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千年奥运传奇
11585700000014

第14章 、壮哉!奥运(3)

1976蒙特利尔奥运会上,日本选手基莫多在自由体操比赛中膝盖骨折,他瞒着队友和教练继续参加比赛,在鞍马比赛中他控制自己“不能有闪失”,取得了9.5分的好成绩。在吊环上他告诫自己“必须忘记疼痛”,出色地完成了转体3 周空翻落地动作,取得了9.7的高分。这时,他的伤势加重,膝盖脱臼,韧带拉伤,他仍然一瘸一拐地要继续参加比赛,最终医生强迫他停止参赛。在他的精神鼓舞下,他的队友完成了最后的项目,使日本队战胜了强大的前苏联队,夺得 了团体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女子鞍马赛之后,美国队进入决赛,美国体操队和俄罗斯队进行最后的较量。美国选手斯特鲁格由于韧带拉伤,左踝骨扭伤,第一跳落地时摔倒,她几乎不能走路,她意识到必须再跳一次争取金牌,她包 扎住左踝骨又上场了。教练鼓励她“再跳最后一个好成绩!”她咬着牙,忍着疼,又跳了一次,落地后轻抬受伤的脚,用一只脚保持了平衡,观众抱以热烈的掌声,她得了9.17分,使美国队稳拿金牌。颁奖时教练把她扶上、抱下领奖台 。会后她被授予“奥林匹克精神奖”,克林顿称她的一跃“非常的神奇”,前总统里根给她写来贺信,称赞她的“决心和毅力以及所在队伍的不屈的责任。”

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赛马场上,德国选手冯·旺根海姆马上将要通过第4个障碍--越水池了,他充满自信的接近栏杆和水池,但马却失足了,旺根海姆被抛下马背,他的左肩落地时错了位,他想到如果他不能完成比赛,德国队将被取 消比赛资格,他忍着剧痛再次上马,并成功地完成了剩下的32个障碍物的跨越。他的勇敢和技术使德国队进入决赛。第二天,人们都认为旺根海姆短期内不能再骑马了,可是他左肩打着吊带又进场了。他撒去吊带坐在了马上,夹着夹板 的手背露了出来,比赛进行中在接近转弯处,旺根海姆双手勒马时因左肩不能发挥作用,马嘶叫着倒向后方,并压在了他的身上,他很快从马背下爬起来,马也站了起来,人们不可思议地看到,旺根海姆又一次骑上了马,并又一次毫无 差错的完成了剩下的动作,德国队赢得了金牌,场上的10万观众都站起来为他唱彩。

第18届东京奥运会上,澳大利亚最有成就的运动员达威·弗雷泽,是奥运会上女子100米自由泳的“三连冠”。这次来东京之前,她驾驶的汽车与一辆卡车相撞,在座的母亲当场身亡,姐姐和朋友受了重伤,她本人颈部也严重损伤。 于是她带着颈套继续训练,并赶赴东京参加了奥运会,在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得冠军。当晚她狂饮庆功啤酒后,在队友怂恿下,竟然溜进饭店后花园摘下了五环旗,准备留做纪念,被警察发现,当知道她是世界冠军后放走了她,而澳泳 协还是罚她禁赛10年(一年后解禁),她不得不离开泳池。

12.跳高姿势的创新与变革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女子跳高首次列入奥运会项目。9个国家选手参加,有3位选手进入最后的决赛。加拿大选手凯特伍德以其优美的“跨越式”夺得冠军,成绩是1.59米。“跨越式”是跳高项目最初采 用的姿势,这种姿势通常是从内脚起跳,然后再跳起外脚跨过横杆。“跨越式”是1864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田径对抗赛上英国运动员创造的,一直风行于世。

美国跳高运动员约翰逊在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以2.03米的成绩夺得冠军。他曾在上届奥运会获第四名,并在全国选拔赛上创造了2.07米的世界纪录。这位黑人运动员被誉为“黑珍珠”,他创造了“俯卧式”跳高姿势。

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跳高运动员中有一位金发姑娘,她的双腿特别长,坐在地上膝盖比头还要高出一截,有良好的跳高天赋。她就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运动员约兰达·巴拉斯。这次奥运会上只有15名选手通过了1.65米的及格标准,她 以1.85米的绝对优势夺得冠军,比第二、三名1.71米高出14厘米。1964年她蝉联了东京奥运会女子跳高冠军,成绩是1.90米,第二名被她落下10厘米。她使女子跳高进入一个“巴拉斯时代”。从1956年到1961年她13次改写自己创造的世界 纪录,她的最高纪录1.90米正好是自己的身高。这一纪录保持整整10年,她采用的跳高姿势是改进了的跨越式“剪式跳高”,后腿跟着前腿在剪式运动中过横杆。

