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俗话说:“功名利禄如浮云。”做人应知足常乐,坦然面对现实,从容应对艰难,淡定承受困苦,少一份失落,少一份困扰,多一份满足,多一份快乐!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宁静与淡泊是生活的真谛。古往今来,拥有宁静与淡泊心境的有识之士不乏其数,陶渊明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回归田园生活,最终写出了大量诗文,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正是以这种淡泊的心境来面对官场的沉浮起落,最终才名垂千古。
所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是要不因宠爱而忘形,不因失落而沮丧,不因富贵而娇纵,不因清贫而自惭。
看看下面无德禅师开导佛教信徒的故事: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
有一天,当佛教信徒正送花到佛殿时,正好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走出来。无德禅师一见他手中的花,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用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一听,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是一家之主,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每天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想了想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就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了!”
无德禅师回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很高兴,作礼感谢道:“谢谢禅师的开导,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来到寺院中生活呢?”
无德禅师的话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宁静,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怎么不可获得宁静呢!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
每一个人都想获得内心的宁静,那么宁静是什么?是问心无愧,是晚上不做噩梦,还是对别人没有任何歉疚之意。
下面这个故事能够让我们找到答案:
有一次,国王拿出一大笔赏金,看谁画得出最能代表平静祥和的意境。有的画家画了黄昏森林;有的画了宁静的河流,小孩在沙地上玩耍,彩虹高挂天上,沾了几滴露水的玫瑰花瓣……
国王亲自看过每件作品,最后只选出两件。
第一件作品画了一池清幽的湖水,周遭的高山和蓝天倒映在湖面上,天空点缀了几抹白云。仔细地看,还可以看到湖的左边角落有一座小屋,打开了一扇窗户,烟囱有炊烟袅袅升起,表示有人在准备晚餐。
第二幅画也画了几座山,山形阴暗嶙峋,山峰尖锐孤傲。山上的天空一片漆黑,闪电从乌云中落下,也降下了冰雹和暴雨。
这幅画和其他作品格格不入,但是如果仔细一看,就可以看到险峻的岩石堆中有个小缝,里面有个鸟窝。尽管身旁狂风暴雨,小燕子还是一如既往地蹲在窝里。
国王将朝臣召唤过来,将首奖颁发给第二幅画的作者,他解释说:“宁静祥和,并不是要到全无声音、全无辛勤工作的地方才找得到。宁静祥和的感觉,能让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维持心中一片清澄,这就是宁静的真谛。”
第二幅画的精妙之处就在描绘出了一只小燕子,在狂风暴雨时,一如既往地蹲在窝里,不为外界环境所影响。如果小燕子内心没有一种宁静,那么它就不可能一直蹲在窝里,也许早就飞了出去。宁静就是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以一种宁静祥和的态度泰然处之。
是的,如果我们想成就一番大事,首先就要拥有小燕子那样的宁静。相反,如果一个人有太多的私欲、杂念,那么精神就会备受煎熬,往往很难取得成功。
蒙克夫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登山家,他成功征服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许多登山高手都以不带氧气瓶而能登上乔戈里峰为第一目标。但是,几乎所有的登山高手来到海拔6500米处时,就无法继续前进了。因为这里的空气非常稀薄,几乎令人感到窒息。
因此,对一般登山者来说,如果想靠自己的体力和意志力,独立征服8611米的乔戈里峰峰顶,确实是一项极为严峻的考验。但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蒙克夫却突破障碍做到了。
其他登山者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蒙克夫为大家解开了这个谜团。蒙克夫认为,在突破海拔6500米的登山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心里各种翻腾的欲念。因为,在攀爬的过程中,任何一种小小的杂念,都会让人意念松懈,转而渴望呼吸氧气,慢慢地让人失去冲劲与动力,而“缺氧”的念头也开始产生,最终让人放弃征服的意志,接受失败。
最后,蒙克夫总结道:“如果想要登上峰顶,首先,你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你的欲念愈多,你对氧气的需求便会愈多。所以,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想要攻上顶峰,你就必须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蒙克夫说出了成功的秘诀之一:想要取得成功,必须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当我们满腹心事、顾虑重重的时候,总感到浑身没劲、乏力;而当我们身心清净,没有欲望和杂念的干扰时,总能高效地完成手中的工作。可见,一旦我们的生活被源源不断的琐碎和牵挂一点点儿地侵蚀占领,即便我们偷得浮生半日闲,也免不了身心疲惫。
笑看生活
1717年,伏尔泰因为讥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囚禁在巴士底监狱长达11个月之久。
