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脑力工作者更不宜过度节食。过度节食会损害脑细胞:生理学家认为,节食的结果是机体营养匮乏,这种营养缺乏使脑细胞的受损更为严重,直接结果是影响记忆力和智力。节食越久和减重越多的人记忆力损失越大。
3.脱发者更不宜过度节食。过度节食会导致头发脱落。头发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称为角朊的蛋白质,锌、铁等也是毛发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过度节食,导致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致使头发因严重营养不良而脱落。
4.小心患上骨质疏松症。据上海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骨代谢研究室的最新研究发现,当今在20岁左右的少女中,已有相当部分的骨密度比自己年龄段的正常值低10%。这都是这些少女过度节食的结果,因为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饮食营养,骨骼的生长也是这样。如果由于过度节食而造成饮食结构不合理,只吃素,不吃荤,或者根本就没有达到七八分饱,长期以来必然营养不良。由于体内缺少钙和蛋白质及维生素D等,致使骨密度达不到正常值,故易致骨质疏松症。
5.女性尤其不要过度节食,小心闭经和不孕。如果盲目节食,使体脂减少,少女初潮将会迟迟不来,即使已来初潮,也会发生紊乱甚至闭经。一般少女体内脂肪应占体重的17%以上才能发生月经初潮;16岁以上的姑娘,体内脂肪必须占20%~22%才能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进入生育期的女性同样需要积累足量的脂肪,以便完成生儿育女的使命。女性在怀孕前积累的脂肪量需要占体重的22%才可能受孕,达到28%以上才有足够的能量储备维持“十月怀胎”和产后三个月的喂奶。
6.小心因过度节食减肥患上神经性厌食症。如果过度节食的话,可能会感到四肢软绵无力,就很少运动,不运动也就不想吃饭,时间长了肠胃功能就会变得极差,硬是吃进饭也会呕吐出来。
7.千万不要绝食,更不要长期极低热量饮食,这可能会导致猝死的发生。由于因饮食热量不足及饥饿,铜、钾、镁等元素不平衡,加上交感神经亢进、心肌细胞纤维萎缩,缺乏肝糖,造成无法代谢肾上腺素,因此一旦有压力发生,则容易导致心律不齐,进而引发心脏麻痹致死。因过度节食而猝死的人中约有20%到40%,先有精神状态的异常,如幻听、幻觉等,然后才发生猝死。因此任何进行断食疗法或者极低热量饮食的人,一旦有精神状态异常出现时,应随即中止断食疗法或者极低热量饮食。
8.不要以为惟瘦是美,其实真正的美应该是身体壮实的健康美,而不应当追求体质柔弱的病态美。那种为了追求身体苗条而牺牲健康乃至生命的做法是极其愚蠢和不可取的。所以不要盲目地、过度地进行节食。是否应该节食,还是应以体重为参考标准。有关标准体重的计算有两简单的公式: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
以上两个公式可以通用,你可以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算出自己的标准体重,再称出自己的体重与这个结果相对照。计算出的标准体重,正负10%之内是正常的,超过理想体重20%时才算肥胖,才应该注意节食。
9.既便节食还应注意营养均衡,摄入的营养也要满足机体的最基本需要。每天至少保证主食300~500克,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每天所需的维生素,每天要摄入500克;鱼虾肉蛋提供给我们充足的蛋白质,每天至少要摄入100~200克瘦肉,150克左右的鱼虾。此外我们还要摄入100克的奶制品,少量的豆类制品,每天再食用25克左右的食用油。
10.注意三餐的科学按排,热能的摄入早饭占全天的30%,午饭占40%,晚饭占30%。
