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海底两万里
1164200000018

第18章 黑潮暖流 (1)

地球上被海水占去的面积,大约万为三百八十三亿二千五百五十八万平方公里,即三千八百万公顷。海水的体积共有二十二点五亿立方米,可以形成一个直径为六十里,重量为三百亿亿吨的圆球。想要对上面的数字有个概念,就得这样思考:一百亿亿与十亿之比,犹如十亿与一之比,就是说,在十亿里有多少个一,在一百亿亿里就有多少个十亿。而海水的总量,差不多就是陆地上所有河流四万年里流到海里的水的总量。

在漫长的地质学纪元中,水的时期在火的时期之后。起初,整个地球都是海洋。 然后,到了初期志留纪中,一些山峰渐渐露了出来,一些岛屿也浮出水面,洪水时期,山峰和岛屿又消失了,之后再次露出来,连在一起形成了大陆。最后,陆地就定型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固体大陆从流体海水中占去了三千七百六十五万七千平方英里的面积,就是一亿两千九百一十六万公顷的面积。

陆地把海洋分为五大部分:北冰洋、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

太平洋浩瀚无比,北到北极圈,南到南极圈,西抵亚洲,东接美洲,横跨经度一百四十五度。太平洋是最平静的海洋,水流平缓,海浪不高,雨水充沛。命运召唤我在一种奇异的情况下第一个走过的就是这个海洋。

“教授,”尼摩船长对我说,“如果您愿意,我们先把现在的确切方位记下来,把它定为这次旅行的起点。现在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差一刻。我现在要把船浮出水面。”

船长按了三次电铃。抽水机开始往外排放储水池里的水,气压计的指针根据压力指示着诺第留斯号的上升运动,接着,船便停住了。

船长说:“好了,我们到达水面了。”

我朝着直通平台的梯子走去,踏着一层一层的钢铁台阶,从开着的舱口来到了诺第雷斯号的顶部。

平台只露出水面八十厘米。诺第留斯号从前到后的形状呈现出前纺锤形,很像一根长长的雪茄烟。我注意到船身上的钢板是鳞次叠盖着的,很像陆地上大型爬虫类动物身上的鳞甲。于是,我才恍然大悟,就算用最好的望远镜来看这艘船,也会把它堪称是海里的一只动物。

在平台的中间,那条小艇有一半卡在了船壳里,形成一个小小的鼓包。在平台的前后面各有一个不高且向侧边倾斜的笼间,一部分装着厚厚的凹凸玻璃镜,这两个笼间一个是诺第留斯号舵手的驾驶舱,另一个里面装着一盏光度很强的导航灯。

海面风平浪静,天空一片蔚蓝,万里乌云。这艘长长的潜艇几乎感受不到海浪的阔大波动。一阵微风从东面缓缓吹来,海,面掀起了阵阵涟漪。雾气已经散去,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一直可以望到天的尽头。

除了一片汪洋大海,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看不见暗礁,看不见小岛,也看不见林肯号。

尼摩船长手里拿着六分仪,在对太阳的高度进行测量,他因此可以知道船所在的纬度。他稍微等了几分钟,等着太阳跟地平线相齐。他在进行观测的时候,肌肉一动也不动,仪器像握在铁石的手中一样平稳。

他说:“教授,现在是中午十二点整,您觉得我们这时出发可以吗?”

现在,潜艇正靠近日本海岸,海面的颜色稍微有点发黄。我看了看海面,然后转身回到了客厅里。

在客厅里,船长将此时的防卫记在了地图上,并且根据刚刚观测到的“时角”对计算进行了调整。然后他对我说:

“阿龙纳斯先生,我们现在位于西经137度15分……”

“您计算的时候是以哪种子午线为准的?”我急忙问他,想从他的回答中了解他的国籍。

“先生,”他回答我说,“我有各种不同的经线仪,有的以巴黎的子午线为准,有的以格林威治的子午线为准,有的以华盛顿的子午线为准。但是为了表示对您的敬意,从今以后我打算以巴黎的子午线为准但因为您的关系,我以后将根据巴黎子午线计算。”

这样的回答并没让我得到我想要的答案,只能我点头表示谢意。

船长接着说:“我们在巴黎子午线西经137度15分,北纬30度7分,距离日本海岸约三百海里处。今天11月8日,此时是中午,我我们的海底探险旅行正式开始。”

“愿上帝保佑我们!”我回答。

船长又说:“教授,现在我离开,客厅您可以随便使用,您一个人安心做您的研究吧。我现在确定的航向是东北偏东,下潜五十米。这里有航海图,您在图上可以看到我们的航线。好了,教授,我向您告辞了。”

尼摩船长向我敬了个礼,便离开了。留下我一个人默默地沉思,满脑子想得的都是这位诺第留斯号的船长。这个怪人自以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那么,他是哪一国的人我将永远不知道吗?他会想法报复那些他所仇恨的人吗?难道他是个被埋没的学者吗?就像康塞尔说的,是个“心灵被伤害”的天才吗?,一位近代的伽利略?或者他是一位像美国人莫利一样,一个毕生事业被政治上的变动而毁灭了的科学家呢?这些我都五法确定。我是个由于偶然的机会被抛在他船上的人,我的生死由他来操纵,他冷淡地,但客气地将我收留了下来。不过,他从来没有握过我伸给他的手,他也从来没有向我伸出他的手。

