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年人应该这样养生
11583300000010

第10章 良方十起居有常精神爽

“衣、食、住、行”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四大板块,它们各自奏着自己的乐章使人们的生活规律化和习惯化,对于多数人来说,“住”则在人们生活中奏起最强音,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人的健康状况至少有一半是由它决定的。因此,重视起居有常,提高生活质量,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老年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科学的方法安排好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不科学、不卫生的嗜好和习惯,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延年益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世界各国保健医学专家都十分重视生活卫生的研究,并将其列为重要课题,视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

根据老年医学专家、保健专家的综合观察和许多长寿老人的经验,老年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1)起居有常,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特别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生活方式改变了,打破了过去的工作、学习节奏,注意先抓好这一环节,建立起新的生活秩序,更具有突出的意义。这里提供一份作息时间表,供老年人参考:

健康老年人一天作息活动时间安排表5∶30起床、洗漱6∶30~7∶30户外活动、体育锻炼7∶30~8∶30早餐8∶30~9∶30早餐后休息、家务劳动9∶30~11∶30看书、写字、阅报11∶30~12∶30午餐12∶30~14∶30休息、午睡14∶30~17∶30外出访友、家务劳动17∶30~19∶00晚餐,散步(餐后半小时)19∶00~21∶00看电视、文娱活动、家务21∶00~22∶00洗漱、睡觉注:冬季可相对晚1小时。

(2)要养成按时睡眠和按时起床的习惯,早睡早起。每天夜间睡眠时间不应少于7小时,午饭后应有1小时午睡。高龄老人早餐后要有一次小睡。

(3)要按时定量进餐,每餐不宜过饱。高龄老人应当少吃多餐。

(4)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平日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食物,是非常有效的防治便秘的方法。

(5)坚持适当运动。具有活动能力的老年人每天都应按时进行适量的活动,时间至少30分钟,要持之以恒。对体质较差的高龄老人或患有较重慢性病的老人,应以室内活动为主,或坐轮椅车到户外活动。

(6)保持个人清洁卫生。根据季节变化,定时洗澡更衣,修剪指甲,理发刮脸等,以保持皮肤清洁和仪态端庄。

(7)注意劳逸安排。过劳过逸对身体都是有害的。要量力而行,日常工作、生活安排要有张有弛。

(8)保持乐观精神,热爱生活,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

(9)看电视的时间不要持续太长。每天连续看电视不要超过4小时,而且每隔1小时应适当休息一会儿,或到室外走动,以利于消除视觉疲劳,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10)老年人着装要合乎卫生要求,舒适、宽紧适当。注意根据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尤其秋、冬季节,要适时添衣,以防伤风、感冒或诱发其他老年性疾病。

(11)不宜久坐。尤其老年人要定时起身活动四肢及腰背。即使行动不便也应经常变换体位。

(12)大力提倡戒烟,这是对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且是讲公德不危害他人健康的善举。

(13)不要贪杯,少饮酒,不要天天饮、餐餐饮,决不可过量饮酒或以酒消愁,喝闷酒,以免伤身和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4)住高楼的老人不要整天呆在家里,应增加人际交往和户外活动,以防止出现“高楼住宅综合征”的病态。

专家忠告

健康长寿来自于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任何药物也代替不了的。只靠食疗药补而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对健康长寿无补。

2.营造优养的居住环境

优美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养生,老人最忌讳浓烟滚滚,沙尘飞扬,腥臭废物,喧嚣嘈杂的有害的外部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树木葱绿,青翠郁然,不仅使人感到生机勃勃,还使人感到清新可溢。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人们应自觉行动起来,为老年人营造适宜的居住环境。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要讲究环境效应。

专家指出医学美学环境可分为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基本美学环境类型。人的生理美学环境,着重满足人的“感观感觉”方面的美学需要,它要具备优美的景色、芬芳的气息、悦耳的声音、洁净的环境、可口的饭菜、适度的性爱,以及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所需求的生活设施等客观条件。

老人居住环境应具备的条件:

①居室应建立在有益的环境里:“静益寿,噪促寿”。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指,逍遥仗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老人在如此适宜的环境里,一定能生活得更幸福。

②老人居住环境以绿色环绕为佳:绿地能降低风速、减尘;树木能分泌杀菌物质,如1亩松柏可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在绿色环境中,能多吸收一些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的负离子。所以要充分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在自然风景区,修建医院、疗养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院内营造各种小自然,“绿到庭堂春常在”嘛!