出狱后,伏尔泰知道奥尔良公爵不能冒犯,于是就对奥尔良公爵说:“奥尔良公爵,您的心胸就如海洋一样宽广,真是太感谢您了。”
奥尔良公爵深知伏尔泰的影响,也急于同他化干戈为玉帛,就回答说:“真是太抱歉了,希望您不计前嫌才是。”
伏尔泰回答说:“陛下,我是真诚地感谢您,您为我解决了这么长时间的食宿问题,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可今后,您就不必再为这种事替我操心啦。”
(第二节 取舍得当,不存妄想
有一次,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在玩耍时,看到收藏架上摆放着一个花瓶。在一种好奇心理的驱使下,他把手伸进了那个花瓶里。那不是一个普通的花瓶,而是一个印着精美青花的古董。然而,很糟糕的是,当小男孩想把手收回来时,却怎么也拔不出来了,用股市的话来说就是“不小心被套住了”。
小男孩的父母知道后,十分着急。父亲试着帮他拔了好几次,但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便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应急智举,想把瓶子砸碎,好把儿子的手拔出来。可是,花瓶太稀有、太名贵了,父亲难以取舍。
过了好一会儿,小男孩的父亲决定再试最后一次,实在不行,就只能忍痛砸瓶,毕竟救人是大事。于是,父亲对小男孩说:“儿子,你把手伸直,五指并拢,使劲往外拔,就像我这样。”父亲一边说,一边给儿子做撑开掌再捏拢的示范。
不料,小男孩却在这时,大声叫了起来:“不行,爸爸,我不能那样做。如果我松开手,那枚硬币就会掉进瓶里。”父亲哑然失笑,终于明白了儿子的手拔不出来的真正原因。
故事中的小男孩正是因为舍不得那枚微不足道的硬币,才差点儿毁了一个名贵的藏品。所谓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可是,生活中的我们大多像故事中的小男孩那样,由于不能舍弃一些小的东西,结果却失去了更美好、更宝贵的东西。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学问。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在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
人刚出生时,只知道取。除了取得生命外,还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取知识,以求内涵;长大后,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或取权位,而舍性命;年老后,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要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如果仍然嫌重的话,次要的东西便要舍弃。如果再有险境,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
因此,人到老年时,绝对是舍多于取。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常是最先落水坠崖,把自己也赔了进去。如此说来,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所以,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自尊心很强,想在各个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然而,多年过去后,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离大学问家的距离还十分遥远。他很苦恼,于是就去向一位大师求教。
大师听了他的倾诉后,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可能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当他们爬的那座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非常漂亮。年轻人每次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
他们爬到半山腰时,年轻人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他对大师说:“大师,如果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
大师微笑着回过头来,问道:“是呀,那该怎么办呢?”
年轻人毫不犹豫地说:“应该放下。”
“那你为什么不放下呢?背着石头怎么登山?”大师回答道。
年轻人霎时若有所悟,当即放下背上的石头,也放下了心上的“石头”。
大师用实践的方式让年轻人明白了人要学会舍弃一些东西。如果什么东西都舍不得丢弃,那么最终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会一无所有。故事中的年轻人如果不及时舍弃背上的小石头,那么很可能就无法到达山顶。晶莹的小石头固然漂亮,但那并不是年轻人的目标,而是阻止他前进的绊脚石。
同理,诱惑我们的种种欲望,往往都是人生路途上的障碍。如果我们处理不当,过于贪恋,那么它们一定将妨碍我们过上真正富有诗意的生活。
然而,人们总喜欢给自己加上负荷,不肯轻易地放下,自谓为“执著”。执著于名与利,执著于幻美的梦,执著于一分痛苦的爱……到年老时,才嗟叹人生的无为与空虚。
下面有一个故事:
传说,有一种小虫,每遇到一物就取来负于背上。越积越重,但又不愿意放下一些东西,终于被压趴在地上。
有人见此,便可怜它,帮它取下一些负重。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它爬起来后又继续前行,遇物又取之背负如故。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放弃。比如,在淘金的过程中,放弃对金钱无止境的追求,得到的却是安心和快乐;在仕途中,放弃对权力的追逐,随遇而安,得到的是宁静与淡泊;在春风得意,身边美女如云时,放弃对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美满……在生活中,学会遗弃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东西,心胸自然会坦然,也会活得更加简单,更加洒脱,更加自由。
笑看生活
有一次,亨利·克莱在走廊上遇上一位曾相识的夫人。
这位夫人望着他,笑着问:“您大概不记得我的名字了吧?”
