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的一生,无非是做人与做事两个方面。大处看做人,小处看做事,而两者都有一定的准则——做事要厚黑,做人要孔孟。
在人生的每一个路口,对于每次的选择都会有切肤的疼痛,因为曾经的汗水以及泪水都溶进了这一段路程当中,岁月不会因为你的留恋而停止它匆忙的脚步,轻扶过去,面带笑容面对你的将来,选择是人生的必然。认真的审视那些没有了棱角的巨石,感受着一种搏击过后的成熟,坚硬在心永不改变的刚强毅力,也许可一以给我们的心灵一个启示:左手厚黑,右手孔孟。
孔孟,指的就是做人的正气,良好的品质;圆,指的就是处世的技巧,圆滑的行动。方,是原则性的;厚黑,是灵活性的。孔孟,有棱有角,保持做人的个性:厚黑,圆滑世故,免受所有没有必要的干扰和伤害。
做人和处世就好比是对待一块宝石,如果拿起来扔到别人的脸上,就会造一成伤害;但是,如果加上孔孟,诚心诚意地奉上,对方肯定会很高兴的接受。
做事要厚黑,做人要孔孟
人活在世上,无非是面对两大世界,身外的大干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一辈子无非是做两件事——做事和做人。怎么做事和怎么做人?
做事要厚黑,做人要孔孟!
叔本华鼓吹人生是非常痛苦的,是没有意义的,是无聊的,是不值得过的。人人都应该放弃生命,让生存意志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你一定会设想叔本华可能会自杀吧。可是,你错了。叔本华没有自杀,恐怕连自杀的念头都从来没有过。叔本华不仅不想自杀,而且还比常人更怕死。据说叔本华在餐馆用餐时,也坚持用自带的餐具,以免传染上别人的疾病。笔者倒是听说过中国有人在看了叔本华的著作后,深感人生无聊而最后选择自杀。真是冤枉啊!如果受叔本华的理论蛊惑而自杀之人,在准备自杀的当口,知道叔本华本人如此爱惜自己的生命,不知道会不会有所动摇?
弗洛伊德先生大谈人类的性欲,把性欲当作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可是,他一生却谨守道德,并没有放纵他自己的性欲。倒是那些公开场合下满口仁义道德的人们,背着人时偷偷地放纵着自己的性欲。你再看看那些封建的帝王们,哪一个不是衣冠楚楚,向其臣民们大谈礼教,大谈仁义道德,可是又有哪一个不是拥有三宫六院?在阴森森的皇宫里,公然地放纵着自己的情欲?一方面帝王们拥有三宫六院,让自己的性欲无限地扩展,另一方面,他们又阻止人民基本的性权利。鲁迅先生说礼教就是吃人。一点错都没有!
可见,李宗吾作为厚黑理论的发明者,他本身却不一定是厚黑理论的实践者。柏杨先生对李宗吾先生人格方面的赞美,与他的厚黑学理论并不矛盾。
为商要奉行的金科玉律是一个“诚”字。真正的大商人必是以诚行天下,以诚求发展,绝不会行狡诈、欺骗之伎俩,为一些蝇头小利或眼前得失而失信于天下。像韩国因商业楼倒塌而产生的震惊世界的惨案,便是因为韩国的建筑承包商在建造大楼时偷工减料;像中国生产鳖精厂家的秘密彻底被揭露,是因为生产鳖精的厂家生产的竟是没有鳖的鳖精,为此他们犯了行商的大忌。
做学问信奉的是一个“实”字。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点长进方能积少成多,积薄成厚。那些虚假的沽名钓誉之辈终将会成为人类的笑柄。
做人要圆。这个圆绝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情况都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这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
这圆好做又不好做。好做是因为如果人真正有大智慧、大胸襟,真正能自强自信,心态平和,心地善良,凡事都往好的一面想,凡事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他人着想,人的弱点皆能原谅,即便是遇见恶魔也坚信自己能道高一丈,如真能那样,人还有什么做不好呢?
如若不是这样,凡内心孤独的人必喜虚张声势:内心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心中有鬼的人必爱玩弄伎俩;没有自信的人必会尖酸刻薄,试问这样的做人又从何谈圆?