11.要注意干稀搭配、米面搭配、荤素搭配、粮豆搭配、粮菜搭配,尽量多吃多种食物。
“狼吞虎咽”折寿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由于学习、工作繁忙或事情紧急,逐渐养成了快速吃饭的习惯。有人甚至将吃饭当作一项额外的负担来对待,一日三餐总是狼吞虎咽,“速战速决”。这样的习惯对人体健康是无益的。所以,有狼吞虎咽习惯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大口吞咽。食物未经认真咀嚼就匆匆咽下去,使得许零食物尚未切碎即入腹中,无形中增加了肠胃的负担而引起胃病。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过长,可致胃粘膜损伤,产生慢性炎症,时间长了甚至会发生癌变。而进入胃内的未经过充分磨碎的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米饭、植物纤维)、蛋白质(肉类)、脂肪,胃及胰腺则需要分泌更多的含有胃酸和酶的消化液来消化它们,久而久之,易导致胃病或胰腺病,形成结石。
2.充分利用唾沫的消化、消毒功能。食物未经认真咀嚼,口腔中的淀粉酶与食物未经充分搅拌,食物中的淀粉没有达到初步水解就被送入胃中。而人的胃里面缺乏淀粉酶,不能使其水解,从而又加重了十二指肠和小肠的负担。
3.饮食适量,适可而止。如果饮食过量,导致肥胖,进而导致一系列因肥胖诱发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脑心血管疾病等。
4.注意吃相,尤其是在公共餐馆和社交场合。吃饭太快看上去实在不文明。
细嚼慢咽健康一生
“食宜细缓,不可粗速”,细嚼慢咽虽是一个小小的习惯,如能够一生如此,必能对健康有大在的好处。那么,如何做到细嚼慢咽呢?
1.首先应该重视细嚼慢咽的重要性,每到吃饭时,都要在心里提醒自己细细嚼慢慢咽。
以下是细嚼慢咽的好处:
(1)细嚼慢咽有利于促进唾液的分泌。咀嚼时分泌出来的大量唾液与食物混合、溶解、相互作用,不但可以促进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又可以改变食物中的有毒物质的化学结构,而起到解毒作用。唾液中的唾液具有使致癌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神奇作用——如:亚硝胺、黄曲霉毒素、3,4-苯并芘及烷化剂、烟油,鱼和海味的焦糊物等,其对细胞的致突变性在30秒钟内可完全丧失。
(2)有利于牙齿与牙周组织的健康。
(3)可为下一步的消化奠定基础,可分担胃肠负担。
(4)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预防老年痴呆症。
(5)减少被噎,或者误吞入异物,被鱼刺、骨头卡住的情况。
(6)细嚼慢咽可避免进食过量,有利于减肥。一般情况下,进食20分钟才会感觉饱,如果吃饭过快,一下吃了很多东西还觉得饿,于是就禁不住继续吃,结果能量摄入严重超量。如果能够细嚼慢咽,一段时间内吃得很有限,但慢慢就感到饱了,再吃的欲望就小了,就控制住了饮食。
(7)细嚼慢咽可以更好地刺激位于口鼻中的感受器官,从而可以更充分享受食物所带来的乐趣,更好地尝出每样食物中特有的味道,充分利用食物中的营养。
(8)可清除食物中的异物。
2.一顿饭最少要吃20分钟。
3.对于病人来说,为了食物更好地消化,有利于机体康复,每口饭最好咀嚼50次再吞咽下。
所以为了你的身体健康,就要把好咀嚼这第一道关,为身体设好第一条防线,所以就要决心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细嚼慢咽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习惯,但这样一个小小的习惯却会使人终生大大地受益。
如果你吃饭的速度很快,是不是有必要下下决心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呢?