亨利·克莱鞠了躬,表示歉意,说:“是的,夫人,我记不得了。因为在我们上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相信:您的美貌和教养会使你很快改换姓名的。这样,我也就毋须记住你原来姓什么了。”
(第三节 平淡似水,和而不流
子路请教孔子说:“先生能告诉我什么叫作强吗?”
孔子听了,反问道:“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强,还是北方人的强?还是你想要学习的强呢?”
子路想了想,回答说:“这难道有什么区别吗?”
孔子说:“当然有区别了。宽厚温和地教诲别人,对于横暴无礼的人不以牙还牙地进行报复,这就是南方人的强,君子也拥有这种品格;把刀枪甲胄当作枕席,时刻都不离开武器和戎装,视死如归,这就是北方人的强,刚强的人就属于这一种。”
子路问道:“先生认为什么才是我应该学习的刚强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可以随和,但是并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君子要做到和而不流,就要立定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国家政治开明,自己也不改变穷困时的操守;国家暴虐,没有德政,至死也不改变平生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
孔子的一番话道出了“和而不流”的真正含义,如孔子所说,和而不流就是说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为人要和顺,善于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但又不能无原则地随波逐流。
是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做人应该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能随波逐流,对自己选定的价值目标要有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激励自己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以无畏的勇气、毅力和信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有一次,唐太宗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没想到的是,吏部尚书唐俭既不懂奉迎,又喜欢逞强,使尽解数,把唐太宗逼得步步丢子、狼狈不堪。
唐太宗十分生气,觉得很没面子,再加上唐俭平时言语直露,甚是不恭,就欲治罪于他,并派尉迟恭去搜罗唐俭的罪状。
尉迟恭接到唐太宗的命令,他知道唐太宗只是一时气愤,气消后,也就不会再追究此事。于是,他没有直接反抗,而是采取“和而不流”的方法劝谏唐太宗。过了几天后,他知道唐太宗差不多消气了,便请求面圣。
见到唐太宗时,尉迟恭谏唐太宗三思而行,但闭口不提唐俭的短处。此时,唐太宗火气消了,也冷静了下来,自觉无理,便作罢了事。
尉迟恭可以说将“和而不流”发挥到了极致,假如他一味地附和唐太宗,真将唐俭的所谓“罪名”搜罗出来,致使唐俭被杀。但等唐太宗冷静下来,又一定会怪罪于尉迟恭,那就是害人害己,自讨苦吃了。而尉迟恭正是采取了“和而不流”的做法,巧妙地不去调查唐俭的“罪过”,不至于使唐太宗情急出错,又同时保全了自己,并落得个好名声。
是的,“和而不流”是一种人生境界,它不求轰轰烈烈,只求质朴本真;“和而不流”是一种价值取向,它不求耀眼的光环,只求人格的尊严。那么如何做到“和而不流”?
从实践主体来看,“和”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握好矛盾的度,做到既不过又无不及。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矛盾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产生圆满的结果。
日本麦当劳社的社长藤田田著有一本畅销书《我是最会赚钱的人物》。他将他的所有投资分类,研究回报率。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发现感情投资在所有投资中,花费是最少的,而回报率却是最高的。
藤田田就十分善于感情投资:他每一年都支付巨资给医院,作为保留病床的基金,在职工或者是家属生病、发生意外时,可立刻住院接受治疗。即使在星期天职工有了急病,也能立刻送入指定的医院,避免在多次转院中因来不及施救而丧命的情况发生。
曾经有人对此感到很不解,问藤田田:“假如你属下的职工几年不生病,那么你的这些钱不就是白花了吗?”
