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外国名人快读
11775900000014

第14章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

名人档案

全名 亚西尔·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

国别 巴勒斯坦

生卒年 1929—

出生地 耶路撒冷

成就贡献

亚西尔·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由一名战士转变成一个和平的使者,他为巴勒斯坦建国和巴以关系的改善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巴以问题由来已久。1948年,联合国会议通过巴以分治的181号决议,决定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阿拉伯国家(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占地约43%,犹太国(现在的以色列)占地57%。这一决议出台后,犹太人在美国等大国的支持下建立了以色列国,并迅速组建军队和政府,同时积极攻占巴勒斯坦。至此,巴以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便开始了。

这时的阿拉法特年仅19岁,参加了1948年5月爆发的第一次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战争。1959年10月,阿拉法特在科威特主持成立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组织,领导巴勒斯坦游击队与以色列占领军展开斗争。

在近20年的战斗洗礼中,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逐渐成为巴勒斯坦人民和世界公认的巴勒斯坦合法组织,阿拉法特也因此成了巴勒斯坦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世界关注的焦点。

20世纪70年代,阿拉法特顺应潮流,决定实施“土地换和平”的运动,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赏。1974年11月,联合国第29届大会上,阿拉法特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并发表演说。在巴解放组织及其领导人阿拉法特不懈的奋斗下,1988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庄严宣告巴勒斯坦国建立。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新任总理拉宾对巴以和平持积极态度。在与阿拉法特多次接触和谈判后,双方在华盛顿第一次握手言和,签订了关于巴勒斯坦自治的《奥斯陆协议》。巴以间出现和平的曙光。

可是好景不长,以色列右翼领导人沙龙强行参观巴清真寺而再次引发巴以之间的流血冲突,和平再次被拒之门外。2001年沙龙当选为以色列总理,对巴勒斯坦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使得冲突不断升级,对付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人民又是坦克又是飞机,而巴方激进组织则采取“人肉炸弹”进行报复,冲突使得双方近千人死亡,上万人受伤,至今冲突还在继续着。年过七十的阿拉法特仍然在领导巴勒斯坦人民为了自由、为了和平而不屈不挠地斗争着。

生活故事

在与以色列的斗争中,阿拉法特脱颖而出,成了巴“民族解放运动”这一组织的领袖,也成为以色列暗杀的主要目标,但是所有的暗杀行动都被他躲过。有好几次都非常惊险:有一次,阿拉法特召集巴解委员会委员在一座大楼开会,刚刚坐下,阿拉法特就要求委员们立即撤离该大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委员们无可奈何,只得迅速撤出该大楼。谁知5分钟后,以色列武装直升机就把这幢大楼炸平了,委员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还有一次,阿拉法特办完事往家里赶。上车时,阿拉法特突发灵感,没有上自己的专车,而是与保镖们挤在了一起。谁知车队开出没多远,阿拉法特的专车就爆炸了。阿拉法特的这种先知先觉又救了他一命。

在生活中,阿拉法特从来就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整天为了巴勒斯坦的事业而忙忙碌碌,辛勤工作,七十高龄还要满世界地飞,寻求世界的援助。

由于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牺牲,阿拉法特在与以色列战斗的过程中从未考虑过爱情、婚姻。直到碰上苏哈。

法国一直对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运动持同情支持的态度。1989年访法旅途中,阿拉法特结识了充当翻译的苏哈。这位美丽的金发女郎深深吸引了阿拉法特,以至于他每天醒来第一句话就追问:“苏哈在哪里?”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后,阿拉法特决定向苏哈求婚,但是为苏哈及其家人的安全着想,阿拉法特决定秘密举行婚礼。一年后,阿拉法特与苏哈在突尼斯举行了简单而秘密的婚礼,到场的只有两名证婚人和一位伊玛目。这样,一位20世纪末的英雄与一位年仅27岁的姑娘喜结良缘。

1974年,阿拉法特应邀在联合国第29届大会上发表演讲。身穿军装,腰插手枪,一手举着橄榄枝的阿拉法特向全世界人重申:

“我是一手举起橄榄枝,一手拿着革命枪杆来到这里,不要让绿色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战争燃遍巴勒斯坦,然而和平将从巴勒斯坦诞生。”

1993年9月13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倡议主持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戴维营签署巴自治原则宣言。签字仪式完了以后,阿拉法特主动伸出右手,拉宾迟疑了一下,也随即伸出右手,巴以之间第一次历史性的握手就这样被记录下来了。

随后,“和事佬”克林顿“左拥右抱”,把两个人拉到一起。开始时,阿拉法特和拉宾都有些迷茫、犹豫,但还是相互寒暄了几句,这是两个“死敌”第一次如此接近的“亲密交谈”。

传世名言

对我们巴勒斯坦而言,结束曾遭受的伤害、曾遭受历史不公正对待的情绪,是实现两国人民和平共处的最佳办法。

必须严于律己,要锻炼吃苦耐劳精神。不论困难或后果如何,决不被吓倒。

对于我们,真正的责任即将开始。在这点上,我们需要更多的勇气,因为我知道,建设比斗争更艰巨。

生平大事

1929年,阿拉法特出生于耶路撒冷。

1948年投笔从戎,参加第一次阿以战争。失败后,举家流亡开罗。

1959年,阿拉法特组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成为该组织领袖人物。

1964年,阿拉法特赴中国北京,对中国进行首次访问。

1968年后,他指挥了卡马拉战役,重创以军,打破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因此声名远扬。

20世纪70年代后期,阿拉法特逐渐认识到军事上处于劣势的巴勒斯坦要以武力建国似乎不太可能,于是顺应潮流,走和平建国的路线,提出“土地换和平”建议。因此,他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88年11月15日,巴全国委员会宣告巴勒斯坦独立,阿拉法特当选为总统。

1993年在华盛顿与拉宾签署巴自治原则宣言。

2002年,巴以冲突再次升级,以色列军队曾一度围困阿拉法特长达1个月之久。美出面斡旋,提出以阿拉法特放弃“民族权力机构”主席职务为和谈基础,遭到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