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健康八大法则
11613700000033

第33章 未病先防 有病早治(1)

亚健康的防治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诊断有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据在我国上海对近万人的抽样调查显示,只有5%~15%的人群心身处于健康状态,50%~60%的人群处于轻度失调和慢性疾病潜伏期,即亚健康状态。看到这些数字,您一定感到触目惊心,那么,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都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亚健康?

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的症状

亚健康状态介于健康和疾病两者之间,处于既非健康,又非疾病的状态,称为人体的“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可能是疾病的潜伏期或早期非特异性状态,也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的最早原因。这种状态的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等生理症状,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忧郁焦虑、胸闷心悸、失眠健忘、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腰背酸痛。如果到医院去检查,但往往反复检查,各项客观指标都没有出现异常。但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往往免疫力低下,极易罹患各种疾病。

亚健康状态的防治

1.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与作息时间,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平时不搞“突击战”,不搞夜战,不轻易加班加点。不要等到过度疲劳时,才想到休息,应主动休息。

2.保持足够的睡眠。工作、娱乐之外,每天要保证7~9小时的睡眠。睡眠除了可以解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活力,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最佳睡眠时间为21时~次日凌晨2时。因为在这段时间,是机体自我修复的最佳时间,如果此时不睡眠,细胞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人就会加速衰老。入睡前,还应避免喝浓茶、咖啡、烈酒,不看惊险的影视剧,以免过度兴奋。

3.养成全面、均衡、节制的健康饮食习惯。谷类食物每人每日应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每日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日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食物每日应吃1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油脂类每日不超过25克。

4.注意心理调适,始终保持平和、轻松和快乐。生活充实,自信而不苛求完美;做事一步一步来,不急于求成;注意宽以待人,克服猜疑和嫉妒心理。

5.远离自然污染与家庭污染。注意室内空气质量与室内卫生,注意采用环保的装饰材料和家具。采用一引起积极措施改善室内卫生。

6.养成健康规律的运动习惯。导致现代人亚健康的一个重要罪魁就是缺乏运动,如果你肯下决心多运动,定能收益无穷。

自身的健康自己最清楚,针对自身存在的健康隐患和问题,通过探索,找到有效的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一定能够远离亚健康。

躲开“过劳死”

在20世纪80年代,“过劳死”仿佛还是日本人的事,十几年以后,“过劳死”像瘟疫一般,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已经蔓延到你我的身边,开始威胁到每一个人——不管你愿不愿意,这是事实。

认识“过劳死”

“过劳死”就是因超强度的劳动而死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过劳死”的诱因是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加大,导致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而丧命。

健康显然比工作和金钱都重要,那么,如何远离“过劳死”,使自己在事业有成的同时,安享天年呢?

如何远离“过劳死”?

如果你平时自我感觉很累,工作时无精神,生活中缺少乐趣,而且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反应,体检、化验又查不出明显的病状,这时你就要小心了,你可能已经陷入了过度疲劳的困扰之中。这时,你应该是医院检查。

1.要远离过度疲劳,就要学会践行劳逸结合之道,合理协调工作与生活、学习、娱乐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2.适度节食,不要吃得过饱。

3.少吃高热量的肉、蛋、碳水化合物,多吃蔬菜和水果。

4.养成及时科学饮水的习惯。

5.重视运动,坚持体育锻炼。

6.注意心理调整,学会娱乐,保持心情舒畅。

7.感到疲累时及时休息。

8.保证足够的睡眠。

9.定期体检。

10.积极治疗原发病。

11.养成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

12.做事情不要强求自己,不要把什么事情做非要做到十二分。

自测

日本学者列举了27种过度疲劳的症状与因素,你可以做一个自测:

(1)经常感到疲劳,记忆减退;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感到没有滋味;

(3)突然感到衰老;

(4)肩部和颈部发麻;

(5)因疲劳和苦闷失眠;

(6)为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

(7)经常头痛和胸闷;

(8)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心电图测试不正常;

(9)体重突然变化;

(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

(11)一日喝5杯以上咖啡;

(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

(13)喜吃油炸食品;

(14)一日吸烟30支以上:

(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晚上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单程需2小时以上;

(17)最近几年,即使运动,也不会流汗;

(18)自我感觉良好而不看病;

(19)一日工作10小时以上;

(20)星期日也上班;

(21)经常出差,每星期只在家住两三日;