③老人居室应保暖。从老年人生理特点上考虑,其居室环境以冬暖夏凉为佳,二者相比冬季保暖则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老年人日常使用的厨房、寝室、浴室、厕所的室温呢?以下建设可提供参考:房间的墙壁、地板、天花板,包括全部住宅,均使用厚约10厘米以上的隔热材料;居室应面向南,多雪地带需提高地面;窗户需2~3层;正门最好密封,同时为防止室内空气污染要使用密封火炉。专家指出,使用火炉,人的血压低,使用火炉年数越长的人,其脑溢血死亡率越低。若有条件,可考虑添置适当的换气设备,厕所或更衣室应放简易的取暖设备。

老年人常年置身于如此美而舒适、顺心的环境,定会收到有病早康复,无病保健康的良好的效果。

专家忠告

优美的居住环境需要人们的共同创造,善待环境,让环保进入我们的生活只有善待环境,才能得到健康的回报。

3.卧室应多讲究

现在居住条件好了,但不见得都“会住”。然而,舒适的卧室环境,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老年人的理想卧室应该向阳、敞亮、简洁、安静。要根据实际条件,尽可能地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卧室环境。

(1)老年人卧室方向应朝南老年人卧室应尽量选择朝南方向,因为老年人一般比较怕冷、怕热,卧室选择朝南方位,可使房间冬暖夏凉。同时,卧室的墙壁和门窗的隔音要好,窗帘可以厚一些,以避免噪音。地面要平整,但不宜太光滑,以免老年人滑倒。

(2)老年人卧室光线应充足老年人卧室的光线要充足,因为老年人视力减弱,如果卧室光线不足,做事、读书、看报、书法绘画等更费视力,容易引起眼睛疲劳。但卧室光线也不宜过强,过强可使眼肌过度紧张,同样可使眼睛疲劳。白天要经常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室内,而日间休息时和晚上,则光线不要太强,使之宁静一些。

(3)老年人卧室应经常通风老年人卧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使在冬季也要经常打开窗户通气,千万不要怕冷而把门窗关得紧紧的,但要避免对流风。最好每天把窗户半开或全开30分钟以上,这是使房间空气清新、保证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老年人卧室温度应适宜老年人卧室的温度一般以16~24℃为宜,湿度一般应保持在55%左右。夏天最好以自然通气来保持室内的温湿度。冬天由于老年人热量少、抵抗力弱,卧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0℃以上。如果室内过于干燥,可在地面上洒些水或放置一盆清水,在室内放个养鱼缸或放几盆花草等,都是增加空气湿度的好办法。

(5)老年人卧室摆设应简洁老年人卧室的摆设不要过于繁杂,应符合美观、简单、实用的原则。有棱角的家具最好少放,以免因老年人腿脚不灵活而磕碰受伤。高过头的橱柜上和床底下不要放置重物和常用物品,因为老年人搬动、取用不方便,不小心还会发生意外。老年人室内除了放置沙发、桌椅外,最好摆设一张安乐椅,老年人晃动安乐椅是一种简易有益的运动。窗台上或桌子上可适当放置盆花、盆景、插花等,墙上可以挂上几幅照片或油画,但均不宜太多,因为多了反而俗气,使人感到心烦。总之,“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室内摆设以简朴、实用为宜。

