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二)
11784200000017

第17章 刘伯坚的故事(2)

1930年4月,冯玉祥联合山西的军阀阎锡山及其他军阀势力,展开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半年后,冯玉祥大败,其主力部队在河南郑州等地被蒋介石收编为第二十六路军,由原来冯玉祥的亲信将领孙连仲指挥。当时,蒋介石尽管收编了这支部队,但对其百般歧视,士兵的月饷只有蒋介石嫡系部队的一半。对此,第二十六路军的官兵很不满意。

1931年初,蒋介石调集部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时,也把第二十六路军调到江西,配置在进攻红军的前沿阵地宜黄、乐安一带。谁知同红军交手的第一仗就遭到重大损失。后来,第二十六路军被推到江西宁都,实际上已陷入红色区域的包围之中,薪饷没有保障,士兵水土不服,瘟疫蔓延,几个月中就有数千人染病。担任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的赵博生对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做法十分不满,为了拯救这支部队,他更加怀念老政治部长刘伯坚,希望找到刘伯坚,找到共产党。

赵博生曾经派一名参谋到上海去找刘伯坚,但因当时上海处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共产党的活动极其秘密,这名参谋没能找到刘伯坚。

这时候,第二十六路军第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也在寻找刘伯坚。董振堂认为,像刘伯坚这样的共产党人是做人的楷模,因而千方百计打听刘伯坚的下落,但却毫无音讯。一天,董振堂发疟疾,躺在床上,一位中校团副来看他,他突然坐起来,说:"我们去找刘伯坚吧。"

"听说刘伯坚在上海。"

"那就到上海去找,赶快找,不能等待。"

不久,董振堂果然派一名参谋到上海去找共产党,再三嘱咐:一定要找到刘伯坚。

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对第二十六路军的情况非常关心,特地派从苏联回国不久的朱瑞到中央军委兵运科工作,负责对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等部队进行策反工作。董振堂派出的参谋刘振亚在上海见到了朱瑞和原西北军的王超、袁汉澄、李肃,当他到处寻找刘伯坚时,党中央派人告诉他,刘伯坚就在江西苏区,有事可以到江西去找刘伯坚。党中央还决定派王超、袁汉澄、李肃同刘振亚一起到第二十六路军工作。

后来,赵博生看到第二十六路军内中共特别党支部的一封信后,诚恳地说:我赵博生有志革命已久,苦于无人领导。我曾到上海,渴望找到刘伯坚部长,结果没有找见。现在我没有别的话说,就是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和第二十七师师长高树勋先后离开第二十六路军,赵博生以参谋长的身份代行孙连仲的职权。这以后,中共中央加强了促进第二十六路军起义的工作,刘伯坚受中央军委指派,同左权、王稼祥和袁汉澄一起,携带无线电台,到彭湃县苏维埃政府,同赵博生的部队联系。

1931年12月12日。夜已经很深了,刘伯坚却丝毫没有倦意。明天,第二十六路军就要进行暴动了,一万多官兵的革命行动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呀!刘伯坚正在思考,突然,第二十六路军袁汉澄、郭如岳、卢寿椿等人急急忙忙地走进来,说:刘部长,暴动情况有变化。

什么变化?刘伯坚站起来。

这一问,把来人问急了,他们你看我,我看你,好半天才说出刚刚发生的情况。原来,这天晚上,赵博生、董振堂、袁汉澄等人正在秘密商议举行起义的有关问题时,突然传来一个消息,南昌方面已经把第二十六路军的二万套棉军衣和11月份的薪饷送到广昌,很快就可以运到宁都。第二十六路军官兵很想把这批物资和薪饷弄到手,为此还派第七十四旅旅部副官连夜赶到广昌,催促骡马大队把棉衣和薪饷赶快运到宁都。

刘伯坚得知这一情况,很快与左权、王稼祥等人商量,同意暴动推迟一天。

1931年12月14日,宁都起义顺利成功。当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多官兵在赵博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来到苏区时,刘伯坚早已带着一批少先队员,打着红旗和火把,在路旁等候了。