(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23)最近有工作调动;

(24)升级或工作量增大;

(25)加班时间突然增加;

(26) 人际关系变坏;

(27)最近工作有失误或与合作者不和。

上述27项中有7项以上,即为过度疲劳而存在危险者;有10项以上,则随时可能发生“过劳死”。

如果出现了以上一种或多种类似症状和事情,也不必过于焦虑,只要按照前文的方法及时调整自己,坚持工作与养生两不误,你身上的许多职业病就可能逐渐去掉,什么亚健康、“过劳死”都能够被自己赶得远远的。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由此可见对于疾病,预防比治疗重要。健康不是侥幸,生病也不是偶然。之所以出现疾病,全是由于不重视预防引发的。由此看来,健康的身体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自调自养与自防,这才是最根本、最有效、最保险的养生之道。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呢?

1.首先要树立高度的预防意识。人人都想健康,人人都希望无病,可是健康只靠愿望和祝福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主要还是要靠预防与养生。

2.掌握一些预防自测的基本知识。其实,人的身体自身就是医生。只要身体出现不平衡等问题,身体立即会感到不适。如发热、发烧,咳嗽、上痰,打喷嚏,口干舌燥,头晕,目眩,昏昏欲睡,四肢无力,胸闷气短,耳鸣,心慌……平时应该多掌握一些有关疾病的知识,也可以临时查阅,能够及时自测,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真正有效地自我预防,自我调理。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起居。清朝的曹廷栋在《老老恒言?防疾》中告诫后人:“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意思是说:以药治病,不如在平时注意饮食起居习惯来防病。

4.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尤其要重视从运动、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人际关系和心理几方面的入手。

5.针对现代人以静为主的生活特点,特别提醒一条简单而实用的建议:预防胜于治疗,药补不如食疗,食疗之外还要不忘规律的运动。

你觉得自己有“预防重于治疗”的健康理念么?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你觉得自己应该重要在哪些方面预防疾病、改善自己的健康?你身上有病么?你存在对疾病置之不理、甚至是养病的情况么?你觉得自己有那些不良习惯和嗜好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健康?你觉得自己有必要对自己可能患上的疾病采取预防措施么?你将怎么预防?

别忘了定期去检查身体

提倡预防医学的学者认为:定期健康检查十分必要,因为心脏病及其他致命的疾病在突发前没有任何征兆。只有在定期检查时才能找出病源,及早治疗,才不致危害身体健康。

定期体检是主动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最有效方法。做健康检查的意义在于:早期发现潜在的致病因子,及时予以矫正治疗,避免疾病继续恶化,为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定期做健康检查能通过及时了解身体状况,适时予以改善,防患于未然。还能加深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危险因子的产生,保持健康。

健康检查的好处,不止是在生理方面,而且在心理上也给参加检查的人很大的鼓舞,让人能安心地回到工作岗位。

专家指出,不同的年龄阶段定期健康检查的次数应该如下:

1.20~35岁(在健康的情况下),应每隔5年检查一次。

2.35~45岁,应每隔2~3年检查一次。

3.45岁以上,应每年检查一次。

另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寻找一家值得信任的医院。

2.找一位值得信任的医生,和他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由他来做每一次的检查与治疗,这样做的好处是他能注意到你每次不同的变化,更有利于及时查出疾病。

3.如果自己有什么不适,在不忽视上医院检查的前提下,自己也应立即对照症状查阅相关资料,以掌握方方面面的防治知识。毕竟,医生不可能把所有的防治细节都告诉你。

你做过健康全面的检查么?你多长时间做一次?你做检查的频率达到上文的标准了么?如果有差距,你觉得自己该如何调整?你的健康检查是自己买单还是单位买单?如果单位不肯为自己买单,你觉得自己买单值么?

