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的文化魅力
1.五环旗高高飘扬
奥运会开幕式上,一项重要仪式是交接会旗和升旗。由上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市长(或代表)把奥运会会旗交给本届举办城市的市长。在奥运会会歌的伴奏声中,一面崭新的五环旗缓缓升起,飘扬在主会场上空,各国运动员和成千 上万的观众以敬仰的目光望着它,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期待。由市长接过的会旗将会在市政厅内妥善保存,4年以后再在下一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交给下届东道主城市市长。
这面五环旗第一次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升起的时间是1920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的第7届奥运会。当时,比利时国家奥委会按照国际奥林匹克旗的规格制作了一面五环旗赠送给国际奥委会。此后, 这面旗帜便成为国际奥委会正式会旗。
冬季奥运会的会旗是1952年由挪威奥斯陆市赠送的。五环旗的规格、交接仪式、保存和使用方式与夏季奥运会相同。
奥林匹克旗是1913年根据顾拜旦的建议设计的,1914年在巴黎奥林匹克大会上首次使用。
奥林匹克会旗为白色,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自左至右圆环的套接分两层,上层圆环的颜色依次是蓝、黑、红,下层圆环的颜色依次是黄、绿,整体上组成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旗面白色和五种颜色包含了世界各国国旗的颜色 。五环标志也是奥运会的会徽,作为会徽它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彩色的。彩色会徽与会旗是一致的。它标志着全世界五大洲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以及所有国家和所有民族同属于“奥林匹克 大家庭”的主题。
1914年在巴黎召开的庆祝奥运会复兴20周年的奥林匹克全会上,顾拜旦解释了它的设计思路:“五环--蓝、黄、绿、红和黑环,象征世界上承认奥林匹克运动,并准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五大洲,第6种颜色白色--旗帜的底色,意指 所有国家都毫无例外地能在自己的旗帜下参加比赛。”自1920年第7届奥运会起五环的五种颜色有了具体寓意: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意指非洲,绿色喻作澳洲,红色象征美洲。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对奥林匹克标志的阐释也有变化。根据1991年新版《奥林匹克宪章》附则补充,五环的含义,不仅象征五大洲的团结,而且强调所有参赛运动员应以公正、坦诚的精神在比赛场相见。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会旗、会徽、五环标志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是国际奥委会专用的,未经国际奥委会许可,任何组织、团体和个人不得将其用于广告或其他商业性活动。国际奥委会还要求各国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奥林 匹克旗帜和标志,避免滥用,以保证奥林匹克运动的权威性,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尊严。
五环旗自1914年首次使用算起,已飘扬了近百年,在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指引下,让五大洲各民族的大团聚旗帜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2.寓意深刻的奥运会会标由东道主城市设计的历届会标,不仅是奥运会举办地点和举办时间的纪录,还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含意。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以“运行之星”为会标,图案中处于动态的星,在动感中划出13条平行虚线,这既表示美国立国时最初的13个州,又表示着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以公平、平等精神你追我赶的场面。星的红、白、蓝三色是美 国国旗的颜色。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会标由蓝、红、黄呈漩涡状条纹和象征奥林匹克的五环组成。三种颜色代表天、地、人“三元一体”的哲学含义,富于动态的条纹,意指生生不息的体育运动。漩涡旋转向上代表和谐进步,会标中的内心动 感图形,意喻来自五大洲的选手走在一起参赛,外部动感图形寓意让世界走向进步。图案富有朝鲜民族特色。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会标,上半部由一点和两个弯曲的线条组成,颜色是蓝、黄、红三色。蓝色是巴塞罗那城旁蔚蓝的地中海,黄色是常年普照西班牙大地的太阳,而红色代表血气方刚的生命。一点两线既象征大地、天空,又构 成了一个人的运动状态,似跑似跳,同时还可以理解为巴塞罗那人正张开双臂迎接来自五大洲的客人。