你们看,那不是刘部长吗?刘部长来接我们了。官兵们看见刘伯坚,纷纷迎了上来。

刘伯坚紧紧握住赵博生的手,说:昨晚,我一夜都没有睡觉,我真替你们担心,以为你们会有牺牲呢!列宁讲过,暴动的时机成熟了,一分钟也不能延误。现在我们胜利了。

赵博生哈哈一笑,说:让蒋介石通缉我吧,我这几根骨头是属于苏维埃的了。

这天晚上,刘伯坚和赵博生一起讨论修改了《原国民党二十六路军于宁都起义后加入红军宣言》,并通过电台向全国播发这份宣言。

16日上午,部队向石城县的秋溪、龙岗一带开进前,刘伯坚来到队前,代表中共中央军委向起义官兵宣读了把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命令,宣读了毛泽东、朱德任命红五军团及其所属各军领导人的委任状。

刘伯坚策划宁都起义有功,中央军委任命他担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

广大官兵听到这一任命时,掌声雷动。

在刘伯坚等人的努力下,红军又多了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

特殊遗嘱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刘伯坚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到赣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同中央分局的指战员们一起,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斗争。

中央苏区红军主力走了以后,国民党反动军队继续向中央苏区腹地发动进攻,从12月开始,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指挥的二十多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划区"清剿"。刘伯坚同苏区军民一起进行了顽强抗击,但是,由于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苏区逐渐缩小,斗争越来越艰苦。

1935年2月,刘伯坚和中央分局、中央办事处和赣南省级机关及部队在仁风地区遭到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连续围攻。在突围中,刘伯坚坚持要随后一批部队行动。那几天,战斗异常激烈,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日夜不停,在枪林弹雨中,红军战士的鲜血在流淌3月4日上午,刘伯坚正在指挥战斗时,一颗子弹突然击中了他的左腿,血流如注。刘伯坚正想包扎,又有数颗子弹射中了他,他昏迷了就在这一天,身负重伤的刘伯坚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红军长征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一度把刘伯坚的照片到处张贴,散发,还以五万光洋悬赏缉拿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军领导人。刘伯坚负伤被俘后,敌人很快认出了他的身份。一名敌团长假惺惺地对刘伯坚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你暂时办个脱党手续,便可得到自由,甚至还可能得到重用,不必为共产主义犯这么大的危险。"刘伯坚冷笑一声,说:"要干革命就得犯风险。没有牺牲就没有工农大众的解放。"敌团长听后,心中暗暗吃惊。他对别人说:刘伯坚这个人,真是个硬汉子。

3月11日,反动派把刘伯坚从大庾县监狱转移到绥靖公署。当刘伯坚带着铁镣从繁华的青菜街(现为建国路)走过时,他气宇轩昂,镇静自若,向含泪伫立的乡亲们致意。在这一次转移后,刘伯坚写下了著名的抒怀诗《带镣行》。他写道: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

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

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

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

工农齐解放。

这是多么感人的诗句呀!它是对革命群众的鼓舞,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挑战。

在绥靖公署,敌人恶狠狠地问刘伯坚:你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

刘伯坚俨然回答:我看你们国民党毫无治国救民的办法,就加入共产党,致力于土地革命。

敌人又问:这次红军西奔的意图是什么?

刘伯坚回答说:红军向川黔方向出动,就是要把苏维埃运动扩展到全国,建立更大的苏维埃新根据地,团结千百万群众,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这铿镪有力的回答,使敌人胆战心惊。敌人甚至不敢多问了,心虚了。

刘伯坚被捕后就作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在狱中,他对反动分子的严刑拷打毫不畏惧,还写下了一封封表现出崇高革命情操和坚定信念的书信。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刘伯坚依然满怀信心,利用书信这种形式激励后人,同敌人进行斗争。

1935年3月16日,刘伯坚在给兄嫂的信中写道:"被押在大庾粤军第一军军部,以后结果怎样尚不可知,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现有两事须要告诉你们,请注意!

