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情劫
茶凉了,就不必再续了,再续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没有了当初细细品味清茶的闲情逸致,看着眼前的一切,是感叹时光如流水,还是物是人非?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拈一支素笔,谁还能勾勒出昨日心情。蘸一瓢相思为墨,未来还有多少乌云未散。再美的曾经,毕竟是过眼烟云。如果能够重来,一切会不会不是如今的样子?
平常的百姓一生平凡无奇,也许永远不会有什么被人传颂的故事。他们或许羡慕那些人生跌宕起伏的人们,感叹他们人生之曲折,生活之丰富。
大千世界,有很多人生都是重叠的故事。那些相似和相仿的心情中,又有多少人有了相似的感叹。而不同的人却演绎出了不同的过程和结果。
陈圆圆人生里的跌宕仿佛早已经注定好,每一个情节的安排都是如此曲折。如果她的人生是一幕剧,台下的观众也会感叹着多难的人生。
有多少决定是身不由己,有多少情缘是情非得已?爱与恨的纠葛,已经让这个本来倾国倾城,在旁人眼中最有权力追求幸福和爱情的女人,变得容颜已逝。
若不是前世缘太深,也不会有今生诉不完的情仇爱恨。若不是前世缘太浅,也不会有今生不能与一人长相守。红尘过后,即使再美好的爱情也有落幕的一天,再浪漫的风花雪月也是一场悲欢序曲,终究落花成眠,沉睡了便不再苏醒。
生活一直是如此风平浪静,陈圆圆就准备静静地住在平西王府,清心寡欲,陈圆圆日日吃斋念佛来赎自己今生的罪孽,来寻求内心的一丝慰藉,为自己曾经的种种过往赎一份心安理得。
虽然陈圆圆并没有接受王妃的封号,而凭借吴三桂对其的重视,她足以在平西王府呼风唤雨。而陈圆圆对府中的事情向来是不闻不问,于喧闹之处寻找内心的安宁。
而且她并未离开吴三桂的身边。她不是刚烈的女子,有着敢爱敢恨的气魄,她不会因为内心的不悦而与吴三桂恩断义绝。她淡得如一缕风,让人看不清楚,却清楚地感觉到她的存在。
吴三桂的眼中,她越来越安静,却是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时隔多年,她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柔弱不堪的女子,她的心已经变得很坚硬。
家宴酒席中,陈圆圆必定是上座。即使那些吴三桂左拥右抱的小妾分外眼红,却因这是王爷的意思而气愤不已。世事变迁,陈圆圆已经不是那个少不更事、小心翼翼的女子,她的沉稳的气质足以压倒吴三桂身边年轻却浮华妖娆的女人。
那是一种饱经岁月磨砺打平棱角的美,温润如玉,不卑不亢,表面如水一般静谧,内心却是无比坚硬和强大。
有一些情感,注定无法留住,只是无法忘却。喧嚣之后是清冷,是无尽的静默和寂然。只是岁月仿佛如白驹,它不会经过任何人的同意就悄悄地带走了你本来苦苦等待和追求的一切。陈圆圆早已容颜不复。清风本无意,奈何心自悲。
她几次三番地对吴三桂的劝说都是徒劳无功,便也不再浪费唇舌。本以为吴三桂拥有繁华的云南的平西王府,过着奢华的生活就可以在这里安度余生。却不想,吴三桂野心勃勃,并不安于现状。
吴三桂欲再度叛国,他结党营私,准备不日将起兵叛清。陈圆圆得知后大惊失色,清朝军队强大,敌众我寡,此一番造反,吴三桂必败无疑。
顺治帝分割云南给吴三桂并没有遏制住他气吞山河的野心,他亦是个自负的人,他自认为自己对清朝的建立功不可没,多尔衮没有将其留在京城大展宏图,延绵子嗣,却把自己安排到云南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况且,区区一个云南怎能与那些赫赫战功相提并论,他为大清付出的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吴三桂是聪明人,多尔衮的用意他亦是心知肚明。只是他也在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度出击。
江山社稷,陈圆圆不懂。是非对错,她却心知肚明。
