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健康八大法则
11613700000004

第4章 科学营养(4)

8.如果真是想吃一些冰淇淋、冰棍之类的,千万不要吃得太多。

9.冷食不要与热食同吃。

10.不要快速摄取冷冻食物或饮料,有头痛史和发作过“冰淇淋头痛症”的人更要少吃冷饮。

11.为预防“冰淇淋头痛症”的发生,吃冷饮时注意让腭部尽量避免接触冷食。

小贴士

快速摄取冰淇淋等冷冻食物或饮料之后可诱发“冰淇淋头痛症”。因为冷饮进口时,会给口腔黏膜很强的刺激,这就可能使得头部和面部的肌肉、血管收缩,神经产生放射性的疼痛。

洋快餐不宜多吃

象征西方饮食文化的汉堡包、炸薯条、奶酪等正成为当今中国孩子最喜欢吃的食品之一,并已发展成为一种时尚。走在任何一个现代化的都市里你都会发现有很多的快餐店,快餐满足了城市快节奏活动人群的需要,但是我们在享用这些美味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洋快餐带给我们的危害。

洋快餐的缺陷

1.洋快餐具有“三高”(高脂肪、高热量、高钠)和“三低”(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的特点。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形成“肥胖脑”,影响神经网络发育。而过多进食含糖量高的食品或饮料,可能引致儿童情绪异常。大量吃甜食,造成含维生素B1的食物供应不足,最终影响葡萄糖的氧化,产生较多的氧化不全的中产物如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这类物质在脑组织中蓄积,就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发生精神烦躁,表现为精力不集中、爱哭闹、好发脾气等。

2.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方面,洋快餐这几个指标的含量普遍较低,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的建议值存在一定距离。洋快餐的膳食营养结构并不均衡,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这类高脂食品足以令人反应迟钝甚至丧失记忆力,会损害青少年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

吃洋快餐须知

所以,洋快餐应尽量少吃,即使吃也要注意均衡营养。

1.选择有益健康的品种,如牛奶、鲜果汁。

2.选择有蔬菜的品种如蔬菜沙拉。

3.油炸的食物如薯条、苹果派等含热量高,不宜多吃。

4.一天中吃过洋快餐,其他餐次就应尽量少吃肉,而要多吃些蔬菜、水果。

5.儿童可以品尝洋快餐,但不能将其作为日常膳食的一部分,不应经常吃、天天吃,更不能餐餐吃。

6.如果你一定要吃快餐,请尽量选择那种使用不锈钢托盘或者瓷餐具来盛放饭菜的快餐厅。

7.相对西式快餐,中式快餐的营养结构和营养价值就要科学得多,也更适合东方人的身体需求。

8.如果饭菜的可口程度和服务的水平差不多,还是尽量选择中式快餐厅。

小贴士

最好的饮食结构应是饮食多元化,在每日三餐中合理搭配足够的果蔬、豆类、谷物、蛋奶、鱼肉等食品,保持营养均衡、不挑食、不拣食。

“零食”不可多吃

常吃零食 有损健康

1.不少零食因为加工食品原料中的营养被破坏,只追求口味,不追求内在的营养价值,这自然比不上按照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烹饪方法制作的新鲜食品。如果不加节制,虽然满足了“嘴”的要求,但到吃饭时却吃不下去了,造成主次颠倒,使饮食不平衡,影响食欲,妨碍消化系统功能,结果损害了身体健康。

2.零食多是现代工业食品,其中难免要使用一些现代食品工业所必须的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等害人体健康的成分。

3.不少零食含糖分过高,过咸,过辣,调味料过重,有的为炒制、炸制和膨化食品,均可能不同程度地有害人体健康。

4.吃零食时,往往是“随手捏来”,最容易由于手不干净或食品不洁而致肝炎、腹泻等疾病。

5.常吃零食,还是导致人体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儿童和年轻女性肥胖者,看起来正餐量不多,但零食不断,从而造成体内聚集的总热量大大超标。

小贴士

吃零食危害颇多,但在零食商品丰富的今天,完全不吃零食也是不现实的,偶尔吃点零食调节胃口也未偿不可。但是一定要注意吃零食要节制,不要形成习惯,吃起来就没完没了。

纠正

1.不买零食,则无零食可吃。这是一个从根本解决的好办法。因为零食一般都是味美而又可口,所以容易让人上瘾,一旦吃起来就很难控制住。

2.自己要禁得不住诱惑,多想想那些零食的危害,自然就没了食欲。

3.在家人、朋友、同事、同学之间提倡不吃零食。

4.可在两餐之间感到有些饿时吃点点心,但不可过多,以免影响正餐。

大桌餐危害健康

我国盛行大桌餐,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饮食习俗,我们必须努力纠正过来。

1.家庭集餐不利于合理营养。各人的口味、喜好不一,特别是儿童常会只拣一两种自己喜好的菜吃,再加上长辈的溺爱、娇惯,易出现挑食、偏食从而产生营养失调,导致贫血或肥胖。