不要等饿了才吃
许多人不能按时就餐,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不吃早餐,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饿”。经常饿了才吃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1.容易引发胃炎或消化性溃疡。食物在胃内仅停留4-5小时,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黏膜这时会被胃液“自我消化”。
2.饿了再吃不但不容易减肥,控制体重,反而容易导致肥胖。因为不吃东西时,身体会先拿出蛋白质(即身上有用的肌肉)去燃烧热量,然后才会燃烧到脂肪。这样,虽然一开始体重轻了,但却未燃烧到体内的脂肪。体内肌肉变少,脂肪变多,反而阻碍身体的代谢速度,只要下次随便吃点东西就很容易反弹回肥胖了。
所以,那么总是等饿了才吃的朋友一定要注意:
1.每餐定时。
2.每餐定量。不要遇到好吃的就吃得太多,这样,下一顿就不想吃了。规律的进餐习惯就会因而而打破。每餐吃七八成饱即可。
3.如果感觉不太饿,到了吃饭时间可以少吃点,但不可一点不吃。上一顿吃得少了点,下一顿就会有饥饿感了。这样,就可以调整到定量定时的进餐习惯了。
4.如果感觉不太饿,可以改变进餐食结构,吃一些汤粥,或者是水果和蔬菜,注意千万不要大量进食肉蛋类食物,也不要大量进食主食。
5.不要这餐不吃下餐补。如果一顿饭没有吃,下一顿也要适可而止,不可一次进食过量。否则,再一顿就不想吃了。
不要经常汤泡饭
为了节省吃饭时间,或出于个人喜好,很多人喜欢将汤泡饭吃,有的人还经常这样吃,特别是许多老年人更是常见,还有些父母也常常这样用汤泡饭喂小孩,他们认为经汤泡过的饭会变得更松软,更容易下咽和消化。那到底汤泡饭是好还是不好呢?
其实,汤泡饭不宜常吃。
1.人在吃干的食物时,咀嚼的时间长,唾液分泌量多,有利于消化。而水和流食咀嚼时需要的时间短,唾液分泌量少,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也不多,如果吃汤泡饭,食物在口中停留时间短,就随汤水一起进到胃里,会使消化机能减退,长期下去就容易引起胃病。
2.就小孩来说,由于汤泡饭会有大量的汤液进入胃部,会稀释胃酸,会影响消化吸收,即使吃得再多,也没有吸收足够的营养,极其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
3.小孩的吞咽功能不是很强,如果长期吃汤泡饭,由于吞咽速度过快,还容易使汤汁米粒呛入气管,造成危险。
所以,不要养成汤泡饭的习惯。
1.有汤泡饭习惯的,要注意纠正。
2.吃饭时一定要用自己坚硬的牙齿将大块食物切、磨成细小粉末和颗粒。这时唾液腺不断分泌唾液,与食物充分搅拌混合,唾液中的淀粉酶使淀粉分解成甘甜爽口的麦芽糖,便于胃肠进一步消化吸收。
3.咀嚼时间尽量长些,唾液分泌量会因此而增多,唾液能把食物湿润,其中有许多消化酶,有帮助消化吸收及解毒等功能,食物在口腔中较好的得到初步消化和分解后,给胃的消化吸收工作也减轻了负担,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对肠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4.吃饭前可以先喝几口汤,给消化道增加一点“润滑剂”,以防止干硬的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5.可以将米饭适当煮得松软一点,利于消化。
经常吃肉并非好事
人们天性爱吃各种肉类,不爱吃蔬菜和水果,有人认为:只要多吃富含铁锌的肉鱼蛋,蔬菜水果吃不吃无所谓。其实,这种认识是一种偏见。
1.人体在正常状态下,血液为弱碱性。血液中酸性过多会引起身体不适。而我们每天都在大量食用酸性食物,如米和面、肉类、鱼类、贝类、鸡蛋、花生,还有啤酒和白糖等,以致造成血液酸性化。肉类食物多含酸性物质,食用过多,会破坏体内酸碱平衡,导致酸性物质过多,使大脑活力降低、记忆力减退、身体疲乏,开始时手脚发凉、容易感冒、皮肤脆弱、伤口不易愈合等。严重时会直接影响脑和神经功能,思维能力下降,神经衰弱。
2.人们膳食中所摄入的瘦肉、动物内脏、蛋黄中的铁多为三价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如果长期食用大鱼大肉,食物中的铁质就不能被人体吸收与利用,造成营养的极大浪费,出现缺铁性贫血。