吴三桂一错再错,陈圆圆原本自责,当年若不是吴三桂为了得到自己才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至今也不会让她背受骂名,忍辱偷生。可是,吴三桂并未从此收手,他的野心一直存在,这次反清却不是再为了陈圆圆,而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时至今日,后人对陈圆圆的评价仍然褒贬不一,只是这野心勃勃的吴三桂,若没有陈圆圆的出现,也未必不会出现叛国投敌,引清入关,甚至反叛清朝的事实。
只是这个女人不偏不倚地出现在他的生命中,从此以后,他所做的一切便都能够和她扯上些联系。这也许即是命运,纠缠不清,摆脱不了。
年轻的时候期待着相守天涯,以为相守后便是永远静好,奈何这一切都是被苍天愚弄。
如此举动,陈圆圆已经无言以对。对于吴三桂,她已经心灰意冷。只是感叹,曾经保家卫国的英雄,变成冲冠一怒的枭雄,如今却成了十恶不赦的奸雄。当初若能看清吴三桂竟是这般小人,宁可孤独终老也不愿相随,可惜这一切不是她一个女人能够选择,更不是她能够掌握的。
陈圆圆知道吴家已临株连九族的大祸,便急忙找到表弟陈士进说:“当年,我错把吴三桂当英雄,托付终身。不曾想他引清入关导致明朝灭亡,我一生背上红颜祸水的骂名,至今后悔莫及。而如今三桂再次造反,以软碰硬,必定大败。”
陈圆圆把自己多年的积蓄都交给了陈士进,并嘱咐日后一定要隐姓埋名,回牛奔镇安然度日,以免会受到牵连。
陈圆圆为陈士进整理好包裹,夜深人静时,送其从后花园而去。陈圆圆泪痕点点,毕竟,陈士进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儿时感情甚好,奈何才小聚不久就不得不匆匆离别。此去一别,或许永生不得相见,但是为了表弟的安危,陈圆圆还是忍着悲伤送走了陈士进。
表弟陈士进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幕,依稀还能看见他以袖拭泪。陈圆圆看着看着,仿佛天边出现一道霞光,将她带到很久以前的孩提时代,那个终日与自己玩耍的孩子,身体微胖,脸蛋椭圆,像一个小木偶的表弟。那是陈圆圆一辈子中最美好的时候,不为生活所惑,只有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
为何人生有漫漫长路,快乐的时光却是如此短暂?如果让她多有一些关于亲情的回忆,她宁愿放弃现在的一切。
漫漫长夜,寄予过陈圆圆多少美好的愿望,漫漫长夜,又吞噬了多少她虔诚的祈祷。
在这黯淡的生活,亲情仿佛是在短暂的时间照亮了她的内心。只是她再享受不到了这细水长流的温暖,她的生活注定由孤独陪伴。
夜凉如水,陈圆圆趁着月光的朦胧,后花园竟然让她倍感凄凉,看着缱绻的花瓣,被风吹得渐渐凋零,仿佛也是在哭泣这离索的季节给人带来的伤痛。
她只想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在红尘落寞之际,安放这颗无处栖息的心。
世界之大,却没有一人能知心。看尽繁华落寞,谁又会在乎曾经的一见钟情,缠绵悱恻?谁还会记得当初泪痕湿衣的诺言,记得紧握双手发誓要地久天长?最让人心痛的不一定是背叛和欺骗,至少你能有一个肯定的结果。最令人痛心的是爱错一个人,当陈圆圆全心全意地把自己交给吴三桂,为之付出真情,以为可以托付终身,才渐渐发现他并不是那个人。只是如今的她早已经是容颜不再,已经没有资格再去爱谁了。
陈圆圆不是寇白门,她听闻过,同样身为秦淮八艳的她,直到自己人老珠黄也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仍然和比自己小二十几岁的男人谈情说爱。只是,那年轻人或许只是同情着年迈的老人,或许为了早日摆脱这难缠的老人才勉强应允。只是最终也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他和寇白门身边年轻的侍女偷欢。
陈圆圆虽然是青楼出身,内心却是个非常传统的女子,年老了亦是如此。在她眼中,什么样的年纪就应该做什么样事情。已经过了最美好的青春时代,爱情便成为了奢侈品,爱情就只能用来回忆,如果还抓住回忆死死不放,只会令自己苦不堪言。