我浸沉在深深的思虑中整整一个小时,总想将这个让我很感兴趣的秘密搞明白。后来,摆在桌上的平面大地图吸引了我的眼光,于是,我把手指放在那个由观测所得的经纬度交叉点上。

像大陆一样,海洋也有自己的河流。这是一些特别的水流,可以根据它们的温度和的颜色加以辨认,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条就是大家所知道的“暖流”。 在地球上,科学决定了下面的五条主要水流路线:第一条在大西洋北部,第二条是在大西洋南部,第三条是在太平洋北部,第四条是在太平洋南部,第五条是在印度洋南部。也许从前很可能有第六条水流存在于印度洋北部,那时的里海和阿拉伯海还跟亚洲的水域连在起来,形成一片汪洋大海。

在地球平面地图上记下的那个点,就有一条暖流流过,日本人称之为黑水流。黑水流发源于孟加拉湾,被热带太阳光线直射后,非常温暖,它穿过马六甲海峡,沿着亚洲海岸北上,在太平洋北部作了环弯形,再流向阿留地安群岛。它将樟脑树干和各地方的各样土产输送出去,黑水的水是热的,颜色湛蓝,和太平洋的海水截然不同。这条水流就是诺第留斯号要走的航线。我双眼盯着这条水流,看到它消失在浩瀚的太平洋里,觉得自己也被这条暖流带走了。就在这时,尼德·兰和康塞尔出现在客厅门口。

我的两个忠实同伴看见眼前堆着的神奇物品时,都惊呆了:

“我们是在哪里?我们是在哪里?”加拿大人喊,“是在魁北克的博物馆里吗?”

“要是先生愿意,”康塞尔答,“还不如说是在桑美拉大厦呢!”

“亲爱的朋友们,”我对他们说,同时做了个让他们进来的手势,“现在,你们既不是在加拿大,也不是在法兰西,而是在海底五十米下的诺第留斯号船上。”

“先生说得这么肯定,我们当然要相信了。”康塞尔回答,“不过,说实话,这个客厅的布置让我这个佛兰蒙人都感到惊讶。”

“你就感到惊讶吧,我的朋友,对于一个像你这么优秀的分类学家来说你,这里有太多事情要你来做呢。你就好好地看吧······”

还没等我说完那些鼓励的话,康塞尔这个老实人早已经趴在在橱窗上看了起来,而且嘴里已经嘟嘟囔囔地将生物学家所用的词汇都说了出来:腹足纲,油螺科,磁贝属,马达加斯加介蛤种,等等……

此时,对贝类学一窍不通的尼德·兰向我打听起我跟尼摩船长会谈的情形。他问我,是否知道了船长的国籍,他来自于哪里,要到哪里去,会把我们带到多少深度的海底去?他的问题想连珠炮一样,我根本就无从回答。

我将我所知道的,甚至不知道全部告诉了他。也问了他的所见所闻。

加拿大人回答道:“我既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甚至没看见船上船员的一个影子,我说的是实话,他们莫不都是电人吧?”

“电人!”

“说实话,我脑子里确实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是,阿龙纳靳先生,”尼德·兰问,他对他的那个念头总是念念不忘,“这船上到底有多少个人?十个,二十个,五十个,还是一百个?您能告诉我吗?”

“这个我真的没法给您答复,尼德·兰师傅。我只是希望你相信我,现在您不能再有夺取或逃出诺第留斯号的念头。这船是现代工业的杰作,如果我没有看见它,我肯定会很遗憾!我想很多人为了能看到如此神奇的杰作,还巴不得遇到我们这样的处境呢。所以您一定要保持冷静,我们要尽量想办法对我们周围所有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

“在这里能观察到什么!”鱼叉手大声喊道,“这是一个钢板做的监牢,我们根本就什么也看不见,现在看不到什么,将来也看不到什么!我们就是闭着眼睛在航行……”

还没等尼德·兰把最后一句话说完,明亮的天花板熄灭了,而且熄灭的速度特别快。接着全厅也完全黑了下来,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的眼睛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有种疼痛的感觉,这种情形就想那次从极度的黑暗里突然转向光明的时候一样。

我们不知道将会有什么是福是祸的意外事件降临到我们身上,都屏住了呼吸,一动也不动。有一种滑走的声音传进了我们的耳朵,听起来像是诺第留斯号的两侧的盖板在动。

尼德·兰说:“看来这下子是真要完蛋了!”

“是水母目!”康塞尔低声说。

忽然,有光线从两个长方形的孔洞射了进来,客厅的各个角落又都亮了起来。海水被电光照耀得十分明亮。在我们和海水之间有两块玻璃晶片在隔挡着。我以为初这种隔板很可能会在瞬间碎裂,害怕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后来我发现这玻璃是由红铜的结实框架顶着的,这样一来,它差不多有无限的抵抗力,我也就放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