(6)老年人卧室色调应协调室内色调可随个人所好,但老年人卧室内墙着色以乳黄、淡紫等柔和的颜色为好,给人沉静、舒适之感。家具颜色可以深一点,以显得古色古香。如果墙壁和天花板属单一颜色,那么窗帘可采用花色图案布。墙上可悬挂几幅清雅恬淡的水墨画,以调节老年人的精神,陶冶性情。地板以木地板或水泥地铺上地毯为宜,颜色应与周围摆设协调,最好不用塑料地板,以免滑倒。

(7)老年人床铺选择有讲究老年人的床铺以竹席或铺板再加棉垫为好,因为睡觉姿势应双腿弯曲侧卧位,睡这种床有利于保持躯体正常姿势,防止脊柱畸形。相反,弹簧软床和过厚的海绵垫床,不仅翻身不方便,透气性也差,而且还会使肌肉、骨骼受到不正常的伸张和压缩,时间长了可能引起骨骼变形、肌肉萎缩和酸痛,因而老年人最好避免使用这类软床。卧室内床铺放置的位置,既要避开门窗,又能承受到阳光照射。床铺的高低也要适当,离地不宜太高,一般以略高于老人膝盖骨至地面高度为宜,以使老年人上下床方便。

专家忠告

要谨防卧室“电磁污染”。所谓的“电磁污染”就是各种电器如电视、空调、电热毯、高频加热炉等发出的电磁辐射形成电子烟雾,它干扰人的神经系统,造成人的各种不适。因此,各种电器不要摆放在卧室里使用。

4.睡眠要讲科学

“养生之决雇,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可谓养生之道,莫大于睡眠。据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睡眠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获得健康长寿的必要因素之一。

地球是一个大磁场,地球磁场对人体的影响是通过人体中的含铁化合物和水分子而产生的。因此,当人体睡眠朝向与地球磁场的磁力线保持平行时,人体受地球磁场的干扰最小,反之,干扰就大,影响睡眠的质量。以人的血液循环为例,由于人的主动脉和大静脉是与头足方向一致的,当睡眠朝向与地球磁场方向一致时,以水分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就会流动顺畅,惯性有利于它通过毛细血管,促进血氧交换,并能减少血栓的发生,对血管有着较强的冲刷、清洗作用。因此,睡眠朝向最好是南北向,即头朝北、脚朝南。这种朝向入睡容易,睡眠质量也高,也可防止或减少影响睡眠质量的多梦、惊醒等现象。

睡眠时间的多少,睡多长时间,应以恢复疲劳为准。一般来说,60~70岁的老年人,每天8小时左右;70~90岁的老年人,每天9小时;而9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则应睡10~12小时。

古人把睡眠的经验,总结为“十忌”。

①睡眠不可仰卧。古人说:“睡不厌蹴,觉不厌舒。”睡时宜侧身屈膝,则精力不散,醒时宜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如果仰卧,则体直不舒,肌肉不能放松,且手易搭胸,多生恶梦,还会影响呼吸与心跳。

②睡眠不可忧虑。睡时一定要专心安稳思睡,不可想事,古人说:“先睡心,后睡眼。”这是睡好的重要秘诀。如果睡下以后思前想后,甚至忧愁焦虑,这样不但会失眠,而且对身体的损害会比白天更大。

③睡前不可恼怒。《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凡情志的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的紊乱,从而导致失眠,甚至疾病。所以睡前非但不可恼怒,亦应防止任何情绪的过激。

④睡前不可进食。临睡进食容易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入睡,又伤害身体。如睡前感觉饥饿,饮食后宜稍休息一会儿再睡。若夜卧以后,在床上进食,则对身体更为不利。当然由于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因饥饿而食,则另当别论,只是不应形成一种习惯。

⑤睡卧不可言语。中医认为,肺为五脏华盖,主出声音,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此时言语,则易耗肺气,这好像钟罄一样,不悬挂不能发声。另外,睡前说话也会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入睡,导致失眠。