3.肉类食物往往会很油腻,容易让人产生困倦感,容易导致肥胖和一系列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
所以,膳食安排要本着全面、适量与均衡的原则,注意粮食、水果蔬菜和肉蛋奶三大类食物的科学搭配。
1.每天一定要吃一定量的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等。
2.每餐都要有主食(米、面等)。
3.每日食品种类要多,可以满足机体对不同营养素的摄取,从而达到营养平衡,增强人体体质。
4.如果连日吃肉过多,应尽量改吃清淡一点的饭菜。
5.适当吃一些山楂片。
6.经常做一些步行、慢跑、伸展运动。适量到户外运动,有助于调养好胃口。
肉类反复冷冻不利于保鲜
冰点以下的低温,可迅速将鲜肉的细胞膜和原生物质中的水分冻结成固体冰晶,使肉质不变,营养成分不失,起到保鲜作用。一次买回较多的肉,一顿吃不完,就需要放入冰箱冷冻。下次食用时,人们常不自觉地将冻肉解化,然后吃不完的再放入冰箱冷冻。殊不知这样做十分不妥。
1.当冻鱼、冻肉等食品处于低温冷冻状态时,其细胞膜遭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细胞液大量流失,因此重新冷冻的食品,其新鲜程度就较原来状态大幅度地下降,营养成分损失较多,影响食品原有的鲜度和风味。
2.食品经过反复冷冻和解冻,其细胞膜遭受到损坏,汁液流失,温度回升,这样为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食品就容易腐败变质。因此,每解冻一次再重新冷冻,食品的保存期限就将缩短数天,即无形中影响了食品应有的保质期。
3.研究表明,食品的再次冷冻、解冻,特别是反复多次的冷冻、解冻,还容易产生致癌物质。而且,重新冷冻的次数越多,产生致癌物质的浓度相应就越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越大。
4.肉类在冰箱中冷冻的时间越长,脂肪氧化的可能性就越大,而脂肪氧化过程中会产生轻度氧化物和羰基化合物,这两种物质对身体非常有害。
所以,在冷冻食品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营养素的破坏和流失。不要将鲜的鸡、鸭、鱼肉进行反复解冻和冷冻,以免发生变质而不利人体健康。
1.为了便于食品的冷冻和取存,在冷冻之前,先把肉切成每一次需用的分量,肉块不要太大,以免结冻或解冻过程时间过久,影响美味。再用保鲜袋分成小袋冷冻为好。这样每次用多少就可取多少,肉类的鲜美滋味才不会在反复冷冻解冻的过程中被破坏,细菌也不会滋生。
2.冰箱中冷冻的鱼和肉等,最好不要超过两个月,否则您就享受不到它们原有的美味和营养了。
不要吃过多的糖
甜食是一种味觉的诱惑,因为甜味可以让人感到愉快。然而,吃糖过多却暗伏危机。
过量吃糖害处多
1.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其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缩短10-20年。
2.中老年人不宜过多食用甜食,以免使血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肥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从而危及健康。
3.吃糖过量会引起尿石症,长期食糖过量,还会加速细胞的老化,使人体环境适应能力差,头发变黄变白。
4.糖留在口腔内,细菌就会大量繁殖而形成一些有机酸和酶,直接破坏牙齿,使牙齿脱钙、腐蚀,形成龋齿。
5.吃糖过多,尤其是粗纤维类糖还会刺激肠黏膜,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腹胀、腹泻,进而阻碍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6.儿童自幼嗜糖,成年后极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7.长期高糖饮食,还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引致佝偻病。
8.多吃糖会造成体内维生素B1消耗过多,引起眼球内膜弹性减退、眼球变形、视神经炎和轴性近视,甚至引发脚气病、慢性消化不良、多动症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