2.许多人同在一桌上吃饭,每个人都要涉及所有的菜碟。这就给病菌制造了一个传染疾病的条件。每个人都将自己体内的病菌奉献给他人,同时又从别人那里无偿获得发生疾病所必须拥有的种种病菌,而形成交叉感染,这是一个极不卫生的做法。

3.吃大桌餐时,又说又笑,议论纷纷,促使大脑对所谈话题额外进行分析加工,吸引血液到大脑血管中来,从而减少了胃肠部的血液供应,即通常所说的“脑胃争血”。这势必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造成不利的影响。

4.如果是集餐,难免要饮酒。在他人怂恿与怂恿他人的相互鼓励下,有可能比平时饮得多,常常出现饮酒过量,极易发生酒精中毒。

5.经常吃筵席的人往往摄入热量、脂肪,胆固醇较多。而“三高”饮食是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肿瘤、高脂血、胆石症、糖尿病、肥胖症、,肠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6.常吃筵席的人往往出现头晕、头痛、血压偏高、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宴合安排须知

宴会安排要讲究实惠,力戒追求排场。既应适当控制菜点的数量与用量,防止剩余过多。又要注意烹调技艺,重视营养与口味。可根据就餐人数适当计划。注意用料广博,荤素搭配,营养全面,菜点组合科学。分餐时既要注意数量,又要注意质量,荤素合理搭配,营养平衡。分餐可以照顾迟上桌的客人。

如何把握烹调的温度

温度过高的危害

许多中国人在炒、炸、烧烤食物时,认为温度越高烧出来的食品就越香。殊不知这样做非常有害健康。

1.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脂肪氧化物会成倍增加。脂肪氧化物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后,使细脑膜的脂质生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直接损害人体的细胞膜。

2.油的温度过高,所炒、煎、炸的菜肴外焦里不熟,也不好。

3.油的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会造成维生素的破坏。例如油饼中的维生素B1几乎100%都损失了。

4.烧烤类肉食,比如羊肉串在烘烤时,炭火烟熏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有害于人体的物质,其中3.4苯并芘对人体危害最大,是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人吃得太多,会在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构成不小的威胁。

合理的烹调加工不只为了可口,而且应该考虑到有效地保留各种营养素。所以烹制菜肴时,掌握好油温的火候十分重要。

1.该用文火时不要用急火。

2.一般炒菜,七八成热即可将菜下锅翻炒。

3.烧菜时如果使用的是普通油,更要注意不可加温过高。

4.肉类烹调一定要控制在100摄氏度左右的烹调温度才较佳。

5.事实上爆炒是一种很不卫生的烹制方法。禽畜肉尤其是动物内脏,通常都携带大量禽畜病毒、病菌,有的病毒要烧煮十几分钟后才能被杀死。爆炒时间过短,病毒、病菌不易被杀死,吃了这类食物后,极易发生“人畜共患病”。因此,禽蓄肉还是烧熟、烧透了再吃才安全。

小贴士

烹调时加醋,对大多数维生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要等渴了再喝

不渴就不必喝水吗?一天喝多少水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呢?

饮水不足危害多

1.办公族注意不要忽略喝水。办公族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很容易忘记喝水,造成体内水分补给不足。体内水分减少,血液浓缩及黏稠度增大,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诱发脑血管及心血管疾病,还会影响肾脏代谢的功能,导致脑老化。

2.饮水少小心尿道疼痛和尿路感染。

3.饮水少小心尿结石。

4.许多人因为喝水不够,引起身体脂肪过多,肌肉发育不足和缺乏弹性,消化效率和器官功能降低,体内毒物增多,关节和肌肉疼痛。

5.水摄入不足,小心精神不振,口干舌燥,浑身无力,肝肾功能下降,毒性物质积蓄,病魔乘虚而入。

6.饮水少警惕皮肤干燥产生皱纹。

可以说,没有水,我们会披自己体内的废物毒死。

饮水的好处

多次喝水就可以有较多的尿液冲洗泌尿通道,保持清洁,防止疾病。

多饮些水,才能保持皮肤健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粉刺等青少年常见病的发生。

饭前适量饮水,水分吸收后经血液到达全身组织细胞,保证消化液的分泌,尤其是早饭前空腹饮水,有助于清洗肠胃,促进食物的吸收。

喝多少水

1.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8杯到l0杯(每怀240毫升左右)水。

2.喝水应该白天晚上匀着喝。

3.随着周围环境温度、湿度以及自身运动量的不同,不同人、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对水的需要量也会有很大变化和不同。饮水的量要根据膳食结构、气温高低、劳动强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在炎热的天气,在高温的环境中,在发烧、身体活动强度较大、体力透支的情况下,饮水量就要相应增加。

4.从事体力劳动者或大量出汗时,人体消耗的水分多,更应多饮水。

5.美国加州洛杉矶国际医药研究所提供的每天饮水量公式是:运动不多,每半公斤体重需喝水15毫升,如果是运动员,每半公斤的体重该喝水20毫升。

饮用水并非越纯越好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以用水的卫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蒸馏水、纯水、太空水正成为商品,进入人们的生活。