2000年悉尼奥运会会标由三片飞去来器和一个圆形构成了运动员跨越的形象。手臂上方一缕白烟象征火炬,同时也是悉尼歌剧院屋顶形象。会标表达了澳洲人实现民族团结的愿望,双臂高扬,健步如飞的女运动员形象寓意“更快、 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
每届奥运会都有一个最具权威的形象标志--会标。早期的会标与奥运会宣传画是一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会标从宣传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具权威性的特定标志,自从会标上将五环标志作为组成部分,会标也称为会徽。各届的 会徽,受相关法律保护。
各届会标从设计思想发展来看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沿袭古奥运会的基本特点。第1届会标中央是一个身着连衣裙的希腊女子,拿着橄榄冠,象征着希腊女神,意喻智慧、技艺和胜利,背景是从神庙到体育场,寓意古奥运精神延续至今。
第二种类型:类似于商业广告。第2、3届会标属于这类。与这两届奥运会作了世博会陪衬相一致,会标倒退为金发女郎宣传画(第2届)和世博会购物广告(第3届)。
第三种类型:以运动员形象和五环旗标志凸现奥运会主题。自1908年第4届会标开始,将运动员的形象放在中心位置,背景体现主办国特征或奥运会特点,并有意表现该国的文化特色。第4届会标主图是男子跳高运动员做跨越式过杆 动作,第5届会标是一排裸体男子做体操动作,背景以各国国旗寓意奥运会的国际性。1928年第9届会标开始出现了五环标志,之后五环标志在标图中的地位逐渐凸出,并与运动员形体相协调。第14届会标是掷铁饼者和五环,第15届是长 跑名将努尔米雕像与五环。
第四种类型:使用抽象的图形做标示语。自1960年第18届会标开始,再没有运动员的具体形象,而是用抽象的图形符号表达思想,如第19届会标以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来反映墨西哥古代文化的精华。1996年第26届会标是由扭动 着的星星图案、奥运五环及纪念现代奥运会100周年的100字样组成火炬造型,图案简洁大方寓意丰富。
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会标,以中国印构图和汉竹简字体表现中华民族的古老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印中跑步人形构成的“京”字,象征运动员勇往直前的精神,又寓意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奔向现代化的意志和决心。加上五环标志, 整体构图古朴、简洁、大方。
3.奥运奖牌的不断演变奥运会对获胜者奖励的原则主要是精神奖励,不对获奖运动员进行任何物质奖励,这是区别于职业比赛,也是区别于其他国际大赛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1届雅典奥运会的奖励:冠军是银牌和橄榄枝花冠,亚军是铜牌和月桂花冠,奖牌直径为50毫米,第3名不授奖。
第2届巴黎奥运会颁发的是艺术品,是唯一未授奖牌的一届。在径赛中冠军得到的艺术品价值400法郎,亚军得到的艺术品价值200法郎,季军得到的价值50法郎,其他项目中冠军得到的艺术品是250法郎,亚军80法郎。
第3届圣路易斯奥运会首次授予前3名选手金、银、铜牌,奖牌为圆形,直径30毫米,上面有胜利女神像和橄榄枝等图案,并刻有圣路易斯字样。
此后连续6届奥运会奖牌图案均不相同。由组委会独出心裁的设计制作,形状各异。
1928年第9届奥运会开始采用由意大利艺术家卡西奥利设计的图案。图中有届数,地点,年代字样,制作采用统一标准,直径至少60毫米,厚至少3毫米,金牌为银质镀金奖牌,含金量不少于6克纯金,银牌含银量不少于92.5%.1972年 起,卡西奥利的设计用于奖牌正面,背面由主办城市奥运会组委会设计,并呈国际奥委会书面批准。
2004年雅典奥运会对奖牌正面图案进行了重新设计,背景由古罗马竞技场改为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胜利女神由原来的坐姿改为动感更强的站姿,并且插上了翅膀。国际奥委会规定,以后的奥运会奖牌正面都将沿用这一图案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的“金镶玉”奖牌,实现了新的突破。
冬季奥运会奖牌也分金、银、铜三种,无固定图案,设计和批准程序同夏季奥运会,但在设计上必须与夏季奥运会奖牌有所区别。
奥林匹克奖状。由国际奥委会授予各项比赛的前八名运动员,前3名运动员同时授予奖章、奖状,第4至第8名运动员只授予奖状,不举行授奖仪式。奖状由主办国奥组委会设计,报国际奥委会书面批准,冬奥会与夏奥会的奖状设计要 有所区别。
神圣的颁奖仪式也有一个变化过程。
从第1届到1928年第9届奥运会,颁奖时间一般在奥运会的最后一天,颁奖者是承办国高级官员或知名人士。颁奖仪式是颁奖者在台上或在体育场地的地毯上,获胜者按获奖类别(金、银、铜)排队,侍令官呼叫获奖运动员的名字和 所在国家或城市的名字、获奖项目与名次。获奖运动员按宣布的顺序,到领奖台前领取奖牌,同时升起获奖者所在国国旗,奏响冠军所在国国歌。观众以多种形式祝贺助兴。如1912年第5届瑞典斯德尔摩奥运会的颁奖仪式中,由瑞典国王 古斯塔夫五世发金牌,太后发银牌,王后发铜牌,他(她)们分别站在场内三个授奖台上,给一个个前来领奖的运动员颁奖。
1924年第8届奥运会闭幕式没有举行颁奖仪式,奖牌是会后从邮局寄出的。
