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台湾发生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件——王永庆的大儿子王文洋离开了台塑。说起来,这件事的导火索还是“吕安妮事件”呢。王文洋很小就被父亲送到英国读书。王永庆为儿子也仅仅提供了必要的生活开销,并没有因为家中的富有而大包大揽,而是让儿子尽早地学会自立。王永庆百忙之中经常给儿子写信,不断地鼓励他,并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英国,他念的是管理较为严格的公学,这些学校采取军队化管理。同学之间讲究服从与尊重。低年级学生有时要给高年级的学生洗衬衣和擦鞋,借此来磨炼耐性和培养性格。
王文洋在学校里总是被欺负,经常被强迫给人洗衣服、擦皮鞋。王永庆知道这种情况后,告诫他要学会忍耐。但忍耐总是有限度的,为了改变状态,他开始学习中国功夫,对欺负自己的人进行还击,从而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高中毕业时王文洋才17岁,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就读物理系,20岁就拿到大学文凭,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英国国防部奖学金,继续攻读研究生。
这个时候,王文洋渐渐明白父亲对自己的良苦用心,明白在温室中成长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所以更加刻苦读书。
王文洋按照父亲的“指示”又转而攻读企业管理与化学工程两个学位。他在24岁那年同时获得企管硕士与化工博士两个学位。为了继续锤炼儿子的能力,在王文洋毕业的时候,王永庆并没有安排他进台塑集团工作。
王文洋在国外求学期间一直保持俭朴的生活方式,即使在获得企管硕士与化工博士两个学位后也是如此。毕业后,他在美国找到了一份工作,自力更生,当时他的代步工具竟是一部以800美元购买的旧车子。如此勤俭,谁会想得到他就是塑胶大王的大公子呢?
王永庆是吝啬的,他又是慷慨的。作为一个真正的富人,王永庆送给儿子的不是一大笔一辈子也花不完的财产,而是给儿子装备了一种意志,一种精神。
也就是在英国留学期间,王文洋结识了大他4岁的台湾老乡陈静文,不久,两人双双坠入爱河。
陈静文祖籍在福建厦门,出生在台南六甲。1947年台湾发生了“二·二八事件”,陈静文的父亲意外地死于这次事件中。伤心的母亲带着她回到故里厦门,继而改嫁。后因在文化大革命受到牵连而转辗香港,陈静文在那里完成了她的高中学业,后随全家移民英国,她因而得以与王文洋在同一所大学相识。
不久两个人就完婚了,1975年,王文洋带着新婚妻子前往美国,开创事业。他先做房屋中介,靠卖房子赚钱。后来进入路易斯安那州一家著名的化学公司工作,负责化工设备、数据分析等事宜,整整做了三年。
在美国的这几年,王文洋并没有安心打工,他知道自己要细心地观察这里的社会,了解美国的制度,同时熟悉投资环境,为台塑企业的扩张做准备,毕竟台塑集团是要交到子孙们手上的,虽然父亲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
1978年,他帮助王永庆在美国德州休斯敦兴建石化工厂。从这个时候起,王永庆让自己的大儿子正式进入台塑,从基层做起,并要接受最基本的车间训练。
王文洋从一个职员做起,慢慢成为一个高层管理者,1984年才升为南亚公司第四事业部经理。王文洋在这个经理岗位上再经过10个春秋的磨炼,逐渐成为一位管理专才,1994年升为南亚公司协理,也即从部门经理升为公司总经理助理,负责统筹管理公司各事业部。经过生活的磨炼,王文洋逐渐显示出他的个人魅力与工作风格,显露出不凡的商业才能,深得王永庆的赏识。种种迹象表明,接班人人选非王文洋莫属。
然而,或许是苍天注定他不可能成为台塑的未来总管。1995年的一天,一个叫吕安妮的人“打破”了这一原已板上钉钉的事。
吕安妮生于1969年,是一个聪慧美丽的女子,学生时代就展现出不凡的才气,学业一直都非常优秀,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台大,毕业后又考进台大商研所硕士班。
1995年8月,她在考博士班时却意外落选。她认为自己考试考得不错却没被录取,觉得学校不公平,随即召开记者招待会向社会公告。
据后来曝光的情况显示,吕安妮当时的笔试成绩是18个考生里面最高的,也比最后录取的四个考生高。吕安妮得了50.5分,而其他四位录取的考生呢,只是44分多,比她差了6分之多,她当然不服。当时在台大任兼职教授的王文洋是她的指导老师,也紧跟着离职声援。这一声援不打紧,他们之间的恋情却暴露在大众面前。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绯闻风暴”席卷了台湾岛。
