞扬声中得到力量,更能促进他们去阅读、去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写出更多有新意的文章。
(三)案例:杨一青的写作心境创设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原校长杨一青(特级教师)在小学写作教学领域研究多年,他很重视创设学生良好的写作心境。有一次,他接班时,47位学生中,40人怕作文,4人“恨死作文”。到后来,学生几乎都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分喜欢上他的写作课,喜爱写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他形成了独特的写作心境创设方法:
1.热爱学生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基础。学生良好的写作心境,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只有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各种教育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2.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途径是:
(1)教师的语言要有吸引力,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努力做到深入浅出。教学要洒脱,自如,语言要形象、生动、有趣。
(2)教师要多一点微笑,必要时也可以是严峻的,但目的要出于对学生的爱。
(3)要从儿童特点出发,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精神愉快,有话可写。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1)想的习惯:①想清楚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审题;②想好写什么——选材习惯;③想好怎样写——列提纲的习惯。
(2)写的习惯:①写作时集中思想,一气呵成;②起草时,留有一定的空白,便于修改;③按要求分段写;④书写认真清楚,加标点。
4.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欢迎学生批评指正,召开座谈会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对于班内开展的作文比赛、办小报比赛、练笔作文评选等活动,以及评比的条件、评选的人数等,尽量听取同学的意见,让写作小组同学参与评比的具体工作。经常请同学出一批写作题目,供大家选择。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
写作心境好,学生觉得写作有趣,就怀着一种愉快的情绪,抱着成功的希望,带着写作的欲望进入课堂,自然要比被迫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
六、真情实感与写作
(一)写作中的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就是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所以要获得真情实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去真实地感受生活。叶圣陶曾说:“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我们要重视写作中的真情实感,情感是写作的血液,写过文章的人都会懂得“文以情生”,情感与写作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无论哪一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只要写作者情感的闸门一打开,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如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敬仰,其中的一首《蜀相》,更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尤其结尾那堪称千古绝唱的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极度的痛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泪满襟”的“英雄”是谁?就是诗人自己。同样,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试想,如果没有这浓浓的真爱深情,是很难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章来的。
目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真情实感”作为小学生写作的一条重要要求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那么,真情实感包括哪些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真实的内容。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
(2)真实的感受。写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而不是简单地从别的文章中移植过来。
(3)真挚的感情。文中对客观事物所表达的心情,必须伴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虚情假意的描绘。
问题是真情实感从何而来?怎样培养真情实感?目前,学生写作中虚情假意、矫揉造作、言不由衷、无病呻吟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正如有人说的,如今作文,人和事可以造假,思想可以造假,甚至情感也可以造假。形成“造假”的原因自然很多,有社会的,有学校的,有老师的,也有学生自身的。改变这些现状,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要让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种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没有感染力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走向创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让学生们在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好的景致,使他们处于一种想说的写作境界中。这样何愁写不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二)教学中如何进行真情实感写作
具体来说,真情实感写作教学包括:
1.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所以要获得真实情感,根本的就是去感受真实的生活。因为“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无生活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也一样,写作不能离开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写作。
2.开设情景作文课,在活动中激发情感。面对实情实景,师生共同在创设的特定范围内有组织有目的有对象地写作,易于创设氛围,调动情绪,激发兴趣,触发灵感,如站在风中、雨中、雪中,或月下、花间、霞光里,然后再写一景致。
3.在写作中升华情感,勤写深思。若要写作,仅靠浅尝辄止得来的情感体验,不可能感动作者自己,更不可能感动读者大家。反过来说,要深层的思考,要深刻的认识,要升华了的情感,写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通过写作,可以促使你深思,将浅层次的情绪上升为高层次的情感。
4.让学生“自言自语”地写作。这是指写作训练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主拟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少写命题作文并注意命题的多样化,将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可使学生根据自己情趣和生活积累各取所需、各显神通,真实具体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当然,要让学生写作“自言自语”,写作训练就要发挥学生主动性。写作训练发挥学生主动性表现在多方面:
(1)写作内容要由学生选择确定。可放手让学生从接触和了解的事中选择,写清楚具体内容就行,允许学生凭自己的认识写各种各样的人,写出人物特点就可以。选材自己定,这样,就会言之有情、言之有物。
(2)表达方式由学生自己定。教学生写作就要引导他们自己去表现,用他们的方式,说自己想说的话。
(3)“词必己出”。让学生尽情地所欲所语,用朴朴实实的语言写自己实实在在的感情。写自己的理想追求,喜怒哀乐;写自己天真幼稚想法;写那些在成人眼中平常而又为自己津津乐道的趣事。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真切的感受一定会自然流露,真挚的感情也一定会准确表达,从而使得写作达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使写作过程成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