当然也不乏有人为了某种利益和目的不惜敛声屏息,不惜八面讨好,不惜左右逢“圆”。但这种圆和那种圆绝对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圆”的后面是虚伪和丑恶。
任何成功的后面都包含着牺牲。如果说有人能做到内方外圆的话,那也肯定包含了许多的牺牲。比如说做事要方,做事要有规矩、有原则,那就意味着许多事不能做、许多事又非要做,那无疑也就意味着会得罪许多人,惹恼许多人,意味着要舍弃许多利益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如中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但在“忠”君和“忠”国之间,为了“忠”舍弃了“孝”。为了这种原则,他惨死在风波亭。
做人圆,那也会有牺牲。有时要牺牲小我;有时要忍辱负重,忍气吞声;还有更多的时候要承受屈辱、误解,甚至来自至亲至爱的人的伤害。如明明你在履行一种神圣的职责,他却以为你好大喜功;明明你是深谋远虑,他却认为你是哗众取宠。
小牺牲换来小成功,大牺牲换来大成功。能做到“方”“圆”的—,同时却并没有感到那是一种牺牲、痛苦的才是大成功、大境界;能为了“方”“圆”去承受牺牲的是小成功、小境界;不愿牺牲也做不到“方”“圆”的是不成功。如果截然相反,只要有利,不择手段,什么都敢干,做人时,刁钻古怪,锋芒毕露,心狠手辣的话,那这个人一定会糟糕透顶,不能容于天下了。
智慧铭:
做人难,要想做一个好人更难!因为要做好人也是需要一定的原则的,它有道德水准的约束,需要忍让谦和。忍:事临头三思为妙,小不忍祸端常起,互无欺各自平安;让: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能让人并非我儒,变干戈和睦常乐;谦:人有成绩莫自夸,骄胜自大无益多,历览天下许多事,成由谦虚败归奢;和:世上谁能无有过,莫为小事动干戈,和与人交受众敬,百忍堂中有太和!
孔孟让厚黑者不迷失自己
历史上的五代,不过五六十年的光景,却是王朝频繁更迭,一共换了五个朝代,出了五姓皇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短命的皇帝统领的也都是一批短命的大臣,他们往往做不了几年官,就随着王朝的倾颓而荣华过去转眼成烟。但也并非没有在这不断的变换更迭中泰然自若从未倒下一次的人。冯道便是其中的一个。他先后事四姓十位皇帝,均能进退得当,毛发无损。他之所以左右逢源,自有其高明之处。
冯道,字可道,是河北瀛州景城(今河北河间地区)人。相传未成名问相时,就曾赋诗一首以表心志:“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有期因。终因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他认为任凭乾坤转换,只要识时务不乱方寸,便可以处处通津坦程。冯道的一生确确实实是按着这一座右铭去做的。
冯道不同于其他不同时期的大多数奸臣,他从不表现得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相反却仿佛是一个节俭、刻苦、自励的忠厚长者、谦谦君子。当后晋后梁隔河而战时,冯道在军中,住在一茅庵之中不设床席,就卧于一束枯草之上。有一位将土从别人那里抢来一个美女送给冯道为妾,冯道却之不过,便将她安置在别的房间里,慢慢访求她的主人,最后将她送还,一时美名远扬。
对皇帝,冯道也显得正直、忠义。有一次,水运军将在临河县得到一个玉环,玉环玲珑剔透,上刻“传国宝万岁杯”6个字,他们把玉环献给明宗。明宗爱不释手,常把它示与众臣赏玩。一天明宗给冯道展示,冯道却故做深沉地说:“这是前世遗留下的有形之宝,不足为奇,陛下身怀无形之宝,才是旷世罕见。”明宗不解,探问冯道:“何谓无形之宝?”冯道说:“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所以人说:“大宝曰皇位,何以守位则曰仁。”明宗虽贵为皇帝,却是个武将出身,这文绉绉的东西他一时转不过弯儿来,待要再问,冯道已神秘兮兮地飘然远去。明宗只好唤侍臣为他讲说,好半天才弄明白,觉得冯道马屁拍得实在是高,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明宗死了,他再相愍帝。不久,潞王李从河在凤翔反叛,愍帝领兵奔卫州。愍帝前脚一走,冯道就率百官将潞王迎入,李从坷继续用他为相。
公元936年,石敬瑭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冯道毫不畏惧,又投奔了后晋,一顿巧言游说,石敬瑭任他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石敬瑭死了以后,出帝石重贵即位。冯道仍然为相,并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晋仅仅存在了11年,不久契丹大军压境而来,攻人开封,擒了出帝。大臣们或死节或出逃,冯道依然方寸不乱,他从从容容地到京师朝拜契丹主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斥责冯道:“你在唐曾事四帝,可谓开国守业之臣。唐亡则事晋,也历二帝。如今又要改换门庭,如此不忠不义,本王怎么信你?”冯道并不羞愧,心平气和地立在一边听耶律德光责骂,耶律德光训完了,又问冯道:“你为什么来朝?”冯道大言不惭地说:“无城无兵,安敢不来?”耶律德光又讽刺他:“你是何等老儿?”冯道装疯卖傻地说:“我是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儿。”耶律德光听罢哈哈大笑:“倒也乖巧。我再问你,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答道:“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耶律德光大喜,遂封冯道为太傅。耶律德光北归,冯道曾从至常山。
后来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又归附了汉,被封为太师。四年以后,即公元951年,郭威灭了后汉建立后周,冯道依然脸不变色心不跳地站到郭威的麾下。
冯道生活的几十年,天下纷纷扰扰,戎夷交侵,民如倒悬之急,冯道却怡然自得地做他政治上的“不倒翁”,这与他巧言善辩,狡猾脸厚,善于见风使舵是分不开的。他后来的死也与他出言不敬有间接的关系。
