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写作教学心理学
11785400000039

第39章 写作心理能力(4)

第二,具体分析,青少年的词汇量、语句通顺对语言项的影响较大,而儿童只要词能“达意”(不求丰富)、句子通顺(无病句)即可。由于思维独立性、批判性的发展,“议论”已成为青少年书面表达的重要方法。但是,“叙述”仍为青少年常用的表达方式。

第三,内容方面,在选材恰当、全文贯穿一个中心的基础上,还应有透彻的分析,观点有一定的新意。这显然是儿童力所不及的,其写作仅是把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写出来而已。

第四,在结构上,层次清楚、分段正确是各年龄阶段学生作文的共性,青少年的写作还表现出结构严谨、线索明晰的特点。

(四)性别差异对写作的影响

从17世纪开始,人类学就注意到了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的区别。

这个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性语言在音系、形态、句法和词汇方面的差异。性别差异的研究也是当今诸多领域的研究重心,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交际研究、女性研究和语言学等等。

俗活说:“男女有别。”男女不仅在生理上有明显差别,而且在心理上也同样存在显着差异。对于学校教育来说,重视性别差异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仅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还包括他们的心理性别特征和个体差异。男女生心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是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因素为心理的性别差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即潜在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环境因素,其中的教育因素在形成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中起着主导作用。

因为心理的性别差异是男女两性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现实差异,环境和教育可以扩大、缩小甚至消除生物学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因此,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条件,可以充分发挥男女生心理发展的各自优势,控制和弥补各自的弱势,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国内学者对上海中学171名学生(男生92人,女生79人)的写作情况作了调查。调查发现:男女学生的心理情状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就个体而言,男女心理还会出现交叉的现象。青少年性别差异在写作中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男女学生对文章体裁爱好的差异。喜爱记叙文的人数女生超过男生,而对说明文、议论文的爱好,无论绝对人数和所占的相对百分比,男生都超过女生。这个现象告诉我们,男女学生对文章体裁是各有偏爱的。

似乎可以这样说,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喜爱形象思维,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喜爱逻辑思维。

2.男女学生写作取材范围的差异。喜欢以家庭和周围生活为题材的女生占了女生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而男生喜欢以家庭生活和周围生活为题材的只占男生总人数的七分之一。男生更多的是联系个人志趣爱好来选取题材,例如“捉知了”、“斗蟋蟀”、“旅游”等题材,男生就占了绝对的优势。

3.男女学生写作态度的差异。男生多表现出独立性,女生多表现为依赖性。例如,要求教师在写作前给予指导的,女生人数和相对百分比均超过男生。要求教师不做写作前指导的,男生人数和相对百分比均超过女生。

写作中,女生对问题的思考比较细心和周密。就审题而言,女生仔细审题的往往多于男生;不仔细审题的“发病率”,男生又往往高于女生。

男生较大方,女生多羞怯。教师当面批改学生的作文,男女生的反应也不相同。在绝大多数男生看来,教师“面批”,不仅使自己知道文章错在哪里,而且明白为什么错,怎么改,因此他们一般不大计较教师的态度,即使用严肃、尖锐的语言直言劝告,他们也显得落落大方,决不记“恨”。女生则不同,她们往往感到腼腆、羞怯和拘谨,害怕教师直率的批评和指责,尤其对陌生的老师,总喜欢把思想感情的闸门关闭起来。写作讲评,男生要求指名表扬的人数超过女生,而女生要求不指名表扬的人数又超过了男生。

五、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语言活动的高级形式,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心理能力的形成需要有口头表达能力,即说话能力作为基础;需要掌握较好的阅读能力,并从阅读中习得取材、布局、选词和修辞;需要内部言语的发展。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进行的。

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能够连贯地、有顺序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别人能够理解。写作教学的心理学意义在于:

(1)发展言语能力。言语能力是写作能力构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写作离不开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需要综合运用字、词、句、篇等知识和技能,并把这种知识、技能转化为写作能力,从而相应地提高整个书面言语水平。

(2)提高各种心智能力。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从积累到构思以至于成文,需要运用观察、想像、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智力技能,所以写作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各种心理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与发展的过程。

(3)陶冶思想情操。写作过程中,学生必须面对生活,认识生活,描述生活,逐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同时,学生还要熟悉各种人际关系,了解如何待人接物,陶冶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品德。

培养中小学生的写作心理能力,主要是按写作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来设计教学的。如前所述,写作心理能力的发展经过“准备”、“过渡”和“独立写作”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几乎贯穿于中小学的每个年级段,但不并是说,“准备”、“过渡”和“独立写作”三个阶段机械地对应于小学的低、中、高年级段。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已开始写片断的训练,这是一种简单的“独立写作”。而复杂的议论文的写作,直至高中段还在采取“仿写”