她会苦守着这一切,这一生虽不幸福,她也是属于这个男人。她真的爱不起也伤不起了,任尘世的眼光多犀利,任生活的磨难多艰苦,陈圆圆终究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哪怕是真的情非得已,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执著。
命陨缘尽
时空里遥远的思念,换不回当初的痴恋。放逐一窗清欢,奈何桥头,你是否依稀怀念昨日的风尘,昨日的笑颜。
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年年岁岁,花前月下。
一尊芳酒,水落红莲。
唯闻玉馨,但此情依旧。
几度魂绕梦回,梦回君身边。
看月圆又轮回月缺,
你的容颜还留在我的心间。
也许是前生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缘。
断桥烟雨,闲潭梦落花,月冷照尽别离。
古道西风,秋黄卷枯草,雁鸣响断高楼。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解开心中那缠绕许久的结,
重拾散落在风尘中的记忆。
清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吴三桂起兵反清。一时间满城风雨,全城聒噪。
在明朝政权风雨飘摇之时,他置家人性命而不顾打开了清朝的大门,从而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陈圆圆多次劝说复明,他却一心一意地为大清朝,只想着自己建功立业。而当清朝统治,黎民百姓都过上了风调雨顺的日子,吴三桂又开始策反清朝。
如今她看透了还有什么意义?他爱了一生,她恨了一生。两个有交集的人,心的距离却走得愈来愈远。纵然她知道,他对自己的爱无比深沉,而他的爱与他的所作所为比起来,即是微不足道的。
在百姓心中,吴三桂的名字就是“反贼”的象征,令人闻风丧胆,避之有余。在她的心中,他便是她一生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当年叱咤风云、驰骋沙场的鼎鼎大英雄,如今也已成为人人唾骂的奸雄、小人。吴三桂已经不在乎旁人的评价,他心中有的只是自己的天下,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坐上龙椅,想着大清江山改更名换姓的覆国大计。
而陈圆圆,对这一切,早已疲倦不堪。
数十载的风云变幻,她早已经看清了一世的浑浊。她决定入庵为尼,任红颜消逝,光阴流转,遁入空门。她祈求佛门容纳下她,让她在这里赎自己的罪,只需一个安静的地方,也就不会再看到这世间的纷纷扰扰。
宴席之间,吴三桂显得异常兴奋。她深情地看了他一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淡淡的醉意,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他。一身的英雄气概,豪迈冲天,那是她最喜欢和崇拜的他。在他的身边,她可以小鸟依人,因为总有一个坚实的臂膀在支撑着脆弱的她。两人瞬间都想起了曾经的彼此,想起了相遇时候的美好场景。那些过往如果能够从来一次该有多好,也许就不是今日的结局。
只是如今眼前的他,已经变得让她不敢相认。她左右不了他的选择,亦影响不了他的决断,所以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她望着吴三桂,两鬓间已经有了斑斑的白发,当初豪放的笑容里如今多了几分老谋深算,举止间已经有了微微的笨拙。
岁月,不会放过每一个经过它的人,无论你是绝世无双的美人,还是英勇善战的枭雄。它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面容,更是心境和对过去的大彻大悟。
陈圆圆忽地被吴三桂的笑声一惊,从深深地回忆中回到了现实。她静静地放下杯盏,凑到吴三桂耳边:“王爷,臣妾欲削发为尼,从此一心向佛,安度余生。”