当然,我们并不提倡学习他的行为,但是他的这种圆滑处世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愉快地生活,减少摩擦和人际冲突是有借鉴意义的。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势均力敌。刘邦借助大将韩信一统天下。韩信小时,曾受过乞婆的喂养,受到当地人的嘲笑。有一天,他在逛街,从对面走过来几个当地最不好惹的地痞流氓。他们截住韩信嘲笑他“漂母食”,并且要求韩信从他们的胯下爬过去,要不然就把他打死。
韩信想了一会,便伏下身去从他们的胯下爬过去,拍拍灰尘离去。那些地痞流氓哈哈大笑,说韩信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不能做出什么大事。后来韩信发奋,学得一身兵法,军事才能无人能及,被萧何引见到刘邦帐下,就这样做了大将军,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这就是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故事。
如果当初韩信一气之下,和那些流氓死拼的话,历史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只会多了一个没有名气的枉死鬼。这个历史故事中的智慧值得我们思索。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刚能柔,就是韩信的典故。在常人看来,胯下之辱让人不堪忍受,是奇耻大辱,韩信忍受了,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要想做大事业就得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耻辱。历史将赋予你重大的任务,你就要做好吃苦受辱的准备,那不仅是命运对你的考验,也是自己对自己的验证。面对耻辱,要冷静地思考,人在遭遇困境和耻辱时,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能和对方抗衡,保存自己是最重要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干仞,无欲则刚。”这句话被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当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时刻谨记。“天空可以包容一切,而人心可以包容天空。”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却忽视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人们经常崇拜名人,却无法忍受名人背后的“虚假人生”;人们常常向往世外桃源,却忘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坎坷。
现实中的人们就这样的,他可以接受的是抬头可见的阳光,却没留意自己身后的阴影,他只看见灿烂,却看不见灿烂过后的阴霾。当他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时,他就会感到不满,认为别人是尖酸刻薄、睚眦必报。然而,他却忘了审视自己“背后的故事”,忘了再三思索检讨自己的“记事本”,忘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真理。他在种种的忘记中,最终也会忘记自我的所在,囿于原地,止步不前。
智慧铭:
一个人在把握做人的原则上,还是需要一定的限度的。给自己制定做人原则的时候,要合情合理,并且还要切实可行。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不能没有一丝丝的追求。但是,要让自己感觉到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如果突破了这个原则,那么,太重的压力则是让自己背包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在生活中,不管是做人的原则,还是目标或者是理想,最后的目的都是“快乐”,这样才能达到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如果活的太累了,那么是永远也快乐不起来的。
以执着的精神实现伟大的构想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夫妇曾经被抓去做人质,给夫差当奴役,从一国之君到为人仆役,这是多么大的耻辱。但勾践忍了、屈了。是甘心为奴吗?当然不是,他是在伺机复国报仇。来到吴国后,他们住在山洞石屋里,夫差出去的时候,他就亲自为之牵马。有人骂他,也不还口,始终表现得很驯服。一次,吴王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知道这病没多久就可以痊愈了。于是勾践去探望夫差,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对大差说:“大王的病再过不久就能好了。”夫差就问他为什么。勾践顺口说道:“我曾跟人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有点苦,所以您的病再过不了多久就能好了,清大王放心!”果然,没过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敬,很受感动,然后就把勾践放回越国去了。
勾践回国以后,依然还是过着艰苦的生活。一是为了笼络大臣百姓,二是因为国力太弱,养精蓄锐,为报仇雪耻。他睡觉的时候连褥子都不铺,铺的是柴草,还在自己的房中吊了一个苦胆,每天尝一口,为的就是不能忘掉自己所受的一切痛苦。这样就使得吴工夫差放松了对勾践的戒心,勾践正好有时间恢复国力、厉兵秣马,终于可以一战了。两国决战,吴军残败,勾践率军灭了吴国。活捉了夫差,两年后成为霸王。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干越甲可吞吴。”勾践所受之辱,所为是苦,可以说达到极点了。但他熬了过来,不仅报了仇、雪了耻,还成了当时的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