跳高技术从初期的跨越式演变到剪式、滚式、俯卧式。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上,前苏联运动员布鲁梅尔以2.18米夺得跳高冠军,这也是俯卧式跳高的最后的辉煌。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21岁的选手理查德·福斯贝里首创了跳高史上“背越式”过杆技术,引起了轰动。在比赛场上,福斯贝里以其新颖的跳法使每一跳都不低于2.22米,迫使11名对手陆续放弃继续比赛。他们都使用了类 似的跨越式。这时,马拉松比赛已进入最后一圈,但8万名观众的目光还停留在跳高赛场,观看这个来自俄勒冈州的小将独特的跳高风采。他以丁字形线路跑向横杆,外面的脚先起跳,在最后一刻扭转身体,头先过杆,背部朝向横杆。福 斯贝里以2.24米的成绩摘取了金牌,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和个人纪录。他的“背越式”过杆技术是跳高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此后便有关于“背越式”产生的各种传说。据说,在一次小学体育课上,老师带领同学练跳高,轮到福斯 贝里跳时,他正好面对着老师,背对着横杆,他便原地起跳,头、上体、腰依次过杆,这一滑稽动作引起了笑声不止,从此有了“背越式”。又一说,他开始只用剪式跳法,高中教练让他使用跨越式,但他用这种跳法从未超过1.63米,教 练只好允许他用剪式跳法。他发现,要跳得更高必须本能地抬起臀部把肩往后送。他回忆说:“在过杆时我更尽力像躺着,不久我的背便直了。”经过他和教练的不断琢磨,他的“背越式”日趋完善。尽管福斯贝里胜利了,但传统并不 易被抛弃,许多人担心这种跳法会扭伤练习者的脖子。这一新的技术又花了10年的时间才成为跳高技术的主流。到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时,16名进入决赛的选手,有13名使用的是福斯贝里的“背越式”跳高,并没有人扭伤脖子。

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于敢创新的人。

13.撞破脑袋仍旧登顶1988年汉城奥运会泳池升起了一颗跳水明星,他就是美国选手洛加尼斯。

洛加尼斯1960年出生于圣地亚哥,父母是北欧血统,出生后9个月被养父收养,在学校里爱好舞蹈和体操,喜欢跳水,9岁便参加了跳水队,11岁时就在一次国际比赛中获得第10名的好成绩。1975年他离开养父母,住进了教练萨米· 李的家。教练李是1948年和1952年奥运会跳水金牌获得者。李为洛加尼斯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洛加尼斯获得跳台跳水银牌和跳板跳水第六名。此后,洛加尼斯转投到新教练欧布伦名下,夺得了泛美运动会跳台 跳水冠军。在参加第比利斯的一次运动会上,洛加尼斯跳水的时候,头撞到了跳台,昏了过去。人们把他从泳池中拽了上来,20分钟后才苏醒过来。

1984年,洛加尼斯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获得跳台和跳板两项金牌。

1988年洛加尼斯成为跳水项目众人关注的人物。在3米跳板预赛中,他一直领先,在进行第9轮的比赛中,他的动作是向后翻转两周半。但由于起跳力量不够,身体离跳板太近,脑袋撞到了跳板上,使其动作变异落入水中。他的头皮 撞破,做了紧急处理,暂时缝合。35分钟后,他头上带着绷带返回了场地,完成了剩下的两个动作。随后他说:“我没有意识到我离跳板很近。当我撞头时,我感到震惊,但我想更受伤的是我的自豪感。”预赛一结束,他去医院重新包 扎了伤口。

第二天的决赛中,洛加尼斯成功地完成了11个动作。虽然他后来承认,因为昨日的失误使今天有点紧张,但他努力调整自己:“就像以前那样,只管去跳。”他赢得了这项比赛。

在一周后的跳台跳水决赛中,最后一跳之前还落后于中国选手熊倪3分,但就是最后一跳的高难度动作,使他领先了1.14分,夺得冠军。

又是两项冠军,使他成为两次奥运会两次夺得跳台跳板两项冠军的运动员。

退役之后,洛加尼斯当了一名舞蹈演员。90年代,他通过电视承认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他的自传《浮出水面》一书获得畅销。

14.拳王阿里的风采美国黑人拳击运动员穆罕默德·阿里出生于1942年,原名穆罕默德·克莱,因憎恶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不愿沿用奴隶主的姓氏,改为现名。他12岁开始练习拳击,1959年获“金手套大赛”冠军,第二年蝉联。 1960年,年仅18岁的阿里参加了在罗马举行的第17届奥运会,一举夺得了81公斤级金牌,为美国队争得了荣誉。