吴三桂先是一愣,随之将一大杯酒一饮而尽。他没有给她任何回复,他大笑一声。这笑声仿佛包含了太多情感,是不舍,是遗憾,是愤怒,亦是无奈。
喧嚣的家宴之上,没有人能领会他们之间无言的沟通是怎样的结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她对他是再熟悉不过了,纵然他没有说一句话挽留。她依然感觉到他的不舍,只是不舍又能奈何,陈圆圆已经厌倦红尘岁月的风波,只想求一净土安然度日。
他没办法不答应她,这辈子,他以为他给了她很多,然而最重要的却没有给她。留在他身边,她已然精疲力竭,力不从心。与其看到陈圆圆如此抑郁地待在自己的身边,倒不如为她寻觅一个平静的地方安度余生。他猜不透她复杂的心灵,他对她亦是疲惫不堪。
这就如同一个人喜欢吃梨,对她好的人偏偏给了她苹果。即使她一再强调她需要的是梨,而却得到了更多的苹果,是一个道理的。
吴三桂视陈圆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但是陈圆圆要的只是一份安稳的生活。感情之中,最可悲的不过是我倾其所有的给予,最终却不是你想要的。
陈圆圆简单地收拾了包裹,吴三桂命人送去黄金,被陈圆圆拒绝了:我即将成为出家之人,钱财乃身外之物,又何足挂齿。
她离开平西王府,离开这个让她生活数十载的地方。吴三桂握住了她的手,那是一双粗糙的手,陈圆圆感觉到了温暖,只是那熟悉的感觉已经好遥远。脑海中出现了无数的过往,两个老人老泪纵横,都在感慨昨日已去不复返的遗憾。只是,一切都回不去了。终究,还是有各自的路要走。
这一生,缘尽如此。
她即削发,改法名为寂净。希望归入佛门以后便从此与世隔绝,红尘往事都随风而逝,陈圆圆也再无心观望。
粗茶淡饭,粗布道衣。她已经不是平西王的王妃,亦不是那个可以倾国倾城的美人儿。再不会有惊天动地的爱情,再也没有辗转流离的生活,再不会有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她愿意把自己的余生都交给这尼姑庵。从此清贫,从此忘了身后的滚滚红尘。
表弟陈士进潜行至常州,在陈家村买宅避居,修建了“望姑庵”“迎姑亭”,他日思夜盼姐姐陈圆圆能够有朝一日归来。
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吴三桂在衡州登基,并且改年号为昭武,定国号为周。
陈圆圆虽然在尼姑庵中潜心修炼,但是对这种国家命运更迭的消息还是有所耳闻的。她心中本来宁静如水却又被打破了,仿佛是又起了一阵狂澜,让她心痛。这不再是为吴三桂的生死而担忧,而是为了黎明百姓——战争只会让百姓生灵涂炭。
吴三桂一世享受繁华富贵,却单单放不下权威势力。她越想越是心烦,便跪在佛前,口中念着经文,祈祷着佛祖怜悯苍生,不要再让这奸雄得逞。祈祷这世间从此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泰。
吴三桂此时已经是风烛残年,加之身体不支,疾病缠身,治理朝政更是力不从心。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陈圆圆正在佛堂前擦拭尘土,吴三桂的死讯突然传来。她心一惊,手中的抹布掉到了地上。她心中不知是喜是悲。爱恨情仇,仿佛一切就从此终结了。
自从别后,再没有相见,终究是这种无声的结局。他们之间就这样真正地结束了,一世情愁,一世恩怨。
又是金秋,菊花开得正旺。那纯洁无瑕的白曾经是陈圆圆最喜爱的颜色。恍惚间,夕阳下的菊花仿佛渐渐变得血红,仿佛是吴三桂的血,透着一世的恨,透着一世的情。
她终于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她的心结仿佛一下子被打开。可是,就在那一刻,仿佛身体里有一种力量被完全抽走。突然她的灵魂被狠狠地冲击了,那种感觉陈圆圆说不清楚,痛彻心扉中夹杂着一丝安逸和解脱。
荏苒时光中,你已经不再是你,我也已经不再是我。那份美好永远地定格在那次宴会中,那份相恋永远定格在当初的年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