小贴士

也许有人认为一般人做了检查之后,会有不必要的紧张心理,但这与及早发现致命疾病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消除脑疲劳的好方法

整日大脑感到昏昏沉沉,一觉醒来,仍然感到困乏,不清醒,经常感到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工作效率低下,什么事情都懒得多,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如果你出现了以上症状,那么,你可能已经患上了长期脑疲劳,那就应该小心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从事脑力劳动,脑力劳动者占总体劳动者的比例在日益上升。脑疲劳是脑力劳动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消除脑疲劳呢?现介绍以下方法,以便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

1.寻找脑力劳动的捷径。多数的脑力劳动者是工薪族,他们的工作任务是由上级下达的。那么,寻找脑力劳动的捷径,就能够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从而有时间去调整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休息时间。只要你非常重视工作方法,并善于寻找问题,善于总结和思考,你一定能够不断地找到许多提升工作效率的捷径。

2.减少伏案工作的时间。脑疲劳是伏案工作者经常面临的问题。其实,许多情况下,不一定非要伏在办公桌上,对着电脑,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找到个人的发展机会。通常情况下,如果你更重视与上司和同事的交流,更重视合作,更重视外交工作,那么你也许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同时,自己也减少了伏案工作的时间,不至于因长时间伏案苦思和埋头工作而摊上脑疲劳,对于老总,部门经理和主管,业务人员,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3.多参加交际活动。不少人只喜欢埋头工作,而不喜欢交际活动,他们对交际活动存有偏见。其实,交际活动使我们具有更长远的眼光,更容易寻找到个人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即使是长期需要埋头工作的人,也应该也寻找机会参加交际活动,一方面利于自己的事业,更一方面也休息、娱乐了,关键是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消除伏案工作带来的脑疲劳。

4.保持足够的睡眠。小孩子为什么长得快,那么有活力,关键在于他们有足够的睡眠。成人应该从中受到启发。每天保证7~9小时的睡眠,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不但有利于消除脑疲劳,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你再也不必为了工作,只睡最少的时间,结果搞得经常精神紧张,但工作效率却非常低下,长此以往,身体就赔了进去,亚健康、各种疾病就会寻机而来。所以,一定要记住,要消除脑疲劳,一定要给自己足够的睡眠时间。

5.唱歌。许多朋友爱唱歌,但由于工作的繁忙,早已经忘了自己还有这个爱好。如果你能够经常唱歌,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唱歌,不但脑疲劳的症状能够立即得到缓解,而且还有健身的作用。唱歌时,由于肺部的呼吸幅度加大,肺就像一个气球,它的一张一缩必然带动里面包裹的心脏一起得到了锻炼。还有,心肺的运动,牵动横隔膜以下的腹腔内的内脏器官都动了起来,长此以往,必然头清目明,各种疾病都会逐渐减轻、消退。

6.养成爱好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脑力劳动者经常脑疲劳的重要原因除了只知工作,不知休息和睡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爱活动。人本是动物,只有天天运动,才符合人的生命特点。如果上班对电脑,下班仍然对电脑,或者对电视,看书,干的全是让大脑疲劳的事儿,久而久之,大脑必不堪重负。每各人可凭自己的爱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中青年朋友最好做一些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对消除大脑疲劳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特别是像倒立,让头部上下大幅度的动作,对于缓解大脑疲劳,更是立竿见影。

7.节食。多数现代人的饮食是营养过剩。不少人吃得过饱,不同程度地存在肥胖的问题。你试着只让自己吃七八成饱,长期坚持,不久你就会发展,少食会明显地使自己的大脑更加清醒,更不容易疲劳。

8.改变饮食结构,以碱性食物为主,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其实,我们每天对脂肪、蛋白等酸性食物需要量并不是太多,碳水化合物也应适量。

如果以上方式都不能根本改变自己长期大脑疲劳的症状,你就有必要考虑改变自己的职业和工作方式了,在做原来工作的同时,做一些体力活动方面的工作最好不过,如果不能够这样,干脆找一份活动较多的工作,比如业务员,或者向上发展,多搞外交活动,那么,自己长期深度脑疲劳的问题就能逐渐得到缓解和根治。

现在,你可以根据以上提示和你自己的体验,找到自己消除脑疲劳的方法,并注意坚持下去。如果你能够真正地按以上提示去做,脑疲劳一定会被你赶得远远的。

消除眼疲劳的好方法

对于一些计算机操作人员、文字编辑、美术工作者、教师及刺绣工人等,经常会出现“眼干涩不舒,甚至干燥、畏光、视物模糊”等症状,这些多是眼疲劳的症状,并非病理变化所引起,多是由于用眼不当所引起的。那么消除眼疲劳都有哪些好方法呢?

要预防或消除这种情况,日常生活中就应注意对眼睛的呵护,科学用眼,重要的是要注意用眼时要劳逸结合,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定时休息。

每个人在看书或者盯着电脑屏幕看时,都必须让眼睛时不时地休息一会儿,如每1小时要休息10~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