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的英杰故事
11772700000004

第4章 图强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了,他的儿子渠梁被立为新国君,叫做秦孝公。秦孝公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为了改变秦国内交困的局面,他下决心发愤图强,招收贤能,向中原国家学习,进行变法革新。

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其他诸侯国来的客人,谁能使秦国富强起来,就重用他。”

秦孝公如此重视人才,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华的人。

有一个叫卫鞅的人,本是卫国国君姬妾所生,姓公孙,他在魏国做过官,但没有受到重用。于是,他来到秦国,托人见,得到了秦孝公的接见。

秦孝公问:“如何才能让秦国富强起来呢?”

卫鞅似乎早就考虑成熟了,胸有成竹地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必须发展农业,奖励耕织;要整顿军队,罚分明;另外,还要取信于民,说到做到。”

秦孝公非常同意卫鞅的意见,当即就拜他为大夫,让他着手准备变法的事。

许多贵族大臣害怕变法损害自己的利益,极力反对,于是秦孝公就把卫鞅、甘龙、杜执等人召进宫里,商议变法的事。

秦孝公说:“实行变法,就需要破除旧法,改变古礼,这恐怕会遭到天下人的批评,你们说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卫鞅说:“干事业,遭到别人的反对,是常有的事。如果大王患得患失,这件事永远不会成功。”

甘龙和杜执是保守派,当然极力反对卫鞅的主张。

甘龙说:“圣人的礼、义怎么能随便违背呢?先王的制度又怎么能任意更改呢?”

杜执也说:“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改变旧制,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变更法度。”

卫鞅反驳说:“古代礼制不同,你们说应该效法哪一种礼?帝王不相因袭,我们又应该遵守哪位帝王的法度?二位大的话,完全是庸人之见。”

秦孝公听了卫鞅的话,坚定了变法改革的决心。

卫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于是就在新法公布之前,在南门立起一根大木头。

卫鞅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子。”

大家都以为他在开玩笑。

有的说:“扛根木头就给那么多金子,我才不信呢!”

有的说:“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一定是说着玩的。”

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卫鞅又提高了赏额,他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给他五十两金子。”

人群里走出一个小伙子,扛起木头就走,一直把木头扛到了北门。

卫鞅马上取出五十两黄金,当着众人的面,赏给了这个小伙子。

这件事立即传了出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

卫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新法令公布了出去。

新法施行十年后,秦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没有盗贼,百姓“路不拾遗”,家家富裕,人人丰衣足食,秦国的国大大加强了。

到公元前350年的时候,卫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将都城由原来的雍城迁到了咸阳,也就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依照鲁国和魏国的规模修建了宫殿,把城镇和乡村合并为县,全国设立四十一个县;统一了度衡;实行土地私有制,可以自由买卖。

这一次改革,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

公元前340年,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一举夺回了被魏国侵占的黄河两岸的土地。为了表彰卫鞅的功劳,秦孝公把商一带的十五座城封给了卫鞅。从此以后,人们也把卫鞅叫做商鞅。

商鞅变法得罪了许多秦国贵族,秦孝公死后,他们向秦孝公的儿子秦惠公诬告商鞅谋反,结果,秦惠公下令用五马分之刑把商鞅残忍地杀死了。

商鞅虽死,可他推行的新法却取得了成功,秦国也因此强大起来,最后统一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