在这起纷争中,王文洋的妻子陈静文以超乎常人的冷静和容忍,咽下了所有委屈,那些日子,她不知是怎么过来的,虽然每天外面传闻甚多,让她心痛,但她却始终没有大吵大闹过,她希望以此挽回自己男人的心,拯救自己的家。这使她赢得了王永庆的尊重。
因此,王永庆自始至终都站在儿媳妇这边,拒绝接受吕安妮,而且一再要儿子拿出实际行动,表示悔过的诚意,重新回到儿媳的身边。
但作为儿子,王文洋却做了个让父亲很惊讶、让整个台湾岛都震动的决定。
他誓要与吕安妮结合,并且还称吕安妮要给其生子。在这种情况下,王永庆只好公开宣称“传贤不传子”,将儿子赶出了台塑。
表面上看,这一切都是由于“吕安妮事件”引起的,但也有人认为,这其中很可能夹杂着家庭派系之间的斗争。王文洋说:“‘吕安妮事件’真的严重到台塑必须把我免职的程度吗?我和吕安妮交往,完全没有违反公司的任何章程规定,不可能严重到把我免职的程度。这中间是否有其他因素介入,大家应该很清楚。”
很多人分析,这很可能涉及王家内部恩怨。是不是家庭矛盾现在只能是猜测,但是有一件事却是实实在在的,那就是吕安妮生了一个儿子,王永庆的孙子。
2002年5月的一天下午,汀州路三段儿童交通博物馆的停车场,静静停着一辆凯迪拉克高级房车。在停不了几辆车的停车场里,这部熠熠闪光的黑色凯迪拉克看起来格外醒目。
台北的五月已经很热了,天空中总是挂着炽热的骄阳。这时的博物馆像往常一样没有几个人,外面的游乐场却很热闹。此时,不远处一名少妇拉着一个男孩,一前一后地走着,小男孩看上去大约三四岁,走起路来依然跌跌撞撞,白白净净的模样十分讨人喜欢。
少妇身着黑衣黑裤,背着一个小小的挎包,头戴黑色鸭舌帽,在刻意压得很低的帽檐下,脂粉未施的脸庞缀着娟秀细长的眼睛,脸上透着恬静和安详。她,就是吕安妮。早几年,吕安妮因为那一场绯闻风暴变得家喻户晓,走到哪里都被记者围追堵截,人们在背后指指点点的,以至于她只能远赴英伦求学。如今,没几个人能认出她来了,她安静地领着孩子走着。
而那个小孩子应该就是王文洋的儿子、王永庆的孙子了。说起这个孩子,我们还应把时间回溯到1998年末,那时候,一家媒体发布了吕安妮已经怀孕的消息,还信誓旦旦地说看到吕安妮大腹便便的样子。
原来,在绯闻曝光后,王文洋前往美国以避开舆论,吕安妮则远赴英国深造。其间,一度传出吕安妮转往美国停留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就是在此时,她悄悄生下了王文洋的孩子。那一天是1999年2月25日,她和王文洋一起度过情人节才刚刚十一天。
从美国回来后,王文洋没有回到台湾,而是选择了祖国大陆。他以广州为基地,创建了宏仁集团,运用自己的智慧与魄力很快在大陆打开了局面,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1996年,王文洋筹资6亿美元,开始了他在大陆的投资布局,主要从事他所熟悉的铜箔基板及PVC等塑化相关产品。其中投资设立的第一家公司为广州宏仁电子工业公司,主要生产电子原料铜箔基板。到2003年,第8家公司即上海宏联电子工业公司正式建成投产。到目前为止,王文洋在大陆建立了一个产品涉及纤维丝布、环氧树脂、铜箔基板及电子等产品在内的企业集团——宏仁集团。
仅在2003年,该集团在大陆的投资已经超过200亿元新台币。宏仁集团逐渐形成两大事业基地。广州作为宏仁集团的发迹地与重要基地,仍有进一步的规划。计划将位于广州云埔工业区的厂区面积由目前的600多亩扩大到1200亩,要将宏仁集团建成“中国最好的二次加工产业基地”。
宏仁集团在华东地区布局逐渐形成,在上海建立两家企业后,王文洋又于2002年投资3亿美元,在江苏无锡兴建宏仁工业区,建立铜箔基板、多功能薄膜材料、聚氯乙烯(PVC)、硬质胶布等企业,华东将成为宏仁集团又一个重要基地。
这一系列的成功,除了王文洋有战略眼光以外,还可能是因为他离开台塑后,上天因见他放弃了最有可能继承的台塑接班人地位而有所怜惜,所以给了他许多运气。
但王文洋所以在大陆这么有知名度,并不是他建立了宏仁集团,也不是因为好又多连锁店,而是他参与投资了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公司,上海宏力半导体公司的成立,是两岸半导体产业第一个重要合作项目,引起了岛内外的广泛关注与报道,也引发了岛内企业纷纷到大陆考察、投资半导体产业的新热潮。王文洋在制造业领域发展的同时,也看好大陆的商业零售市场。王文洋以个人名义与台湾诚达集团共同设立好又多连锁超市,持股超过30%,目前在大陆已有80家分店,营业额达80亿元人民币。王文洋只要人在台湾,每星期都会抽出时间,探望吕安妮和他们的儿子。
那吕安妮现在住在哪里呢?她就住在台北文山地区。
2000年年底,吕安妮带着幼小的儿子,以及那个仍在夜间部技术学校读书的弟弟,跟着母亲郭碧兰从板桥的大房子,搬到台北文山地区现今的住处,只是把重病的父亲留在台中住院疗养。