⑥睡卧不可对灯。睡卧时面对灯光,会使心情不能安定,不仅使人难以入睡,而且也易醒。

⑦卧不可对火炉。卧时头对火炉,易受火气蒸犯,令人头重目赤,或患痈肿疮疖,并易发生感冒。《琐碎录》说:“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且由于温度过高,容易在入睡后将被撩开,反而着凉;或夜间起身,亦易受寒。

⑧睡时不可张口。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是保持元气的最好方法。张口呼吸有好多缺点,不仅不卫生,而且易使肺脏受冷空气的刺激,胃内也易进入凉气。

⑨睡时不可掩面。以被覆面,使人呼吸不畅,而且吸入自己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对于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三叟歌”中有“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之语。

⑩卧处不可当风。人体在睡眠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最易受风邪的侵袭。《琐碎录》说,卧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则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夏不当风及坐卧露下。”

专家忠告

老人睡眠醒后不要急于起床,醒后宜在床上躺半分钟,在床上坐半分钟,在床沿垂腿半分钟,这样能有预防脑血栓或心脏病发作,防止发生猝死。

5.选个好枕头

人的一生有1/3左右的时间与枕头打交道,枕头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然而一些老年人往往忽视枕头与养生问题,这与健康不利,须知有了好枕头才有好睡眠。医学家、生命科学家对枕头的高度、硬度、大小和枕芯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以下合理建议。

(1)枕头高度多高枕头才适合呢?日本筑波大学体育科学系藤田纪盛教授做过一个实验:把2000个枕头分别为几个高度不同的几个层次,对睡眠者进行脑电图监测,结果发现,枕头高度在6~9cm者,脑电图出现平稳的休息状态,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长期高枕,颈部被固定在过分前屈的位置,使颈椎自然弯曲逐渐消失,颈椎骨、韧带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于是,骨质增生、颈椎病接踵而来。枕头过低,特别在侧卧时,枕头太低容易形成肩周炎、落枕等。因此,“高枕”并非无忧,“低枕”也有害健康。

(2)枕头长短要适合古人主张枕头稍长为宜。枕头稍长可使人睡觉时自由辗转反侧,而保持睡眠姿势舒展,血气畅通。枕头放置位置也很重要。仰卧时应把枕头放在头与肩部之间,使颈椎的生理前凸与床面之间的凹陷正好得以填塞;侧卧时,把头部放在枕上,而不是把肩部放在枕上,这样可使颈椎维持正直,对睡眠和健康都有好处。

(3)枕芯软硬适度,稍有弹性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部卫生学教研室儿玉松带等人认为,枕芯的关键是适当的硬度和透气性,太硬了不舒服,太软了翻身不便。目前国内多采用荞麦皮、木棉、羽毛、羽绒、聚乙烯等材料做枕芯,与日本、朝鲜、东欧各国相似。从日本三越百货公司销售枕头情况看,销售量最大的是含荞麦皮的枕头,日本儿玉松带的实验报告指出,荞麦皮不吸热,防潮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材料。

(4)药枕的保健作用我国古人对药枕非常讲究,内容非常丰富,用药枕达到防病治病和强身健体的目的。如“明目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明目。”“菊花枕”,《延年秘录方》记载说,“菊枕以甘菊作囊装入布袋,放在皮枕或凉草枕上面,又将之放在枕席的上面,使入睡的人耳聪目明,可以延年,一年一换,有益人。”“磁石枕”,《遵生八笺》记载,用磁石琢成面,或用大块磁石为枕面,下以木镶成枕,上用薄棉垫之,此枕最能明目益精。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磁石枕,把磁疗枕垫于头下,就可安静睡眠,能治神经衰弱、失眠症,对头痛、耳鸣亦有疗效。

近几年来,国内外开始重视用药枕治疗各种疾病。如治高血压病人可选用夏枯草、决明子、菊花、绿豆衣、金银花等做枕心;颈椎病患者用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中药如白芷、川芎、威灵仙、川草乌、片姜黄、红花等做枕心;腰腿痛的人,可用川草乌、桂枝、肉桂、杜仲、乌药各100g研成末,加冰片10g,作成药枕。实践证明都有一定疗效。