藤田田回答说:“对于麦当劳来说,只要可以让员工全心全意地工作,就不算是白花了。”
在工作中,藤田田还有一项创举,就是将从业员工的生日定为个人的公休日,让每一位职员在他生日的当天都可以和家人一同庆祝。对麦当劳的从业人员来说,生日是自己的喜日,也是休息日。在生日的那天,从业人员可以和家人尽情地欢度美好的一天,养足了精神,第二天又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当中。甚至连麦当劳每一位员工的太太,小孩过生日,藤田田都会送束鲜花表示祝贺。鲜花的价钱并不是很昂贵,但是却赢得了太太们的喜欢,她们感激地说:“连我先生都忘了我的生日,没想到社长还记得我的生日,并且还送给我花束,真的是太感谢了。”
不仅如此,藤田田还首创了“太座奖金”。给工作比较认真的职工的太太发奖金,并付上短函:公司之所以能够有这样好的成绩,都是各位太太的协助,虽然直接参与工作是先生们,但是,假如没有你们这些贤内助,那么先生们的工作成绩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这笔奖金是你们应该得到的,就好比我们国家一首歌里唱的:“军功章的功劳也有你的一半。”
藤田田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赢得了员工们的信任,带领员工一起为公司而奋斗。
藤田田巧妙地运用了“和而不流”的方法,他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花费不多,却换来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为公司带来了高效益。
笑看生活
有一次,有一位年轻人向苏格拉底请教怎么演讲。他为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
苏拉格底听了之后说:“我可以考虑收你为学生,但是我要收双倍的学费。”
年轻人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要加倍呢?”
苏格拉底回答说:“我除了要教你怎么演讲外,还要给你上一门课-怎么闭嘴。”
(第四节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忧虑。是的,我们常常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烦恼不已。
下面我们先看看何为烦恼:
一个年轻人被烦恼缠身,于是就四处去寻找解脱烦恼的方法。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在一片绿草丛中,看见有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横笛,逍遥自在。他不知道那个牧童为何如此高兴,于是就走上前去问道:“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很高兴地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年轻人按照牧童说的,试了试,却无济于事。于是,又开始继续寻找。
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
年轻人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人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年轻人回答道:“是的!恳请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道:“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没有。”年轻人吞吞吐吐地回答道。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霎时,年轻人醒悟了。
看到这个故事,我们也许会觉得故事中的年轻人很可笑,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方法。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自寻烦恼。
张奶奶已经60高龄了,本是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可是,她常常为很多事而忧虑,比如,儿子回来晚了,她就会担心儿子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怎么现在都不回来;女儿好久没回来看她了,她又担心女儿最近是不是生病了,怎么这么久都不来看她;孙子周末跟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她便担心别的小朋友会不会欺负孙子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一直萦绕在她心头,她常常担心,如果她离去了,她的儿子怎么办?媳妇会像她一样关心她儿子吗?张奶奶一直这样想,时间久了,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终于有一天她病倒了。
医生给她诊断,以为她得了什么病,可是,一诊断才发现,她并没有得什么病,医生看了看她的脸色,又检测了体温,最后问道:“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忧虑的事啊?”
张奶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我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你说如果我撒手离去,我儿子怎么办啊?”
医生一听,就知道原因所在,哈哈大笑着说道:“你担心的太多了,没有发生的事,你怎么可以去随意猜测,你现在的身体还很硬朗,怎么可以去想那么遥远的事?再说了,你儿子已成家立业了,不再需要你像小时候那样去照顾他了,相反的,他更应该照顾你。”
张奶奶一听医生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心里豁然开朗,病也不治而愈。
为明天忧虑的人是活在否定之中,是对自我能力的否定,对光明前路的否定;为明天忧虑的人是活在肯定之中,预先肯定了生活的无奈,预先肯定了明天的难处。为明天忧虑,就是无端地为今天的生活平添了几多难处;为明天忧虑,就是无故地为今天的心灵徒增几分沉重。
明天不可忧,也没有办法忧,因为人无法预知明天;明天不可虑,也没有办法虑,因为人不能掌管明天。那么为什么还要为那无法预知的明天而眉头紧锁呢?
笑看生活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心灵导航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此,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胸怀宽广,要像海洋一样容纳百川,要像天空一样包揽万物。就是要让自己“拿得起,放得下”。要让自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和包容,学会登高望远,学会舍弃。
1.学会理解
学会理解,就是要让自己学会感恩,学会沟通,学会反思。我们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另一个“我”来审视自我,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静坐常思己之过”,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审视,慢慢地就学会了理解。
2.学会宽容和包容
宽容是原谅别人的过程,不计较,不放在心上。包容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是对你所做的事情“照单全收”,全部理解,全部原谅。在与他人相处时,尤其要学会宽容和包容。
3.学会登高望远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与人协作,相互取长补短。
4.学会舍弃
俗话说:“拿得起,放得下。”人间万事万物,有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我们只有学会放下,我们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