那一年,郭碧兰被骗走了近6000万元,生活陷入困境,只得放弃以前的大房子,来到这个新环境,每个月花两万元,租一套90多平方米的小公寓,一家四口像是挤在鸽子笼里。这样的日子是吕安妮不曾想到的。但又能怎么样呢,她只能认命,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够平静快乐地成长,只要孩子的爸爸时常来看看,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媒体仍在关注他们的生活,时不时会报道他们的行踪。一天,在一家小儿科诊所门前骑楼下,来了一对祖孙,老太太60岁左右的样子,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花白的头发全梳拢在后面的发髻上,看上去显得挺精神的。
小男孩皮肤白皙,唇红齿白,他一边抓着外婆的手,一边不时东张西望,似乎对这个大千世界怀有极大的好奇心。
小男孩就是那天在儿童交通博物馆吕安妮带着的那个孩子。他双眼皮的清秀模样,就好像是吕安妮的翻版;那一对大大的招风耳,让人自然而然就想起他那个声名远扬的爷爷——王永庆。
此外,吕安妮也很心疼王文洋。为了让王文洋就近午休,她特意在宏仁集团办公室附近的敦化北路巷内,以每月4万元的租金,租下一户电梯公寓。每天中午时分,吕安妮就会开着凯迪拉克,把王文洋接到公寓小聚,然后再送他回公司上班。有的时候,她也会带儿子来此小憩,顺便将房子整理一下。
王文洋过去每个月给吕安妮一家人20万元的生活费。这个数目要支付两处房租及停车位共计7万元,孩子念双语幼稚园的学费4万元,再扣掉吕安妮父亲的住院开销六七万元,所剩无几。
王家人中,见过小男孩的没有几个。孩子长这么大了,王永庆还没见过。不仅如此,这个孩子连自己的爷爷是王永庆都不知道。或许孩子的妈妈不想让孩子知道吧!
2005年年初,向来都到岛外与大太太共度春节的王永庆,忽然一反常态,决定待在岛内,甚至决定要和这个孩子见面,这着实令吕安妮和王文洋高兴了一阵子。虽然最后这一愿望没有实现,但是,相信祖孙俩见面的那一天不远了。或许王永庆、王文洋父子之间的心结,只有借此契机才能解开吧!
家庭民主,儿女独立创天下
倘若是在农庄,你应该能看到母鸡喂小鸡的情景。如果母鸡会说话,它会告诉你自己是怎样照顾儿女的:对于刚生下来的小鸡由于太脆弱,没有办法吃养鸡人喂食的米粒。母鸡就会将米粒啄碎,再用口水润滑后分给小鸡吃,可以说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等到小鸡渐渐长大可以自己找食物吃的时候,母鸡就不再喂食,而要它们自立;如果可以自立的小鸡来抢夺它们“弟弟”的米粒时,母鸡就会恶狠狠地将它啄走。
这是母鸡和小鸡的故事。母鸡对没有自立能力的小鸡会尽力地照顾;但是对已经能够自立的小鸡,绝不溺爱,一定要求它们自食其力。
王永庆教育子女就是效法母鸡喂子,因而他的每一个子女都能自立自强。
王永庆认为,如果做父母的养育儿女,一辈子都设法使他吃饱穿暖,及至成人还过度溺爱,那是做父母的失败。他说,如果总是把孩子放在“螃蟹椅”上,养成孩子的依赖心,他就永远学不会跑、跳。所以,教育孩子,必先使其能吃苦耐劳,让他接受磨炼、接受打击,帮助他独立,并培养他坚忍不拔的意志。这才是父母爱护子女的真谛所在。
他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都是很认真对待的,他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因为在他看来,孩子们总有一天会长大,那倒不如现在就让他们“长大”。
有一次,孩子问他一个书本上的问题,他也不知道,为此他苦思冥想了好几天。最后,王永庆花了三天的时间查资料才弄明白,然后再告诉孩子。王永庆总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查找问题的答案,对孩子的教导是一丝不苟的。
对子女最好的教导就是身教,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做好儿女的榜样,这样往往比口头说上许多次有效得多。
为了让子女们养成节省的习惯,王永庆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以节俭为本。他吃西瓜、葡萄从不剔籽。他认为,有人吃西瓜要慢条斯理地把瓜子一粒粒剔出来,这样好像很卫生,其实统统吃下去也不会有问题。吃葡萄要细细地剥皮和剔子,岂不太浪费时间吗?引申到办企业上,也要养成不浪费的习惯,要节约时间,节省物料,刻苦耐劳,这样才能成功。
他常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没有糠比蜜,有了蜜不甜”来教育子女们,让他们明白,好吃并不在于菜的好坏,而在于肚子是否饿。长寿的人并不是经常吃鱼肉,而且吃得很简单。吃对他们来讲,并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肚子饿了必须喂饱它。相反,那些总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人,往往觉得食不甘味,茶饭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