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1166100000327

第327章

又急忙冲进内室,对李师古之妻说:“家嫂,大事不好,刘悟反矣,快和丹娘(李师古女儿)躲起来吧!”

兴治三年六月初七,淄青大将刘悟深夜发动兵变,率兵趋至郓城,欺骗守门士兵开城门,众兵进城后四处放火。刘悟亲自率军攻打伪齐王府,李师道与子李弘方躲人厕所,被士兵搜出。李师道求见刘悟,兵士不许。刘悟命士兵砍下李师道父子首级,向李愬投降,并杀判官林英、大将魏铣等数十人。初八早晨,凉国公李愬遣人将李师道父子首级送往淄青行营,裴度召出夏侯澄,夏侯澄抱着李师道首级痛哭不止,裴度并不怪罪。确认无误后,将李师道父子首级用盐腌了,遣快马送往洛阳。淄青大将冯利涉等听闻李师道已死,率军归降。淄青乱平。

初十日,淄青行营副元帅宰相裴度仪仗入郓州,刘悟率部将以及李公度等文官出城恭迎。裴度清点李师道家人口,只少了夫人魏氏一个。原来刘悟与魏氏本来就有一腿,当夜杀李师道后见魏氏等楚楚可怜,不忍加诛,仍令返入内室,索性就收了魏氏。见裴度问起,刘悟本想隐瞒,见裴度面有厉色,心中惧怕,好在事先编好了说辞,便道:

“回裴相公话,这魏氏乃是郑国公魏征后人,不幸流落民间,嫁给了逆臣李师道,所以前些年李师道曾想出钱为魏家赎回祖屋。罪将见她乃是忠良之后,不忍杀害,所以便将其关押在别院,待朝廷赦免其罪后寻个好人家打发了。不知裴相公以为然否?”

说是找个好人家打发了,当然是打发到自己家里了。裴度正人君子,哪里能想到这些?当下道:

“如此处置甚是妥当,刘将军就不必问本相公了。”

把个刘悟喜得什么似的。不过裴度对刘悟观感并不很好,白日里当着刘悟的面保证要好生保举刘悟,暗地里却下了一道密折,道:

“臣观刘悟亦非善类,窃以为当早图之。”

自打李师道被杀的消息传到洛阳,钦天监的人走路都横着走了,把被皇帝批了“放屁”丢的面子全部找了回来,还上书抗辩,指责李诵,弄得李诵好不尴尬。尴尬归尴尬,事情还是要做的。接到裴度的明暗表章后,李诵召集内阁议事,而后廷议决定:

封刘悟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义成军节度使,召刘悟入长安面圣。张暹为御史大夫、曹州刺史。郭日户、崔成音、夏侯澄、冯利涉等一干人等皆有封赏。

以给事中段平仲为淄青宣慰使,划分淄青为三道,郓曹濮为一道,淄青齐登莱为一道,兖海沂密为一道,分别以裴度、韦贯之、李听为节度使。

将此次平叛立下大功的四十七军、五十二军编入近卫军。

“刘悟只怕是做梦也不会想到,陛下就这么夺了他的兵权。”

病榻上的李吉甫朝着李诵微微笑道。他本来是要起来见礼的,被李诵止住了。郓州平定,这天天气又有些多云,并不太热,又是休沐日,李诵就微服到了李吉甫府上。 本来说好是不谈国事的,结果说着说着又转到了国事上。李吉甫所说的就是李诵在郓州平定后发出的若干道诏书。

在诏书中,李诵把刘悟调任义成节度使,却把义成军编入了近卫军,一招釜底抽薪,就把刘悟给架空了。李诵笑道:

“刘悟也不是发觉不到,只是发觉到了又能怎样呢?李光颜、李愬、程权二十万大军在侧,王沛已然率军入城,他想闹腾也翻不起大浪来了。况且朝廷并没有亏待他,检校工部尚书、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彭城郡王,实封五百户,子刘从谏封监察御史,倒是比高崇文还要实在些,高骈现在都只是个骑都尉。”

李吉甫道:

“陛下言之有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刘悟即使心存怨怼也绝不敢表露出来。只要朝廷依然如此强势,十年后只怕这些人连怨怼之心都没有了。”

李诵笑而不答,一脸神秘。挑了另一个话题问道:

“弘宪以为对陈(李光颜)、凉(李愬)、王(沛)三人及有功将士封赏如何?”

对刘悟的封赏为着安抚降军之心是以最快的速度发下去的,而三将以及麾下将士的论功行赏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战功评定,兵部和吏部正在进行都尉一级的计算。对于主将的封赏已经形成意见,发往内阁各大臣手中,李吉甫自然也有一份。此刻李诵问三将而不问统帅,心思如何李吉甫心下了然。当下道:

“有功则赏,无功则诫勉,内阁的草诏臣已经看过了,所有都好,只有一处臣以为不知当与否。”

李诵道:

“弘宪何妨直言。”

李吉甫道:

“内阁以李愬为检校右仆射,李光颜为检校左仆射,臣以为略有不妥。陈国公和凉国公都是帅才,平淮西和平淄青两战又使得二位国公积聚了极大的威望。自从开元以后,武夫骄横,二位国公虽然忠纯,但难免麾下没有异心,这样的大将在外,陛下不可不制衡埃窃以为改李光颜为右仆射,李愬为左仆射为好。”

唐时以右为尊,李愬在平定淮西之战中除了最后一击,战功不如李光颜,但是奇袭蔡州斩获贼酋堪堪和李光颜平分秋色。在平定淄青之战中李愬战功高出李光颜,按理应当以李愬为尊。李吉甫这么讲,李诵听得很明白,李吉甫这是提醒他在这二人之间分出高低,制造矛盾,便于朝廷控制,不然一旦那天出了什么意外(比如能镇得住场子的李诵挂了),二人难免会出事。李诵的脸色霎时变得阴晴不定了。

内讧,又是内讧。

李诵曾说过,积极的内讧有利于国家这台机器前行,但是李吉甫的提议显然不是在制造积极的内讧。这也怪不得李吉甫,刀把子里出皇帝,历朝历代的帝王总是这么着提防领军大将的,比如唐太宗临死前还下令英国公李勣出为洪州都督,李勣领命后立马收拾行李,连送行酒都不喝就乖乖出长安赴任了,太宗这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也不是太宗这些人太过敏感,历史的教训,不提防的往往死得很惨。李诵也提防,但是李诵不打算用这种方式来提防。

深吸一口气,李诵道:

“弘宪老成谋国,朕心甚慰。但是愬、光颜都是朝廷大将,而今河朔未平,胡虏在侧,朕岂能先制造内乱,寒了忠臣之心?当小心的朕自然会小心,但是弘宪这话不要再提起了。今日之事,只能天知地知,卿知朕知,不可传于六耳,弘宪知否?”

李诵走后,李吉甫安静地在病榻上躺了许久,摇响了床头的铜铃。李德裕匆匆进来道:

“父亲!”

李吉甫从床榻内侧的箱子里取出两封信来,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