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外国名人快读
11775900000063

第63章 画坛伟大的探索者——达·芬奇

名人档案

全名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国别 意大利

生卒年 1452—1519

出生地 意大利佛罗伦萨芬奇镇

特长 绘画

爱好 数学、物理

成就贡献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天才的艺术家和杰出的工程师。同时,达·芬奇又是一个画家,他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都是巧夺天工的传世名画,特别是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至今令人遐思,成为后世画家探索的源泉。

达·芬奇幼年时期即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14岁时,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进入著名画家、雕塑家维罗齐奥主持的艺术工场学习绘画。在老师耐心的教诲下,达·芬奇苦练基本功,终于熟练地掌握了绘画的技能。

在人文主义思想熏陶下,达·芬奇迅速成长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一名战士。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他在绘画中从现实生活着眼,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他细心观察自然,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分析、总结,还从理论上对构图、透视、光线等作了探讨。为了确定人体的比例和结构,他研究了人体解剖学。在人体素描中,他先勾画出全身的骨骼结构,再添入神经,最后再加上肌肉,每部分都配上文字解说。达·芬奇主张绘画艺术不能只是临摹别人的作品,也反对把眼前的事物原封不动地加以再现。

1495年至1497年间,达·芬奇受米兰圣母玛利亚修道院的委托,以基督教传说中的一个故事为题材,创作了题为《最后的晚餐》的壁画。在他之前,许多画家都尝试画过这一题材,但都失败了。为了创作这幅传世壁画,达·芬奇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他经常到米兰城的各种场所去观察不同类型的各种人物形象,并画了许多形状各异的草图。这幅画的构图是:主人公耶稣庄严、静穆、安详地处于画面正中,餐桌两旁十一个门徒左右呼应,把全部人物引向中心。达·芬奇把叛徒犹大安排在一个美貌文静的门徒旁边。他面目丑恶可憎,惊慌失措。在光线明暗的处理上,居于中央的耶稣背后衬以明亮的窗户,显得光明磊落,而犹大身上则显得特别阴暗,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整幅画面人物虽多,但以耶稣为主体,布局匀称,色彩调和,成功地描绘了戏剧性冲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达·芬奇通过高超的艺术构思,表达了殉道者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善良的人们对正义的热爱和追求,揭示了对叛徒的憎恨,鞭挞了邪恶。这幅壁画反映了世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

大约在1503年,达·芬奇又完成了著名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在这幅画中,达·芬奇以他巧夺天工的技法,传神地画出了蒙娜丽莎嘴角边的一丝微笑。这微笑俏丽、自然、明朗、舒畅,引人遐思。那双别具神采的眼睛,又使她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跃然画上,表现出一个少妇特有的智慧和青春活力。这幅画体现了16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特征:人刚从封建束缚和神的枷锁下得到解放后所特有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乐观主义情绪。这幅画现收藏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晚年的达·芬奇是在漂泊中度过的。1517年,他离开意大利移居法国,人们热情隆重地迎接了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在那里,他取得了国王首席画师的称号。两年之后的夏季,大师在法国逝世,他为世人留下了近20幅的名画,件件勘称艺术精品。重要著作有《绘画论》。他终生勤奋,死时留下的草图速写及其他手稿约有7000页。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杰出代表。在绘画方面他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了一派新风,创立了意大利这一时期反映世俗生活的新的绘画流派,为绘画艺术开辟了现实主义道路,使当时的绘画表现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同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一起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三位最伟大的艺术家。

生活故事

达·芬奇是私生子。母亲卡塔琳娜在生下达·芬奇之后,患了重病,身体虚弱,没有乳汁喂养他,所以他从小身体欠佳。被父亲接回家里后,生活很孤独,没有人陪伴他,但他跟学校的同学根本合不来,玩不到一起。

早年的达·芬奇在生活和学习中充满了坎坷。在继母的眼里他是一个弃儿,对于财产的继承权无疑是被剥夺了。当父亲悄悄接济达·芬奇时,继母就会不停地责骂,并说达·芬奇是魔鬼山羊哺育大的狗崽子,听起来十分刺耳。