的方法,这又回到了的“过渡”阶段。

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写作能力培养中,“仿写”是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仿写”教学的关键在于:一是选好范文;二是引导好学生练习。我国着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些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这说明,熟读范文是写作的基础,模仿写作、改写、缩写都是重要的手段。因此,教师通过选择范文,分析范文,引导学生对主题、选材、布局、分段,开头、结尾等等加以摸索,逐渐进行独立构思和写作。

当然,仿写绝不是“重复”,更不是“抄袭”,仿写中有创造,所以要提高学生在仿写中的创新意识,不断地引导他们从模仿中跳出来,把学到的东西“内化”,即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中所获得的材料,灵活地运用范文的手法,来构思自己的作文,逐步演变成自己的写作技巧。中小学写作教学,可视学生的程度而选择不同水平、不同体裁、不同难度的范文。总之,通过范文引路,认真指导,利用中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发展他们的写作能力。基于写作心理能力培养的写作教学不仅是讲究词章、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这一教学过程通过促进学生观察、想像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诸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操和品德。因此,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语文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像等心理能力;培养学生有一个好的文风。

从写作能力的知识观来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三类知识,并且注意它们的相互作用。要达到这个目的,在写作教学实际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知识

写作知识主要是指陈述性知识,即由主题知识和读者知识构成,而主题知识直接决定学生“写什么”或写出的文章是否“言之有物”。在大脑中,主题知识通常是以图式的形式表征的,而某类图式的获得又是学习者学习两个以上的图式实例的结果。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写作内容知识必须要引导学生接触大量的图式实例。与写作内容知识有关的图式实例非常广泛,就其来源看,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是来自社会实际生活的图式;二是来自书面文字等材料的图式。所以,教师的教学引导应注意:

(1)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储存在人的长时记忆中的、与学生的写作关系最密切的图式种类主要有自然范畴图式、事件图式、人物角色图式和场景图式。这几种图式的实例皆来源于社会生活。当学生不具备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图式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物、运用媒体再现事物、人物和景物,或带领学生前往实地参观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亲身体验(知觉)有关的人、物、景,使这些外在的形象能顺利进入学生大脑,变成写作所需的图式。

(2)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关于读对写的促进作用,前人已有过精辟的论述,如:“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汉代杨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劳于读书,逸于写作”(元代程瑞礼)。

阅读除了使写作者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和写作方法知识之外,也能使写作者获得大量的与主题知识相关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所以,阅读是学生获取写作内容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写作能力的重要条件。

(二)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技能训练

写作技能即写作程序性知识是由陈述性知识转化而来的,而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一定量和质的练习,主要方法为:

(1)通过片段练习或专题练习使学生掌握写作子技能。当人们准备执行一项复杂的认知技能的时候,如果对构成该技能的子技能尚未把握或达到自动化,要成功、顺利地执行整个技能是不可能的。

(2)通过篇章练习或综合练习,促进写作子技能的组合和程序化。学生要想具备较高的写作技能,必须使大量的写作子技能程序化,使相关的若干个子技能组合起来,形成概括性较大的更高层次技能。篇章练习或综合练习就是一种“广泛”的练习。因为,从知识表征来看,篇章知识的表征是包括大量小的产生式系统,而篇章写作往往涉及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所包含的多种子技能。围绕一个主题或根据一种体裁进行篇章写作练习,可以有效地把诸多有联系的子技能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操作步骤,并逐步达到自动化。例如,应用文写作练习涉及到材料的搜集剪裁与组织、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表达等多种子技能。经过一定数量的有关这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之后,这些子技能会贯穿起来,达到技能运用的自动化。

虽然学生并不要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但是,要想使他们具备基本的写作技能,非基本篇章的综合练习是难以奏效的。

(三)适时地进行写作策略训练

写作策略是指学生对写作活动及其因素进行计划、评价和调控,以获得最佳效率的活动方式。这是一种比各种具体学习方法层次更高的、起调节和控制作用的活动方式和规则。它规定了写作时写什么和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和后写什么、用什么方式写、写到什么程度、写作的时间分配等。写作策略是针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学习策略,也是调控内部学习的方式和技巧,具有学习策略的特征。

写作策略是写作心理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者为了完成写作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写作策略的学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知识、运用写作技巧、培养写作能力,最终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其中,重要的是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写作知识包括题目、主题、结构、材料、语言、表达方式、文体等。写作技巧是指实际写作中的方法和技能,如谋篇布局和时间安排等。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适时进行一定的写作策略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