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千年奥运传奇
11585700000018

第18章 、美哉!奥运(3)

第一支奥运会会歌《萨马拉斯颂歌》产生于第一届雅典奥运会,这首歌由希腊作曲家斯皮罗·萨马拉斯作曲,诗人科斯提斯·帕拉马斯作词,在首届奥运会开幕式上,萨马拉斯亲自指挥9支管弦乐队组成的交响乐团和250人组成的合 唱团进行了首次演出。这样的演出规模,在当时是空前的,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以后的奥运会也常常演奏这首《萨马拉斯颂歌》(也称《奥林匹克颂歌》)。1958年国际奥委会将这首歌曲定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此后,每届 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都会听到这首歌。开幕式升旗仪式和点燃圣火仪式中,一般都会演奏会歌。在这以前的各届奥运会,一般是由主办国奥组委邀请专家选择或征集会歌。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会歌是由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谱曲 的《奥林匹克之歌》,1948年伦敦奥运会会歌是拉迪亚德·基普林作词,罗杰·奈尔特作曲的《不为自私而为主》。1958年以后各届奥运会除采用《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以外,还会征集奥运会的主题曲或该届奥运会的会歌。

音乐对奥运会的直接参与还体现颁奖仪式上。当获奖者面对着本国国旗升起的时候,冠军所在国的国歌奏响,冠军为之激动,观众为之欢呼。从1912年到1948年期间,有7届奥运会连续举办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艺术节,其中产生出不 少优秀的音乐作品。

现代奥运会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盛大的文化庆典,必然要借助于音乐这种最富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壮其声威,扩大影响,宣传奥林匹克思想。顾拜旦在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一直主张用露天的合唱等大型音乐表演来烘托奥运 会气氛,壮大奥运会声势。在奥运会前后和期间,穿插举行一系列音乐庆典活动,已成为各届奥运会的惯例和传统。这些活动虽然在奥运会之外进行,但其主要目的是为奥运会造势,主题是围绕奥运精神。形式也多种多样:音乐会、专 题音乐竞赛、奥运乐曲创造竞赛、合唱、戏剧等。包括音乐在内的大型文艺表演,作为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达到了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奥运音乐创作方面,既歌颂和平、友谊、正义等人类共同理想,又反映主办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同时也采用了更易为大众接受的通俗音乐。随着电视等现代传媒的普及,奥运主题音乐更为流行,像《手拉手》、《召唤英雄》等乐 曲深受世界人民欢迎。

11.在雕塑中成就不朽现代奥运会继承了古奥运会用雕塑艺术来表现力与美的传统,把雕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第一座雕像是竖立在雅典潘纳辛纳科体育场入口处的黑色全身像--乔治·阿维洛夫像。在筹备第一届雅典奥运会的过程中,他慷慨解囊,捐资修建了这座可容纳7万人的大型体育场,为复兴奥运会作出重要贡献。他的雕像给人们留下 了永久的纪念。

20世纪初,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出著名的“运动员”铜塑,享誉世界。自1912年第5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到第14届伦敦奥运会举办的奥运文化节中把雕塑作为比赛的重要项目之一,连续举行了7届,其中评选不少优秀的作品。

芬兰长跑运动员努尔米在1920年到1928年连续三届奥运会上夺得9枚金牌。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时候,芬兰人为这位“民族英雄”雕塑了青铜雕像--奔跑的努尔米形象,雕像体态健壮、匀称、动作协调,肌肉表现适 度。雕像竖立在体育场前。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组委会举办了一项名为“友谊与艺术之路”的文化活动,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的18名雕塑家参加了这项活动。其中用水泥筑起的雕塑高达18米,成为该市的一个景观。

在美国的洛杉矶,世界著名排球明星海曼逝世一周年的时候,为了纪念和表彰她为美国女排所做的杰出贡献,当局拨款350万美元,为这位世界最佳扣球手塑立了青铜合金雕像。铜像身高4.5米,身着球衣。形象取材于海曼在赛场上 出色的弹跳、凶狠扣杀的瞬间姿势。

汉城奥运会的组织者在1987年夏和1988春举行了两次国际野外雕塑研讨会,邀请30个国家雕塑家到韩国创作。奥组委会在汉城建立了奥林匹克公园,汇集了世界著名雕塑家的200余件作品。这个雕塑公园的正门称“和平之门”,园中 有一座奥林匹克的纪念雕塑,由各国运动员从自己国家带来的石头建成,131个国家及个人捐赠的4,875块形态各异的石头堆积在一起,象征着人类和平相处的大同精神,在汉城留下永久纪念。

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在奥林匹克博物馆入口右侧有一个以运动员强壮的腰腹部位造型的巨大雕塑,名为“更快、更高、更强”。雕塑由可分可合的6块组城,合则为一个完美整体,分则体现生命之韵律。这是西班牙艺术家贝 罗卡尔创作的。