一、你们接我前信后必然要悲恸异常,必然要想方法来营救我,这对于我都不需要。你们千万不要去找于先生及邓宝珊兄来营救我,于、邓虽然同我个人的感情虽好,我在国外叔振在沪时还承他们殷殷照顾并关注我不要在革命中犯危险,但我为中国民族争生存争解放与他们走的道路不同。在沪晤面时邓对我表同情,于说我做的事情太早。我为救中国而犯危险遭损害,不须要找他们来营救我帮助我使他们为难。我自己甘心忍受尤其须要把这件小事秘密起来,不要在北方张扬,使马二先生知道了,做些假仁假义来对付我。这对于我丝毫没有好处,而只是对我增加无限的侮辱,丧失革命者的人格,至要至嘱(知道的人多了就非常不好)。

二、熊儿生后一月即寄养福建新泉芷溪黄荫胡家,豹儿今年寄养在往来瑞金、会昌、雩都、赣州这一条河的一支商船上,有一吉安人罗高二十余岁,裁缝出身,携带豹儿。船老板是瑞金武阳围的人叫赖宏达,有五十多岁,撑了几十年的船,人很老实,赣州的商人多半认识他,他的老板娘叫郭贱姑,他的儿子叫赖连章(记不清楚了),媳妇叫做梁照娣,他们一家人都很爱豹儿,故我寄交他们抚育,因我无钱只给了几个月的生活费,你们今年以内派人去找着还不致于饿死。

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

"

这封信,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了刘伯坚为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翻身解放而斗争不止的崇高品德。"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这正是刘伯坚光辉一生的写照。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革命者的胸怀是多么广阔。

牺牲前一天,反动分子问刘伯坚还要办什么事,刘伯坚毫不犹豫地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我要写封家信,交代我的子孙后代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二:我死之后要葬在梅关。

革命者的理想,反动分子是无法理解的。他们问刘伯坚:为什么要葬在梅关?梅关能高瞻远瞩。我死后葬在梅关,站得高,望得远。

刘伯坚这个人,真是硬。反动分子私下议论一阵,不得不给刘伯坚拿来纸和笔。

牺牲前夕,刘伯坚又写下了两封书信。一封是给兄嫂的。其中写道:"弟在唐村被俘时,就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曾有遗嘱及绝命词寄给你们,不知收到没有?弟为中国革命牺牲毫无遗恨,不久的将来,中国民族必能得到解放,弟的热血不是空流了的。

虎、豹、熊三幼儿将来的教养,全赖诸兄嫂。

诸幼儿在十八岁前可受学校教育,十八岁后即入工厂作工为工人。他们结婚更不要早,迟至三十岁左右再结婚亦不迟,以免早婚多儿女累,不能成就事业。

最重要的,诸儿要继续我的志向,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继续我未完成的光荣事业。"另一封书信是写给夫人王叔振的。信中写道:"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

写完信,刘伯坚拖着沉重的铁镣,昂首挺胸,走出牢门。上囚车前,刘伯坚面对围观的群众,高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

刘伯坚光荣地牺牲了。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刘伯坚战斗到最后一刻。

革命博物馆里,代表刘伯坚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一封封书信,以凛然正气教育着革命后代。一位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将军看到刘伯坚牺牲前夕写的那封书信时,深深为之感动,说:刘伯坚这个人真了不起,快要上杀场了,还是那样镇定自若的写家书。信上的字迹和笔划,跟平时工作时的字迹和笔划一模一样,一点都没有变。

再版后记

为青少年写书,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并不轻松。

萌动这个念头,主要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对于目前青少年读物中"古"、"洋"所占比重过大心存不安。古典的和外国的东西可以读也应该读,但总读这些东西对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国家、看待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远远不够。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而也乐意看到他们多读健康有益的图书。于是我们达成共识:与其抱怨,不如抽时间实实在在地为孩子们做点事。这一想法得到了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经过一番努力,我们先后编写出了《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的故事》、《刘少奇的故事》、《中国元帅的故事》、《中国大将军的故事》、《邓小平的故事》等十几套青少年读物。从1993年至1998年陆续出版,并受到广泛欢迎。其中若干套书还获得了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由于我们对于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兴趣还缺乏深入了解,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与青少年的期望之间仍会有一定距离。我们计划在今后编写其他书时争取做得更好一些。

在编写这些故事时,我们广泛参考了已出版的有关各类书籍,恕不在此一一例举。谨向所有这些书的作者、编者、出版者表示衷心感谢。

诚恳希望各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同时建议各界同仁,如有精力,亦不妨拿起笔来,为孩子们写点什么。

编著者

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