然而回国以后,阿里却受到种种侮辱和迫害。他同一位朋友进了一家白人开的饭店,服务生以他是黑人为由,不让他落座就餐,尽管他申明自己是奥运冠军,老板还是咆哮:“我不管你是什么,我们不接待黑鬼。”在回家的路上, 阿里被一群“飞车党”尾随,他们包围辱骂阿里,挥动着自行车链条,叫嚷阿里不配做拳手,要他把金牌交出来,他们想用暴力欺辱阿里,结果一伙人被阿里铁拳打得丢盔弃甲逃走了。走到俄亥俄河边,阿里内心难以平静,想到自己少 年时代就饱受种族歧视的蹂躏,他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勤奋训练才登上了奥运冠军领奖台,想到黑人兄弟依然受到白人种族主义的欺凌,要想获得平等、自由,维护黑人的尊严,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他胸中怒火燃烧,感到金牌已毫 无意义,他不顾朋友的阻拦,将来之不易的奥运金牌扔进奔流的河水之中。

罗马奥运会后,阿里做了职业拳击手,1964年阿里击败索尼·利斯顿,首次获得最重量级冠军。1967年他因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而拒绝服兵役,被剥夺了世界冠军的称号,被判5年徒刑,罚款1万美元,以后虽然保释,但他的拳 击执照一直被吊销,直到1970年。

1974年10月阿里击败乔治·福尔曼,重新获得世界冠军。1978年他又击败对手平克斯第3次重登世界重量级冠军宝座,成为世界职业拳击史上两次夺回重量级冠军的拳手。阿里的拳法以快速多变著称,被认为是动作最快、技术最好的 拳击家,素有拳王之称。

阿里宣布退役后,1980年又重新复出,谋求第四次获得重量级冠军,最终这一愿望没能实现。阿里晚年患有帕金森症,1996年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人们以敬仰的目光,注视着拳王阿里用颤抖的手点燃了 主会场的火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这位反对种族歧视的体坛英雄。

15.友谊为重的同场竞技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美国运动员比蒙夺得跳远冠军,取得了惊人的8.9米成绩,打破了世界记录,这一记录一直保持了23年。帮助他成功的是他的竞争对手,也是他的朋友波士顿。比蒙在来奥运会之前,由 于反种族歧视被德克萨斯校队开除,没有人当他的教练,曾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获得过金牌的选手波士顿也要赴奥运会参赛,便主动充当了比蒙的临时教练。比蒙的缺点是总容易犯规,比蒙在资格赛中前两跳犯规了,如果再犯规一次 将被逐出比赛。这时波士顿告诉他:“如果你离开犯规线后一英尺(0.305米)就不会犯规了。”比蒙照他的建议做了,获得了资格赛。在决赛场上,他同波士顿及其他对手较量,并超过了波士顿,波士顿只获得第3名。比蒙称他不会忘 记朋友的帮助。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撑杆跳高在紧张地进行。横竿抬高到4.15米时,有11名选手没有过而并列第六。超过的5名选手继续争夺,一名美国选手夺冠,两名美国选手列四、五名,两名日本选手西田修平和大江季雄在4.25米高度 上都越过,谁是第二?谁是第三?两人向裁判申述不愿通过再赛而分高低。最后日本领队决定由一次跃过的西田拿银牌,大江得铜牌。在举行颁奖仪式时,两名日本选手相互谦让,都把对方推到高一层的第二名台上,场面感人,观众席 上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奥运会后,他们又把各自的奖牌切成两半,然后再焊成银铜各半的两块奖牌,这成为体现奥运精神的一段佳话。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女子3,000米赛剩最后两圈时,芬兰选手坦恩和美国选手希尔跑到了前面,比赛成了她俩的直接对抗。最后一圈,俩人先后相互超越,坦恩采用“之”字形战术跑到了第3跑道,希尔大脚前跨冲刺,两人几乎 同时到达终点,而芬兰人先碰到了松动的终点线。坦恩获冠军并创造了世界记录。但她在观众的“嘘”声中被指控“没有运动道德”。裁判最后判定坦恩不是有意干扰希尔。希尔告诉记者“我不认为她是有意阻止我冲刺”。在颁奖时,坦 恩友好地试图将希尔拉到第一领奖台,被希尔婉言谢绝了。接着坦恩将一枚有芬兰国旗的奖章别在希尔的衣服上,希尔也给了坦恩一枚美国队的纪念章。后来坦恩说“在最后一次转弯时,我看到美国人要超越,我就躲开让她过去,但同 时,她也改变了主意,真是不幸。”坦思赞扬希尔是“一个那么好的竞争对手”。

16.赤脚冠军从非洲走来1960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7届奥运会上,一名埃塞俄比亚的选手一鸣惊人,夺得马拉松冠军,他的名字是阿贝贝·比基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