我国朱成创作的“千钧一箭”和田金锋创作的“走向世界”,在1985年中国首届体育美术展上获雕塑类作品特别奖,国际奥委会颁发了奖杯。1989年,中国奥委会将这两件作品赠送给国际奥委会,“千钧一箭”现陈列于国际奥林匹克 博物馆,“走向世界”坐落于洛桑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奥组委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向全球雕塑界征集作品,2006年已收到82个国家雕塑家2,433件(组)作品,经过7个国家权威专家评审,有56个国家的290件(组)优秀作品,表达了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入选 2008奥运景观雕塑国际巡展,巡展先在中国的18个城市举行,而后到世界一些城市举行。

12.奥运会永久的纪念奥运会除了获胜者取得奖牌之外,还有一些永久的纪念存留下来。让人们追忆和史载,让后人解读与怀念。

奥林匹克荣誉册每届奥运会组委会都制作一部奥林匹克荣誉册,记载每个比赛项目的奖章获得者(前3名)和奖状获得者(第4~8名)的名字。荣誉册送国际奥委会存放于奥林匹克博物馆,作为史料永久保存。

奥林匹克纪念牌(纪念章)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每届奥运会都制作奥林匹克纪念牌(章),发给与会的全体运动员(包括奥运会奖牌获得者)、运动队的官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国际奥委会委员和出席奥运会的被国际奥委 会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与秘书长、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主席和秘书长,以及在国际奥委会规定名额内由有关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正式任命的裁判员、计时员、司线员等等,作为这些人员参加奥运会的纪念。

纪念品每届奥委会主办国都会由指定的厂家和企业制作生产一些纪念品,包括设计不同的纪念章、帽子、小型工艺品等,供人们购买以留存纪念和赠送亲友。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争相购买纪念品,相互赠送、交换纪念品(包括以 前奥运会的纪念品),表达友情,成为奥运村和主办城市的一道风景。

奥林匹克纪念币奥林匹克纪念币有流通币和收藏币两种。作为流通币,可以在市面上流通,作为收藏币可以作为收藏爱好者永久纪念或作为投资品种。

发行纪念币始于1951年。芬兰政府为1952年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发行了银币1.9万枚,面值为500芬兰马克。1964年奥地利为在因斯布鲁克举行的冬奥会发行了面值为50先令的纪念币。同年日本政府为夏季奥运会发行了面 值为100日元和1,000日元的纪念币。

20世纪70年代,主办国把发行纪念币作为一种重要的集资手段,为奥运会开发财源。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从每枚银合金制成的纪念币中获得7马克的收入,总计获得2.06亿美元的收入。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加拿大政府发行了 2,500万枚银币,100万枚金币,收入高达1.25亿美元。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由于贵金属市场价格不稳定和政治因素的冲击,纪念币计划受挫。1988年汉城奥运会纪念币发行复兴,成为热销货,发行有金、银、镍 、铜4类7种纪念币。以前历届奥运会发行的金币重量约为14.17克,而韩国发行的大金币重量超过28.3克,以提高收藏价值。大金币面值5万韩元,而实际售价高达70万韩元,通过出售纪念币,组委会创收929亿韩元。第15届卡尔加里冬奥 会共卖出340万枚银币、14万枚金币,创冬奥会纪念币发行之新高。

纪念币的推销在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以直接进入市场的方式进行的,在欧洲是通过银行发行的,一些亚洲地区则是通过纪念币推销公司推销的。

1990年国际奥委会东京第96届全会通过了一个着眼于扩大经济来源的“奥林匹克纪念币计划”,计划由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法国和希腊5个国家共同执行,期限为1992~1996年各自发行1种金币,2种银币。1992年为了纪念顾拜 旦发出“为恢复奥运会而奋斗”口号100周年,加拿大以“奥林匹克梦幻”为名,创作了系列纪念币收藏品,题标是“更高、更快、更强”;1993年澳大利亚设计的题标是“参加、友谊、平等”;1994年法国设计的题标是“第一次奥林匹克 大会”;1995年奥地利的题标是“美术、音乐、体育”;1996年希腊的题标是“古代奥运会”。每一个设计都表现了现代奥运会的一个重要事件或主题。

明星纪念物对于越来越多的体育迷特别是青少年体育迷来说,体育明显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是他们崇拜的偶像,由于移情而拼命追求,爱屋及乌,明星们的一切都成了他们崇拜的圣物。比赛之后,明星们穿过的衣服、鞋子、 戴过的帽子、用过的球拍或用过的号码等,都会成为他们追求的对象。球王、拳王、飞人等巨星赛后的衣服都被球迷和崇拜者撕成碎条作为崇拜物,如果能得到明星的签名,更是如获珍宝。他们以这些物品、文字或符号作为珍贵的纪念 ,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