专家忠告

有些老年人睡觉不用枕头,这是不好的习惯。不枕枕头,头部位置过低,会造成流入头部的血液偏多,以致头部的血管产生充血现象,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增大。经过长长的一夜,头部就有发胀的感觉,眼皮会出现浮肿。

6.讲究衣着舒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年人也是如此。讲究仪表美,穿出舒适,穿出风彩,将有效地战胜心理上衰老的潜意识,无形中增添生命的活力,还能赢得他人的赞誉,他人的肯定态度反过来也会促进良好的自我感觉,这也是长寿秘诀之一。

衣着不仅是为了遮体、装饰仪表,更有着调节体温、防暑御寒的保健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后者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或作了不科学的处理,所以老年人还要会穿,穿出风彩和健康。

(1)衣料的选择同种材料的衣服,粗厚的衣料保持静止空气较之薄的衣料要多些,导热性小些,因此保暖性能好。从透气性来说,衣料疏松的要比紧密的透气性为好。色彩的明暗是光线反射作用的结果,夏天宜穿明度较高的浅色衣服,以阻隔与反射太阳的辐射热,冬天宜穿明度较低的深色衣服,使之吸收太阳的辐射热,而获得保暖的效果。

(2)穿衣要注意安全目前化纤成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来源。化纤制成的服装有着挺括不皱、结实耐磨、蓬松耐晒、耐腐保暖、易洗易干的优点。但如果穿着不当,对健康带来的危害也是严重的。化纤服装吸湿性能很差,它们中丙纶和氯纶在标准状态下吸湿率近于零,腈纶的吸湿性也只有棉的18%,稍好的绵纶吸湿性也不过棉的40%。这样,穿化纤服装使汗液无法通过织物排出体外,同时随汗液排出的多种物质会逐渐积聚,刺激着皮肤而产生过敏反应。此外,氯纶织物等还有微量的α射线和β射线,对人体都有害。特别是穿化纤织物的内衣、内裤就更不利。一些妇女长期穿着尼龙内裤,易引起尿道综合症、皮炎、湿疹等。涤纶内衣对健康同样不利。

冬季皮肤处于收敛含蓄状态,汗腺分泌少、皮肤较干燥,若穿着的确良衬衣,在人体活动时因不停地与干燥的皮肤及毛衣等衣物相互摩擦而聚集大量的静电荷。这些静电荷没有合适的释放机会,极易引起人们的不适感。一些特殊衣料,为了衣服的防蛀、防菌、防霉、防火等使用的化学物质,它们残留在衣料上与皮肤接触,可经皮、口、呼吸道引起多种疾病。

(3)衣着选择①老年人的衣着要依季节的不同而改变。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季节的变化就更要时刻注意。暑天不能过薄,寒冬又不宜过厚。应随寒暑而逐渐加减,千万不可骤然增减。

②着衣时还应注意腰腹至足胫要保暖,胸以上到头可以稍凉一些。这是因为老年人大多上热下寒的缘故。

③有咳喘病的老人,要经常注意暖背,以免感受风寒伤肺而使咳喘复发。应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春天应多备夹衣更换,脱衣时不要受风。

④老年人穿衣要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如“秋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要提前做好准备,更要注意收听气象台的广播。

⑤老年人衣料应尽量选择棉布、丝绸等柔软和舒适的衣料,不要或尽量少选择化纤类衣料。

⑥老年人冬季衣服以棉花或羽绒、动物皮毛为主,因为这些衣料保暖性很好。

总之,老年人的衣着要软、暖,温凉适当,宽大舒松。

专家忠告

老年人的衣着要顺应四时,随乎寒热,大汗之时勿脱衣,汗后应及时换衣,这样才能免受风寒邪气的侵袭,不发风寒风湿之疾。

7.洗澡不宜频,浴后防着凉

沐浴之说,由来已久。据考证: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记载,沐浴不光是人类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的手段,而且也是养生长寿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更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洗澡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身心舒畅,消除疲劳。宋代文人有“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令洁净,则神安道胜”之说。《汉制丛录》将每五日一洗浴定为百官洗沐的制度。