1932年奥运会对颁奖仪式进行了重大改进:(1)颁奖时间改为各项比赛刚一结束便立即发奖。(2)专门设计了不同高度的金、银、铜牌领奖台,获奖者按名次站在其相应的领奖台上。(3)颁奖人员在台下给获胜者颁发奖牌。(4 )面对领奖台,同时升起获奖者所在国国旗,并奏响冠军所在国国歌。这种颁奖仪式一直延续至今。
4.圣火:文明的象征古代奥运会没有圣火点燃仪式,但奥林匹克圣地有为女神赫斯蒂亚而燃烧的长明火。在古奥运会举行期间,这一长明圣火就成为点燃所有祭祀活动用火的火种。放置圣火的大厅,也是获胜者参加庆功宴会的地方 。古奥运会也没有火炬接力,但是希腊雅典却有火炬接力赛,赛程是从港口跑到雅典卫城。由此看来,认为现代奥运会的火炬点燃和接力来源于古奥运会的说法,实在有些牵强,但从古奥运会本身就是祭祀活动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
用火,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端,人类始祖就敬重火,崇拜火。火之神圣,在于它象征着力量的源泉、光明的降临和生命的活力,这也是奥林匹克崇尚火的蕴意。
现代奥林匹克点燃火焰,是从1920年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开始的。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为悼念在大战中阵亡的协约国战士,在开幕式上点燃了火焰。火种也不是来自奥林匹亚。
根据顾拜旦的建议,1928年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第一次点燃了来自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的圣火。主会场设立了一个火焰塔。火种是在希腊奥林匹亚用聚光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的。火炬通过接力,长途传递到开幕式会场,点燃塔 上火焰,圣火燃烧至闭幕式熄灭。
1934年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决议:从第11届奥运会开始,在开幕式上举行点燃奥运火炬的仪式。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召开前,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了隆重的燃取火种仪式,顾拜旦发表了演说。火炬接力途经数国于奥运会开幕日 零时到达柏林。开幕式上由第1届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希腊运动员路易斯点燃了圣火。从此点燃圣火与火炬接力便成为奥运会的传统。
自第11届以后的各届奥运会都把点火仪式当作开幕式的“重头戏”,进行精心设计、周密策划并严格保密,试图给世人以出其不意的惊喜。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火炬者是上两届残奥会射箭银、铜牌得主37岁的安雷波罗,他从轮椅上站起来,用箭接过火炬上的火种,在离火焰塔70米处,瞄准21米高的塔顶,拉弓射箭,飞箭即刻点燃了圣火,场上观众赞 叹不已。据说他为这一瞬间的成功,苦苦练了好几个月。
2000年悉尼奥运会,正值女性参加奥运会100周年。火炬传到最后6名女性手中,土著民田径选手弗里曼健步走向火焰塔,火焰塔是一个人造瀑布,她站在水池中心,高举手中火炬,点燃圆形大火炬,在水-火-人交相辉映中,一个燃 烧的平台形如飞蝶从水池中央缓缓升起,最终像一个“火飞蝶”悬挂于瀑布上空,点火仪式震撼人心。奇特的塔上圣火伴随着运动场上一个又一个热潮。
5.奥运火炬传遍全球根据国际奥委会决定,从第11届奥运会开始,开幕式要举行点燃圣火仪式,这样取火种与火炬传递活动就成为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1届奥运会会前10天,从奥林匹亚取到火种后,火炬接力途经希腊、保加 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行程3,075千米,传递者每人跑1千米,参加者数千人。
1956年第16届奥运会首次利用飞机传递圣火。
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圣火火种8月21日从奥林匹亚引燃,9月9日空运到日本鹿儿岛,由16岁到20岁的青年组成火炬接力队,每队正炬一人,副炬2人,伴跑20人,总计20万人参加,全程84千米,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的广泛参与 精神和青春活力。
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火炬传递独具特色。7月13日在奥林匹亚引燃火种后,火炬接力传递到雅典,然后通过高科技的电子感应器,将火焰的离子变成电子脉冲,直接发射到太空中的卫星上,再由卫星转发到加拿大首都渥太 华国会山的激光装置,收到卫星上的电子脉冲点燃一支火炬,再进行火炬接力,于开幕日7月17日传到蒙特利尔主会场开幕式上。这种用高科技快速传递火炬的方式,引起了各国各方的争议。这届奥运会结束后,国际奥委会讨论了这个问 题,与会的大多数代表认为,用人工接力传递火炬的方式更有意义,更能体现奥林匹克思想,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使“和平、友谊、进步”的种子播撒到全球各地。会议决定,今后举行奥运会,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接力跑的 方式传递奥运圣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