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学童话:来历不明的小鹅卵石
11762600000001

第1章 我所认识的科学童话(代序)

科学童话是什么?再明白也不过,就是包含科学内容的童话。它和科幻小说、科学诗、科学小品一样,都属于科学文艺的范畴。但是它和这些作品又有些不一样,因为这些科学文艺作品的读者对象可以从幼儿到成人,范畴十分宽阔。视不同的对象,内容可深可浅,变化比较大。科学童话的对象,却主要是小学中年级以下,直至学龄前的儿童。读者范围比较狭窄,更加具有儿童文学的色彩。

科学童话的本质是童话。将其归于科普范围,仅仅出于其含有一定的科学内涵而已,不能简单把科学童话完全划入“科普”范畴。

与其他科学文艺作品相同,科学童话也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

科学童话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其选择的科学材料是不是真实、新颖,有没有错误成分。

科学童话的思想性,在于其是不是宣传科学精神,普及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科学童话的艺术性,道理很简单,内涵比较丰富,就不用多说了。

这里说的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也就是真、善、美的问题。

“真”,就是科学性,是科学童话的灵魂。

科学童话首先应要求知识的准确。离开了这一点,就不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失去了根本意义。

虽然对一般童话来说,也需要符合逻辑。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存在着讲求科学性的问题,但是毕竟不如科学童话那样显得更加突出。

说到科学性,首先应注意材料精确可靠,不能设想包含有错误的概念,能够称作科学童话。在这一点上,只有作者把所写内容的科学原理吃透,才能够深入浅出地用故事把它表现出来。

“善”,就是思想性。

在科学童话中,除了介绍科学知识之外,还能否同时给予小读者一点什么新的东西,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影响他们的心灵?

一般说来,某些童话充满隽永的情趣和教育意义,往往与其中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有关。我们能否在不伤及内容、且能相辅相成的前提条件下,把这种方法引进科学童话的领域中来呢?“美”,就是艺术性,有意境的美,也有语言的美。

由于科学童话读者对象年龄的特殊性,特别是针对低幼儿童的科学童话作品,还特别要求内容和形式的浅显化。

科学童话怎样做到浅显易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所选择的知识内容,应是儿童智力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最好是他们周围的一种常见现象,使他们能够通过亲自观察来加深认识。

对儿童来说,还有通过教育逐步扩大其知识面的问题。浅显也不等于浅薄,只要在符合年龄特征、读者的智力足以理解的前提下,可以也应该逐步加深,甚至触及某些新颖尖端的领域和概念性较强的事物。

其二、语言应该具有儿童语言的特点,句子不要太长,语法尽量简单一些,做到生动活泼、浅显明白,使孩子们能够听懂、看懂。

当然,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语言上的浅显程度也不一样。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语言的浅显化和具有儿童特点,不能理解为对儿童语言亦步亦趋地牙牙学语。应该明白,由于孩子们的水平有限,往往在语法上会造成种种错误。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一本儿童读物,包括以介绍知识内容为主的科学童话在内,都担负有引导孩子们正确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不能迁就,甚至以所谓“儿童化”为借口,而模仿渲染其缺陷。

童话和诗相似,都应以美丽的意境来打动人心,因此语言上还需特别讲究,尽可能地写得像诗一样优美。

其三、故事结构要尽可能明白清晰。如果对象是幼儿,还应该写得更加简单一些短一些,线索不要过于复杂,否则孩子们没有耐性看下去,因此可能影响其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这是我对科学童话的一些粗浅认识,可能说得不对,请多多批评,谢谢。

还需要说一句。自己有了一点认识,不等于就能做到。我在这本集子里奉献给孩子们的一些科学童话,很可能就是眼高手低的东西。写得不好,还要请多多原谅。再谢谢!

在这本书里,有一篇《没法举行的宴会》,通过太平洋心一个小岛,住在日界线两边的两只海鸥。由于它们都对从不同方向穿越日界线,日期变化情况不够了解。相互邀请赴宴,不是日期提前,就是延后,总也不能实现,于是产生了种种误会,引导出有关日界线的科学知识。想不到这篇作品被选入台湾小学课本,是内地作家唯一入选的。听说在讨论的时候,一些“台独分子”激烈反对,最后在大多数支持下入选。不消说,这是我特别高兴的,也要借此机会感谢支持的台湾朋友们。海峡两岸都是一家人,任何搞分裂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

刘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