自古以来,沐浴养生方式很多,如热水浴、冷水浴、温泉浴、海水浴、蒸气浴、米泔浴、药浴等。这里仅介绍温热水浴与冷水浴养生方法。

(1)湿热浴《养生随笔》强调:“浴后阳气上腾,必洗而以宣其气。”说明温热浴具有清洁肌肤、调畅气血、振奋精神、松舒身体的作用。现代认为,温热水浴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引起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有利于消除疲劳。

洗浴的水温要合适,《养生随笔》说:“盖浴水不可太热,温凉须适于体,故必火覃汤,或浴久汤冷。”一般认为水温在30~40℃较为适宜,洗浴时间以15~20min较佳。从季节讲,夏季烈日炎炎,应每日冲洗澡1次,以洗掉身上汗渍。春秋两季,每5~7天洗1次,寒冬7~10天洗1次较适宜。

洗热水澡注意以下事项:

①饿不洗澡。饥饿时洗澡容易出现因血糖低而引起的头晕、眼花,甚至晕倒虚脱。

②饱不洗澡。饱餐后洗热水澡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而消化器官的血流量就会减少,对消化功能不利。

③水温不宜太热。因水温过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而发生中暑或头晕。

④在水中不宜泡得太长。泡得过长使皮肤血管扩张,血过多流到体表,人体血液平衡分布被打乱,造成大脑缺血,易感头晕或昏倒。

⑤防止感染皮肤病。在公共澡堂洗澡,应慎防皮肤病,如脓疱疮、脚癣等,最好自配拖鞋、浴巾,最好用淋浴。

⑥洗澡不宜过勤。洗澡过勤,易使皮肤缺少油脂而变得干燥、脱屑,甚至发生裂纹。

⑦选用中性肥皂,免使皮肤受到强烈刺激。

(2)冷水浴冷水浴是通过冷水擦身、冲淋、浸浴、冬泳等方式,利用冷水的刺激作用,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近几十年,冷水浴受到人民的广泛重视,被称为“血管体操”。用20℃以下的水洗澡称为冷水浴,冷水浴对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有很多好处:

①能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在冷水浴一缩一张的活动中,呼吸加深加快,增强了呼吸系统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可较好地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

②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抗衰老。冷水浴一缩一张运动,是靠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的,因此,长期冷水浴锻炼,会使中枢神经功能增强,大脑功能健旺,防止脑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实践证明,冷水浴锻炼对神经衰弱、头痛、失眠多梦等病症有良好治疗作用。

③能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防止动脉硬化。坚持冷水浴,可增强血管的弹性和韧性,提高心肌的收缩、舒张的功能,可防止动脉硬化和预防高血压、冠心病。

④能增强消化系统功能。冷水浴锻炼,内脏血管血流量增多,寒冷对热量消耗亦较大,身体为了适应生理需要,必需多吸收营养,多产生热量,因此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加强。

⑤能使皮肤保持健美。通过冷水浴、淋浴、擦身,让皮肤受到机械性摩擦,促使皮脂分泌,增强皮肤营养,使皮肤变得柔韧润滑而富弹性,皱纹消失,保持皮肤丰满健美状态。

冷水浴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主要方法有:早晨浴面由上而下冷水浴配合按摩擦身喷头下淋浴短时1~2min浸浴冬泳。

冷水浴忌宜:在寒冷地区,冷水浴应从夏季开始锻炼,最好在中午、下午进行;冷水浴前可做一些准备活动,如做操、打拳、慢跑等,活动一下身体,稍作休息,再冷水浴;感冒或身体不适时,应暂停冷水浴锻炼;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老人患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者,不宜进行冷水浴。

专家忠告

老年人因其年龄特殊,所以洗澡时应注意频率适度,水温恰好,留心胃部,少擦皮肤,有人相助。