达·芬奇也有许多敌人。在跟老师维罗齐奥学画的同学中间,年轻的达·芬奇是佛罗伦萨数一数二的美男子。因此,招来很多人的嫉恨和中伤,说他同老师间存在超友谊的关系——同性恋。因为这种谣言,使得许多女孩子们一看见他都退避三舍。

达·芬奇在佛罗伦萨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了。于是,他开始离开老师单独生活。但是谣言又纷纷四起,说他不信奉神灵,鼓吹“异端邪说”,一时间,达·芬奇的精神快要崩溃了,整天无事可做,苦闷极了。

作为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艺术家,达·芬奇把绘画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提出了系统的绘画理论。但他始终受到意大利封建贵族的冷落和天主教会的迫害。1517年,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但还是被迫离开了意大利,漂泊异乡,最后客死在法国。

达·芬奇学画是从画鸡蛋开始的。第一堂课,老师维罗齐奥让他画鸡蛋,他颇感兴趣地认真跟着老师学画鸡蛋。可是第二课、第三课……一连几周时间还是画鸡蛋,达·芬奇有点不耐烦了。他想不通,老师也真怪,小小鸡蛋有什么好画的,就是画好了,又有多大用处呢?

达·芬奇好奇地去问老师:“为什么老是让我画鸡蛋呢?”老师亲切而又严肃地说:“孩子,你别小看这鸡蛋,画好它并不简单啊!在一千个鸡蛋中,就从来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它的形状就不同了。我让你画鸡蛋是为了让你练好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孩子,你要好好练啊!”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深受启发,从此发愤练习。

几年后,达·芬奇已经完全掌握了老师传授的绘画和雕塑知识,并且还在绘画技术方面超过了他的老师。

达·芬奇在为修道院画《最后的晚餐》时,修道院院长常常到他的画室去催促他尽快完工。这位院长看见达·芬奇站在油画前冥思苦想,老半天也未动过一笔,就产生了一个念头:他要达·芬奇像园丁在花园里干活一样画笔不停。他还把这个主张唠叨给爵士莫罗听,搞得爵士很不耐烦,只好把达·芬奇找来。

达·芬奇知道爵士是通情达理、多才多艺的人,他向爵士解释说,艺术是思考和智慧的结晶,往往是智慧去支配双手行动来把美展现给人们。他又告诉爵士《最后的晚餐》还有两颗脑袋没画完,一个是耶稣,一个是犹大。他不想在尘世间寻找现存的模式。叛徒犹大这个奸邪小人的脑袋最难确定。达·芬奇开玩笑似的对爵士说:“如果那个修道院院长再来打扰的话,我就拿他的脑袋来画犹大。”一席话说得爵士哈哈大笑。

爵士把这话告诉了院长,从此,他再也不敢来达·芬奇画室唠叨了。达·芬奇也就很快画好了犹大和耶稣的头像,完成了《最后的晚餐》这幅绝世名画的创作。

传世名言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劳动一天,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

超不过师傅的徒弟是可悲的。

真理只有一个,它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

一个优秀的画家,有两个主要的绘画目的:即人和他的灵魂的意向;前者易而后者难。

凡是从未对自己发生怀疑的艺术家,他的成就一定不大。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虚。

生平大事

1452年4月15日,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

1466年至1472年,进入著名的佛罗伦萨雕塑家、画家维罗齐奥的工作室学习绘画和雕塑。

1472年,在老师维罗齐奥的作品《洗礼》中完成了生平第一幅创作。

1478年左右,以立意新颖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独立创作了名画《拈花圣母》。

1480年,完成油画《丽达圣母》的创作。

1482年至1499年,离开故乡,来到米兰度过了17年时光。这是达·芬奇才华横溢的时期。

1482年至1490年,创作了名画《岩间圣母》,现存于卢浮宫博物馆。

1495年至1497年,在米兰创作了名画《最后的晚餐》。

1503年至1506年,回到佛罗伦萨,创作了名画《蒙娜丽莎》和《安加尔战役》。

1506年至1513年,再到米兰,创作一生中的最后几幅作品《圣安娜》《施洗者约翰》等。

1513年,出走罗马。

1516年至1517年,在学生麦尔奇及仆人维兰尼斯陪同下离开意大利,到达法国。

1519年5月2日,在法国克鲁堡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