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长大有意思
11773800000028

第28章 幽默原来是巧克力色的

读《倪亚达 很不屑》《倪亚达 脸红了》一月,一个很冷、风也很大的天气,在延安东路隧道口等候71路公车,我一边不断撩拨吹乱的头发,一边入迷地翻一本书,一页接一页,不知不觉大半本滑行一样过去了。

就是那个头发有一点点乱,长着一张怪有趣的可怜巴巴的脸的台湾小男生倪亚达的几百篇日记,用的是特别原汁原味的小学生的腔调——爸爸总是离家出走/小狗被关在洗衣机里/孙妈妈的内裤又飞到了我们家/吴英雄还逼我拿钱给他/实在有点想去流浪儿童之家……/真是令人不屑啊!

这个小男生天真又淋漓,能让我浑然忘我读他在风口里。

可就在你哗啦啦翻看过之后,就有一些感动,堵在你的嗓子眼,酸酸的;就有一些冲动,让你呵呵地乐着又分明有一点要流眼泪;就有一些颤动,纷纷扬扬摇曳着你有些本来麻木的神经;就有一些震动,让你捧腹到要昏厥。

这种后劲,最主要来自一个很底层的单亲家庭的小男孩对于自己有点悲惨的生活那种浑然不以为苦的有力的忍受。“我”倪亚达应该是那种比较中间色彩的角色,长相很普通,脾气也不坏,性格比较乐天,最多小小唉声叹气一番。哪怕日子总是一团糟,哪怕家庭生活总是摇摇摆摆,哪怕总是受欺侮,他还是跌跌撞撞,迷糊着嘻哈着走下去。

他就这么嘟嘟囔囔着身边的那些小破事小烂事,用看似麻木的敏感,用看似无辜的顶真的口气呈现一个孩子澄澈视角下最真实也是最虚伪的成人世界。他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艺术,就是对任何让他不开心的事情,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这也是专属于天真的强大和力量。

实际上,貌似强大其实最最不堪一击的是他周围那些喊糟糕的大人:毫无责任的爸爸、歇斯底里的妈妈、自暴自弃的外公……是倪亚达的那些自以为都比他强的同学:不努力学习天天都在寻找可以幸灾乐祸机会的李有福,音乐天分很低却希望成为巡回世界的钢琴家的张长弓,还有身体很胖、花钱很迅速、但老爸是立法委员的王大川……

这些人组成了倪亚达的日常生活,每天都会有旧的故事结束新的闹剧开始,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挤压着甚至践踏着弱小的倪亚达。他从不以为苦,用他那种傻呵呵的天真,懵懵懂懂的“很不屑”的心态,去不断抗击打,去谅解,去化解,至多嘟囔一句:“我觉得应该像电视上那样大哭一场,可一直哭不出来,真是令人不屑。”而台湾作家袁哲生借倪亚达——一个孩子之口,想传达给我们的也正是一种很有力的人生态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用幽默的态度去面对,他说:“我写《倪亚达很不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带来笑声。因为饱受苦难之后,唯一免费的赠品只剩下干干的笑声了。”不过这笑声是有一点点苦,可是不干,相反,它很润泽很烂漫,带一点卡通的夸张和强烈。也正是这种天真的嘻哈力量,让懵懂的小男生主角成为书中最强大的人物。虽然他的那些卑微的梦想就像甜美的小气泡不断轻轻破裂又兴致勃勃地泛起,可他照样用这个烂漫年纪特有的明亮天性,调和着黑色幽默的调调。

这样想来,小男生倪亚达式的幽默就是巧克力色的了,入口即化,烂漫的甜,以及回味过来以后的一点点苦。其实巧克力的特别味道也正是那一点点绵绵的苦味,放到阅读的通感里,就是天真的后劲,说起来有点拗口的,其实就是以那种浑然得近乎于无知者无畏的态度,去迎接每一个并不好受的明天的日子。

呵呵,幽默原来也可以是巧克力色的,很顺眼也很耐看,不像黑色幽默那样往往因为反其道而行之而有点扭曲有点夸张到神经质,不像黑色幽默那样笑过之后是黑压压的沉重或者尖锐。实际上,它的紧要还是好玩和有趣,先吸引你的是口感,还有一笑而过之后回味的后劲绵绵而来,很憨直,很达观,很通透,就像一句法国谚语所传达的那种意味—— “Face to the whole word, not cry, not smile, but understand”。

小孩往往就是这样的智者,对待整个不如意的世界,能够这样有趣有力地忍受,并且一如既往地平静和烂漫。

倪亚达的日子还在一天天地过,他的生活和心灵日记还在继续上演精彩,带着一点点荒谬,又多多的真实,多多的幽默。因为小说家袁哲生的妙笔生花和源源不断,在现在时的儿童文学里,增添了一个超级出戏又特别具有现实色彩的典型人物。

从这样一本到处生动流淌着小学生的天然语感,把小男孩式的直白语气表达得惟妙惟肖的有趣的童书中,也许很难想象它出自于一个曾是随口引经据典的象牙塔犬儒作家之手。

佩服他语言功夫的同时,好像这本好读的童书也不应仅仅简单地归结于一个作家能屈能伸的姿态。他的《静止在树上的羊》等作品都得过文学大奖,在读者评比中,却只有不客气的“两颗星”。这是一个读者自主自立的时代,他们拥有自己的个性而坚持的眼光,作家们并不能特别左右他们的选择或者口味。你可以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你也可以做一个主动姿态的作家,可你却无法漠视读者的喜欢。

看着一个学问本来很高深的作家很自如地玩转出那种小学生般诚实的笔触,以傻呵呵的很直白的嘟嘟囔囔的语调,我想到一个道理,高级的写作往往是本色的焕发,而深刻或者说深沉,其实更是水到渠成的,用无辜的天真来震撼你。

《倪亚达》系列作品宣传词里说是“来自台湾的‘蜡笔小新’,比小淘气尼古拉更诙谐逗趣”,其实他比小新多了生活化,少了一点点无厘头,多了一点点沉重,更多了可亲的世俗感,那种原汁原味的生活的真实。

而相比较而言,《小淘气尼古拉》是一本更纯粹属于小学生的作品,主题特别特别单纯,整个系列都围绕着一个灵魂词——淘气,流露的尽是天真的快乐。而倪亚达的色彩更驳杂,现实含量更丰富,气质也更本土,单纯的是他的视角。

所以,我更愿意把它类比成《娃娃看天下》一类的读物,就是说它有自己深刻的一面,针砭时弊的一面,只不过它更文字化,更故事化,更口语化,更日常化,更地域化,更现实化,也更浑然天成。

《倪亚达》是把童书的浅显和现实的深刻很好糅合的现代读物,这个小男生的忧愁和烦恼,同样也能强烈冲击大人们的心,从这点来说,它显然也是一本跨越年龄段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