长期喝纯水的危害

纯水主要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来加以净化。在祛除水中有害杂质的同时,也将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元素一起摒除,如镁、锌、铁、碘等矿物质和无机盐。

让老鼠长期饮用蒸馏水,则生长缓慢,体重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脑垂体和肾上腺素系统功能受到破坏。

过去,市民们只是偶尔饮用纯水,尚不会对人体带来负面影响,但如果长期饮用,人体就会因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

大量饮用纯净水,会带走人体内有用的微量元素,从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容易产生疾病。长期饮用纯水,对老人和儿童的健康将会带来无法挽回的负面效应。喝纯水长大的青年则可能会感到浑身乏力,提前患上心血管等老年性疾病。

多喝自然水

自然界中的水,每时每刻都在与大气、土壤、岩石等相接触,在接触过程中,一些物质溶解或悬浮于其中,致使天然水常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如钙、镁、钾、钠、铁、锰、碳、氨、硅、铝、磷及其他化合物。此外在天然水中还生活着许多微生物,如各种菌类等。天然水中的“杂质”有许多是人体所必需的,如钙、氟等微量元素,水是人体获得这些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之一。健康的饮用水必须含有一定的矿物质,人体所需的14中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之一是饮用水。

小贴士

长期饮用纯水者必须调整食物结构,注意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素。但有些微量元素是很难从食物中获得的。所以,还是应该多喝自然水,当然,前提是清洁的水。

何时喝水好?

不良饮水习惯

1.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是人体细胞脱水已到一定程度,中枢神经发出要求补充水分的信号。

2.不在进餐时饮水,这样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增加肾脏和心脏的负担,大量的水还会冲淡胃里的盐酸,病菌就会乘虚而入。长此以往会对身体不利。

3.不要在饭后随即喝水。一方面会冲淡消化液,削弱消化功能;另一方面胃内水量增加,促使食物未经胃内充分消化便排入小肠,从而加重小肠负担,导致小肠不适。

何时喝水好

1.一般来讲,当微微感到口渴时就去饮水,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人体对水的生理需要。

2.体力劳动或大量运动后,会感到累、全身酸痛,这时如果能及时补水,很有利于缓解这种症状。

3.早上起床后要喝水。早晨是一天身体开始运作的关键(在睡眠期间从皮肤蒸发的水分约有200毫升,一泡尿也约有250毫升,合计一个晚上人体流失水分至少450毫升),晨起饮水的目的是补充前一夜丢失的水分,并稀释血液,通便。早晨喝水最好是空腹,以小口小口的缓慢速度喝下450毫升的水,喝完后缓走百步或做简单运动,不可静坐。

4.上午10:00左右注意喝水。早饭时补充进的水分此时已经流失了一部分,这时应该及时地补充。

5.下午15:00左右注意喝水。午饭时补充进的水分此时已经流失了一部分,这时应该及时地补充。

6.吃完午饭后和晚上吃晚餐前30分钟,也要各喝500cc的水,记得空腹喝,因为边吃边喝会冲淡消化液,反而阻碍消化。

7.注重养生的朋友,睡前一定要喝一杯水,可借此清清进食了一天的胃肠,冲淡血液的浓度。

8.吃了高油脂类食物后泡茶喝,对油食的消化有一定的帮助。

9.吃了冷饭冷菜后适当地喝点热开水,增加胃内温度,会使人感到舒适。当然,这种情况下也不要喝水过多。

10.即使在冬天,饮水量依然不可太少。人们有冬季进补或美食的习惯,如果没有适量的水分加以调节,容易导致血液浓度升高,血流的速度就会缓慢,发生血栓、中风的几率便大为提高。

出大汗后过量饮水小心水中毒

在炎热的夏天,或在大量运动、体力劳动之后,会出大量的汗,此时补水非常必要,但如果一口气喝下过量的纯水或白开水,当时觉得很“痛快”、很“解渴”,殊不知这样也许会引发水中毒,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可事实的确如此。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体大量出汗后不要过量饮水。此时不仅丢失了大量水分,同时也失去了不少盐分。汗出得越多,人体失去的水分和盐分就越多。据计算,l升汗水中有1.5~3克盐,所以汗是咸的。如果劳动半天出汗5升,就要失去盐分7.5~15克。如果一次大量喝进白开水而不补充盐分,水分经胃肠吸收后,又经过出汗排出体外,随着出汗又失去一些盐分,结果血液中的盐分就变得太少,吸水能力就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造成“水中毒”。人就会觉得头晕、眼花、口渴,严重的还会突然昏倒,医学上管这叫“脱水低钠症”。

2.小儿不要过量饮水。小儿调节水、电解质的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及时排出多余的水分。低钠血症,即水中毒,轻、中度水中毒临床症状易被忽视,重度的水中毒易引起颅压增高,抽风、昏迷。

3.大量运动后不要过量饮水。此时心率加快,血容量的再增加,大量饮水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

4.运动前不要大量饮水。大量的水贮留在胃中,既影响膈肌升降,妨碍呼吸,又会使人感到不适,降低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